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用多大的声音》口语交际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多大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三次口语交际,在“说”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话。
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图,引导学生感知所处的场合不同,说话的音量也不同。
小贴士的交际提示,明确提出说话的竟是要依场合而定。
学生分析: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谈话对象,控制自己的音量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必备的交往能力。
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缺乏的,需要引导示范,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音量与他人交谈,感知口语交际与生活的重要关系。
教学目标:
1、有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中,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不同的场合,该用不同的音量说话。
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3、懂得根据不同场合,采用恰当的竟是说话是文明、有礼貌的体现。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的场合,该用不同的音量说话。
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模拟场景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故事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他就是成成!最近,他遇到了一个难题,想向大家请教一下。
事情是缘于这两个字(出示:说话)。
2、指名找同学读,师适时进行评价。
3、说话,可是有学问的。
想一想,与别人说话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白,还要大声说让别人听清楚;要注意听别人说话;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师在黑板上整理要点。
)
【设计意图:对已有知识进行交流巩固,也是对说话注意事项的全面总结,更是后面环节学生评价的依据。
】
5、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生活中你也一定是这样做的!老师将大家的交流总结在黑板上。
那我们赶紧来看明明究竟遇到了什么难题,我们又能不能帮他解决一下。
出示课件并描述: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成成非常勇敢地举起小手,并且大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他非常高
兴,快乐得像一只小鸟!你看!(课件视频1)
可是周末的时候,妈妈带成成去超市,在超市里,他却看到了这一幕。
(课件视频2)这下成成糊涂了,为什么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而在超市里要小声说话呢?板书:大声、小声。
【设计意图:采用上课时和逛超市两段小视频,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比较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说话时用多大的声音。
学生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写课题“用多大的声音”。
二、创设情况,主动交流。
(一)交流明确交际要点。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为什么在教室里回答问题要大声,而在超市里说话却要小声。
2、学生交流,引导明确: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可以让所有同学听清楚;在超市里小声说话,是为了不要打扰到其他人。
3、总结:说话的时间、地点和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我们称为场合不同,也就是说,场合不同,说话的声音大小也不同。
教师适时将用合适的音量说话这一要点整理到黑板。
(二)看图挑战,交流表达。
观察第一幅图。
1、是不是真的了解了用多大声音说话的秘密,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图1)我们来观察这幅图。
你能猜出这是哪里吗?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交流,明确:阅览室。
3、那这幅图讲了什么意思,你能为大家讲讲吗?你认为小男孩此时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为什么?
4、神奇教室变变变!瞧,现在,我们的教室变成阅览室啦,你和同桌来演一演。
5、请一组同桌到讲台前表演。
引导评价:这组同学演的好吗?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并进行表演、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6、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场所,要我们小声说话,还有这样的提示语提醒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你看,走廊里写着这样的话“轻声慢步过走廊”,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吗?
观察第二幅图。
1、老师把掌声送给大家,成功通过第一幅图的考验!看,又来一幅。
(出示图2)仔细观察,这幅图上又画了什么,都有谁?这幅图又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提示:小组讨论时要大声还是小声?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环节,使学生不仅明确小组讨论时要小声,而且在实践中落实。
】
3、学生交流画面内容。
老师不问你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我要你通过表演来告诉大家。
4、神奇教室再来变,教室变成办公室啦!现在,老师要请两位坐得最端正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5、学生评价谁说的好,教师采访一位同学评价原因,引导得出:不要打扰其他老师办公,所以应该小声说。
对表演同学:你也是这样想,所以才这样表演的吗?
(三)情境模拟讲故事
1、同学们顺利通过两幅图的考验,老师奖励大家一个好听的故事,有请我们班的故事大王——***!不过,听完之后我们要来评价一下他讲的怎么样,尤其是音量的大小。
2、事先安排的同学上台讲故事。
3、感谢**为大家带来的精彩故事。
你认为他讲的怎么样,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4、引导学生从声音大小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以事先安排好的一名同学讲故事的形式直接呈现教材图片内容,学生们听后进行评价,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
(四)看图判断,模拟表演。
1、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帮成成解答了难题,而且在自己的行动中能自觉根据说话场合把握合适音量。
那这下面这些时候,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我们一起来判断。
2、出示图片,学生判断。
公交车上,电影院里,队列比赛,给同学们当小老师。
3、下面,请小组选择一幅图片作为场景,表演一下在这种场合应该怎样说话。
等一会儿,老师要选几个小组上台来表演一下,而大家则要认真听,并且要评一评。
评价的标准,就在这里。
4、抽小组表演,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以图片的形式出示了生活中几种典型的场景,使学生进行判断并选择一个场景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同学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
5、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场合应该控制音量说话?
学生交流预设:
有客人到家里做客时,热情大声欢迎他。
国旗下讲话应该大声说。
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
6、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在生活中,能用合适的音量说话,也是文明、礼貌的表现。
板书:文明礼貌。
三、课后拓展,知行合一。
1、说说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后有什么打算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锻炼学生的表达。
】
2、学生交流后,师小结:是啊,今后的日常生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场合用合适的音量说话,愿我们都能用自己的小嘴巴,说出最
文明的话,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
3、课后,请大家完成一项作业:观察周围人说话,想一想,他们的声音大小合适吗?为什么?等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设计意图:将理论与生活联系,践行课堂所得,做到知行合一。
】板书设计:
用多大的声音
文明大声
不同场合
礼貌小声
《用多大的声音》学情分析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谈话对象,控制自己的音量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必备的交往能力。
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缺乏的,需要引导示范,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音量与他人交谈,感知口语交际与生活的重要关系。
《用多大的声音》口语交际课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我努力将口语交际与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在情境中表达。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联系生活,故事导入
本课设计中用了上课时和逛超市两段小视频,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比较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为本次口语交际内容是在前几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在开始环节,引导学生交流与他人说话时要注意什么,并将交流要点整理在黑板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对已有知识的一个交流巩固,也是对说话注意事项的全面总结,更是后面环节学生评价的依据。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尽可能地做到这一点,通过情境的创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
比如在进行第一幅的观察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并与同桌交流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交流第二幅图内容后,同样创设与老师情境表演的环节,使学生参与其中,同时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使学生不仅明确小组讨论时要小声,而且在实践中落实;对于教材中的第三幅图,则以事先安排好的一名同学讲故事的形式直接呈现,学生们听后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在同时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在对教材三幅图的处理上,第一幅图观察的力度较大,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图中“静”字提示,并在最后联系到学生生活实际,做到“轻声慢步过走廊”;第二幅图观察力度降低,逐渐放手,学生简单交流后进行表演。
第三幅图,直接以学生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呈现,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在三幅图交流完并进一步明确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之后,老师又以图片的形式,出示了生活中几种典型的场景,使学生进行判断,并选择一个场景进行小组合作表演,大家评价声音大小,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当然,设想是美好的,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该再丰富一些,等等。
《用多大的声音》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课程目标把握较准:让孩子有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中,感受交际的乐趣;知道不同的场合,该用不同的音量说话。
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懂得根据不同场合,采用恰当的竟是说话是文明、有礼貌的体现。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够联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兴致很浓,同时很好地达成预定目标,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灵活等等。
《用多大的声音》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三次口语交际,在“说”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话。
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图,引导学生感知所处的场合不同,说话的音量也不同。
小贴士的交际提示,明确提出
说话的竟是要依场合而定。
《用多大的声音》测评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大声说话,哪些场合需要小声小说话?
大声说话场合:
小声说话场合:
2.你在生活中,很好地注意根据不同场合控制合适音量了吗?
《用多大的声音》口语交际
观课角度:教材分析及目标确定观课报告
观课人:曲淑君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和《小兔运南瓜》,教材非常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用多大的声音》是在第一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在“说”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它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话;然后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场
一步的要求: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需要小声说话。
倪老师将本课目标确立为:有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中,感受交际的乐趣;知道不同的场合,该用不同的音量说话。
学习根据具体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懂得根据不同场合,采用恰当的竟是说话是文明、有礼貌的体现。
从整体上看,倪老师对本课的目标把握得比较准确。
《用多大的声音》课标分析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和《小兔运南瓜》,教材以“学习提示”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方向更为清晰和突出。
第一次口语交际内容为《我说你做》,学习提示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第四单元“我们做朋友”的学习提示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学习提示是“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第八单元《小兔运南瓜》的学习提示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材非常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用多大的声音》是在第一次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在“说”的要求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它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该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该小声说话;然后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场
一步的要求: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需要小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