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试题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师范⼤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试题3
上海师范⼤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试题3
2011-03-05 00:22:00 来源:⼤学期末考试试题浏览:347次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三
⼀、填充题(10%,每空1分,共10题)
01、“施事、受事”等涉及到()的关系。

02、“陈述、疑问”等涉及到()的关系。

03、“雪⽩、笔直”虽然跟“聪明、能⼲”不完全⼀样,但它们仍是()词。

04、虚词总是附着在()或短语上边,表⽰⼀定的语法作⽤,它的位置⽐较固定。

05、“材料丰富”和“丰富⽣活”中的“丰富”是()词。

06、对短语的划分,除了结构标准外,还有功能标准。

按照第⼆个标准,短语可以分为体词性短语()和加词性短语。

07、“解决、装饰、享受、利⽤、等待、阻拦”等动词中,不能进⼊“被”字句的是(
)。

08、书⾯上,⼀个复句的末尾⽤句号、问号或感叹号,⽽复句内部分句之间⽤()。

09、按照分句间的关系,⼀般将复句分为()两类。

10、可以⽤于各种语⽓的语⽓词是()。

⼆、单项选择题(16%,每题1分,共16题)
11、有三句话:(1)“他要吃饭”,(2)“他要吃的”,(3)“他要⼀碗饭”中的三个“要”分别是( )。

A、动词、动词、助动词
B、助动词、动词、动词
C、动词、助动词、动词
D、助动词、助动词、动词
12、“兴趣、兴致、兴奋”词性分别是( )。

A、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
B、名词、形容词、形容词
C、名词、名词、形容词
D、名词、名词、名词
13、“抢着⼲活不收礼品使他们的声誉⾼了起来”中的动词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4、汉语虚词的主要作⽤是()。

A、连接和附着
B、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C、单独回答问题
D、表⽰性质和状态
15、“将⼼⽐⼼”中的“将”和“⽐”的词性分别是()。

A、介词和介词
B、介词和动词
C、动词和动词
D、动词和介词
16、“上完了课就去学校了”中的两个“了”的词性是()。

A、助词和助词
B、助词和语⽓词
C、语⽓词和助词
D、语⽓词和语⽓词
17、有两个复杂短语:
新研制成功的北京出的洗⾐粉北京出的洗⾐粉的功效
①②③④
按“从⼤到⼩”的分析⽅法,下⾯两个短语的“第⼀⼑”应该切的地⽅是()。

18、按“从⼤到⼩”的分析⽅法,短语“著名剧作家郭沫若创作的剧本《屈原》”的第⼀层结构关系应该是()。

A、同位关系
B、偏正关系
C、主谓关系
D、述宾关系
19、“写得不好”和“写不好”中补语的否定形式分别是( )。

A、可能补语、程度补语
B、结果补语、可能补语
C、情态补语、结果补语
D、可能补语、情态补语
20、“买了⼀车炭”和“买了⼀趟炭”中的两个短语表⽰的关系分别是( )。

A、述补……述宾
B、述补……述补
C、述宾……述补
D、述宾……述宾
21、“他浪费了⼀个钟头”和“他⼲了⼀个钟头”中的加粗部分分别是()。

A、补语、补语
B、宾语、宾语
C、宾语、补语
D、补语、宾语
22、“⼩张的聪明在年级⾥是有名的”中的主语是()。

A、“⼩张”
B、“聪明”
C、“⼩张的聪明”
D、“⼩张的聪明在年级⾥”
23、下⾯五个句⼦中,属于主谓谓语句的是( )。

①关于这件事他的⼼⾥有数。

②这药的味道真难闻。

③他考试成绩很好。

④⼩王的论⽂⽔平很⾼。

⑤据说这种颜⾊的⽑⾐⼩张很喜欢。

A、②、④
B、①、③
C、③、⑤
D、④、⑤
24、下列六组动词中,能⽤在“把”字句的是( )。

①主张、希望②改编、翻译
③离开、来到④休息、游泳
⑤要求、能够⑥制作、培养
A、①、⑥
B、②、⑤
C、①、④
D、②、⑥
25、下⾯句⼦中属于“被”字句的是()。

(1)他让校长到教室去⼀趟(2)校长进教室时让⼀张放在门⼝的椅⼦绊了⼀下(3)校长要求学⽣再让他说⼏句话(4)同学们让校长说得直淌眼泪
A、(2)、(4)
B、(1)、(3)
C、(2)、(3)
D、(1)、(4)
26、下⾯句⼦中不是兼语句的是()。

(1)领导上分配我搞总务⼯作(2)他怪我没能及时告诉他(3)屋⾥有⼈轻轻地哼着⼩调(4)他当天晚上就召集新⽼⼲部开会(5)他们要求⽼王担任会长
A、(3)、(4)
B、(3)、(5) C(2)、(5) D、(1)、(4)
三、多项选择题(8%,每题2分,共4题)
27、下列各组词中,不都是副词的是()。

A、经常、常常
B、已经、曾经
C、刚巧、正巧
D、从前、从来
E、现在、正在
28、下列各组词中,兼有两种词性的是()。

A、丰富、便宜
B、报告、决定 C 、根本、典型
D、科学、代表
E、相当、⽭盾
(⼆)辨别下列词的词性(10%,10分,共10题)
39、疑问 40、怀疑 41、疑惑 42、扎实 43、落实
44、衰弱 45、削弱 46、永恒 47、永远 48、永久
(三)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18%,每题3分,共6题)
49、这个单位效益很好,年收⼊就收成了两千多元。

50、墙上挂着⼀幅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为孺⼦⽜”。

51、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发⽣、发展的经过叫倒叙。

52、当听到噩耗传来时,⼤家都禁不住⼤哭起来。

53、开办第⼆本科专业是提⾼⼤学⽣的⽂化⽔平的重要阵地。

54、《今夜星光灿烂》刻画了⼀群年轻战⼠为新中国的诞⽣⽽英勇献⾝的光辉事迹。

七、问答题(15%,每题5分,共3题)
55、“漂亮”和“关⼼”都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很漂亮/很关⼼),为什么将“漂亮”归为形容词,将“关⼼”归⼊动词?
56、“周密的调查”和“周密地调查”这两个短语的语法功能是否相同?
57、“我们请张⽼师讲课”和“我们希望张⽼师讲课”这两个句⼦是否属于同⼀句式?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三
答案
⼀、填充题(10%,每空1分,共10分)
01、语法单位与客观对象;02、语法单位与说话⼈之间;03、形容词;04、词;05、兼类;
06、谓词性短语;07、享受、等待;08、逗号或分号;09、联合复句、偏正复句;10、啊(填对给分,填错不给分;意思相近给分)
⼆、单项选择题(16%,每题1分,共16分)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C 18、A
19、C 20、C 21、C 22、C 23、C 24、B 25、A 26、D
(选对给分,选错不给分)
三、多项选择题(8%,每题2分,共8分)
27、A;D;E 28、A;B;D 29、A;B 30、B;D;E
(少选、多选、错选均算错,选错1项扣1分,扣完为⽌)
四、判断题(10%,每题2分,共5题)
31、√(有些形容词本⾝带有表⽰程度的语素,如“雪⽩”、“笔直”、“通红”等形容词,就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不能说“很雪⽩”、“⾮常笔直”等)
32、×(从所举例⼦看,代词替代的是确实是名词,因此过去有⼈⼲脆把代词称为“代名词”,其实,有的代词替代的恰恰是谓词,如:“你怎么啦?”、“就这样吧”中加粗的代词)
33、×(把短语分成主谓短语,述宾短语,偏正短语,述补短语,联合短语等类别,不是根据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层次,⽽是根据短语结构的内部关系)
34、×(现代汉语中动词也可以充当主语,“游泳”是动词,因为我们可以在“游泳”前加上修饰语,如:“经常游泳可以锻炼⼈的⾝体”,⽽⼀般名词缺乏这种功能)
35、×(及物动词是可以带受事宾语和关系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可以带宾语或者只能带施事宾语的动词)
(判断正确给1分,说明理由正确或较正确均给1分)
五、术语解释题(6%,每题3分,共2题)
36、体词:实词的⼀种。

体词包括名词、数词、量词,体词经常做主语、宾语,⼀般不做谓语。

37、加词性句法结构:加词性句法结构经常⽤作定语和状语,⼀般不作主语、宾语或谓语。

介词短语是加词性的,“⼤规模”、“⾼速度”⼀类实词加实词的组合也是加词性句法结构。

(答对要点,给3分,部分答对,给2分或1分,答错不给分)
六、操作题(35%)
(⼀)按照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7%,7分,共1题)
第⼀,从意义上看,前⼀句“请”的对象是“⼈”,“请”的是“张⽼师”,⽽不是“张⽼师讲课”,后⼀句“希望”的对象是“事”,“希望”的是“张⽼师讲课”⽽不是“张⽼师”。

“请”与“张⽼师讲课”有⼀种因果关系,其中“请”是“因”,“讲课”则是“果”。

⽽“希望”与“张⽼师讲课”之间缺乏⼀种因果关系。

第⼆,从语⾳停顿上看,兼语句语⽓停顿应在“名2”和“动2”之间,如上例“我们请张⽼师——讲课”;⽽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语⾳停顿则不能在“名2”和“动2”之间⽽在“动1”和“名2”之间,如上例应是“我们希望——张⽼师讲课”。

第三,从变换句式来看,兼语句⼀般都不能变换成“名1+动1+的+是+名2+动2”这个句式,⽽这个句式能作为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的鉴别框架,因为后者都可以有这样的变换。

例如:
我们希望张⽼师来上课→我们希望的是张⽼师来上课
我们请张⽼师上课→※我们请的是张⽼师来上课
第四,从动1的性质看,兼语句中的动词都带有使令义,如“请、派、要求、命令”等,这⼀点我们前⾯已经说过。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中的动1不含有使令义,这⼀类动词主要有“希望、主张、知道、明⽩、懂得、晓得、看见、听见、见、感到、发现、发觉、发现、想、想到、以为、认为、相信”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句⼦中出现含有使令义的动词时,不⼀定就是兼语句。

同样,句⼦中出现了如上述“希望、主张”⼀类动词时,这个句⼦也不⼀定就是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

如:
⽼师要求⼤家明天交作业。

(兼语句)
⽼师经常这样要求⼤家。

(⾮兼语句)
我知道他去美国了。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
我知道他的许多事。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
(答对要点,即给分)
上海师范⼤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试题4
2011-03-05 00:27:55 来源:⼤学期末考试试题浏览:293次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四
⼀、填充题(10%,每空1分,共10题)
01、根据词能否作句法结构成分,把词分成实词和虚词。

()是实词。

02、根据实词组合能⼒的不同,可以把实词分成()三类。

03、介词不能单独作句⼦成分,它和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主要作()的修饰语。

04、结构助词“的、地、得”主要表⽰宾语、状语、补语和()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普通话⾥读轻声。

05、定语和状语的区分涉及到三个⽅⾯:即修饰语本⾝,它所修饰的中⼼语,以及()。

06、从不同⽅⾯对前⾯的谓词性成分作某些补充说明的句法成分是()
07、“送给赵⽼师”、“来⾃⽇本”这⼀类结构应看作()短语。

08、句⼦分析是指对句⼦的结构和()的分析。

09、存现句是指表⽰事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式,它的基本结构是()。

10、在复句中⽤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

⼆、单项选择题(16%,每题1分,共16题)
11、“偶然”和“偶尔”分别是( )。

A、副词……副词
B、形容词……形容词
C、副词……形容词
D、形容词……副词
12、“相反”和“相对”的词性应该是( )。

A、形容词……区别词
B、副词……区别词
C、形容词……形容词
D、区别词……形容词
13、代词的特殊⽤法是指()。

A、实指
B、虚指
C、定指
D、专指
14、“他是教书的”和“那样说是可以的”中的“的”分别是( )
A、助词……助词
B、助词……语⽓词
C、语⽓词……助词
D、语⽓词……语⽓词
15、下列⼀组词中是兼类词的是()。

A、学习、阅读
B、⾼兴、舒服
C、情况、研究
D、清醒、保险
16、“⽴场很坚定”和“坚定了他的信念”中的两个“坚定”,“打了⼀⽄油”和“打这⼉往西”中的两个“打”是词的( )。

A、兼类现象……同⾳现象
B、同⾳现象……兼类现象
C、兼类现象……活⽤现象
D、活⽤现象……兼类现象
17、把短语分成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是根据()。

A、短语内部不同的语法层次
B、短语内部成分组合时的紧密程度
C、短语的语法功能
D、短语内部成分的组合⽅式
18、“有⽔喝就⾏了”和“有⼈喝就⾏了”两句中加粗部分分别是()。

A、述宾短语、兼语短语
B、连动短语、兼语短语
C、述宾短语、述宾短语
D、兼语短语、述宾短语
19、“除⼣晚上在体育馆⾥我们举办了化妆舞会”中的主语是( )。

A、我们
B、除⼣晚上
C、在体育馆⾥
D、除⼣晚上在体育馆⾥
20、“他给我⼀本柯云路写的《夜与昼》”这个句⼦的谓语部分是( )。

A、兼语短语
B、述宾短语
D、同位短语
21、⼴义的受事宾语可以包括结果、⼯具、⽅式、⽬的、程度、原因等等。

下⾯这些述宾短语中,从宾语和动词的关系看,相同的是()。

(1)打⽑⾐;(2)写⽑笔;(3)吃⾷堂;(4)晒太阳;(5)写诗;(6)打乒乓
A、(1)、(5)
B、(2)、(4)
C、(3)、(6)
D、(3)、(5)
22、下列句⼦中不属于兼语句的是( )。

①别⼈都称他⾰新能⼿。

②弟弟赔了他三本书。

③⽼张有个⼉⼦在上海读⼤学。

④他叫我批评了⼀顿。

⑤我托你办⼀件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23、下列句⼦中,属于连动句的是( )
①这些东西留着有⽤。

②他天天读书写字。

③树上有只杜鹃在唱歌。

④游乐场⾥有⼤型游艺机玩。

⑤电影院⾥已停⽌上演了。

A、②、⑤
B、①、④
C、③、⑤
D、②、④
24、“[ ]是你,[ ]他,我们都不同意”⼀句中[ ]处可以添上关联词的是()。

A、⽆论……还是
B、任凭……还是
C、即使……还是
D、不管……还是
25、“⽼同学见⾯,[ ]多说⼏句”⼀句中[ ]处可以添上关联词的是()。

B、免得
C、未免
D、免不了
26、下⾯四个句⼦:
(1)⼤家决⼼发扬拼搏的作风,攻克困难,争取冠军。

(2)⼤家决⼼发扬拼搏的作风,克服困难,争夺冠军。

(3)⼤家决⼼发扬拼搏的作风,克服困难,争取冠军。

(4)⼤家决⼼发扬拼搏的作风,攻克困难,争夺冠军。

正确的是()。

三、多项选择题(8%,每题2分,共4题)
27、介词的语法特点可以归结为()。

A、介词都是从古代汉语的动词演变锅炉的
B、介词经常与名词、代词组成介词短语
C、介词短语主要⽤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D、介词短语经常⽤作主语
上海师范⼤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考试试题4答案2011-03-05 00:28:52 来源:⼤学期末考试试题浏览:282次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四
答案
⼀、填充题(10%,每空1分,共10题)
01、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02、体词、谓词、加词;03、动词和形容词;
04、中⼼语;05、修饰语跟中⼼语所组成的偏正短语;06、补语;07、述补;
08、格局;09、处所词(或时间词)+动词+名词;10、关联词语;
(填对给分,填错不给分;意思相近给分)
⼆、单项选择题(16%,每题1分,共16题)
11、D 12、A 13、B 14、B 15、D 16、A 17、C 18、B
19、A 20、A 21、B 22、B 23、A 24、D 25、C 26、B (选对给分,选错不给分)
三、多项选择题(8%,每题2分,共4题)
27、B;C 28、A;D 29、B;D 30、C;D;E
(少选、多选、错选均算错,选错1项扣1分,扣完为⽌)
四、判断题(10%,每题2分,共5题)
31、×(量词短语即我们平时说的数量词修饰名词时,有的不能带“的”,有的可以带“的”,如时量词修饰名词时可以带“的”:“⼀年的时间”、“三天的计划”等)
32、×(这个短语是有多义的: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述宾短语;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偏正短语)
33、×(“⼚⾥今年新分进来的⼤学⽣就是那个穿红⾐服的”这个句⼦中的主语应该是“⼚⾥今年新分进来的⼤学⽣”,整个偏正短语做主语)
34、√(连动句中有⼀类型是前⼀动词表⽰动作的⽅式、依据,如“你别瞪着眼睛发楞”。

这⼀句中“学⽣唱着歌跳着舞”是“涌进运动场”的情态⽅式)
35、×(在双宾句中的动词,都可以带双宾语,但有的可以只出现两个宾语中的任何⼀个,如动词“问”、“教”等,有的可以单留⼀个近宾语,如“送”、“赔”等,有的可以单出现远宾语,如“借”、“⽋”等)
(判断正确给1分,说明理由正确或较正确均给1分)
五、术语解释题(6%,每题3分,共2题)
36、结构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上,表⽰附加意义的虚词,在句中⼤都念轻声。

结构助词是助词中的⼀种,主要
有“的、地、得”三个。

“的”经常⽤在定语和中⼼语之间,“地”⽤在状语和中⼼语之间,“得”⽤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它后边的词语是补语。

“的”还可以附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后⾯共同构成⼀个具有名词功能的“的”字短语。

(1)时间名词可以修饰名词,时间副词不能修饰名词。

上⾯例题中“从前”,“刚才”可以修饰名词(从前的⽇⼦、刚才的事),⽽“从来”“刚刚”则不能修饰名词。

(2)时间名词可以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在⼤多数时间名词前可以加上介词“在、到、从”等,例如:“从昨天,在昨天,到昨天,在从前,从上午”等,⽽时间副词前则不能加上介词,例如不能说“在从来,在时常,在⽴刻,到⼀直”等。

上述标准只要满⾜其中的⼀条,我们就可以确定它为时间名词。

两条标准中第⼀条标准是最为简单,也是最常⽤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时间名词都能和介词搭配。

例如“近来”我们可以说“近来的情况”,“近来的形势”,但是不能说“在近来,从近来,到近来”。

同时,即使能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的时间名词,在与“在、从、到”⼀类介词结合时也是有选择性的。

有的时间名词能和其中的⼀些介词结合,⽽不能和另⼀些结合,如“从现在、到现在,※在现在,”“在从前,※从从前,※到从前”。

可见,如果要⽤第⼆条标准鉴别,就需要作⼀些“鉴别”前的“鉴别,这就显得⿇烦⼀些。

57、答:“读⼀篇”和“读⼀遍”两个短语的意思不难理解,许多⼈都懂,但两个短语的内部结构关系的差异,却有不少⼈⼀下⼦难以说清。

其实,“读⼀篇”是个述宾短语,⽽“读⼀遍”则是个述补短语。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宾语和补语应该如何区别呢?我们可以从下⾯三点看出⼆者的不同来:
第⼀,充当宾语和补语的成分功能不同。

充当宾语的⼤多数是体词和体词性短语,补语则主要由谓词或谓词性短语担任。

这样,如果遇上“动词+数量词”这种组合时,如果这个数量词是表⽰事物的数量,只能⽤在名词前边的“数+物量”词时,那么它就是宾语。

反之,如果这个数量词是表⽰动作的数量,只能⽤在动词后边的“数+动量”词时,那么它就是补语。

“读⼀篇”中的“⼀篇”是“数+物量”词,所以是宾语,“读⼀遍”中的“⼀遍”是“数+动量”词,所以是补语。

同样,“说⼀句”是述宾短语,“说⼀下”是述补短语。

第⼆,能否变换成“把”字句的功能不同。

“把”是介词,后⾯可以带体词或体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短语。

因此,如果⼀个句⼦可以变换成“把”字句,那么动词后⾯的词语就是宾语;如果⼀个句⼦不能变成“把”字句,那么动词后⾯的词语就是补语,⽤这种⽅法可以区别“数+时量词”这种组合中的宾语和补语。

例如:“浪费了两个钟头”和“休息了两个钟头”,
前⾯⼀句可以变换成“把两个钟头浪费了”,这⾥的“两个钟头”是宾语,后⾯⼀句不能变换成“把两个钟头休息了”,所以这⾥
的“两个钟头”就是补语。

可以变成“把”字句的“数+时量词”,说明时间本⾝,也可以移到句⾸作为全句的主语,如:
浪费了两个钟头→把两个钟头浪费了→两个钟头浪费了
不能变换成“把”字句的“数+时量词”,只是说明动作的持续时间,当然也就不能成为全句的主语。

如:
休息了两个钟头→※把两个钟头休息了→※两个钟头休息了
第三,能否加上结构助词“得”的功能不同。

“得”可以看作是补语的标志,除了⼀些带“得”的双⾳节动词,即“得”作为⼀个构词成分时,后⾯跟的当然是宾语,如“取得成绩、获得胜利、觉得温暖、懂得道理、值得表扬、求得谅解、赢得时间”等等,“得”后的词⽆论是体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都作为宾语看待。

其他的情况下,动词后能加上“得”的,后⾯的词语是补语;不能加
上“得”的,后⾯的词语是宾语。

例如“看电影→※看得电影”,“看清楚→看得清楚”,所以,“电影”是宾语,“清楚”则是补语。

(答对要点,即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