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导学】高中语文 7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年代,就必有在外漂泊、流离失所的游 子,在家苦守的思妇,乱世造就的英雄,对 社会失望的隐士等等。他们或思乡,或思人, 或胸怀抱负,或满心失望,或热衷功名,或 渴望归隐,历史的境遇造就了这批时代的书 写者。
探究:在这样一个时代,他们会借诗歌反映 怎样的现实生活呢?会表达自己怎样深沉的 情感及人生追求呢?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淳朴 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 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诗 歌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5首、《饮酒》20 首,《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等。辞 赋代表作品有《感士不遇赋》《归去来兮辞》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二、背景回放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和“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又采用起兴的手法来表现对贤才 的礼遇和贤才难求的孤寂。“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则采用类比手法来表现礼遇贤才的 殷勤态度。
2.发展四言旧体,表达现实新意
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在“楚辞”和五言诗 出现以后,便少为人用,但曹操不仅采用了四言诗 体,而且让它来承载自己深沉的思想和深刻的现实 意义,从而使四言诗这一古老的诗体样式在“五言 腾涌”的时代再次焕发光彩。
三、(1)指感情深厚 (2)多少 (3)指对贤才的思念和 倾慕 (4)过去的 (5)只是 (6)问候,怀 (4)感到苦 以……为满足
一、作者档案
(1)《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作品,原非一时 一人所作。南朝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将 它们合在一起,收入《昭明文选》,题为《古 诗十九首》。内容大多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情 别绪与人生苦短、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和及时 行乐等思想,充满感伤低沉的情调。这与东汉 末年的动乱有关。
三、开放探究
《涉江采芙蓉》中,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 蓉”?谁在“还顾”?谁在“忧伤”?说话的 人是男子还是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 女子“在远道”?请发表您的观点?
思路提示一:“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 代离乡远行的多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 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心爱 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 也只是他。
一、整体悟读
这三首五言诗各表现怎样的主旨?
参考答案: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的是 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亲朋,通过采摘花草 赠送给远方的亲朋,寄托一种刻骨铭心的思 念,尤其是当花草不能送出时,内心的痛苦 与惆怅的黯然情绪令人销魂。
《短歌行》反映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 取精神。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 深沉感慨和求贤若渴、慷慨激昂的宏伟抱负。
参考答案: 《短歌行》主要运用了“比”的 手法,这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诗的艺 术感染力,起到重要作用。如“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把短暂的人生比做转瞬即逝的朝露;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比喻人才, 以月不可掇比喻人才之难求,都十分贴切。
将不可视、不可触的抽象的“忧思”,借具体 鲜明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思 之久,思之深,也感受到诗的苍凉、悲壮之美。 再如以“乌鹊南飞”“何枝可依”比喻贤才难 遇明主,找不到理想的归宿;以“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比喻自己的胸襟,也都十分生动地 表达了诗人怜惜人才、渴求人才的心意,使诗 的意向更鲜明,境界更开阔。
参考答案: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 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 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 祝愿。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 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 品质。因此,起句“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 幽、高洁的意境。
2.《短歌行》多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你 能试举几例分析一下它们的表达作用吗?
第7课 诗三首
鉴赏汉、魏、晋诗歌
知识与 能力
的情趣和艺术,了解 五言诗的特点,有感 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
首诗
过程与 鉴赏这三首诗歌的形
方法 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情感态 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度价值 的情感熏陶,培养健

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首诗歌的创作年代分属汉末、魏、晋时期,这 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
(1)《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为汉代无名氏的作品。东汉桓、 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 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 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 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的作品。古诗中,常有以香 花香草赠予所思所爱之人的做法,以表达思念 珍爱之情。文中“涉江采芙蓉”之举,欲赠 “远道”“所思”,便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 时自然而生的一种举动。
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 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 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 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 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 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销魂!
(3)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 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西南)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 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思想融入了儒道两种精
神。年轻时,颇具“大济苍生”的伟大抱负,曾先 后担任过祭酒、参军、县令等官职。
但因性格正直耿介,与官场的腐朽风气格格不入, 几次都是辞官而去。最后一次从彭泽令任上辞职, 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真正走上了“躬耕”的道路。 他的文学创作包括诗歌和辞赋两大部分,而以后期 的诗歌成就最高。诗歌多为五言诗,按内容可分为 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 最多、成就最高。
3.《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田园生活是那样美 好。请你就“美好”的深层原因谈一谈看法。
参考答案: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 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思,彻底逃离它之后, 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的描写中我们可 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
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 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 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 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 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更 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2)《短歌行》
曹操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 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 紧紧地掌握到自己手中。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 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 活动。曹操深感今后的敌人更强更难对付,必须 广招贤才,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 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 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用“短歌”的形 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归园田居》
1.首尾相应
诗的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抒发了 回归田园的乐趣,与开头两句“少无适俗韵,性本 爱丘山”抒写自己的本性遥相呼应,使全诗有击首 尾应,击尾首应之妙。
《归园田居》写诗人弃官归田,决心归隐和躬 耕。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 诗人着力描绘了农村恬静的田园生活,抒发了 辞官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从而表 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和对农村的热爱。
《涉江采芙蓉》
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 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 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 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 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 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
一、古字通假 契阔谈 ,心念旧恩 ____通____ ________ 二、一词多义
采之欲遗谁
桓公饮酒醉,遗其冠 遗得遗金一饼
深追先帝遗诏
【自主校对】
宴乐
二、遗:读wèi,赠送,给予/遗失/遗失的/死 者留下的;适:适合,迎合/到……去/女子出 嫁/顺从,适合/刚才,刚刚;故:原因,缘故/ 老交情/仍旧/通“固”,本来;顾:回头看/考 虑,顾虑/看/探望,拜访/反而,难道;当:对 着/掌管,主持/处在某个时候/对等,比得上/ 把守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82022/1/18January 18,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82022/1/182022/1/182022/1/18
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调也是 “闺怨”的情调。
一、文脉梳理
二、意旨探微
《涉江采芙蓉》是诗人远客异地怀念故乡亲友之 作,表达了怀乡思亲的真情,又蕴含了主人公久 客异地的悲慨。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围绕“忧 思”抒情言志,作者面对短促的人生抒发了功业 未成的深沉感慨,表达的是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和任用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 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 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 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 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 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 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 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
《归园田居》共5首,本诗为第一首,诗人着力描绘 了恬静的田园生活,抒发了辞官归田后的愉快心情 和乡居的乐趣,从而表现了对仕途的厌恶和对农村 的热爱。
二、局部涵泳
1.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 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涉江采 芙蓉》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怎 样的意境?
思路提示二:“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 是“涉江”者,却还是“旧乡”的男子。照这 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 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 “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 在“还顾望旧乡”,发出“长路漫浩浩”欲归 不得之叹。同时“远道”与“旧乡”是对立的, 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
(3)《归园田居(其一)》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 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 “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 老田园。辞归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 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 的是第一首。
(2)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 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著有《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 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 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曹 操的诗歌,今存20余篇,全部是乐府诗体。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的诗歌朴实无华、不尚 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 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在诗歌体 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 而是有所发展,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 影响深远。
《短歌行》
1.综合运用修辞,准确表情达意
诗中作者多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譬如 朝露”一句抓住了韶华易逝与朝露易去的相似 点构成比喻来形象地表现自己的感慨,“明明 如月,何时可掇”则礼赞了贤才,同时也流露 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之情。又用“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来喻指自己对贤能之人的礼遇。这 都极好地表达了诗人唯才是用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