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6分)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己烯含有碳氢键数目为12N A
B.5.6gFe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失去电子数目为0.2N A
C.0.1molN2与0.3molH2充分反应,生成NH3的数目为0.2N A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轻32g,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一定为N A
参考答案:
B
【分析】A.气体摩尔体积使用对象为气体;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C.合成氨为可逆反应;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是粗铜,还有杂质放点,当电路中转移N A个电子,阳极溶解的铜小于32g;【解答】解:A.标况下己烯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A错误;
B.5.6gFe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生成0.1mol二价铁离子,失去电子数目为0.2N A,故B正确;
C.合成氨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0.1molN2与0.3molH2充分反应,生成NH3的数目小于0.2N A,故C错误;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是粗铜,还有杂质放点,当电路中转移N A个电子,阳极溶解的铜小于32g,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使用条件和对象,题目难度不大。
0.6mol?L﹣1Fe2(SO4)3和1.2mol?L﹣1CuSO4的混合溶液200mL,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为( )
A.0.30mol B.0.22mol C.0.16mol D.0.48mol
参考答案:
C 【分析】溶液中铁离子和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都是0.24mol.由于氧化性Fe3+>Cu2++,所以首先发生反应2Fe3++Fe=3Fe2+,若铁离子完全反应,Cu2+不反应,则生成亚铁离子是0.36mol,此时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3:2,实际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说明铁单质也和铜离子反应Fe+Cu2+=Fe2++Cu,溶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与硫酸铜,根据电荷守恒n(Fe2+)+n(Cu2+)=n (SO42﹣),根据n=cV计算n(SO42﹣),据此计算反应后溶液中n(Fe2+),根据铁元素守恒,n (Fe)=n(Fe2+)﹣n(Fe3+),据此解答.
【解答】解:溶液中铁离子物质的量为0.2L×0.6mol/L×2=0.24mol,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2L×1.2mol/L=0.24mol,由于氧化性Fe3+>Cu2++,所以首先发生反应2Fe3++Fe=3Fe2+,若铁离子完
全反应,Cu2+不反应,由方程式可知,则生成亚铁离子是0.24mol×=0.36mol,此时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0.36mol:0.24mol=3:2,实际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说明铁单质也和铜离子反应Fe+Cu2+=Fe2++Cu,此时溶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与硫酸铜,根据电荷守恒n
(Fe2+)+n(Cu2+)=n(SO42﹣),溶液中n(SO42﹣)=0.2L×0.6mol/L×3+0.2L×1.2mol/L=0.6mol,
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n(Fe2+)+n(Fe2+)=n(SO42﹣)=0.6mol,所以n(Fe2+)
=0.4mol,根据铁元素守恒,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n(Fe)=n(Fe2+)﹣n(Fe3+)=0.4mol﹣
0.24ml=0.16mo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判断铁与铜离子部分反应是关键,根据元素守恒与电荷守恒进行的计算,较常规方法简单.
3. 反应mA(s)+nB(g)pC(g) △H=-QkJ/mol在一定温度下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m+n<p;② x点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③ n>p;④ x点时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A.只有①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④ D.只有①和③
参考答案:
B
4. 常温条件下,将SO2气体通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呈中性,关于该溶液的判断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一定为NaHSO3与Na2SO3
B.溶液中c(Na+)=c(SO)+c(HSO)
C.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SO32-
D.向该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溶液依然呈中性,且有c(K+)=c(Cl-)
参考答案:
BC
略
5. 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
X、Z、W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
x、y2、z、w分别为X、Y、Z、W的单质,丁是化合物。
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反应①、②、③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X、Y、Z、W四种元素中,Y的原子半径最小
C. Na 着火时,可用甲扑灭
D. 一定条件下,x与甲反应生成丁
参考答案:
C
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x为碳,丙为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碳与硅反应生成w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z为镁,二氧化碳在镁中点燃反应生成碳和乙为氧化镁。
A. 反应①二氧化碳与镁反应、②碳与氧气反应、③碳与二氧化硅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正确;B. 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而下半径增大,故C、O、Mg、Si四种元素中,O的原子半径最小,选项B正确;C. Na着火时,不可用二氧化碳扑灭,选项C 错误;D. 一定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推断,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x为碳,丙为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碳与硅反应生成w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z为镁,二氧化碳在镁中点燃反应生成碳和乙为氧化镁,据此分析解答。
6.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确定对月球土壤中14种元素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探测等。
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KAlSi3O8] 和橄榄石[(Mg,Fe)2SiO4](逗号表示两种元素各占一部分)等,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
B.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
C.橄榄石中铁为+2价
D.月球上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上铁的活动性比地球上铁的活动性弱
参考答案:
D
略
7.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36g镁在足量的氮气中完全燃烧共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B.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3N A
C.标准状况下,44.8 L NO与22.4 LO2混合后气体中分子总数为3N A
D.1 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 A
参考答案:
C
略
8. 对于反应①FeI2溶液与氯水反应;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
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略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始终无白色沉淀生成
②将盐酸、KSCN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种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显红色
③向某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④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投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⑤将SO2通入溴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⑥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后红色逐渐褪去,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⑦因为SiO2能和CaCO3反应生成CO2,所以H2SiO3酸性强于H2CO3
A.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⑦
参考答案:
C
略
10. 关于反应 XeF4 + 2 CH3CH=CH2→ 2 CH3CH2CHF2 + X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eF4被氧化 B.CH3CH=CH2是还原剂
C.CH3CH2CHF2是还原产物 D.XeF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参考答案:
B
略
11. 下列对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B.合金中的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 黄铜是纯净物
D. 合金中也可含非金属元素参考答案:
D
略
12. (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
关于胡椒酚的下列说法: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④1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答案:C
13. R代表第三周期元素,若它的原子M电子层上有奇数个电子,则关于R的正确说法是
A.常温压下,R的单质能不能跟水剧烈作用
B.R的单质都是分子晶体
C.R的氧化物中,有的可能是两性氧化物
D.R的氧化物的分子式一定是R2O
参考答案:
C
14. 2008年9月,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航天飞船中的某些系统采用固体燃料作动力,其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O4N2↑+4H2O+Cl2↑+2O2↑ΔH<0。
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1mol高氯酸铵分解时会转移14mol电子
B.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是熵增加的化学反应
参考答案:
A
15. 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B.CaCO3(s)===CaO(s)+CO2(g) ΔH=+178.5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
C.HI(g)===H2(g)+I2(s)
ΔH=+26.5 kJ·mol-1,1 mol 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26.5 kJ的热量
D.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含1 mol NaOH的水溶液与含0.5 mol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3 kJ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
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
下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
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1)分液漏斗 B
(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 Cl2 + 2OH-=ClO- + Cl一+H2O
(4)
本题为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Cl2的制备,Cl2、Cl2-H2O及NaClO等物质的性质,并以此为依托考查考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1)烧瓶中的MnO2与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的浓盐酸发生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产生的Cl2中常因浓HCl易挥发而含有HCl,可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浓H2SO4只能干燥Cl2,并不与HCl反应),碱石灰可同时吸收Cl2和HCl,而NaHCO3溶液则会引入新的杂质CO2)。
(2)比较装置②③中所给物质的特点及反应条件可知,制备KClO3和NaClO二者的条件差异在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反应完毕后冷却②的试管有大量晶体析出,则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符合曲线M的特征,分离②中的固体与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
(4)Cl2+H2O H++Cl-+HClO,生成的H+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又由于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把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故石蕊试液又变为无色,当然通入的Cl2过量时,水溶液中含较多Cl2而呈黄绿色。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两瓶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各取100ml,分别通入CO2 2.24L(标准状况)。
完全反应后,将溶液低温缓慢蒸干,分别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0.0g、11.6g,判断这两种固体的组成成分,并计算原两瓶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
10g固体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其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73mol/L.
11.6 g固体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其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2.25mol/L.
略
18. 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O3、Na2SO4混合物与250ml 1.00mol/L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升CO2(标准状况),然后加入500ml 0.100mol/L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ml 1.00mol/L盐酸恰好中和。
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参考答案:
答案:m(Na2SO4) = 1.42g m(Na2CO3) = 7.42g m(NaHCO3) = 1.68g
19.
化学在环境监测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水体受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常用化学需氧量(COD)来衡量。
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一定体积水样时所消耗的强氧化剂相当于氧气的质量,单位用mg/L表示。
重铬酸钾法是指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以Ag+作催化剂)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其本身被还原为Cr3+,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相关试剂的用量即可求出水样的化学需氧量(CO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水样中含有浓度较高的Cl-时,常需加入HgSO4溶液,则HgSO4的作用及可能原因是。
(2)滴定时硫酸亚铁铵溶液需盛放在(填“酸”或“碱”)式滴定管中。
(3)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中酚类的检测下限为0.002 mg/L。
某水源受化工厂污染,酚含量达0.282 mg/L,该污染的水样中酚(以苯酚氧化成CO2计算)引起的化学需氧量(COD)为 mg/L。
(4)某化工园区有两家企业排放出的废水中,某次COD测量值高达2100 mg/L,这两家企业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
a.制糖厂 b.水泥厂 c.电镀厂 d.造纸厂
(5)现有某废水样品10.00 mL,先加入10 mL蒸馏水,然后加入10.00 mL 0.04000
mol/L K2Cr2O7溶液、3 mL 1%硫酸-硫酸银溶液、17 mL硫酸汞溶液,加热反应2 h。
在试亚铁灵指示剂存在下用0.1000 mol/L Fe(NH4)2(SO4)2溶液滴定多余的K2Cr2O7,共用去
Fe(NH4)2(SO4)2溶液12.00 mL。
试计算该水样的化学需氧量(COD)。
参考答案:
(1)作用:Hg2+与Cl-结合,以消除Cl-的干扰
原因:Cl-能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并且能与催化剂Ag+作用产生沉淀,影响测定结果(2)酸
(3)0.672
(4)ad
(5)960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