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43(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绪
正确答案:A,B,C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它所研究的个体心理包括( )等。
A.认知
B.情绪和动机
C.能力
D.人格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3.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
A.吃面包分泌唾液
B.闻到面包的香味分泌唾液
C.看到面包分泌唾液
D.谈到面包分泌唾液E.面包不小心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
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4.机体感觉区的投射关系是( )
A.左右对应,上下对应
B.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C.手、舌、唇的投射面积较大
D.投射面积大小取决于身体各部位实际机能重要程度
正确答案:B,C,D
解析: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
中央后回的最上端的细胞,主宰下肢和躯干部位的感觉;由上往下的另一些区域主宰上肢的感觉。
头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直的,即鼻、脸部位投射在上方,唇、舌部位投射在下方等。
身体各部位投射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例如,手、舌、唇在人类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机体感觉区的投射面积就较大。
知识模块: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5.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包括
A.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
B.物体的熟悉性
C.体态变化
D.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大小知觉与知觉对象本身的大小、它在网膜上所呈的像的大小有关。
网像大,知觉为大;网像小,知觉为小。
同时,大小知觉还受到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个体对物体的熟悉性、个体观察物体时的体态变化以及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的影响。
因此本题选ABC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6.提出情绪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有
A.冯特(Wundt)
B.施洛伯格(Schlogerg)
C.普拉切克(Plutchik)
D.伊扎德(Izard)
正确答案:A,B,C
解析:19世纪末,冯特(1896)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一不愉快;激动一平静;紧张一松弛。
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
他的这种看法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1954)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有愉快一不愉快、注意一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
20世纪60年代末,普拉切克(1970)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三个维度。
伊扎德(1977)提出的是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
因此本题选AB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7.动机的认知理论包括
A.诱因理论
B.归因理论
C.自我决定理论
D.成就目标理论
正确答案:B,C,D
解析:动机的认知理论从认知的视角探讨动机,归因理论(强调人们对行为的归因影响动机)、自我决定理论(基本观点是当个体认识到自己是行为的原因
时,个人愿意执行该行为)和成就目标理论(强调对目标的知觉影响成就行为)都属于动机的认知理论。
诱因理论强调外部强化物对个体动机的影响。
因此本题选B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8.下列关于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创造和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对人头脑内的个体知识的分类,而不是对客观知识的分类
C.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学习者既可以掌握它的陈述性知识,也可以掌握它的程序性知识
D.安德森所称的“知识编辑”,是个体把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
9.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几个要素是( )。
A.个人参与学习
B.自发学习
C.全面发展
D.学生自我评价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
10.具有认知思想的心理学家有
A.布鲁纳
B.斯金纳
C.托尔曼
D.苛勒
正确答案:A,C,D
解析:早期的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有苛勒等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托尔曼,20世纪中后期具有影响的认知取向的学习理论家有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斯金纳则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1.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
12.属于掌握目标定向学习者的表现的是
A.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
B.使用深层加工策略
C.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
D.看重与他人成绩的比较
正确答案:A,B,C
解析:掌握目标定向学习者将成就情境看做是提高自我能力的机会,把对任务的掌握和自身能力的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他们不看重与他人成绩的比较,失败时会归因到努力不足上,认为继续努力就会取得成长,会使用深层加工策略学习所学材料,选择那些有挑战性、能够提高自我的任务。
因此本题选ABC。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
13.一般来说,研究课题的选择来源有
A.实践需要
B.理论需要
C.个人经验
D.文献资料
正确答案:A,B,C,D
解析:选择课题就是根据各方面的需要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般而言,课题的选择通常有四个来源: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研究和文献资料。
本题应选ABCD。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
14.小学儿童的道德动机发展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
A.由服从向独立发展,尽管高年级以自觉道德动机占主导地位,但还离不开对成人指令的服从
B.由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
C.逐步产生道德动机的斗争
D.道德动机的斗争激烈
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
15.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有
A.有无法
B.迫选法
C.探测法
D.评价法
正确答案:A,B,D
解析: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有三种: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
有无法就是给被试呈现信号或噪音,让被试判断是信号还是噪音。
迫选法是给被试呈现2~8个刺激,其中一个是信号,其余是噪音,要求被试从其中选出信号。
评价法不仅要求被试回答是否是信号,而且还要回答肯定或否定的程度。
因此本题选ABD。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
16.计算相关系数时,对两列数据都作正态分布要求的方法有
A.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B.皮尔逊积差相关
C.Ф系数
D.二列相关
正确答案:B,D
解析:皮尔逊积差相关和二列相关要求两列数据的分布均是正态的,只不过二列相关需要将一列数据转换为二分变量。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对两列数据不作正态分布的要求。
Ф系数要求两列数据都是真正的二分变量。
因此本题选BD。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17.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 )。
A.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
B.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特点
C.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类型
D.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
18.在概化理论中,与经典测量理论中信度的概念最接近的是
A.误差容忍度
B.概化系数
C.可靠性指数
D.信噪比
正确答案:B,C
解析:克龙巴赫(1972)为概括理论建构了一个类似经典理论的信度系数,称之为概括系数。
Brennan和Kane(1972)构建的与信度类似的指标是可靠性系数。
因此本题选BC。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19.在巴普洛夫的实验中,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就会出现条件作用的抑制,主要有( )。
A.消退抑制
B.泛化
C.分化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C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
20.众数的优点是( )。
A.概念简单、容易理解
B.易受分组影响、易受样本变动影响
C.不能进一步作代数运算
D.反应不够灵敏
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心理统计与测量
21.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是( )。
A.线性关系假设
B.正态性假设
C.独立性假设
D.误差等分散性假设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心理统计与测量
22.研究表明,( )者,测验焦虑较高
A.对自己能力没有把握
B.抱负水平过高求胜心切
C.缺乏自信、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
D.测验成绩关系重大压力过大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2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 )。
A.功能固着
B.思维定势
C.表征
D.动机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知识的表征方式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了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动机,人们对活动的态度、社会责任感、认识兴趣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
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说明;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人际关系,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知识模块:思维
24.心境产生的原因有( )。
A.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
B.工作的成败
C.个人的健康
D.环境变化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
失败、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知识模块:情绪和情感
25.能够解释能力结构差异的智力理论是( )。
A.智力多元理论
B.智力三元论
C.智力群因素理论
D.智力二因素论
正确答案:A,B
解析:智力多元理论和智力三元论都强调智力的结构差异,强调智力是多元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智力结构。
智力群因素论和智力二因素论都是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强调智力的水平差异。
知识模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