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检验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临床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患者检验心肌酶谱水平变化
的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检验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中,随机抽选
30例进行研究,并作为实验组,同时另抽选同时段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
照组,均给予心肌酶谱检查,比较两组心肌酶谱水平。
结果:在心肌酶谱水平方面,实验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a-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给予血
清心肌酶谱检查,其水平较之于健康人员有明显差异,其差异性能为临床提供诊
断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心肌酶谱水平;检验
精神分裂症,简称SCH,是精神科中一种高发型疾病,其主要的发病人群为
青年群体[1]。
目前,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其症状存在着一定的
差异性,再加上引发精神分裂的病因较多,造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但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出现感觉障碍或者情感障碍[2]。
精神分裂症,不仅具
有较高的复发率,还具有一定的迁延性,需要长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所以,由于
长期住院治疗的原因,导致不少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状况,如抑郁、烦躁等,会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造成精神残疾,引发不可逆性
的精神损害[3]。
当前,在临床综合检查中发现,采用血清心肌酶谱检验,对于患
者的病情确诊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本文通过探讨精神分裂
症患者检验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中,随机抽选30例进行研究,并作为实验组,同时另抽选同时段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心肌酶谱检查。
其中,在对照组的30例体检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7岁,均值(40.42±8.22)岁;在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6岁,均值(40.38±8.31)岁。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2)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2)急性胰腺炎患者;(3)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清心肌酶谱检查,具体检查方式如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于检测前8h至10h,嘱咐研究对象禁食;于次日清晨,抽取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抽取量为3ml,并保存在抗凝管中;对样本进行2h的离心处理,离心转速为3000r/min,在血清分离后,进行检验;详细记录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a-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心肌酶谱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7.4,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的心肌酶谱水平。
两组对比,在心肌酶谱水平方面,实验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2.96±18.37)U/L、肌酸激酶(433.27±96.26)U/L、乳酸脱氢酶(164.98±26.48)U/L、a-羟丁酸脱氢酶(120.17±15.57)U/L、肌酸激酶同工酶(29.52±7.25)U/L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心肌酶谱水平(x±s,U/L)
组别
例
数
天门冬氨
酸氨基转移酶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
酶
a-羟丁酸
脱氢酶
肌酸激
酶同工酶
对照组
3
20.67±8
.63
87.32±30
.85
140.18±2
6.53
112.14±1
2.62
14.05±
6.06
实验组
3
42.96±1
8.37
433.27±9
6.26
164.98±2
6.48
120.17±1
5.57
29.52±
7.25
t
值
- 6.01518.745 3.623 2.1948.967
P
值
-0.0000.0000.0000.0320.000
3.讨论
在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发现,造成精神分裂疾病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因素、
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4]。
长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不同程
度的心理疾病,引发一些不良症状,如幻觉、妄想、认知障碍以及情感障碍等,
同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负面心理状态,如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到患者自身
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较高,由于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该疾
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往往采用血清心肌酶谱检查的方式进行检验,且效果明显[5]。
结果显示:在心肌酶谱水平方面,实验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a-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给予血清心肌酶谱检查,其水平较之于健康
人员有明显差异,其差异性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双剑,张丽,张姝洁,等. 血清心肌酶谱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确诊率
及AST、CK、α-HBD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20):23-24,27.
[2] 张虎. 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清心肌酶谱检验的应用及准确性
分析[J]. 当代医学,2022,28(9):36-39.
[3] 林影. 血清心肌酶谱检验对精神分裂症疗效评估的应用分析 [J]. 大健康,2022(23):7-8,11.
[4] 秦晓宇. 浅析新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CK、CKMB、LDH、AST的临
床检验[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3):181-182.
[5] 严子泳,张昌森. 血清心肌酶检测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