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 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同步练习(配套)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
的应用
一、选择题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由于精确农业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下列目的,借助精确农业系统不能实现的是()
A.合理施肥 B.农产品品质鉴定
C.作物估产 D.土壤状况调查
3.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借助的重要手段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2019年9月27日,广州举行“羊城天盾-2019”城市人民防空演
习,设置8个演练科目,共有66个参演单位、4000余人、50余台车辆装备参加演练组织实施,并首次应用广州人防北斗卫星防空警报控制系统。

这一系统在未来防空袭和防灾救援中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警报信号,特别是在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时,能针对受灾区域精准发放灾情信号,引导人民群众及时防范和疏散。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D.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5.能为演习提供授时和定位的地理信息技术是(B)
A.遥感B.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6~7题。

6.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7.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8.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A.旅游交通图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系统
图中数据为华北某地实测海拔高度分布,据图回答9~10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9.测量图中数据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
C.水准仪D.地理信息系统
10.对图中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甲>丙 B.坡度甲>乙
C.气温丙>丁 D.降水乙>丁
二、综合题
11. 联系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彩红外遥感图像时,发现外环线周边地区的红色块状区域面积越来越小,而蓝灰色区域面积越来越大。

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________用地面积在缩小,而
________用地面积在扩大。

(2)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

如下图所示,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
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________物体的空间位置。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4)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________(多项选择)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
“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B
6.B
7.C
8.D
9.B 10.D 11.(1)农业建筑(2)运动(3)A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