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98646_警惕数字鸿沟新变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
中国电信业
Focus
|
聚焦
消除数字鸿沟
警惕数字鸿沟新变种
■ 本刊记者 熊雄 ︱ 文
数字鸿沟出现新变种
数字鸿沟早期表现为通信网络物理接入的障碍,可以称为显性数字鸿沟。

我国的通信接入,就曾呈现出东中西部不平衡、城乡区域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引发数字鸿沟问题,通信行业将之称为普遍服务问题。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通信行业近20年的努力,普遍服务问题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2004年1月16日,原信息产业部下发了《关于在部分省区开展村通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时出台了《农村通信普遍服务——村通工程实施方案》,依照《电
信条例》指定当时的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采取
“分片包干”的方式承担通信普遍服务义务。

“十五”期间,通信行业实现全国97.07%的行政村通电话;“十一五”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通互联网,其中98%的乡镇通宽带,94%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十二五”实现自然村100%通电话、行政村100%通宽带;“十三五”实现98%行政村通4G和光纤,实现了农村城市“同网同速”。

至此,可以说,显性数字鸿沟已经破除。

然而,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仍然存在大量非网民,不能享受信息社会的发展成果。

根据最新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统计报告》),
近期接连发生多起老年人使用信息应用遭遇障碍的事件:一位老人冒雨交医保费却被拒受现金,并被告知只能手机支付;还有一位94岁高龄老人在银行柜机前办理业务,只能被家人抱
着进行人脸识别。

上述事件均形成网络舆情热点,引发社会关注。

事实上,近几年特定人群信息应用障碍的迹象已经显现,这本质上是数字鸿沟的延伸,值得警惕。

December | 12 2020 240
47
截至2020年6月,我国非网民规模4.63亿,其中城镇地区非网民占比43.8%,农村地区
非网民占比56.2%,这些非网民的城乡区分已经不明显。

有别于因地势偏远而通信网络没有通达造成的显性数字鸿沟,在通信网络已经较为普及的地区,仍然存在的使得消费者不能、不易享受信息社会便利的障碍,可以称为隐性数字鸿沟。

本文开头所提到的两个案例均属隐性数字鸿沟。

隐性数字鸿沟成因
当前,造成这种隐性数字鸿沟的成因有多种,包括消费能力、知识结构、生活习惯、年龄差异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

消费能力的差异影响了公民对数字产品的获取。

《统计报告》显示,因为没有电脑手机等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达14.8%。

知识结构的差异影响了公民的数字素养,从而造成隐性数字鸿沟。

数字素养指的是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受众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例如面对互联网上满天飞的伪养生文章,数字素养较差的公民难免受其影响,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害健康,而其根源则是科学知识的缺乏。

生活习惯的差异影响了公民对数字化产品的认知,从而造成隐性数字鸿沟。

在智能手机早已普及的当下,仍然有部分用
户习惯使用功能手机,认为接打语音电话就够用了,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也就主动把自己同移动互联网隔绝开来。

年龄是产生信息化应用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底,在我国网民中,10岁以下占比为3.5%,60岁以上占比10.3%。

出于信息安全、保护视力、防止沉迷游戏等方面的考虑,未成年人在消费信息产品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而老年人群体也因为有针对性的应用过少、应用操作复杂、学习新技能困难,难以享受到信息化应用的便利。

身体健康状况对信息化应用的障碍也不容忽视。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绝大部分都以智能手机为承载平台,有些残障人士比如视力障碍者就不能直接以观看的形式获取手机信息,或者不能对智能手机方便地进行操作,而听力障碍者则没法使用语音形式的应用。

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虽然宽带网络普及了,仍然存在被隔离或者部分隔离在信息社会之外人群的现象。

隐性数字鸿沟的存在,不仅阻碍了信息消费的扩大和升级,还阻碍了信息社会建设的进程,特别值得信息通信
业给予重视。

在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护士正在耐心教授老年患者使用电子医保卡。

48
中国电信业
Focus
|
聚焦
发展成果应共享
信息通信业有必要为那些遭受信息化应用障碍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承担起破除隐性数字鸿沟的重任。

政府主管部门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有针对性地破除隐性数字鸿沟。

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低收入群体等,本来就应该得到特别照顾。

面对横亘在这些群体面前的隐性数字鸿沟,国家政策应给予倾斜,提升其信息应用技能。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模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希望这些举措能够早日落到实处。

信息应用的提供方、运营方应提供更多服务支持。

据调查,超市、医院、银行、政府服务窗口等是出现隐性数字鸿沟的高发区域。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北京多家大医院均实施网络预约挂号,不再现场挂号,给很多老年患者带来不便。

进入超市扫描健康宝也难住了一些不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

因此,这些隐性数字鸿沟的高发区域应承担起责任,派出服务人员协助老年人应用信息服务。

信息通信企业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消除隐性数字鸿沟。

在破除显性数字鸿沟过程中,我国的电信运营商铺光缆、建基站,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面对隐性数字鸿沟,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努力。

终端厂商可以专门研发适用于老年人的智能手机,增加屏幕加大、声音加大、系统简洁等特性,还可以研发专门适用于视力障碍、听力障碍人群的终端,比如导盲眼镜、机器人助理。

软件厂商
可以专门研发适用于儿童学习、老人生活的应用,提升学习效率、增进信息安全、方便日常生活,并且加强线下推广。

普通人也可以帮助日常身边的人,破除隐性数字鸿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提倡已经在享受信息社会各种便利的人们,多关注身边的老人、儿童以及其他有信息化应用障碍的人。

最近,记者在一个新开业的超市注意到,开业三天促销期间,使用移动支付能够享受100元减50元的优惠,该超市专门安排了五六位销售人员来教授老人如何使用。

很多老人在刷手机完成第一笔交易后,笑得像个孩子,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试想,商家为了推动消费都可以帮助老人学习移动支付,这些老人的家人更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不再感到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抛弃,而是与亲人携手一起步入美好的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一个普惠型社会,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所有人是整个行业的初心,也是一直以来的奋斗方向。

在大力推动村通工程破除显性数字鸿沟的之后,信息通信业有必
要持续关注隐性数字鸿沟,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更广大的群体。

消除数字鸿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