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巍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介绍了巍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分析了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建议,以期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问题;建议;云南巍山
近年来,巍山县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市场开拓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何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 巍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巍山县不断加大宣传,采取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重点扶持、科学指导的方针,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
2013年底,全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05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2个,州级示范社4个。
合作社中,从事种植业的35个,从事林果业的17个,从事畜牧业的21个,从事渔业的2个,从事服务业的30个。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共计1 689人,其中农民成员数为1 645人。
合作社有的从事蔬菜、冬桃、葡萄、粮食、食用菌、竹笋、中药材、烟草等种植;有的从事生猪、肉牛、奶水牛、渔业等养殖;有的从事农机耕种收服务;有的从事林业生产;有的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 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缓慢
合作社数量较少、规模偏小,社员与合作社联系较为松散,带动能力弱。
主要原因是:一是全县各地一村一品发展缓慢,农业主导产业弱小,产业单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缓慢;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群众对合作社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较少,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较少,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1-2]。
2.2 未开展业务的“空壳社”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有的合作社成立时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跟风成立,看到其他地方成立了合作社,也跟着成立合作社,成立后无所事事,形成”空壳社”。
国家出台财政支农资金向合作社倾斜后,有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取得国家重大项目
的资金而成立合作社;有的仅仅是为了得到国家的合作社发展项目补助资金。
这些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徒有其表,并没有按照合作社法开展业务,更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相关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
2.3 建社初期运转困难
多数合作社处于初创阶段,由于业务量少,社员收入不多,有的合作社从事的产业商品化程度低,农产品销售未能实现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合作社没有收来源,合作基础薄弱,缺乏资金,运转困难,带动能力不强。
多数合作社为民服务的方式多数是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开展一些农业技术培训之类的服务,少量合作社提供了一些生产资料供应及农机化服务,多数合作社不能开展为社员服务项目。
2.4 缺乏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大多是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多数是村组负责人或当地的种养大户,多数凭经验做事,且仅限于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经营,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没有品牌意识和产品定位,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合作社会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学化生产、管理、经营的能力不高,以传统经验、老方法管理,陈旧的生产、管理方式一时还难以改变[3-4]。
2.5 合作社扶持资金较少
各级政府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数额有限,项目扶持资金额度小,项目建设规模小,项目建设内容受限,建成的项目规模较小,项目直接效益不明显。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但难以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难得到金融方面支持。
3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建议
3.1 加大扶持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与经费,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常发展。
并选择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运行机制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择优给予重点扶持,加大扶持力度,树立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发挥其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
3.2 完善制度建设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执行力度,促进合作社各项相关制度的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三会”的活动范围、责任和权利。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监督管理制度,保证合作社财务公开透明。
三是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形成以产权为基础、利益为核心、机制为保障的风险共担
的利益共同体。
3.3 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
以高原特色农业建设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当地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产业模式,打造巍山县红雪梨、葡萄、冬桃、优质油菜、中药材种植以及畜产品养殖等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基地,发展壮大一村一品产业,为合作社成立和发展创造产业载体,依托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以产业支撑合作社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合作社,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开展合作,为合作社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社员、合作社与企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合作社业务范围,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5-6]。
3.4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支持农村优秀人才创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
加强对合作社社员的专业培训,提高社员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
各级各部门要经常深入农村,与农户直接接触,了解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3.5 促进各类资源向合作社流动
要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好做法、好经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扎根农村、深入人心、人人皆知,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支农项目,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梁健,侯立白.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4):119-121.
[2] 倪娟慧.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与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36,38.
[3] 韩丽梅,刘艳秋.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J].民营科技,2009(1):36,38.
[4] 王磊,盛莹.青岛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0):125-127.
[5] 温铁军,杨春悦.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2):28.
[6] 胡卓红.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问题与突破之策[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