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马克思墓前讲话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马克思墓前讲话的主要内容。
2. 讲话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阐述。
难点:1.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互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马克思的生平照片或相关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为学生讲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性。
2. 文本阅读与理解(10分钟)让学生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文本,指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讲话中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阐述。
3. 重点内容讲解(10分钟)针对文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小组讨论与互动(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某个观点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5. 口语表达练习(5分钟)让学生模拟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六、教学拓展1.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邀请有关专家或学者,为学生举办一场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讲座,加深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口语表达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次教学活动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创始人之一卡尔·马克思,并推动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思考未来的发展。
教学对象是高中政治课的高中生,年龄为16-18岁,需要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和文献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卡尔·马克思的生平及其思想;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学会如何识别和分析社会问题;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内容1.卡尔·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概述;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3.当前社会主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策略;4.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普遍意义。
四、教学方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种非常仪式性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和认识上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
在讲话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卡尔·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并联系当下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讲话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和感情投入。
五、教学步骤1.环节一:在马克思墓前肃立静听国歌,向马克思献花圈,表示对马克思遗志的敬意。
2.环节二:教师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生动形象地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无法究竟其根源,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生根发芽、壮大起来,是因为它的思想精髓具有普遍的、长期的、历史的意义。
讲述马克思主义历史中一些重大事件,例如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等。
3.环节三: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主要是谈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现实意义。
例如,谈谈马克思主义如何与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困境和问题相互作用,如何通过批判性思维、运用科学的理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从而解决现实性问题。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通用14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通用14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品教案篇1一、温习导入:同学们,科学的进展是经受了很漫长的时期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消失一些宏大的科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才智发觉了很多客观规律,以卓越的理论去推动科学向前进展。
在简单的社会科学领域,正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总结了资产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
这就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以其卓越的功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歌颂。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宏大的导师。
二、内容新授:1、介绍:恩格斯(1820-1895),德国人。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宏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亲热战友。
2、写作背景:本文是一篇悼词。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英国伦敦逝世。
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所做的宏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忱的赞颂。
3、课文朗读:要求:订正字音并完成导学测试上的预习测试。
4、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论证结构。
(一)全文开头部分(第1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委婉地表达极度哀思的心情;主体部分(第2至7段)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马克思一生的宏大贡献;结尾部分(第8、9段)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采纳了总分、并列式的结构。
第2段高度概括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从另一方面看,也即概括揭示马克思生前的宏大贡献。
这是主体部分的总纲,领起下文的论述。
接着,分别评述了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第3、4、5段,论述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宏大贡献;第6、7段,论述马克思“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三)局部段落主体部分第一层:第3段论述马克思所发觉的人类历史的进展规律及其意义;第4段用“不仅如此”过渡,论述马克思发觉剩余价值规律及其意义;第5段用“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觉,该是很够了”过渡,论述马克思在其他很多领域都有深化广泛的讨论和独到的发觉。
(完整word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⒈使学生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激发对马克思崇高人格的敬仰之情。
⒉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体会表达的综合作用。
⒊了解悼词的文体特点,体会平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掌握文中语法知识。
教学重难点:⒈通过学习重要句段,理解思想内容。
(重点)⒉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重难点)⒊理清各段间逻辑关系。
(难点)教学设想:“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准备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领略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采用讲授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全文逻辑关系;采用讨论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掌握关键句段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简单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
之后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板书课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讲话”二字知道是演讲词,因此是以议论为主;从“墓前”二字可以知道这是悼念马克思的悼词,所以有记叙和抒情。
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受本文的丰厚内涵听教师范读,思考⑴当自己一生的挚友和战友永远离去,恩格斯会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发表演讲呢?⑵总体把握文章大意,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⑶感受本文的文体特点本文是悼词性质的演说词。
悼词:一种文体。
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去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初步理解本文主要思想㈠介绍写作背景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去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词。
㈡按题意填空⒈讲演一开始,恩格斯称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给马克思以准确而崇高的评价。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7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7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悼词结构的特殊性,体会演讲辞结构的严谨性。
2.概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感悟其宽广胸怀和非凡气度。
3.品味本文语言的艺术魅力,揣摩字里行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了解马克思吗?马克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把全人类的幸福当做自己终生追求的人,他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幸福甚至家庭的人,他是在政治迫害、疾病、贫困的重重风雨中坚定不移追求理想的人。
如此胸襟,当今世界,能有几人?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去看看马克思的墓地,向这世上最高尚的灵魂奉献我们的敬意。
(1:马克思墓地)这是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
巨大的墓碑上雕刻的是马克思的头像。
这里绿树葱茏,幽静肃穆,和马克思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一生恰形成鲜明的对比。
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恩格斯发表了一篇后来闻名世界的悼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二、解题并明确学习目标师:标题是的眼睛,为我们解读文本提供丰富的信息。
我们一起来研读标题。
“讲话”,提示这是一篇演讲词;“墓前”,又提示这是一篇悼词。
悼词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呢?生思考、回答: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追述死者的生平和贡献、歌颂死者的品德。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字--哀、功、德。
(出示2)(2悼词结构:开头:述其哀主体:赞其功结尾:颂其德)师: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扣紧这三个字。
(出示3)(3学习目标:1.品语言,体会“哀。
2.理思路,概括“功”。
3.明主旨,感悟“德”。
高中语文必修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
2、揣摩重点语段,结合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预习检查补充:1、给加点字注音。
本文是一篇经典演说不可估量纷繁芜杂妩媚词,是演说词中的悼词。
豁然开朗卓有成效肤浅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嫉恨忌妒悼念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诽谤诅咒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2、解释词语的意义。
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卓有成效: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豁然开朗: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纷繁芜杂:中的成就贡献,并简要作导学导练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默读全文,回答:等。
1、本文的论述中心是什么?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此中心的?这几方面又是紧扣文中的哪句话来阐发的?3、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4、根据以上分析总结本文在论述上的特点:(二)研析重点词句方法指导:1、研读第一段熟读课文,然后带着问①“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还不题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到两分钟”的意义及作用是什么?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下文来回答。
②“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这句话说明了马克思的什么?2、研读第二段①分析本段第一句话的结构,并找出句子的主干。
②从哪几个方面来修饰限制宾语的?③“战斗着”三字能否删掉?为什么?④作者运用了“不可估量”“空白”“不久”等词说明了什么?3、研读六、七自然段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中“这样”指代什么?②“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是为上文的哪一句话来解释原因的?能力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芜(wū)杂豁(huō)然肤(fū)浅衷(zhōng)心B、雇佣(yòng)撰(zhuàn)稿嫉(jí)恨诅(zǔ)咒C、诽谤(bàng)精悍(hàn)扼(è)要空(kōng)白D、诬蔑(miè)悼(dào)词苍穹(qióng)逻辑(jí)2、选词填空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进行斗争的、、,是很少见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篇1教学方法:中间突破法一.导入新课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
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思考一切是他一贯的性格,思考一切也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能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呢?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
因此,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还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是你们作为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二.课文导学:思考: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⑵.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学生答,教师补充: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1、课文第一段文字2、练习中的关键词语三、教学设想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文体介绍: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课文有关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二、投影展示教学目标三、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完成课后练习一学生交流课后练习一的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明确: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学生讨论体会)1、课文第一小节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悲痛的情感。
(完整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写作特点2、揣摩关键词语深层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寻找文中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并借助他们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2、通过重要句段理解思想内容德育目标1、学刻体会这篇悼词所蕴含的深切感情,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感受马克思崇高的人格美。
教学重点全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品味文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教学方法讨论法。
以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辅之以必要的指导点拨,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
教具准备打印好的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马克思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为世界做出了贡献,这样一位伟人的逝世无疑是全人类的损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马克思的好友思格斯是怎样来评价他的。
(板书课题)二、了解文体特征,明确学习重点教师发放预先打印好的资料(演讲词、悼词,本单元学习的注意点)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全文结构1、朗读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作者从哪两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要抓住第二段内容重点分析。
这段作者主要论述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从另一方面看,了概括揭示了马克思生前的两方面的伟大贡献,即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指导和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发现。
②找出本文承递性词句及过渡性句段,了解本文结构,并掌握有关指代词语,了解其指代内容。
运用承递性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是本文的特点。
如2、6段为过渡段,2、4、5、6、7、8段用了承递性语句。
第2段是个总纲.为了使上下文紧密联系,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有的地方用了一些承递性语句。
第2段分析略。
第4段中“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
第5段中“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但是..马克思……”。
第6段是剖析全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的一个难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恩格斯的演讲技巧和表达方式。
(3)能够解读并分析马克思的贡献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研究、演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趣和认识。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恩格斯的演讲技巧和表达方式。
(3)马克思的贡献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2)对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贡献。
(2)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讨论并分析恩格斯的演讲技巧和表达方式。
3. 研究演示:(1)分组让学生进行研究演示,展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文本理解:评估学生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研究演示:评估学生在研究演示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理解、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参考资料:关于马克思生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研究演示。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感受的文章。
2. 课外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2)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问题,思考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当代的适用性。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整理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整理版)第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整理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悼词的基本结构。
2.体味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4.掌握几个重要词语。
教学重点1.马克思的伟大贡献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教学难点:马克思伟大贡献的社会意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
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
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二、关于文体因为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悼词”看待,实质上它是一篇议论抒情的文章。
三、有关悼词写作的基本结构(可以和学生共同完成)1.交代死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情况。
2.简述死者生平。
3.评述死者的主要功绩或优秀品质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寄托哀思,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
强调:悼词写作有以上要件,但主体内容在第3部分:对死者功绩、品质及影响的评述。
四、参照上述结构,看看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否与上略同明确:1.简述马克思的逝世经过(第1自然段)2.概述马克思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第2自然段)3.评赞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第3~8自然段)4.寄托哀思,表达伤痛之意(第9两自然段)五、与基本结构相比,本文少了哪一部分?多了哪一部分?明确:少了介绍死者的基本情况,多了概述死者的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马克思的伟大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演讲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马克思的伟大成就及其意义。
2.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
2.学生对马克思及其理论的正确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有关马克思的知识,如他的生平、成就等。
2.提问:马克思为什么被称为“千年思想家”?他的理论对人类社会有哪些影响?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根据注释,了解文章中的生词、难句。
三、课堂讲解1.讲解马克思的伟大成就,如《资本论》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等。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如演讲的开头、结尾、部分的特点。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马克思的理论对当今社会有哪些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马克思的伟大成就。
2.提问:马克思的理论为什么具有永恒的价值?二、课堂讲解1.讲解马克思的理论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等。
2.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如“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等。
三、演讲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马克思理论相关的主题,进行演讲练习。
2.各组进行演讲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马克思的伟大成就。
2.提问:马克思的理论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马克思的理论在当今社会的实际应用。
三、课堂讲解1.讲解马克思的理论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境界等。
2.分析文章中的启示性语句,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等。
高一语文下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高一语文下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2.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精神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精神2.掌握相关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法【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2.如何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文章【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2.复制话题作业3.图书、百科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呈现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的题目和作者。
2.引入话题,讨论一下:你对马克思的思想了解多少?如果有机会,你想去看一下马克思的墓吗?二、阅读过程1.让学生阅读文章,然后回答一下问题:a. 为什么作者来到了马克思墓前?b.文章有哪些重要的象征意义?c.文章有哪些深刻的思想?2.让学生自己重新阅读文章,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理解。
三、探究重点1. 分组讨论:请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成小组,讨论一下以下问题:a.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b.作者的用词用句、运用修辞手法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2.随机抽查:老师抽几个小组,让他们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以此来激发全班讨论的热情和活跃性。
四、拓展练习1.课堂小练习:老师出一些上课中提到的重点词汇、表达方式等,让学生现场作答,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2.话题作业:老师分发话题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讲解和交流。
话题作业如下:a.一些人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在当代已经过时了,你对这种观点有没有认同?b.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马克思思想的文章,你会怎样组织论述?【板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引入)马克思墓(主体)象征意义(收尾)思想和表达【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讲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的精神和思想,希望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好的学习态度和研究精神,反思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
马克思墓前讲话 教案

马克思墓前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马克思生平及其伟大贡献。
2.领悟马克思墓前讲话的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马克思生平事迹及其墓前讲话的内涵。
2.教学难点:马克思墓前讲话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马克思生平事迹资料3.马克思墓前讲话原文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其伟大贡献,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的历史地位。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克思的墓前讲话吗?它有什么深刻含义?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马克思墓前讲话原文,初步感知其内涵。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马克思墓前讲话的背景、意义和内涵。
2.教师通过PPT展示马克思墓前讲话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四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几个与马克思墓前讲话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讲话内容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马克思墓前讲话的感悟文章。
2.深入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朋友们: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缅怀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卡尔·马克思。
他的一生,是为了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一生,是为了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付出巨大努力的一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为了追求利润,资本家们不择手段地剥削劳动者,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他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马克思,就是要继承他的遗志,继续推进人类解放事业。
沪教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沪教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说明: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名篇,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内容学生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学生们可以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下注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对文中的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可以查阅书籍(如《辞海》,有关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可以只作简单了解不必过分深入。
课文中复杂的句式较多,在本节课中不做重点要求,只要学生们通过本篇的学习,揣摩出悼词语言的特点,这样的语言虽平实却饱含深情,就可以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2、难点: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说明:任何文章都是包含作者一定的情感,教学过程是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理解认识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各种语文学力的过程。
所以,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恩格斯和马克思之间的友谊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出来。
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在阅读中需要细心体会的。
通过语言的品味,来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进一步体会他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预习导入营造氛围1、同学们,现在大家对于日韩的偶像明星比较感兴趣,我想我们更应当崇拜、追寻伟人的足迹,这才是最灿烂、最辉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星座”啊!现在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同时体会本文高超的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吧!2关于马克思的事迹,课文里有一些介绍,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多少?1、以此导入课题,创设一种充满崇敬的氛围,学生会更进入角色。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4

教材分析:这篇悼词中,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进行了论述,并运用记叙抒情,叙述逝世情形,表达哀悼崇敬。
全文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
准确选用关键词语、修辞方法、严密长句,对本文表情达意、表现形象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些特点在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所体现。
教学目标:(!)、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激发对马克思崇高人格的敬仰。
(2)、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体会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悼词的文体特点,修辞、单句、复句等语法知识。
教学重点:理清各段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马克思逝世情景及时对马克思伟大贡献的总论。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长句的作用与表达效果。
教法设想:本着启发诱导的原则,以剖析结构、理清思路的方式,把握全文逻辑关系;以理解关键词、解剖长句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细致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
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
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简介背景,检查预习:(1) 检查预习:这篇悼词是谁在何时何地发表的?(2) 教师作完整介绍: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伦敦去世;3月17日,在伦敦海持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三、简介悼词的文体知识(出示投影):开头:介绍逝世时间、地点、情景等悼词(对逝者表示哀悼的话) 主体:叙述逝者经历.产要成就、贡献结尾:表达哀悼,对生者提出希望要求四、范读全文,理清全文各段逻辑关系:(1) 要求学生根据悼词的特点,找出本文结构的三个部分,概述大意。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幸逝世(第1段);贡献地位(第2至8段);深远影响(第9段) (3) 在(1)、(2)步的基础上,深入解析全文的逻辑关系:全文9 段间的逻辑关系如下(以图示法标明)科学理论贡献总说分说总说:表达崇敬悼念革命实践贡献五、分析课文:<一>、第一段:(1)、指名朗读本段;学生思考:这一段介绍些什么?(逝世时间“ 3 月14 日下午两点三刻”;逝世地点------ “安乐椅”;逝世情景------“睡着了”)(2)、讨论以下问题,将分析导向深入:1、为何将时间交代得如此具体?(表明这一事件影响巨大,值得纪念。
高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高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高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4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马克思作为伟人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马克思在海格特公园的坟墓图片,简单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板书课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题目中能否看出*的体裁和表达方法?从讲话二字知道是演讲词,因此是以议论为主;从墓前二字可以知道这是悼念马克思的悼词,所以有记叙和抒情。
恩格斯写了马克思什么贡献?二师生探究第三~六自然段,教师可用下列问题引导。
(注意:以下设计的所有问题都要教师试教学进程而定,不是每个问题都要扔给学生。
)马克思的贡献是什么?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还有其他领域的发现。
如果教师还想从语言点方面多让学生探讨可使用下面三道题,如果不用可以不用考虑。
1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2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还起了什么作用?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3为什么还要概述其他领域的发现?4马克思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发现?你可以做到吗?参考答案: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民先解决吃饭问题,才能谈到其它。
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仅是指物质决定精神,而且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而这个顺序在过去却是做得相反的。
这个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所以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2 还在这儿表明围绕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这个中心,把*的意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让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他们看不清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他们诅咒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这一鲜明的对比,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这篇悼词中,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进行了论述,并运用记叙抒情,叙述逝世情形,表达哀悼崇敬。
全文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
准确选用关键词语、修辞方法、严密长句,对本文表情达意、表现形象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些特点在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所体现。
教学目标:
(!)、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激发对马克思崇高人格的敬仰。
(2)、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体会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悼词的文体特点,修辞、单句、复句等语法知识。
教学重点:理清各段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马克思逝世情景及时对马克思伟大贡献的总论。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长句的作用与表达效果。
教法设想:本着启发诱导的原则,以剖析结构、理清思路的方式,把握全文逻辑关系;以理解关键词、解剖长句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细致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
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
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简介背景,检查预习:
(1) 检查预习:这篇悼词是谁在何时何地发表的?
(2) 教师作完整介绍: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伦敦去世;3月17日,在伦敦海持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三、简介悼词的文体知识 (出示投影):
开头:介绍逝世时间、地点、情景等
悼词(对逝者表示哀悼的话) 主体:叙述逝者经历.产要成就、贡献
结尾:表达哀悼,对生者提出希望要求
四、范读全文,理清全文各段逻辑关系:
(1) 要求学生根据悼词的特点,找出本文结构的三个部分,概述大意。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不幸逝世(第1段 );贡献地位(第2至8段 );深远影响(第9段 )
(3) 在(1)、(2)步的基础上,深入解析全文的逻辑关系:
全文9 段间的逻辑关系如下(以图示法标明)
科学理论贡献
总说分说总说:表达崇敬悼念
革命实践贡献
五、分析课文:
<一>、第一段:
(1)、指名朗读本段;学生思考:这一段介绍些什么?
(逝世时间“ 3 月14 日下午两点三刻”;逝世地点------ “安乐椅”;逝世情景------“睡着了”)
(2)、讨论以下问题,将分析导向深入:
1、为何将时间交代得如此具体?
(表明这一事件影响巨大,值得纪念。
)
2、地点的交代有无深意?(教师介绍相关背景材料) 如有,是何深意?
3、不就“死了”,而说“睡着了”,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其间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讳饰’的修辞方法;含蓄委婉,痛惜崇敬)
(3)、小结该段:
本段以记叙的方式,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虽是悼词的通用开头,但文字简练、准确,蕴含着无限的哀悼和敬仰。
<二>、第二段:
(!)、教师范读,注意突出“对于……对于……”、“损失”、“空白”这几个关键词语。
(2)、讨论分析:“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
1、指名缩句,找出主干。
(逝世是损失)
2、出示投投影,明确各具体成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3、抓住关键词,深入分析:
1、“损失”、“空白”,说明马克思贡献巨大,无可企及;
2、两个“对于……”,分列贡献的两个方面:革命实践、科学理论。
(4) 小结该段:
这一段指出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损失,从侧面论述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历史地位。
这一段是全文总纲。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悼词的文体特点,初步理清了文章各段间的逻辑关系;在第一、二自然段的阅读中,我们通过对关键词语,修辞方法、长句的分析,详细了解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贡献的总述。
马克思那种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崇高人格给我们树立了楷模;文中那哀悼痛惜,无限崇敬之情,也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七、布置作业:
(1) 课内练习(出示投影)
1、巩固训练:填空。
2、延伸训练:习作片断练习,写一段话,学习本文第二段的格式,突出一个中心意思。
(2) 课外作业:
1、预习下文,看第二部分的分说各说了哪些成就贡献?
2、第三段是由一个长句子构成的,是单句还是复句?尝试分析。
附、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值得纪念)
不幸逝世地点:安乐椅(鞠躬尽瘁)
情景:睡着了(讳饰) (痛惜崇敬)
损失革命实践
贡献地位:(深远影响)
空白科学理论
备课小结:
文字,是多么美,多么精致可爱的精灵啊!只要你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可阅读教学中,我们则要引导学生从“文字”这一浅表的实在的东西出发,来推究作家的本心,体会那抽象的妙境,是可谓须“深入浅出”了。
而教师备课,亦即寻求一条能够带领学生“深入浅出”的途径。
于是,这条路平坦或坎坷,就看你,教师,领路者的素质与勤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