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征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征文
1崇尚检察砥砺前行张文仁(固原市人民检察院)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恰逢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
时光荏苒,天道酬勤。
展开检察机关发展的历史长卷,留下了无数检察人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的闪光足迹。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今朝,旖旎风光秀,1978年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三部宪法规定重新设置人民检察院。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标志着当代中国检察制度展开了崭新的一页。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40载的铿锵步履,人民检察院的发展与成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赢得了人民的充分信赖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屈指一算,我加入固原检察队伍已经有12个春秋了,在此期间,先后在反贪局、办公室、法警支队工作。
作为一名反贪战线的老人,数年来身边的人和事时时感动着我。
外人对我们的工作总抱有神秘和敬畏,然而置身其中之后才发现,这份工作的背后更多的是责任和汗水;参与其中才体会到,这份工作要求的不仅仅是公正、坚守,还有道德。
“廉生威,公生明”。
贪污贿赂案件的查办,对那些贪腐之徒看
来无疑就是砸他们的饭碗、挡他们的财路、断他们的官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会不择手段的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开脱,也有不少找关系、给好处请求对他们网开一面的,但是都被一一拒之门外了。
作为一名检察人,只有秉公执法、依法办案,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尊重,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把这一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也铸就了公正廉明的司法威信。
”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人职业道德,就这样在我们全体工作人员的这些平凡与琐碎、劳累与付出中完整的体现着,正是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映衬出了检察院徽章的熠熠光辉,正是检察人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私奉献,推动着检察事业不断前进与发展。
然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固检人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进一步开拓进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推进固原检察事业创新发展上奋勇前行,永不止步!努力答好新时代检察工作人民满意的答卷,为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2我与检察共成长王宁宁(固原市人民检察院)
我1999年参加工作。
弹指一挥间,在历史长河中,十九年也许只是一朵浪花,也许只是一圈涟漪,可就是这一朵浪花,使我从一个单纯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检察干部。
这一圈涟漪,激荡着我作为一名检察干部的光荣与梦想。
十九年来,我工作,我快乐,因为我追赶着检
察事业发展的脚步;我工作,我自豪,因为我见证了检察事业一次又一次奏响的辉煌篇章。
十九年前,当我第一次走进检察院的时候,真不敢相信检察院竟是这个样子,在行署大院东边一座三层破旧的楼房,楼前几棵孤独的小树无力地摇曳着枝杈,几簇羸弱的小草杂乱地伸展着腰身。
这无论如何也不是想象中政法机关应有的庄严。
刚开始,我被安排在办公室担任打字员,连同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几个人在一间不足三十平米的办公室里,全院干警经常在办公室的外线电话联系事情,所以常常人满为患,院里几辆破旧的办案用车,打字室一台386电脑、一台针式打印机,办案用车或要打篇急用的材料,都得提前到办公室预约。
条件虽然简陋,但同事们工作的热情不减,我作为一名检察新兵,如饥似渴地向前辈们学习着检察业务,一支笔、一张纸履行着神圣的职责。
2001年底,自治区检察院给院里配发了8台586计算机,但起初由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思维模式的限制,586计算机成了纸牌游戏机,办公自动化的推进举步维艰,干警对办公自动化有抵触情绪,院里安排我进行输入法和办公软件的培训,培训了几期,但效果不大,自己才深感推行办公自动化的难度,在自己快要放弃的时候,办公室领导大力支持了我的想法,于是我又重整旗鼓开始了普及行动,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厌其烦、楼上楼下向大家讲解在电脑上如何进行修改、粘贴、打印和保存,而且稿子永远是干净的,可以任意修改和保存,通过讲解使大家了解计算机这些“神奇”的功能,干警学习
热情高涨起来,慢慢的这种以学促用、以用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时也让固原市检察院的办公自动化普及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普及办公自动化的工作方式也使我在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2003年初,全区检察系统开始搭建检察专线网,由于院里只有自己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在自治区检察院技术处李松川处长和蒋皖宁副处长的协调下,我调入技术处担任网络管理员工作,进入技术处那天起自己就投入到紧张的网络布线、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电话交换机、应用服务器的安装、调试工作中,向安装工程师学习如何制作网线、电话线、打线,学好后和他们比赛制作网线的速度...在工作中我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白天和黑夜自己都在勤奋的学习中,学习和工作的乐趣驱散了所有的压力,在不断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的网络应用和维护水平、信息化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院领导、处领导,还有自治区检察院技术处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固原市检察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始终在全区保持领先,也使自治区院在好多项目的建设中认为固原市院具备优先安装试点的能力和水平,如:2004年建设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2005年建设的审讯同步录音录像系统;
2008年建设的侦查指挥系统;
2012年建设的远程提讯系统;
2012年“两法衔接”平台系统;
2007年11月,我担任检察技术处副处长,与此同时市院党组决
定在全市两级院推行网上办公、办案,自己参与了方案的起草、制订,软件和硬件的培训、推行、维护全过程,推行网上办公、办案使全体干警信息化思维再一次得到了改变和提升,自治区检察院王雁飞检察长、汪敬副检察长多次莅临现场进行指导,最后自治区检察院决定在全区检察机关推行网上办公、办案,辛勤的汗水换来硕果累累,自己更是感觉无比自豪。
在这期间,参与了旧办公楼改造信息化项目、看守所监控设备联网项目、“两法衔接”平台系统项目、二、三、四级网络升级改造项目、高清视频会议项目、远程提讯项目等方案的论证和起草;新办公、办案系统的培训和改进工作。
2012年,开始着手新办公楼信息化项目方案的论证和起草,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与自治区检察院技术处领导和同仁请教、在网上对每个设备进行甄别,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使自己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不断增长和进步。
以上的三个过程是自己从打字员到网络管理员再到副处长,每一步的成长自己都走的踏踏实实,固原市检察技术的发展过程也伴随着自己在岗位的成长过程。
在这期间先后七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先进工作者,2013、2014、2015三年三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3年4月自己成为检察技术处处长,我想这些都是因为自己对检察技术事业的热爱、专业、专注和执着。
转眼已是2018年,鸿雁南北迁徒,日月东西过往,时光会将新鲜书写成历史,但每段历史中发展奋进都是不变的主题。
我的前面有
执着不悔的前辈,我的身后有更多充满朝气的新人,我们都在前行。
忆往昔,心潮澎湃,因为我见证了检察事业史无前例的变迁,展未来,豪情满怀,因为我坚信我们的检察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3
讲述者:我的检察记忆(离退休检察人员篇)
--纪念固原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四十年前,检察机关浴火重生;四十年来,固原检察机关走过光辉历程。
1978年3月5日,宪法修正案重新规定设置人民检察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开启新的一页。
1978年底,固原地区检察分院正式恢复重建,挂牌开展工作。
2002年6月,固原撤地设市固原地区检察分院更名为固原市人民检察院。
四十年光阴荏苒,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砥砺前行,四十年春华秋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固原检察事业由筚路蓝缕到方兴未艾,倾注了一代代检察人的青春热血,铭记了一代代检察人的不老芳华,镌刻了迎泽检察波澜壮阔的初心和使命。
今天,固原市人民检察院有74个编制,15个内设机构,下辖5个基层检察院,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着力打造践行“绿色检察”发展理念、更加有效服务固原经济社会发展品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续写新时代检察新篇章。
当他们拿出一大包珍藏的荣誉证书、奖章、刊登有本人事迹的
报纸杂志、已经发黄的老照片的时候,神圣感、崇敬感从内心油然而升,这是老一辈检察人曾经的路,是检察事业的财富和积淀,是检察人的忠诚与担当。
他们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渝,勤恳工作,将风华正茂的宝贵青春奉献给了挚爱的政法和检察事业!即使今天,他们已经是80多岁历尽坎坷、饱经风霜的耄耋老人,依然痴心不改时刻关注和关心着检察工作。
马芳,男,回族,中共党员,1933年2月9日出生,1952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10月退休。
他经历了“文革”前检察工作和恢复重建后检察工作,经历了市、县两级院检察工作。
1963年3月调到固原地区检察分院工作,1970年公检法砸烂后回到西吉县工作,先后担任兴坪公社党委书记、西吉县人民法院院长,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担任西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80年2月调到固原地区检察分院担任副检察长,1983年起担任党组书记、检察长至退休。
1992年12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为检察事业做出贡献荣誉奖章,1998年9月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多年来在宁夏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荣誉奖章。
他说:“我是1963年春上从泾源县林管所调上来,调到固原地区检察分院的,当时是在没收地主的地方办公,全院只有9个人,只有一辆自行车,那时候经费不多,困难得很,是真正的清水衙门。
我当时也不会办案子,主要是刑事案子,案子还不少,法治的成份很少。
我办的第一个案子是一个汉民把红旗插到山上,说反了去,经过查证后来不做犯罪处理,避免了一起冤假错案。
我担任分院检察长期间,
针对当时队伍现状,一是招录或调入年轻干警,改善年龄结构;二是招录一批本科法律院校大学生,改善文化结构;三是改善干部的民族比例结构;四是大力支持和提拔好学上进青年干部。
我连续在分院担任检察长两届,自侦案件和调研文章都在全区是领先的。
”
李丕方,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9月22日出生,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泾源县委宣传部、西吉县土改工作团、西吉县公安局工作,担任股长等职务。
“文革”被隔离审查两年多,“文革”结束后调到固原地区气象台、地区司法局任职,1982年调到彭阳县人民法院担任院长,1986年调到固原地区检察分院担任调研员至离职休养。
他说,我一辈子从事政法工作,一辈子绕六盘山转。
我觉得“文革”前没有法律,莫须有的罪名随便加上了,现在法制健全,公检法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互相配合,体制更加完善,检察院审查不构成犯罪就放了,检察机关离不开,极左是不行的,人治是不行的。
检察队伍后继有人,我很高兴,感到是放心的。
唐怀璧,男,汉族,中共党员,1933年12月29日出生,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西吉县民政科、西海固自治州监察委员会工作,1957年划为右派,被下放劳动改造。
1979年平反后在固原地区工会办事处工作,后调到固原地区检察分院工作,历任刑事检察科科长、检委会委员、副处级检察员等职。
1994年12月退休。
1984年10月被表彰为全区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同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为出席自治区政法战线表彰大会代表,1992年12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
授予为检察事业做出贡献荣誉奖章。
退休后,老人出版《性格与命运》、《往事新叙》著作两本。
值此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之际,老人撰写了长达12页的《四十年一瞬间》征文,对恢复重建的光辉日子表示庆贺,他着重从检察机关的兴衰史,“文革”三机关被砸烂,法制建设缺失,极左路线造成大量冤假错案;“两法”的颁布实施执法机关真正有了有法可依的坚实根据,执法必严亦不受外界干扰,他回顾了至今记忆犹新的由自己承办的马某故意伤害案、孙某某故意杀人案等有影响重大案件在出庭公诉抗辩中的得与失,海某某故意杀人案几经抗诉最终被最高人民法院回复抗诉正确等经典案例;要在严格执法的要求下加强与公安、法院的沟通,克服和防止一些不应有的矛盾和认识妨碍办案的进程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