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教师培训:古诗词与文言教学例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教学——《伯牙绝弦》
1. 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 古文阅读的体验和积累 3. 语文形式的品味和感受 4. 审美情感的熏陶和悦纳 5. 经典文化的感知和传承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 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 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教学内容的确定 ——以苏教版《古诗两首》为例
——节选自《列子·汤问》、《吕氏春秋》等
1. 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 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自《列子·汤问》、《吕氏春秋》等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差可拟 未若
[世说新语•言语]
鹅毛、蒲公英、梨花……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东坡志林》
与经史子集相比,这样的小古文更加亲切,也更 加有人情味。因为经史子集多讲的是经国之大业,不 朽之盛事。所讲者也必定是正襟危坐,心不外想,一 本正经。这样的作品尽管立意高远,精妙绝伦,却是 缺乏淋漓的生气的。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 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抓住这些“但悲不见九州同”中“悲伤的泪”, 展现陆游人生最大的失意,进行沿着诗人生命历程 轨迹的纵向的意象叠加,调和出一团浓浓的化不开 的悲愤与悲凉……
《示儿》是临终之作,不说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 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 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 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
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 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 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 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他自已的念念 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论,况蓝田邪?”
[世说新语•忿狷]
◆生动活泼演一演
◆活学活用写一写
◆遇到典故查一查
◆联系生活想一想
《世说新语》写人的方法:
抓住特点——意在笔先 描写言行——一针见血 事例典型——凸显性格 善用修辞——生动形象 适度夸张——漫画人物 以小见大——意味隽永
仿照《世说新语》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特点鲜明,各有自己的 喜怒哀乐,请你调取你的回忆,发挥你的想象,仿照《世说新语》小古 文写法,记录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
阅读《世说新语》的七种武器:
◆借助注释、网络译文 ◆前后联系,适度联想 ◆不断复现,熟读成诵 ◆复述故事,进行表演 ◆多版互文,相互照应 ◆仿说仿写,学以致用 ◆查阅资料,知人论世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
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世说新语•俭吝]
王戎真乃(
)也!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
怒,亲举以子掷助地。读鸡《子世于地说圆新转未语止》,仍的下建地议以屐:齿蹍
之,又不得。◆真聚甚,精复会于神地读取一内读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绘曰:声“绘使色安讲期一有讲此性,犹当无一豪可
构和组织的安排。
—— 叶嘉莹
万殊归一本
意旨上的万殊归一本 写法上的万殊归一本
中国真正伟大的诗人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把
生命和诗歌结合在一起,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来印
证和实践自己的诗篇。
——叶嘉莹
中国处事哲学中孜孜追求的就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 的代表作,涉及魏晋两朝帝王、将相、隐士、僧侣 等一千五百多个人物,全面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 思想言行以及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其语言质朴、 意味隽永、表达传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世说新语•言语]
杨氏子 其 儿 君 孔君平 孔 夫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
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
[世说新语•言语]
( )为( )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诣( )父,父不在,乃呼( )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 )指以示( )曰:“此是
( )家果。”( )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 )家禽。”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父不在,(
)。为设果,(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 )。 )。” )。”
小古文(文言文)的特点:
语言简洁 称呼丰富 主语省略 独字成词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
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
而返,何必见戴?” 。
[世说新语•任诞]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
佳境。”
[世说新语•排调(幽默)]
你是否有过“渐至佳境”的经历或经验? 也来说一说吧。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黄夫子 柳夫子 ……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 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 (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梁国(
)九岁,甚聪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
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
[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
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
妈妈批注:小儿谄谀至此,必有求于汝母也 。
梁王籍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
荆公改用其句曰:“一鸟不鸣山更幽。”山谷笑曰:
“此点金成铁手也。”
——《古今谭概》
(王荆公:王安石
黄山谷:黄庭坚)
徐州人张成喜疾走,日行五百里。每举足,辄不 可禁,必着墙抱树方止,体犹振动久之。
——《古今谭概》
文言文教学——《伯牙绝弦》
1. 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 古文阅读的体验和积累 3. 语文形式的品味和感受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 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诗不在解,而在见! 见什么?我以为就是见“清晰的形象”,见 “浑然的意境”,也就是见“诗歌的一个个意象所 编织出来的诗人的情思”。
因为诗歌原为美文,美文乃是诉之于人的感性,而非诉之 于人的知性的,所以能给予人一种真切可感的意象。
——叶嘉莹先生《迦陵论诗》
意象的纵向叠加:陆游《示儿》了不悲
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 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 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 ——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
古诗词与文言教学例谈
◆诗词经典就是那一颗古老而珍贵的千年莲花种子。
◆兴发是需要机缘的。生命中需要的那一刻,自然 会迸发出来,产生力量。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穷尽一切道,直指生命的究竟。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赠汪伦
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记,
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
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一人曰:“吾所食蟠桃,
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仑齐矣。”余观之,三子者与
蜉蝣朝菌何以异哉?
——《东坡志林》
今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 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意象的横向叠加:杜甫《闻官军》喜若狂
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 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绝不能道。
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而开合动荡,元气
浑然,自是神来之作。
——清人 孙沫
古诗语用的实现:
庸俗、实用的语用 诗意、审美的语用
杜甫是一个理性和感性均衡发展的诗人,他有
那么博大、强烈的感情,同时,又有如此理性的结
诗歌的意境怎么来的,是诗人把自己百转千回的情思附着 在某一自然事物上(或者说寄托在某些意象上)编织出来的。
我说编织,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我们说诗是 不可解的,一解就是将诗思、诗味、诗情、诗意解构了,如此 生生地就把诗物化、庸俗化、机械化了,于是诗就变成了一堆 支离破碎的干瘪的物象,它的审美也被完全破坏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 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雅量]
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者器。譬
诸宝剑,则世之干将。”
[世说新语•赏誉]
尝叹曰:“若 诸 ,则世之 。”
者,真 者器。譬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古诗教学的原点叩问:
古诗学习的源头应当是声韵。
“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
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
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刘大櫆《论文偶记》
我们与古人所处的时代相隔太远,语言的音韵更是大相 径庭,而且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都很不一样,更不用说心境 阅历之类的了。也就是说我们与我们祖先的语言系统已经不 对接了,那还怎么可能真正地实现因声求气呢?
文言文教学——《伯牙绝弦》
1. 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 古文阅读的体验和积累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 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自《列子·汤问》、《吕氏春秋》等
德行、言语、文学、方正、雅量、赏誉、捷悟、豪爽 企羡、伤逝、艺第、任诞、排调、俭啬、汰侈、忿狷
夏 傅钰涛 四年级
余母傅氏,古越人氏,与西子同乡。虽无西子 貌,然有咏絮才,堪比孟母贤。余幼时屡犯错,父 大怒,母安之若素。吾尝叹曰:“若余母者,真慈 悲者器。譬诸大士,则世之观音也。”
——节选自《列子·汤问》、《吕氏春秋》等
文言文教学——《伯牙绝弦》
1. 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 古文阅读的体验和积累 3. 语文形式的品味和感受 4. 审美情感的熏陶和悦纳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无限认同、无限悦纳的高峰体验瞬间流逝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