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究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特点;成因;对策
一、目前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特点
1、贸易摩擦发生的领域不断扩展
截至2005年11月底,我国被反倾销调查的产品约4000种,涉及化工、机电、轻工、纺织、食品土畜等多个行业,摩擦领域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之势,其中农产品、纺织品逐步成为国外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热点。
机电产品从过去-的一次性可刻录光盘、打火机,扩展到了不锈钢紧固件、滚珠轴承等。
纺织贸易摩擦开始向产业链上游纺织料蔓延,此外,木地板、鞋类产品、锁、家具、建筑用配件及玻璃制品等轻工工艺品也成了被调查的热门产品。
2、贸易摩擦从显性走向隐性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面,同时加剧了经济摩擦的程度与深度。
摩擦除了对外经济政策的直接碰撞外,还有很多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的,并有从显性摩擦向隐性摩擦演化的趋势。
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已从一般的配额、成本价格、产品质量问题,发展为以技术标准为主要的贸易壁垒,进而上升为带有特定色彩的摩擦。
从美国为保护钢铁业,在选举因素影响下而起用307条款的贸易保护,到欧盟带有特定人权色彩的以劳工保护借口进行的贸易纠纷,都说明我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更多带有不确定性和隐性。
3、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主力军
2006年6月,墨西哥经济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塑料卷笔刀作出反倾销终裁,自6月13日起征收10美元/公斤的反倾销税。
最近两个月,印度、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纷纷运用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采取保障措施)限制中国产品进入。
自2006年6月起,印度政府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丝绸产品收临时反倾销税;7月12日,土耳其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真空吸尘器和电熨实施为期三年的保障措施;7月份,阿根廷对原产于中国的一次性可刻录光盘进保障措施调查&&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产品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各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中,发展中国家占了60%以上。
4、特定商品摩擦激化
二、我国国际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1.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际贸易摩擦。
生产的全球性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在客观上要求各国具有趋同的各种制度、规则,甚至文化和风俗,而这在目前和相当长的未来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只要这些差异存在,国与国之间在增强相互之间联系之外,产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
2.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产生国际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些国家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发达国家由于承诺对中国开放市场,给其国内企业造成了压力。
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很多发达国家便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国内企业赢取空间和时间。
3.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
国外对我国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也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有增无减。
现仍有许多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视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继续采取替代国等歧视性办法,这种非市场经济待遇对我国出口企业确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及有效应诉构成了很大障碍。
4.发达国家国内的政治和其他利益的影响
中美经贸关系不仅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还受到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典型的非经济因素是美国国内的政治和安全因素。
比如,美国政府出于信仰原因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上迟迟不肯调整政策,并在技术领域设置诸多限制,阻碍高技术机电产品对华出口。
挑起中美之间的国际贸易摩擦,实际上代表了美国国内面临竞争威胁的制造商的利益。
三、我国化解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一方面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冷静对待,因为贸易摩擦的增加是一个国家在融入国际一体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但同时我们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避免贸易摩擦的发生。
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谈判和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
3.努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战略
据有关人士披露,国外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出口增长质量高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所以国家要加大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把战略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上来。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认证制度,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
传统的出口至上发展战略使我国频繁陷入贸易摩擦的漩涡,我们应该转变观念,摒弃轻视内销而鼓励出口的政策,进一步淡化出口的作用,重视提高国内市场的容量。
4.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应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讲过一个观点,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介组织谈不上市场经济。
为了应对贸易摩擦,须充实和建立真正意义的国际商会,可通过招募会员单位,组织出口企业集体包团形成合力走向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中遭遇的摩擦等难题。
尤其各外贸大省大市,更有迫切需要。
单打独斗的企业既无法改变同行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也无法在国际贸易纠纷发生时依靠孤军奋战获得成功,更难以靠一家企业开拓新市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式下,集体整合显得尤为迫切。
各地可根据产业结构的不同,国际商会下设专业分会,同时,为防止形式化,还将设立专门的章程和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切实起到商会的对外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