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随堂感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zhōnɡɡuó)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随堂感想这个学期(xuéqī)颇有兴致地选修了一门中国传统文化课,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和钻研,发现自己获益匪浅。

下面我就这个学期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首先要谈的是儒家思想,这里只是简要的概括下所讲内容(nèiróng)。

孔老夫子创立儒学以后,经过历代儒家学者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建构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论架构的价值系统的儒家文化思想体系。

作为礼乐文化,它所充溢的“人文(rénwén)”精神(jīngshén),尤其是道德理性,倍受统治者的青睐。

就儒家文化传统而言,它既已融入中国文化传统,其精神价值必然活在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文化再创造的生命之源。

作为身处21世纪剧变洪流中的现代中国人,要在挑战中去把握机遇,就更应当以处变不惊的冷静、理性和客观,去重新审视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掘蕴藏其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以继承和创新,用以完善自身修养以实现伟大人生抱负,进而去开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另外儒家文化中也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其中管理方面的精髓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

接着讲的是道家的精髓。

冯友兰先生曾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一是自然的境界,第二,是功利的境界,第三是道德的境界,第四是天地的境界。

所谓“自然境界”,就是满足人们那种自然的、生理的那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的境界,它是人生的第一个境界。

那么如
果再超越,越过人与动物相同的层次就进入了“功利的境界”。

“功利的境界”,就是趋利避害,对我有好处我就做,对我没好处我就不做,这样人有一定功利选择,是人的一个文明化的提升。

人在社会中生活,在天地之间,仅仅有这种境界还远远不够,还要用道德境界实施超越。

中国哲学要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天地的境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后,那种超越和超然意义和永恒的价值,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和生命,好似用先贤的智慧弹拨我们的心弦。

道家文化从自然观,人生观等方面(fāngmiàn)讲述了何为“道”。

从自然观来看,老子(lǎo zi)提出了以“道”为终级本源的宇宙论。

老子(lǎo zi)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zuìchū)本源,“道”创生(chuànɡ shēnɡ)万物,为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庄子同样以“道”为最高范畴,但他对“道”作了带有神秘主义的渲染和富有文学色彩的夸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老子无论是对“道体”还是对各种具体的事物均持有一种相当深邃的辩证观念。

他不但认识到事物之间充满各种各样的相对性,而且还发现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用这套辩证观念来分析现实的社会和人生问题。

从人生观来看,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人生哲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对“道”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探求世界的本源及其规律,和大多数中国哲学家一样,人生问题、社会政治问题才是他关注的核心。

还有就是正信正见的、蕴涵着无限科学性的佛家思想。

有人会说,佛学中缺乏教会人们如何生存的法术和技能,这就是缺乏科学技术
的表现。

是的,关于生存技能方面的东西佛经中确实讲的比较少,佛的智慧有个基本的出发点:人只要能基本生存,更多的终生就应当去注重如何修身养性、修炼自度,而不能在生存技能上太多的关注,否则易导致对物欲的追求、贪图享受、玩物丧志、为奇技淫巧所累等等严重阻碍正常修炼的弊端,我想这正是佛经中没有过多包含能够提供修炼者如何生存的技能和法术的重要原因。

但有关医道方面、特别是在有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至高妙养身祛病的智慧方法方面却提供了丰富而完备的论述。

人类这种生灵在地球上已经具备了生存的优势,无须再传授给人类过多的生存法术和技能,人类就应当齐备了很好的生存条件,一方面,如果人类始终能本着与天地宇宙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进化的方式生存,人类不可能滋生出更多的怪病和人为的灾祸,人类可以不需要建很多高楼大厦桥梁公路、制造出飞机汽车等就能够获得非常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环境破坏生态破坏,更不会制造出足以毁灭人类自身千百遍的核武器、生化武器、基因武器、可怕的电脑信息攻击武器等等。

人类若能遵从佛学的心性和智慧的修炼,可以无限开发出人自身的潜在智能获得远远高于世俗科技所能带来的外在化工具手段。

[2]人们只要注重精神的内守,病安从来?只要注重修身养性用佛学的智慧指导人生,就可以避免和消除人类相互的争斗和敌意;另外一方面,佛陀告诉我们:“烦恼皆菩提。

”这是在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或是遭遇到种种烦恼、苦痛和不幸正是修炼的缘份和机会。

总之,佛学中包含完备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发展的智慧和方法,无论是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道德伦理
学等方面都提供了最为完备的智慧和方法。

在这些方面的智慧和方法也远远超越了世俗人类的层次。

纵观中国(zhōnɡɡuó)传统文化史,觉得中国传统文化(wénhuà)的价值取向可以用“社会(shèhuì)人生”来概括(gàikuò)。

各家用什么思想去体现社会人生呢?儒家谈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道家谈“性命(xìngmìng)双修”,就是去修人的人性,人的自然之性和人的生命,而达到真人、天人、至人的境界。

佛家讲“法身慧命”、“明心见性”,就是把人性最光辉的部分呈现出来。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迁,都不能完全抛弃优秀的传统文化,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更不能“全盘西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在我们引以自豪,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矛盾和尖锐复杂问题,要化解这些问题,只有按照“道”的要求,用“自然无为”来化解各种心智诈巧,用“柔弱不争”来削弱各种逞强好胜,用“致虚守静”来消解各种欲望冲动,人才有望恢复到其本真的状态,社会才有望回归稳定与和谐。

内容总结
(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随堂感想
这个学期颇有兴致地选修了一门中国传统文化课,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和钻研,发现自己获益匪浅
(2)”这是在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或是遭遇到种种烦恼、苦痛和不幸正是修炼的缘份和机会
(3)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史,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用“社会人生”来概括
(4)儒家谈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5)佛家讲“法身慧命”、“明心见性”,就是把人性最光辉的部分呈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