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名著阅读学习任务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7美眉 2023.07下教研与美育观点交流新课标背景下名著阅读学习任务设计研究
—— 以《水浒传》为例
甘露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学习任务群也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内容组织与呈现的主要形式,这对学校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质量要求。

那么,怎样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确定特定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围绕实践活动来深度学习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针对统编教材中的名著阅读部分,进行了学习任务设计与研究的尝试。

笔者将《水浒传》名著阅读学习任务分为识记性阅读任务、理解性阅读任务和拓展性阅读任务三类,并根据不同环节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在名著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名著阅读;学习任务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它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意味着作为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个人教学理念,不是一味地填鸭式教学,而是以创造情境去引导,设计方法作为抓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管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还是审美创造,都需要得以训练从而有所收获。

所以学习任务群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内容组织与呈现的主要形式,以这样的设计,来转变教师观念,确定以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这对学校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质量要求。

那么,如何来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语文实践活动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针对统编教材中的名著阅读部分,进行了学习任务设计与研究的尝试。

名著阅读对于教师而言,正陷于“海量的阅读”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中,教师不得不采用“导读启动+成果展示”的模式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在寒暑假前对下学期的必读名著进行导读,请学生利用假期完成名著阅读,并在开学后进行成果展示。

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是名著阅读的过程难以监控,学生容易浮光掠影地阅读而不能深层次地发现、质疑、探究,最终出现阅读质量不佳甚至阅读任务难以完成的情况。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初读前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任务单,根据学生的阅读进程设计不同类型、不同梯度、不同能力指向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拾级而上,在任务的驱动下更好地了解阅读名著的关键点和精髓处,从而获得阅读过程的引领与指导。

同时,阅读任务单只需要在假期或课后完成,不占用课时,也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名著阅读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所以学习任务的设计无疑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
218美眉 2023.07下
教研与美育
观点交流
的操练场。

学习任务能够将具体的阅读策略和方法隐匿于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支架的给予,使学生“学用结合”,从而真正将阅读策略和方法的习得落到实处。

下面以九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水浒传》为例,谈谈个人的设计。

《水浒传》是统编九年级上册教材要求阅读的名著。

对于这么一部大部头、大容量的经典著作来说,本身文学素养还不够深厚的九年级学生是比较难掌握的,一是著作内容繁杂章节甚多,学生阅读起来没有好的方法加以指导;二是中考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疲于应付各科作业,没有过多时间投入其中;三是中考名著阅读分值不断增大,但学生难从考试中找到自信,得分率较低。

介于以上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层级,笔者将《水浒传》名著阅读学习任务分为识记性阅读任务、理解性阅读任务和拓展性阅读任务三类,并根据不同环节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一、识记性阅读任务:系统化略读,概览大意,明晰语言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认知能力处于基础的“识记”层级,需要明确《水浒传》主体内容、主要人物、主题思想、 语言风格等,所以在假期时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能够说出并记录每章节的内容梗概,圈点勾画某些重要情节和重要细节等。

通过创造性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调动学生阅读欲望。

我为学生设计了开卷游戏活动任务单,帮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走近名著。

任务一:水浒知识竞赛,主要人物绰号连连看;任务二:水浒故事汇,假设你是《水浒传》中的某一个人物,请结合人物特点、典型情节,展开想象,说出此人物另外的结局;任务三:水浒之我思,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判断,主要人物的评价,你可否尝试提出一两个探究性问题。

通过创造性的任务设计,如书本中的主要角色,人物姓名,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了什么问题,结局是什么这些常态化的枯燥问题,转变为了陌生化的新鲜问题,使学生在好奇与期待的心理下产生了阅读兴趣。

同时,任务中还隐含了快速阅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学生在做活动的过程中自然地会运用这些方法,无形中也提升了阅读能力。

在概览大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由外及里进行语言明晰。

作者施耐庵口语化的表达使学生最初体会到,这部著作中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民间口头艺术的语言特色。

比如,学生熟知的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当日杨志领了,次日早起五更,在府里把担仗都摆在厅前,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

”这段描写中,作者把杨志一行人取生辰纲前的准备工作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加以叙述,其中“领”“摆”“拣”等这些动词都是可以准确表现一行人行动的口语化的大众语言,使用得也极为贴切。

从中我们能初步感受到《水浒传》中虽然叙述人物繁多,所述事情情节也不少,但语言却简洁多用白描,寥寥几笔就能使人物活灵活现。

这便是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表现技巧,即用粗笔勾勒兼工笔细描的技法,以此为例设计任务搜查单,让学生在作品中寻找其它语言特点。

二、理解性阅读任务:优质化精读,问题引导,分析信息
在“识记性阅读”阶段,学生可以仅仅做一些略读或粗读,找到有价值的地方,获取浅层次的信息。

但是,若想进入理解性阅读阶段,真正“读懂”些什么,优质化的精读就显得必不可少。

理解性阅读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分析整部作品的内容结构和写作特色,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表现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能够解释人物的典型行为,通过表层信息分析背后的深层原因,如整本书的主要人物及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主题思想。

那么,如何推动学生的优质化精读,解决“是否读懂”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从整部作品的内容结构和人物情节出发,分别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作为章回体小说,回目具有概括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的特点,还能在此基础上点明地点。

教师就可以利用回目来引导学生梳理整本书的内容,对概述故事的大致内容、主要经过、理清结构线索等都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教师可以借助“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林冲棒打洪教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回目,找寻回目中的主要地点,并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罗列,勾勒出林冲被逼上梁山的路线图。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教师可以从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细读,如“吴用智取生辰纲”“景阳冈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教师围绕此可设计相关的问题:智取生辰纲若只有吴用这个智多星实施计划你认为能
219美眉 2023.07下教研与美育观点交流
否成功武松景阳冈打虎若不喝酒能打败老虎吗?林冲步步退让为什么还被逼上梁山呢?教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示范搭支架,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具体情境中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力,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到作品中去。

三、拓展性阅读任务:思辨性研读,比读人物,提炼母题
拓展性阅读阶段强调个性化的“有我”阅读,也就是“以我观物”,多一些有价值、有分量的深度阅读。

处于拓展性阅读阶段的学生应能做到超越对作品本身描述性内容的认知,在建立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评价或质疑。

而比读法,能够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在比同求异中,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思辨的能力,从而通过现象挖出本质,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名著中,李逵沂岭杀四虎的粗中带莽,武松打虎粗中带着怒气,关于李逵和武松两个人物他们有着相似之处,但又有着细微不同之点,在作者的笔下,将这两个人物比读着来看,我们能发现,李逵与武松都是爱憎分明、敢做敢为、无所畏惧的英雄好汉,但因性格使然,他们也时常滥杀无辜,轻视人命。

李逵是源自于文化知识的匮乏,更为野蛮原始,而武松则是玩世不恭性格的体现。

作品中正是通过对比手法的应用,将二人性格特点恰到好处地凸显出来,这样写比直接阐述人物性格更加真实深刻,使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够留下独一无二的性格烙印。

同时,人物形象塑造丰满真实,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合理发展,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提炼母题,也就是人类在生存与生活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如苦难、亲情、成长、命运等,兼具发散性与聚合性。

在《水浒传》中,一方面联系了各章回的主要情节,另一方面又串联起了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最终将母题定为“反叛与规训”。

在提炼母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某学习小组计划开展一个关于“妥协与反抗”的阅读探究活动,他们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些人物进行分析(宋江、林冲、李逵)。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学任务单,并思考:这些人物在“妥协与反抗”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最后的结局是他们能够掌控的吗?
学生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会发现,林冲是《水浒传》中唯一一个严格意义上被逼上梁山的人,妥协与反抗的互相冲突构成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而他的性格悲剧也集中体现了那些善良有才干的中国人深重的压抑人生的滋味,从这背后更窥探到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虽然“官逼民反”,面对不公与邪恶,书中也告诉我们既要有反抗精神,又要有完美的战略;有了反抗,才能有希望,有了战略反抗才能成功。

所以做人,永远不能停止走向正义的步伐。

回顾这堂课的设计,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参与了教学活动。

教师用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了水浒人物,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环环深入、层层递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帮助学生架构起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并对作品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学习与思考,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又通过对作品中语言文字特点的探讨,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提高鉴赏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教师主问题的引导,学生具备自己的思考辨析能力,再去感受人物形象,深究其内心,以达到体会小说思想主旨,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当然在这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教师能选定几个章节,让学生把某个人物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联系起来,再进行提取、整合,这样学生对水浒人物的认识就能更立体、更全面。

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即是按照课程内容的变化规律、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进阶而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整合提升,也是教师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有益尝试和自我审视,虽然在这其中遇到方法单一、资源匮乏等问题,但教师依然坚持以生为本,在不断完善教法学法体系中,寻找立足于名著阅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佳,冯晓波.驱动性问题:名著阅读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路径[J].中小学班主任,2021(24):4-6+9.
[2]徐文凯.名著阅读项目化学习中的情境创设原则[J].语文教学通讯,2021(35):27-30.
[3]余慧琳.基于项目学习的名著阅读教学探究——以《水浒传》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21,40(10):33-35.
[4]邵洁,雷玉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名著阅读指导方法[J].甘肃教育,2021(13):116-118.
[5]王佳芬. 混合式学习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