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分析
作者:杜淑琴黄洪波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09年第12期
摘要: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实现策略以及评价。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策略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12—0198—01
1引言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它具体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实施教学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的注意事项,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网络作为基本媒介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表现在三个层面:学习活动的设计模式,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学习环境的设计模式,它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有机组合;媒体传递的设计模式,指课堂讲授资料的设计及课件的制作与开发。
2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分类
网络的飞速发展及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在网络环境下特有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2.1讲授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讲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是一种以单向信息传输为主的教学形式。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有所变化,教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取得必要的知识,学生的选择性和灵活性更强。
网络成为教师和学生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媒介,发挥着桥梁的作用。
对于教师来说,网络是其发布知识、传授技能的重要途径。
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是其接受教学内容的工具,同时提供了大量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信息,形式更加多样化,设计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2个别化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学软件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密切通信来实现。
其主要特点是:学生为中心,自学加辅导教师。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E-mail或者BBS等方式辅导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完成教学所需CAI软件的设计和解答学生通过E-mail,BBS等方式提出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支配变得很少。
学生可以自定步调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习过程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已经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建构知识,通过使用CAI软件或者嵌有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编程语言的网页,不断将知识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2.3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模式的特点是:互教互学,合作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
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方式有三种:竞赛、协同和互教互学。
在竞赛方式下,教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展开竞赛。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能够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完成任务,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使学习效果比较显著。
在协同方式下,学生为完成某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而组成特定的小组,通过利用E-mail或者BBS方式不断进行针对特定任务的讨论。
2.4发现式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理论。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得出一定的结论。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
通过利用发现式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极大地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与探索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网络成为学生发现知识。
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网络所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网络信息。
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2.5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交流。
实现讨论学习的方式有多种。
最简单实用的是利用现有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
它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诸多功能,很容易实现讨论学习模式。
学生在这种讨论式的教学中,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回答者,通过提出问题以期得到别人的帮助,通过回答问题,以实现培养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不断提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网络的功能主要是教学讨论的场所,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教学信息,网络也是教师组织、管理、监督学生的工具。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