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气管道泄漏事故的成因及处置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供气管道泄漏事故的成因及处置对
策探讨
摘要: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3种燃料在工业企业、居民、汽车等方
面的使用都极为广泛,一旦出现燃气供气管道泄漏,容易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危
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
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多起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建筑坍塌、人员伤亡。
关键词:城市;供气管道;泄露事故
1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特性
1.1 煤气
煤气通常是指由煤等固体燃料或重油等液体燃料经干馏或气化而得的气体产物,无色而有特殊臭味。
城市使用煤气是以煤炭为原料而制取的煤制气。
其主要
成分包括:烷烃、烯烃、芳烃、氢和一氧化碳等。
煤气的着火温度一般为500~600℃。
具有易燃易爆性、毒性、比空气轻等特性。
煤气不仅易燃而且能与空气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焦炉煤气的爆炸极限约为4.5%~40%,碳化煤气约为6%~45%,水煤气约为6%~72%,发生炉煤气约为20%~74%。
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
芳烃等,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凝结,失去供氧能力,造
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煤气泄漏后,只要通风良好,就不会聚集。
1.2 天然气
天然气是在常温下呈气态的碳氢化合物,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气体混合物,另外含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及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氮气、硫化氢、水分等。
具有极易燃烧、易扩散、易缩胀、易爆炸、毒性等特性。
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气体,体积分数达到15%以上,温度达到540~550℃就会燃烧,有明显的压缩与膨胀性质,通常以管道方式输配供气,压力一般为0.10~0.45 MPa,进入用户家庭的压
力一般应小于0.015 MPa。
在空气中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
天然气中含
有微量的硫化氢,大量吸入能损害人的健康。
1.3 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易燃低毒气体,
添加恶臭剂后,有特殊臭味;将这种气体加压、降低温度或两种办法兼用,则变
成棕黄色液体。
主要是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组成的烃类混合物。
爆炸极
限一般约为1.5%~8.5%(或1.5%~9.5%);容器最大允许充装量为85%。
具有挥
发性、比空气重、点火温度低、燃烧热值高等特性。
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石油
气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250~300倍左右。
液化石油气气体比空气重1.5~
2倍,并易聚集在电缆沟、下水道等低洼处。
标准状况下1 kg液化石油气完全燃
烧后,发出的热量可达46.1~50.2 k J,温度可达700~2 000℃。
2 事故成因及危险性
由于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城市供气管网中存在着较高的压力,因盲
目挖掘施工、土地酸性腐蚀管道、输送管线的法兰老化、管线的基础下沉等原因
都可能引发燃气供气管道断裂或出现孔洞,而发生燃气泄漏事故并造成爆炸。
目
前大部分的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供气管道泄漏事故都是因为违章施工、
管线老化造成的。
同时,由于城市大部分供气管道建设时间已经很长,更换不及时,存在供气管道严重老化问题。
供气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大量气体冲出,在无
风条件下,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在现场附近、房间、管道沟、低洼处聚集,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在泄漏事故现场能使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点火爆
炸的能源又非常多,容易引发爆炸及火灾。
3 处置要点
3.1 一般原则和主要任务
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时,要坚持燃气管理部门
和供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处置为主,消防救援队伍处置为辅的原则,消防救援队
伍应在配合完成检测、稀释、灭火、救人、看护等任务的同时,积极协助供气单
位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关阀、堵漏等任务,并注意做好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的安全防
护和任务结束后的洗消工作。
3.2 处置程序
(1)调集力量,及时到场。
消防救援队伍接到供气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的报
警后,在出动的同时,应通知燃气管理部门和供气单位技术人员立即到场;向当
地政府和公安机关报告情况,请求调集交警、巡警、治安等公安机关力量到场,
参与处置行动,尤其是开展事故周边的警戒和交通疏导工作;通知供电、供水等
部门人员到场协助处置。
(2)正确停车,选准路线。
谨慎选择行车路线,防止误入泄漏区域;消防
车要选择上风方向的入口、通道,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部位,使用上风方向的
水源,在扩散区上风、侧风方向选择进攻路线接近扩散区,选择适当位置设立现
场作战指挥部,消防车不准驶入警戒区域内,在警戒区域内停留的车辆不准再发
动行驶。
从上风方向开展作战行动,占领上风或侧上风阵地时,若唯一水源处于
下风或侧下风,应用水带及排吸器代替吸水管供水。
(3)安全防护,现场询情。
到场后,进入泄漏事故现场的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区域划分和危险等级落实针对性防护,尤其是
注意防静电措施;设立现场安全员,观察监测现场危险区域和部位可能发生的危
险迹象。
消防救援队伍要详细询问是泄漏还是燃烧,有没有发生过爆炸,泄漏部位,有没有采取堵漏措施,是否有遇险人员等情况;要掌握泄漏扩散区域及周围
有无火源。
(4)侦察检测,警戒疏散。
利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或供气单位专用仪器检测
事故现场气体浓度,检测确定现场及周围区域的风力和风向;在整个处置过程中,应实施动态不间断检测,实时检测扩散周边区域的气体浓度。
还要充分利用消防
救援队伍配备的无人机、消防侦检机器人等装备进行检测。
根据侦察和检测实际
情况,以爆炸下限的30%为准,划定警戒线,确定警戒范围,用警戒器材设立警
戒标志;由公安机关完成警戒,紧急疏散危险区域内所有无关人员的任务,由公
安机关调派交警对警戒区域实行交通管制措施。
(5)禁绝火源,喷雾驱散。
配合公安、供电等部门切断警戒区内所有电源,熄灭明火;高热设备停止工作;关闭警戒区内人员的手机,切断电话机线路,进
入警戒区严禁使用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和非防爆工具;组织一定数量的喷雾水
枪或水驱动排烟机(带喷雾功能),驱散、稀释沉积飘浮的燃气,消除爆炸危险。
还可以开花水流在前,正压排烟机和正压送风机在后,吹扫开花水流到燃气泄漏
区域,强力驱散泄漏燃气,避免达到爆炸极限。
(6)救助人员,现场供水。
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入泄漏区域,搜寻遇险
人员,并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
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
进行救治;做好灭火救援现场的供水组织保障,选定可靠的水源和供水车辆,采
取铺设供水干线或运水方式,进行不间断的供水,保证现场喷雾驱散用水。
(7)关阀断源,补洞换管。
由供气单位技术人员关闭泄漏管道两端阀门,
切断气源,阻止泄漏,消防救援队伍协助做好喷雾稀释工作、协助堵漏、关阀等
工作;配合供气单位技术人员更换损坏的管道,修补出现的孔洞,一般的方法有:直接焊补法、置换管段法、急修管箍法、不停输堵漏技术法。
燃气管道泄漏的抢
修最好是在降低燃气运行压力或切断气源后进行,降压抢修时,必须保证管道内
为正压。
抢修作业时,控制作业管线压力的所有气源阀门必须派专人值守,并实
时监测其压力,保证其正压。
消防救援队伍主要任务是现场看护、做好喷雾稀释,出现情况及时处置。
4 结束语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国家队、主力军,不同层级的消防救援队员均应掌握燃气
特性、管道输送形式、安全注意事项、个人防护要求,并能实时分析现场危险性,尤其是应该准确掌握供气管道泄漏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避免泄漏处置不
当引起爆炸。
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事故处置特点和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专
业队能力,严格按照程序开展事故处置工作,尽最大可能抢救人员生命,避免造
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郑文茹,杜翠薇,刘智勇,等.埋地燃气管道泄漏失效与数据库研究进展[J].腐蚀与防护,2013,34(8):723-726.
[2] 高向东,张学伟.气体与火灾[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
[3] 公安部消防局.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处置和火灾扑救对策与研究文集:A集[C]//北京:公安部消防局,1998.
[4] 赵子君.燃气管网泄漏事故应急处置及预防措施[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