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第2课时 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讲解
A
M
N
B
1
AM = MN = NB = __3_ AB
(或 AB = _3__AM = __3_ MN = __3_NB)
新课讲解
例1 若 AB = 6cm,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 D
是线段 CB 的中点,求:线段 AD 的长是多少?
A
C DB
解:∵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你能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新课讲解
1. 如图,这是 A,B 两地之间的公路,在公路工程 改造计划时,为使 A,B 两地行程最短,应如何 设计线路?请在图中画出,并说明理由.
B.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新课讲解
2. 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 两地间的河道长 度有什么变化?
所以AB=3xcm=12cm,CD=4xcm=16cm.
新课讲解
例3 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5cm,
BC=4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 C )
A.1cm
B.9cm
C.1cm或9cm D.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析: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点C在AB之 间上,故AC=AB-BC=1cm;当点C在AB的延长线 上时,AC=AB+BC=9cm.
因为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所以 BE 1 AB 3 x, CF 1 CD 5 x,
2
2
2
2
所以EF=BE+BC+CF=
3 2
x
2x
5 2
x
6x.
因为EF=24,所以6x=24,解得x=4.
所以AB=3x=12,BC=2x=8,CD=5x=20.
新课讲解
变式训练
如图,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BD=
170cm 160cm
比较两个同学高矮的方法:
新课讲解
①用卷尺分别度量出两个同学的身高,将所得的
数值进行比较.
——度量法.
②让两个同学站在同一平地上,脚底平齐,观看 两人的头顶,直接比出高矮. ——叠合法.
试比较线段AB,CD的长短.
新课讲解
A
B
C
D
(1) 度量法; (2) 叠合法
将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其一 端点与另一线段的一端点重合,然后观察两条线段
A,B 两地间的 河道长度变短.
A
B
随堂即练
1. 如图,AB+BC > AC,AC+BC > AB,AB+ AC > BC (填“>”“<”或“=”). 其中蕴含的
数学道理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
B
C
随堂即练
2.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两侧,分别有 A,B 两个村庄, 如图,现在要在公路 l 上建一个汽车站 C,使汽 车站到 A,B 两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请在图中 画出汽车站的位置. A
另外两个端点的位置作比较.
C (A)
BD
叠合法结论: A
C (A)
新课讲解
B 1. 若点 A 与点 C 重合,点 B 落 在C,D之间,那么 AB < CD.
BD
A C (A)
B 2. 若点 A 与点 C 重合,点 B 与
点 D 重合 ,那么 AB = CD. (B) D
A (A) C
B 3. 若点 A 与点 C 重合,点 B 落
1 3 AB=
1 4
CD,
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距离是10cm,求AB,CD
的长.
A
ED B F
C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不妨设BD=xcm,则AB= 3xcm,CD=4xcm,易得AC=6xcm.在由线段中点的定 义及线段的和差关系,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EF的 长,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课堂总结
度量法
线段 长短 的比 较与 运算
线段长短的比较
基本事实
叠合法 中点
线段的和差 两点间的距离
基本作图
思想方法
方程思想 分类思想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变式训练
已知A,B,C三点共线,线段AB=25cm,BC=16cm,
点E,F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则线段EF的长
为( D )
A.21cm或4cm
B.20.5cm
C.4.5cm
D.20.5cm或4.5cm
随堂即练
1. 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若 AB = 8 cm, 则 AC = 4 cm.
MB
在一张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 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处于线 段的什么位置?
新课讲解
A
MB
如图,点 M 把线段 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 AM 与 BM,点 M 叫做线段 AB 的中点. 类似地, 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线段的三等分点
线段的四等分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AE B C
F
D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AB:BC:CD=3:2:5,不妨 设AB=3x,BC =2x,CD=5x,然后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EF的长,从而得到一个关于x的 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得到x的值,即可得到所 求各线段的长.
新课讲解
AE B C
F
D
解:设AB=3x,BC=2x,CD=5x,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C
l
B
随堂即练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两点间距离的定义是指两点之间的线段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直线
C.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连接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D.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之间的直线的长度
2. 如图,AC = DB,则图中另外两条相等的线段为
____A_D__=__B_C___.
AD B
E
C
答案:DE 的长为 5 cm.
新课讲解
3 有关线段的基本事实
如图:从 A 地到 B 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外 能否再修一条从 A 地到 B 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 请你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
• A
• B
新课讲解
• A
• B
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 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C=CB Nhomakorabea=
1 2
AB
=
1 2
×6=
3
(cm).
∵ D 是线段 CB 的中点,

CD
=
1 2
CB
=
1 2
×3=1.5
(cm).
∴ AD =AC + CD = 3 + 1.5 = 4.5 (cm).
新课讲解
例2 如图,B、C是线段AD上两点,且AB:BC:CD= 3:2:5,E、F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EF=24,求 线段AB、BC、CD的长.
5. 如图:AB = 4 cm,BC = 3 cm,如果点O 是线 段 AC 的中点.求线段 OB 的长度.
A
OB
C
解:∵ AC = AB + BC = 4+3=7 (cm),
点O 为线段 AC 的中点, ∴ OC = 1 AC= 1 ×7 = 3.5 (cm),
22 ∴ OB = OC-BC = 3.5-3 = 0.5 (cm).
AC
DB
随堂即练
3.已知线段 AB = 6 cm,延长 AB 到 C,使 BC = 2 AB,若 D 为 AB 的中点,则线段 DC 的长 为__1_5__cm___.
A DB
C
4.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 的数分别是-3,1,若BC=5,则AC=__1_1_或__1___.
随堂即练
a+b
a
b
A
a-b
D bB
C
新课讲解
1. 如图,点B,C在线段 AD 上则AB+BC=_A__C_; AD-CD=_A_C_;BC= _A_C_ -_A_B_= _B_D_ - _C_D_.
A
B
C
D
2. 如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AB,使
AB=2a-b.
a
b
2a
b
A 2a-b B
新课讲解
A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2 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 线段的长短比较与运算
学习目标
1. 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 条线段的长短. (重点)
2. 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 3. 能够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求线段的
长度. (重点、难点) 4. 体会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5. 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理解“两点之间,线段
►走进颐和园,眼前是繁华的苏州街,现在依稀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热闹场 面,苏州街围着一片湖,沿着河岸有许多小绿盘子里装着美丽的荷花。这 里是仿照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当年有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 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的,皇帝游览的时候才营业。我正 享受着皇帝的待遇,店里的小贩都在卖力的吆喝着。 ►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层层 叠叠地挤在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荷 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AA CC BB
2. 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 是线段AB 的
中点的是
(C)
A. AC = CB C. AC + CB = AB
B. AB = 2 AC D. CB = 1 AB
2
A
C
B
随堂即练
3. 如图,线段 AB =4 cm,BC = 6 cm,若点D 为 线段 AB 的中点,点 E 为线段 BC 的中点,求 线段 DE 的长.
长的木棍上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短 木棒的长,我们常采用以上办法.
新课讲解
思考:画在黑板上的线段是无法移动的,在只有圆 规和无刻度的直尺的情况下,请大家想想办法,如 何再画一条与它相等的线段?
小提示:在可打开 角度的最大范围内, 圆规可截取任意长 度,相当于可以移 动的“小木棍”.
新课讲解
a
a
A
M
B
新课讲解
几何语言:∵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 AM = MB = 1 AB 2 ( 或 AB = 2 AM = 2 MB )
反之也成立:∵ AM = MB = 1 AB 2
( 或 AB = 2 AM = 2 AB )
∴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点 M , N 是线段 AB 的三等分点:
随堂即练
6.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
分,M为AD的中点,BM=6,求CM和AD的长.
A B MC
D
解:设AB=2x,BC=5x,CD=3x,
所以AD=AB+BC+CD=10x. 因为M是AD的中点,
所以AM=MD=5x, 所以BM=AM-AB=3x. 因为BM=6,即3x=6,所以x=2. 故CM=MD-CD=2x=4, AD=10x=20 .
变式训练
A
ED B F
C
解:设BD=xcm,则AB=3xcm,CD=4xcm,AC =6xcm,
因为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所以 AE 1 AB 3 xcm, CF 1 CD 2xcm,
2
2
2
所以EF=AC-AE-CF=
6x
3 2
x
2x
5 2
x(cm).
因为EF=10,所以
5 2
x=10,解得x=4.
最短”的线段性质,并学会运用. (难点)
a b (1)
a b
(3)
新课引入
三组图形中,线段a 与b的长度均相等
a
b
(2)
观察这三组图形,你能比较出每 组图形中线段 a 和 b 的长短吗?
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 准确 比较线段的长短还需要更加严谨 的办法.
1 线段长短的比较
新课讲解
做手工时,在没有刻度尺的条件下,若想从较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 a,作一条线段 AB,使 AB=a.
第一步:用直尺画射线 AF;
第二步:用圆规在射线 AF 上截取
AB = a.
∴ 线段 AB 为所求.
Aa
a BF
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 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
新课讲解
讨论:你们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 的?你能从比身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来比较 两条线段的长短吗?
在 CD 的延长线上,那么 AB
DB
> CD.
2 线段的和、差、倍、分
新课讲解
在直线上画出线段 AB=a ,再在 AB 的延长线 上画线段 BC=b,线段 AC 就是 a 与 b 的和,记 作 AC= a+b . 如果在 AB 上画线段 BD=b,那么线 段 AD 就是 a 与 b 的差,记作AD= a-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