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第18课 心术文本助读(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 心 术
国家富强之道,在于用兵,兵者谋定而后动。

自孙子创兵家以来,各将相谋士纷纷以民富国强为己任,深思兵法谋略,智于用计,巧于用兵,勇于用将。

苏洵以强兵为己任,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的不利局面,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痛心疾首,念之急切,思之至深,呕心沥血,多提佳策。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苏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

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并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洵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二、背景资料
北宋建立之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干政,于是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严令将帅不得专兵,致使军队战斗力衰弱,加之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便造成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对不断进犯东北、西北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

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统治者为求苟安,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

其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忧国忧时,为当时的军事将领提出文中的建议。

文白对照
为将 之道, 当 先治 心。

泰山崩于前而作为将军的道理,应当先治理他的心。

泰山倒塌在前面,
色不变, 麋鹿兴于左而 目 不 瞬, 然后面色不变,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眼睛不眨一下,这样之后
可以制 利害, 可以待敌。

可以制服各种利害关系,可以对付敌人。

⎣⎢⎡ 为:作,作为。

道:道理。

当:应当。

崩于前:

⎥⎤倒塌在前面。

兴:突然出现。

瞬:目动,眨眼。

制:控制。

待:对待。

凡 兵 上义。

不 义,虽利 勿 动。

凡是用兵,首先讲正义。

不合正义,虽然有利但不要行动。

非一 动之 为 害,而他日将有 所不可 措手足也。

不是一有行动便成为危害,而是他日真的需要却不可以有所行动。

⎣⎢⎡⎦⎥⎤上义:正义。

上,上品。

虽:虽然。

为害:成为危害。

措手足:安置手足,即指行动。

夫 惟义可以只有正义可以
怒 士,士以 义 怒, 可与 百 战。

激怒战士,战士因为正义的激怒,可以打无数次的战争。

⎣⎢⎡⎦
⎥⎤夫:发语词。

惟:只有。

怒:激起义愤。

以:因为。

凡 战之道,未 战 养其 财 ,将 战所有作战的道理,没有作战前培养他的财富,将要作战时
养 其力, 既战 养其 气, 既 胜 养其心。

培养他的力量,已经作战时培养他的士气,已经战胜时培养他的心志。

⎣⎢⎡⎦⎥⎤凡:所有。

未:没有。

养:培养。

既……既:表并列。

气:士气。

心:心志。

谨 烽 燧,严谨守报警的烽火,加紧巡
斥堠,使耕者无所 顾忌,所以 养 其财;丰 犒而逻侦察,使得种田人没有顾忌,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丰厚的犒赏而
优游之,所以养其 力;生活悠闲,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
错误! ⎦⎥⎤瞭望台。

丰犒:丰厚的犒劳奖赏。

优游:悠闲自在。

小胜 益 急, 小 挫 打了小胜仗更加抓紧,受了小挫折更
益 厉, 所以养其 气; 用人不尽其所欲加发奋自厉,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用人不用尽他所要
为, 所以 养 其心。

作为的,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

⎣⎢⎡⎦
⎥⎤益:更加。

急:抓紧。

厉:发奋自厉。

欲为:要作为的。

故 士常 蓄 其 怒,怀其 欲而 不尽。

因此战士经常蕴藏着他的愤怒,使他的欲望经常保持不满足。

怒 不尽 则有 余 勇,欲 不尽 则有余 贪。

愤怒没有完就有多余的勇敢,欲望没有满足就有多余的贪心。

⎣⎢⎡⎦
⎥⎤故:因此。

士:战士。

蓄:积聚,储存。

怀:怀抱。

欲:欲望。

尽:完,没有了。

余:多余,剩余。

故 虽 并 天下,而士 不 厌兵,此黄帝之所以所以虽然兼并了天下,战士还不厌倦作战,这是黄帝打了
七十战而兵 不殆 也。

不 养 其 心,七十仗而战士不懈怠的原因啊。

如果不培养他的心志,
一战而胜, 不可用矣。

一仗打胜,就不能再用了。

⎣⎢⎡ 故:所以。

虽:虽然。

并:兼并,攻取。

兵:战争。

此:这,这是。

⎦⎥⎤
战:打仗。

兵:战士。

殆:通“怠”,懈怠。

凡 将 欲 智 而严 ,凡 士 欲愚。

智则凡是将军要既有智慧又严厉,凡是战士要愚蠢。

有了智慧
不可测 , 严则不可犯, 故 士皆 委己而就猜不透,有了严厉就不可侵犯,所以战士都把自己委托给将军而 听命,夫安得不愚?服从命令,那怎能不愚蠢?⎣⎢⎡ 将:将军。

欲:要,应该。

而:又。

则:就。

测:估计,预料。

严:严厉。

⎦⎥⎤犯:侵犯。

故:所以。

皆:都,全部。

委己:委屈自己。

委,委屈。

听命:服从命令。

命,命令。

夫:发语词。

安:怎能。

夫惟 士愚 ,而后可 与 之皆 死。

只有战士愚蠢,然后可以和将军一起拼死作战。

⎣⎢⎡ 惟:只有。

愚:愚蠢。

⎦⎥⎤后:然后。

与:和。

之:指代将军。

凡 兵 之动, 知 敌 之 主, 知 敌 之将 ,凡是战争的发动,将军都要知道敌人的君主,知道敌人的将领, 而后可以动于 险。

然后可以使战士在危险处行动。

⎣⎢⎡ 兵:战争。

之:的。

主:君主。

将:将领。

后:然后。

动于险: ⎦⎥⎤在危险处行动。

邓艾 缒兵于穴中 , 非 刘禅 之庸,邓艾用绳子将士兵吊下山去,不是蜀主刘禅的无能, 则 百万之师 可以坐 缚 ,彼 固 有所 侮那蜀国百万的兵士,可以坐着把他们捆起来,邓艾确实有所轻敌 而动也。

而行动的。

错误! ⎦
⎥⎤绑。

彼:指代“邓艾”。

固:确实。

侮:轻视,轻敌。

动:行动。

故 古 之贤将 ,能以所以古代的好将军,能够用 兵 尝 敌, 而又以敌 自尝, 故 去就战士来试探敌人,又能用敌人来试探自己,所以离开或靠近
可以 决。

都可以决断。

⎣⎢⎡⎦⎥⎤故:所以。

贤将:好将军。

贤,好。

以:用。

兵:战士。

尝:试探(虚实)。

去就:离开与靠近。

凡 主将之道 ,知理 而后可以举兵,所有作为主将的道理,知道有道理而后可以起兵,
知 势而后 可以加兵,知节 而后可以用兵。

知道形势而后可以进兵,知道节制而后可以用兵。

⎣⎢⎡⎦⎥⎤凡:所有。

举:起。

势:形势。

加兵:进兵。

节:节制。

知 理 则不 屈 ,知知道有道理就不会屈服,知道
势 则不 沮, 知 节则不 穷 。

见 小 形势就不会退却,知道节制就不会困窘。

看到小的
利 不动, 见 小 患 不 避,好处不动摇,看到小的害处不避躲,⎣⎢⎡⎦
⎥⎤则:就。

屈:屈服。

沮:退却。

避:躲避,躲着。

小利 小患 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 利小的好处,小的害处,不够辱没我的技艺,然后可以支配大的好处和
大患。

夫惟 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大的害处。

只有培养技艺而自爱的,可以无敌于天下。

⎣⎢⎡ 利:好处。

患:害处。

⎦⎥⎤足:足够。

辱:辱没。

技:指军事才能。

支:支撑,对付。

惟:只有。

养技:培养技艺。

故一忍 可以支 所以忍耐可以支持
百 勇, 一静可以制 百动。

百种勇敢,安静可以制服百种行动。

⎣⎢⎡⎦
⎥⎤支:支持。

制:制服。

兵有长 短 ,敌 我一也 。

敢问:“吾之①所长,用兵有长处有短处,敌人和我方是同样的。

敢问:“我方的长处,
吾出而用之②,彼 将 不与吾校;吾之所短, 吾蔽而 我拿出来用它,敌方将要不同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掩盖起来放
置之, 彼将强与吾角,奈何?”在一边,敌方偏要和我较量,怎么办?”⎣⎢⎡ 一:同样。

吾:我方。

①之:的。

②之:代“它”。

彼:代“敌方”。

⎦⎥⎤校:较量。

蔽:掩盖。

置:搁置,藏拙。

强:偏偏,偏要。

角:较量。

奈何:怎么办。

曰:“吾之所短,吾抗而答:“我方的短处,我正面
暴之 ,使之① 疑而却;吾之②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暴露它,使敌方疑心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培养它,使得敌方
狎而 堕其 中, 此用 长 短之 术也。

”轻率地陷入它的中间,这是运用我方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
⎥⎤抗而暴之:正面暴露它。

暴,曝,暴露。

①之:代“敌方”。

却:退却。

②之:的。

阴:暗地里。

狎:轻忽。

此:这。

长短:长处和短处。

善用兵者,使 之无所 顾, 有所恃。

无所顾,善于用兵的,使战士没有什么顾忌,有所依靠。

没有什么顾忌,
则知 死之不足 惜;有所恃 ,则知不至于就知道战死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
必 败。

一定被打败。

⎣⎢⎡⎦
⎥⎤恃:依靠。

无所:没有什么。

不足惜:不值得可惜。

足,足够。

惜,可惜。

尺棰 当 猛虎, 奋呼而 操击;徒手遇拿着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猛虎,兴奋地呼喊、敲击;空手碰上
蜥蜴, 变色而 却步, 人之情也。

知此者,四脚蛇,脸色变了,向后退走,这是人之常情。

懂得这些的,
可以将矣。

可以当将军了。

⎣⎢⎡⎦
⎥⎤尺棰:一尺长的鞭子。

棰,鞭子。

操:拿着。

击:敲击。

徒手:空手。

却:退却。

袒 裼而 按 剑,则 乌获 不敢逼; 冠袒开外衣露出上身,手握着剑,就是勇士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 胄衣 甲,据兵 而寝 ,则 童子 弯弓杀之矣。

穿着铁甲,枕着兵器睡觉,就是童子也会拉开弓射杀了他。

故 善用兵者以形 固, 夫能以形 固,所以善于用兵的依靠形势巩固自己阵势,能够依靠形势巩固自己阵势,
则力有余矣。

就力量有余了。

⎣⎢⎡ 袒裼(xī):裸露身子,露出手臂。

则:就。

乌获:秦国大力士。

逼:逼近。

冠胄衣甲:

⎥⎤
戴着头盔,身穿铁甲。

据:靠着,枕着。

兵:兵器。

以形固:依靠形势巩固自己阵势。

“兵有长短”与“善用兵者”
关于战争中的运思之术,文章提出两点:一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思考,一是“有所恃”和“以形固”的辩证关系。

“兵有长短”,谁都想用长避短以避实击虚。

但战争是双方的事,“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兵有奇正,兵不仄诈,苏洵认为,要用用长避短之正,需设暴短阴长之奇:“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苏洵认为,暴短阴长才能达到用长避短的目的。

“善用兵者”要使部队“无所顾”、“有所恃”,打仗才能勇敢。

一切有利条件如地形之固、兵器之利都是“所恃”,凭“所恃”可以坚定斗志,鼓舞士气,正如一个人,“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

有恃则勇,无恃则怯,“人之情也”。

这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如果以为“有所恃”而麻痹涣散,其“所恃”将不可恃,这也正如一个人,“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善用兵者注意发挥有利条件的精神作用,以振奋军心,巩固阵势,这就是“以形固”,能用有利的形势巩固自己,“则力有余矣”。

这是苏洵对用兵应“有所恃”而不可只有恃的辩证认识。

类文品悟
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

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艰。

”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

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

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你已经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了吗?就不能报效祖国了?你错了,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
我又飞快地跑到那群得势后无比猖狂的小人身后,看见上官大夫靳尚的身影,那身影正像幽灵般环绕在楚怀王左右。

他像一只哈巴狗,在楚怀王面前摇头摆尾……
瞧,人家靳尚的位置多高啊!自然“价值”也无法估量啊!哪像屈原你啊,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等待,等待艳丽的桃花再开……
“你说我没有实现价值吗?这要看‘位置’了。

”不知何时,屈原站在了我身边。

我激动地说了下面的话:
您误解了,我无比崇敬您。

您被贬,但您的诗作《离骚》却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您被贬,但您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念着国家的存亡。

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下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

您的诗作是文学上的珠穆朗玛峰,您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

时间飞快地流逝,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您,在政治的位置上,没有实现价值;在文学的位置上,您价值巨大,千古流芳。

梦醒了,枕边湿湿的一片。

读后小悟:
1.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赏析
行香子·过七里濑①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②。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 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即当年严子陵垂钓处。

②严陵,即严子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景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问题小思:
2.简要赏析“鱼翻藻鉴、鹭点烟汀”一句的妙处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文本
《心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运用示例
苏洵虽处低位却忧国忧时,用心研究兵法和战例,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为统治者书写《心术》,我不由得为他击节叹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司马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顾宪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人生准则。

附“文外悦读”——问题提示
1.作者使用了虚拟的梦境笔法,将梦境所见所说统一在话题“位置与价值”之下。

立意改换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价值”。

在政治的位置上,屈原没有实现价值,落了个投江的结局;但是,在诗人的位置上,屈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

以话题的要求为标准切入材料,用话题的透境,透视所占有的材料的一角、一面,使材料的一角、一面与话题要求相吻合。

2.①诗句描写了鱼儿在明镜似的水面畅游,白鹭在水雾朦胧的沙滩栖息的图景。

(画面内容)②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水中有鱼,汀上有鹭,显得生机盎然。

(技巧手法)③营造了明净安闲(清新静雅)的意境,作者借景抒情,表现了热爱自然、淡看功名的思想情趣。

(效果作用)④炼字精美,一“翻”字,写出了鱼儿的自在闲适;一“鉴”字,描写出水面的平静清澈;一“点”字,描摹了沙滩朦胧背景下白鹭的素洁淡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