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方法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19T06:42:41.164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中作者:牛宇亮李俊成任浩[导读]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借助了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优化了装配式建筑整体施工结构和施工方式。

为了能够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转型,设计人员合理地完善了工程项目内容。

同时结合人们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需求,构建了不同的3D模型。

为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整体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效果,重点分析了施工过程,完善了施工过程中施
工材料的计算方案,利用三维模拟、碰撞检测等方法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牛宇亮李俊成任浩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借助了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优化了装配式建筑整体施工结构和施工方式。

为了能够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转型,设计人员合理地完善了工程项目内容。

同时结合人们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需求,构建了不同的3D模型。

为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整体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效果,重点分析了施工过程,完善了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计算方案,利用三维模拟、碰撞检测等方法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1BIM的概念
BIM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BIM之父”的ChuckEastman教授提出的“通过计算机将建筑设计产品可视化模拟的设想”。

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委员会(FacilitiesInformationCouncil,FIC)认为BIM技术是在全寿命周期对建筑的物理和功能属性可视化和可计算的形式来表现。

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认为BIM技术是一种可视化的三维模型。

张建平教授认为BIM技术是一种各参建单位能够通过BIM模型共享信息的现代信息技术。

徐勇戈教授认为BIM技术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信息集成而不是可视化和数字化。

目前BIM的软件根据总体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有建模软件(revit,Civil3D)、分析软件(navis?works,PKPM,YJK,Midas,Civil/Gen/FEA,ANSYS)和管理软件(广联达,晨曦,鲁班)三大类[1]。

目前市场上最热的软件主要有用于土建、结构、建筑、钢结构、机电、给排水等专业的建模软件revit和用于碰撞检查、施工模拟、进度管理、可视化navisworks软件。

2装配式建筑施工中BIM技术应用价值 2.1实现三维模拟,呈现真实工况
三维模式是市政道路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主要环节,相关人员将工程参数录入模拟系统,系统经自识别处理后,结合现场条件呈现三维模型图,让施工人员在三维模型图指导下开展公路建设。

三维环境下的工程模拟真实度更高、细节处把握更好,能够在前期阶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精准预测,提前制定应急预案,规避施工方案与工程设计不符的问题,保障各施工环节的一致性,帮助工程建设人员更加确切了解工程建设实际。

2.2提高管理效益,控制工程成本
BIM技术的优势性明显,能够有效地提升施工管理的效率,通过BIM技术的辅助作用,实时共享施工进度现状。

在市政工程中,合理控制施工成本非常重要,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IM技术可以优化施工组织进度,对施工情况进行简单判断;可视化施工进程,辅助施工团队进行施工;查阅相关数据,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降低施工成本;可视化施工流程,安排施工时间,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施工的性价比,提升利益空间,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3加快工程进度
利用BIM技术可以呈现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建筑构件及其建筑模型属性参数,集成项目的各种信息,加快、加强各单位之间、各部门之间、各专业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利用BIM技术进行建模并模拟碰撞,利用三维可视化装配式建筑模型帮助工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参与工程建设的其他相关人员发现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优化,确保施工进度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整改返工等问题,合理安排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尽量加快工程施工进度,节约工程施工工期。

3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3.1优化整体设计
在施工前,装配式建筑应保证施工设计的完整性,这样方可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指导,可以说,施工设计的质量对后续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

因此,要尽可能避免施工设计中存在误差,即使有误差,也应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因此,施工单位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对相应的装配式建筑数据仔细分析、把握。

通过引入BIM技术,能有效发现装配式建筑施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利用RFID、5D等技术构建仿真模型,利用数字化手段模拟对装配式建筑的安装过程,能有效发现各类微小错误,这对提升装配式建筑整体设计水平有极大促进意义。

3.2在构件制造中的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很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建筑行业也是如此。

在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工作人员要善于利用BIM技术对数据信息严格管理,这样方可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装配式建筑配件的制造中,施工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每个配件进行编码,这样可以获得任意一个配件的生命周期,这对控制施工进程、建筑质量意义重大。

在对装配式建筑配件进行管理时,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相应的编码在配件内安装芯片,以此实现对配件的实时跟踪,有效避免配件丢失等问题出现。

3.3在场地布置方面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配件堆放问题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

实际上,很多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空间非常有限,只有合理堆放配件,安排配件进入施工现场的顺序,方可提升施工效率。

为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搭建1个施工现场的模型,结合各个配件的数量、尺寸等数据信息,合理安排各配件在施工现场的摆放位置和进入施工现场的顺序,以此实现较为高效的施工安排。

另外,结合BIM技术构建施工现场模型,能对配件入场的运输线路进行合理规划,实现施工顺利进行。

3.4在节点连接中的应用
为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要重视对节点连接水平的提升。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若是配件连接存在问题,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工作人员可利用BIM技术,对配件建立数据模型,而后对各个配件的连接点实施可视化放大处理,以此发现潜在的问题,提升施工中各个节点连接的质量。

3.5在材料管理中的应用
(1)施工前期。

为控制好装配式建筑配件的采购数量,工作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在配件进入施工现场前,结合施工情况开展分析,尤其是施工场地狭小、施工时间较短的项目,这一点非常重要。

结合施工现场对配件的需求,工作人员可借助BIM技术开展更合理的预算,合理规划配件采购数量,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避免配件多次入场、搬运带来的问题。

(2)施工中期。

结合施工中期出现的各类特殊问题,工作人员可借助BIM技术对施工进度开展调整,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与之前规划的施工流程进行比对,以此优化施工材料的入场顺序,提升施工整体效率。

(3)施工后期。

结合BIM技术,能够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消耗的材料以及预先计划数据进行比对,找出实际用量和计划用量的差异,明确材料消耗发生的部分,这样可为后续的配件采购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通过分析BIM管理数据,能大幅提升后续装配式建筑施工合理性、针对性。

3.6在运营维护方面的应用
借助BIM技术搭建一个装配式建筑服务体系,能大幅推升对建筑的维护水平。

比如,当建筑发生火灾时,服务系统能够结合BIM技术,对起火点准确定位,并在模型上给予展示,而后结合起火点附近的配件材质、属性等数据进行判断,有利于消防人员在短时间内到达着火点开展灭火工作,提升灭火的效率,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在日常维护中,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模型分析,能大幅提升维护效率。

结束语:在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BIM技术合理地优化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和施工方案。

通过构建相应的三维模型达到良好的全过程监督管控效果,使各个环节施工操作保质保量的完成,从而促进建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政道,洪竞科,王家远,等.前沿信息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32(6):1-6.
[2]高斌.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30):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