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绪言课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绪言课——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_九年级化学教案
绪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

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

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

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1] [2] [3] 下一页
第十一单元复习课(1)
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盐的定义并会判断,复分解反应定义、范围、条件,盐的性质用途。

2、过程与方法:知识的归纳与延伸,CO32‑的检验方法,简单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生活中盐的作用的认识,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

难点:物质鉴别(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方法: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药品器材:Cu Fe HCl H-2SO4 NaOH Ca(OH)2 AgNO3 BaCl2 CuSO4 FeCl3 试管、玻璃管、酒精灯、试管夹、滴管等
教学过程:
过程与步骤
提示与指导
讨论与归纳
探究与深化
看食盐的妙用(资料卡),回忆食盐的相关知识
思路提示:
存在、制取、提纯
食盐存在广:
食盐用途多:
粗盐的提纯方法步骤:
①探究食盐水与AgNO3溶液反应实验。

②设计实验除去NaCl中杂质CaCl2
③设计方案用生石灰,纯碱、水等制取NaOH
总结碳酸(氢)盐的性质,归纳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
完成方程:
CaCO3+
[1] [2] [3] 下一页
课题
什么是有机物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知识

技能
(1)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并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能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4)知道糖类(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5)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元素。

(6)对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认识。

过程

方法
(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正确认识合理摄取营养物质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并学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
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难点
能从组成上区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用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教师:制作幻灯片
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1)复习物质的分类,明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2)调查厨房中常见的食品、调味品、厨具等中所含物质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是否有分类不明确的,请记录下来。

(3)调查并记录最近一周内自己家的食谱。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样的膳食摄入的营养是否全面。

如何饮食才能保证人体健康?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物质的分类,明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有机物、无机物的概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化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8-1 金属材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重点、难点:1、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2、认识合金。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导课:我们家中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由金属制成的,泥了解金属材料吗?氢大家阅读——学生阅读:书:P2-3。

学生讨论:书P3讨论题。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回答。

师问:通过上述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
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过度:我们在生活中用的金属制品都不是纯金属,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
一、合金
请同学们阅读关于合金的初步介绍。

演示实验讲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提问:通过上述阅读和实验,你知道了合金的哪些特点以及它比纯金属的优越性的。

学生回答问题。

化学技术社会:阅读并想象形状记忆合金的用途。

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好,抗腐蚀性能也更好,合金往往有更广泛的用途。

课堂练习:书P8 1、2、3
作业:课本P8-94、5、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贴近生活,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