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3电阻率剖面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 O N B
装置符号:AMN∞MNB
K 2 AM AN
MN
联合剖面装置(2)
• 联合剖面法对于寻找低阻、陡倾
的矿脉(或含水断裂破碎带)有
较好的效果,采用不同极距的联
合剖面测量可以了解矿体向深部
延伸的情况。
L:矿脉走向长


AO最佳 =0.5(L+d) d:矿脉倾向长 MN=(1/3-1/5)AO
• 测量极距的选择:测量极距MN越小、精度越高, 因公式是MN→0时测出的地下剖面,而太小时 造成电压V值过小,反而精度受到影响。一般根 据仪器的要求,使V值不要太小即可,一般5- 20m,但探测蚁穴时只有20cm。
联合剖面
• 联合剖面法是用来寻找和追索良导电陡立薄矿脉的最有效 方法。另外,当用其寻找等轴状矿体以及划分岩石分界面 时,也能有明显效果。
可不按比例尺)
比例
线距(m)
点距(m)
1:25000
250
100
1:10000
100-200
50-80
1:5000
50-100
20-40
1:2000
20-40
10-20
电阻率剖面法
• 测量方法:首先根据设计及野外实验,确定装置类型和 极距,计算相应的装置系数,再测量△v、△i及按公式 计算电阻率,然后以绘制曲线进行解释。 注:测量时在现场要绘制草图(点位-ρs),草测地形 剖面,记录岩石露头点,干扰体等(尽可能详细),为 解释时校正参考。
(普查) 构造基岩
起伏,原岩 层接触面
1.△Vmn大,易读数 2.轻便,效率高 3.不均匀干扰和地形 干扰小
1.不易发现良导陡立 暴脉。 2.异常幅度小
中梯
普查
1.不均匀及地形影响 1.勘探深度小
小(AB不动)
2.不易发现直立低阻
2.生产效率高

偶极
良导脉
高阻 段
(详测) 接触面
1.异常幅度大,灵敏 2.等偶极工作时,工 作一般得曲线
A MON B 装置符号:AMNB
K AM AN MN
中间梯度装置
• 中梯装置的A、B供电极距通常很
大,AB=(30-50)MN。工作时
AB不动,测量电极MN在供电电
极中部(1/2-1/3)AB之间的范
围内同时移动,逐点测量。由于
供电极距大,在AB中部测量范围
MN极同时移动AB不动
内,电流线可近似为均匀电场,
电阻率剖面法
特征与用途
用选定的置装,沿剖面进行视电阻率测量, 获得视电阻率剖面,通过该方法了解地下勘 探深度以上沿测线方向上岩石的电性变化。
用途: 地质填图,确定覆盖层以下不同导 电性岩层的接触带位置;追断裂破碎带,古 河道及地下暗河,调查溶洞,古窑的分布。
电阻率剖面法
• 电阻率剖面法是电阻率法的一大类,它探测地下大致同 一深度范围内,导电性不同的地质体,沿剖面方向移动, 逐点观测MN间的电位差ΔV和供电电流I,求出视电阻率
主要是影响解释。 ④电性差异:目标体与围岩的电性差异较大,异
常线明显,也易被发现。
各种电剖面法的应用范围、优缺点
方法名称
探测的地电断面
优点
缺点
联合剖面 陡立良导 高阻

体及球体 脉
(详测) 接触面
1.异常幅度大,分辨 能力 2.异常曲线清晰
1.生产效率低 2.地形影响大
对称剖面
陡立良导 体及球体
接触 面
4.地表局部不均匀体的干扰 地表不均匀体包括:地表不平、小沟、
土堆、建筑物等,局部岩石出露,不同材 料堆平的洼地等。当极距远大于电性不均 匀体的跨度或局部地形的跨度时,ρAs与 ρBs同部变化,就可压制干扰。
5.岩层对各向同性影响 在沉积岩或变质岩区,沿层理方向电阻率小于
垂直方向ρs,所以在半空间条件下,前者的电流 密度比后者大。如断层带内垂直走向与平行走向 得出的ρs不同。 6.地形影响
如下图,绘制曲线后找出极大值的1/2位置量出其宽 度q、则 H=0.5q
对于倾斜的脉体其深 度:以用切线法求得,在 顶点的切线与侧面弯曲 线的渐近线之间的距离 为m
则H=0.6m 中梯法在探测某地高阻
体脉岩得到良好效果, 在武安寻找石英矿也取 得较好效果。
五、偶极剖面法
偶极剖面法(ABMN ),选MN的中点O′。如果AB与MN互换,以 O点为记录中点则得出的结果完全相同,这是最大优点,类似联剖, 但又甩掉了联剖无穷远笨重设备,对地表不均匀体反映灵敏,在地 质构造复杂时ρs形态复杂,当AB过界面时,将出现一些异常,增 加了解释的难度,也是偶极剖面法不如联剖应用广泛的原因。
AM AN BM BN
(1/2-1/3)AB
A
(1/5-1/6)AB
B
中梯 曲a 线难以可靠地确定倾斜
良导矿脉的位置。
AB
2、中梯法的ρs异常特点
对于高阻脉,曲线明显,电流线都集中在低阻的ρ0 部位,所以中梯法主要用来探测高阻体,而对低阻体不 明显。
高阻带异常宽度只与高阻脉的埋深有关,而与极距 关系不明显(因AB很大,测量范围是均匀的,可用异常 宽度来估算埋断深度)
2.15r0 2.65 r0 2.09 r0 1.70 r0
上表是实验而得,实际上探测深度可以加大。
3.横向分辨能力 当测线方向有多个地电异常体存在时,
电阻率剖面法是否能发现和对其进行区分, 这主提出横向分辨能力问题。
当相邻地电体间的距离小于其埋深时, 只出现一个综合异常。这时任何一种装置都 无法确切地区分。因此,分辨力与装置形成 及极距大小有关。
对称四极装置
• AMNB四个电极按设计好的间距,
排列在测线上,相对于测点O对
称分布,一般MN=(1/3-1/5)AB, 工作中保持四个电极间距不变, 同时沿测线逐点移动。
四极同时移动
mA
• 对称四极剖面法主要用于解决浅
mV
部基岩起伏,划分接触带、寻找 矿层以及配合地质填图。该方法 对直立良导和水平高阻薄矿脉分 辨能力低,对高阻岩脉、水平良 导矿脉或基岩起伏反映较好。
联合剖面装置(1)
• 该方法为两个三极(AMN∞和∞MNB)
B极始终在 前进方向
排列的联合,每个三极排列的另一
个供电电极为无穷远极C(简称联 剖)。工作中A、M、N、B沿测线
四极同时移动C不动
K
mA
C∞
一起移动,并保持极距不变,MN的
中点O为测点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利
mV
用换向开关K切换,可分别测出两个 三极排列的ΔV和 I,并分别求出 和 ,aA 因此a,B 联合剖面法的剖面图 上有两条视电阻率曲线。
a
• 在直立良导矿脉上,联剖两条曲
线对称,并在矿脉上方相交,得 到一个明显的“正交点”及两侧
1
横8字的歧离带。正交点的特点
是:交点左aA>面aB
,右面 aA<aB
(绘图时规定A极在左,B极在
右)。图中蓝色曲线为
A a

B a
的平均值,它和相应电极距的对
称四极一样。
A
MN
B
A a
B a
AB a
1 2
mA
因此,中间梯度法可以一线供电,
mV
多线测量。旁测线最远可在离主
测线(1/5-1/6)AB的范围内测 量。中梯对寻找陡倾的高阻岩脉 效果较好,而对于陡倾的低阻地 质体则效果差,但当低阻体为倾 斜状态时(尤其α较小时),中 梯的 曲a 线可以有异常显示,但
A
MON
B
装置符号:A-MN-B
K
2
1 11 1
3,轻便,
1.异常大不易分辨 2.不均匀及地形影响 大
3,费电
六、电阻剖面法几个问题讨论
⑤干扰水平:各种人工和天然场的干扰, 地形影响、非探测目标的影响等。
⑥目标体的形状规模,产状等。 不同装置时良导体球的勘探深度
装置类型
最大电极距
勘查深度
中梯 联剖 对称四极 二极
AB→∞ OA→∞ AB→∞ AM= r0
点曲线,加以附合. ① 沿一定走向延伸的低阻带各测线低阻正交
点位置的连线(称低阻正交点异常轴)。一般与 断层破碎带有关,但要结合地质资料区分矿脉, 地下金属管道等低阻体。
② 沿一定走向延伸的阶状异常带,与两种电 阻不同的接触带有关。
2、联合剖面法异常的确定 ③ 沿一定走向的高阻异常带,多与高阻岩脉,
图1-3.10 直立高阻脉上的联合剖面法曲线
②视电阻率剖面图
以测点为横坐标,ρs为纵坐标,常用算术坐标系,为突出异 常而用对数坐标纸。(如右图的某一条测线)
③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图 在同一深度上,将各点绘制在地形图上,用曲线连起来成
光滑的曲线,常用于探测采空区等似圆状地质体。
2、联合剖面法异常的确定 剖面平面图或平面等值线图确定,并用单
α=0° α=30° 来自百度文库=60° α=90°
AO小 AO中
AO大
A a
B a
联合剖面装置(4)
• 在高阻岩脉上,联剖曲
线出现“反交点”,且
交点处呈现高阻,但反
交点并不明显,歧离带
也不明显;反交点两侧
附近,曲线呈两翼紧闭
的形状;直立高阻岩脉
上的联剖曲线反交点两 侧对称。
B a
A a
山脊
• 地形起伏对联剖的影响
• 供电电极距AO或BO的选择应考虑地质目标的埋深,若存 在厚度为H的浮土覆盖层时,应取AO>3H;对于寻找良导 电的陡立薄矿脉,应根据有工业意义的最小矿脉的大小确 定AO。实验表明,最佳极距应选为AO=L+l(L和l分别 为脉状体的走向长度和下延长度之半)。
• 确定测量极距MN大小的原则是在不明显降低异常的前提 下,尽量采用较大的MN。在实际工作中,一股使MN等于 测点距,而测点距的确定则取决于异常范围大小。在详查 时,测点距一般选为MN=(1/5~1/3)AO。
正常测量时,是垂直地面向下测量,而在坡 度存在时,可能是斜的,于是测出的不是直深度。 另外,当遇到AB两极一个在坡上,一个在平地, 会有复杂的情况,使AB实际距离会缩短。
• 供电极距的选择:主要根据目标体的埋深来决定,由于 地质条件复杂,难以严格计算最佳极距,在未知埋深情 况下来测多个深度进行试验,
电阻率剖面法
• 一般要求:中梯:AB/2=(5-10)h;联剖 OA=(3-5)h,轴向偶极OO′=(3-5)h,对称四极 : AB/2=(3-5)h,最小能控制第一层,最大能 测到末层并有不少于3个测点。
2 0
联合剖面装置(3)
• 在倾斜矿脉上,联剖曲线仍出现正
交点,但交点位置稍移向倾斜一侧,
并且曲线不对称。在矿脉倾斜的一
侧,

A a
值均aB 下降,随着倾角变
小,曲线变缓,分异性变差。
• 一般来讲,对一定埋深和一定大小 的良导矿脉而言,当电极距AO很小 时,随AO的增大,异常明显增大, 曲线歧离带越明显,但当AO增大到 一定程度后,异常不再增加,反而 开始下降,当AO很大时,异常将趋 于零,两条曲线基本重合,更没有 歧离带可言。
六、电阻剖面法几个问题讨论
1、各种电剖面法比较 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也有使用范围,也
有使用习惯等。
2. 勘探深度 勘探深度指在特定条件下查明探测目标的最大深度。
制约因素: ①仪器性质:灵敏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 ②装置类型的合理选择:根据任务和地质条件选
择合理的形式和极距。 ③观测精度:提高观测精度可以提示勘探深度,
值本不变,a因而K曲线。IV就由可于以电把极地距下固某定一不深变度,以勘上探不深同度电就阻基
率的地质体沿剖面方向的分布情况反映出来。根据供电 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的排列方式,电剖面法又可分为 多种方法,不同装置类型的电剖面法所解决的地质问题 也有差异。
装置形式:根据电极排形式不同分联合剖面法
( AMNMNB )对称剖面法(AMNB )偶极剖面法 ( ABMN )中间梯度法( AMNB ) 测网布置:根据地质任务,工作比例尺来布置,(局部
岩墙有关,地道,溶洞,遂道,巷道,溶洞也是 高阻,注意区分。
④ 局部高阻异常与局部不均匀体有关,如充 水溶洞,小断层导水等。
3.联合剖面法异常解释 ①定性解释,主要用于追索界线 ②定量解释埋深 当地下良导体埋深小时,ρs
曲线正交点附近曲线斜率变大,反之变小,用切 线法,通过正交点做两条切线和一条垂线,求出 m1、m2。
较为严重,可以在山脊
地形上出现低阻反交点;
而在山谷地形上出现高
阻正交点,在资料解释 时,一定注意。
A a
1 2
B a
山谷
2 ∞
(二)联合剖面法解释 1.解释图件
测网布置图和综合成果图,将测点 按一定比例尺绘制在地形地质图上, 称测网布置图。 综合成果:异常轴,按触界线高阻 (低阻)带区分界线等,如右图 ①视电阻率剖面平面图 要求:比例尺,比例参数,方向,标出地质体界线 (如图)
m m1 m2 H 2
一般H=(1-1.3)m 此法运用于脉体厚度较小时,若宽度很大,则误差也会 很大。
图1-3.16 图解埋藏深度
3.联合剖面法异常解释
③确定岩性接触界线 在特征点连线的垂直距离的1/3时为分界点, 或极小点到极大点的2/3处估计,可建立方程, 求出极值点,再乘2/3为所求,对于岩层分界线 倾角较小时,此方程不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