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模板:《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041311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主编:王全法陆升汉王政周亦瑾
副主编:刘琪钱志强沈文熹于庆川刘立华
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树芝王文军方勇史一钦
李莉吴清陈忠宇陆文龙
杜小伟张庆如林岚姚阳
奚启超
一、公共体育课程的性质、目的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锻炼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提高身体素质、身体活动能力
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运动参与目标。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有能力对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与修正,预防与处理运动损伤,消除运动疲劳,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3、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二至三项体育运动技能,为今后锻炼身体打下坚实基础,具有一定的体育赛事欣赏能力,组织小型赛事活动能力,从而实现运动技能目标。
4、通过本课程学习与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机能、形态得到合理改善,实现身体健康目标;使学生的情绪得到合理调控,树立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实现心理健康目标;使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实现社会适应目标。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三、体育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
(一)体育课程设置与结构
表1 体育课程设置与结构表
个学分,三、四年级学生必须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免测除外)。
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
2、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选项课、选项提高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体育学习要求。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完全开放式”教学,学生有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上课时间的自由度。
4、对部分身体病、残、弱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保健课。
5、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课:参照苏州大学运动队管理条例执行。
(二)体育课程教学时数
1、第一学期32学时,每周2学时,共16周
2、第二学期36学时,每周2学时,共18周
3、第三学期36学时,每周2学时,共18周
4、第四学期36学时,每周2学时,共18周
5、三、四年级:每学年各18课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辅导锻炼与测试)
表2 体育课教学时数分配表
模板资料资源共享
模板资料资源共享
(三)体育课程学分权重(共4学分)
1、自选第一学年体育成绩合格者,得2学分;
2、自选第二学年体育成绩合格者,得2学分;
3、高水平运动队学分:参照(运动队训练管理条例)执行;
4、体育保健课的学生,经过考核成绩合格者成绩为60分,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选项课教学
1、男生自选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健美、武术、跆拳道、散打、体育舞蹈、慢投垒球等。
2、女生自选项目: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流行健身、慢投垒球等。
3、体育保健课: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等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
学生需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参加保健课的学习,课程合格获学分。
4、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课:参照苏州大学运动队管理条例执行。
四、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一)选课程序及管理办法
1、在学校选课网上公布体育课程有关的开设情况。
2、在学校选课网上介绍所有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及开课项目、时间等。
3、在学校选课网上介绍体育课程有关选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4、学生在每学年开学前通过学校的选课网进行选课,每班人数一般为30人左右,少于20人原则上不开班。
5、一年级学生选课必需先选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体育课,二年级学生选上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体育课。
6、学生自第1周起在指定时间、地点上课。
7、学生选课后必须按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中途不再办理转班、转项、退班手续。
(二)课堂管理
1、当学生网上选课结束后,由公体部教务查询学生选课情况,并根据有关情况向教师发放上课有关事项的告知单。
具体内容包括上课的时间表、上课的具体课表(学生总人数、上课项目、上课地点等)以及有关教学工作的注意事项等。
2、上课时间
表3 上课时间表
3、上课地点:学生按网上公布的上课地点上课。
4、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习态度与行为(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进行评价。
(三)体育成绩的考核结构、项目及成绩评定
1、学生每学期必须参加体育教学中规定的有关内容考核,并遵守学校与公体部制定的有关学生考试条例的规定。
2、教师在考核时,须严肃认真对待,严格执行评分标准。
正常情况下,一般给予二次考试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
对于身体条件较差或完成大纲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教师要加强辅导。
3、考核结构:
(1)第一、三学期:选项课(选项提高课)、12分钟跑、平时成绩、课外体育锻炼,四个方面的内容综合考核。
(2)第二、四学期:选项课(选项提高课)、体育理论、健康标准、平时成绩、课外体育锻炼,五个方面的内容综合考核。
(3)第五、六、七、八学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4)体育保健课:一、二、三、四学期:体育保健课、体育理论、课外体育锻炼,三个方面的内容综合考核。
(5)高水平运动队的体育成绩考核:参照(运动队训练管理条例)执行
4、成绩评定
(1)一、二、三、四学期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
表4 一、二、三、四学期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表
表5 12分钟跑成绩评分表
(2)五、六、七、八学期考核项目与成绩评定表6 三、四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评定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单项权重与评分标准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单项指标与权重
表7 单项指标与权重
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单项评分标准
表8 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千克/米2)
表9 肺活量单项评分表(单位:毫升)
表10 50米跑单项评分表(单位:秒)
表11 坐位体前屈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
表12 立定跳远单项评分表(单位:厘米)
表13 男生引体向上单项评分表和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
单项评分表(单位:次)
表14 耐力跑单项评分表(单位:分·秒)
5、各种情况下的体育成绩不及格的处理方法
(1)体育课程考试作弊者,总成绩以0分处理;
(2)每学期缺课三分之一者(含事、病假),不得参加考试;
(3)上课旷课每学期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体育成绩最高记为59分;
(4)正常情况下的体育考试不满60分者,成绩以实际分数计算。
五、关于毕业、获得学位、体育成绩等级和评定三好学生、奖学分以及补考等有关事宜
1、关于毕业、获得学位:
(1)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2)学生毕业年级的等级评定,按合格与不合格二级标准评定。
(3)学生毕业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2、关于体育成绩的等级与评优:
(1)体育成绩在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60分至74分为及格,75分至89分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
体育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评奖;体育保健生成绩合格仍可参加评优评奖。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
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
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
(3)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校医疗单位证明,公体部核准,可免于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于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
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免于执行《标准》的残疾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六、体育理论教材纲要
(一)基础体育理论
第一章:大学体育第一学期第二章: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第一学期第三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二学期第四章:体育与生活方式第二学期第五章:体育锻炼的卫生常识第三学期第六章: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第三学期第七章:运动处方第四学期第八章:奥林匹克运动第四学期(二)专项体育理论
1、项目简介与健身价值
2、项目技、战术基本理论、规则与欣赏
七、身体素质教材纲要
(一)速度、灵敏素质
不同姿势的起动练习、30—50米加速跑、50米计时跑、变速跑、变向跑、短距离往返跑、具有发展速度、灵敏素质的游戏等。
(二)耐力素质
1、中长跑技术动作要领
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
2、中长跑练习方法
跑走结合、持续跑、匀速跑、加速跑、重复跑、变速跑、计时跑、12分钟跑、间歇跑、法特莱克跑等。
(三)力量素质
1、上肢力量练习方法
引体向上、斜身引体、俯卧撑、立卧撑、屈臂推墙、卧推、“推小车”、双臂屈伸等。
2、下肢力量练习方法
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连续单脚跳、连续多级跳、跨步跳、单足跳接跨步跳、纵跳、直膝跳、负重半蹲、负重全蹲等。
3、腰腹力量练习方法
仰卧起坐、后抛实心球、俯卧双手抱头抬体(一人帮助按压膝后部)、仰卧举腿、仰卧“两头起”、仰卧双手掷实心球等。
(四)柔韧素质
坐位体前屈、踢腿、摆腿、压腿、立位体前屈、“跨栏坐”压腿等。
(五)专项身体素质
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自行安排。
八、执行本纲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一)教师应认真学习与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实质,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并按照大纲有关要求完成各项教学内容。
(二)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基础内容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的技术与技能以及场地、气候等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与
教学进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得超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20%(以学时计算)。
(三)基础理论课教学,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阴雨天上,注意提前联系教室),专项理论课可结合术课进行课堂教学。
(四)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化体育课教学实践,保证体育课堂教学适宜的运动负荷,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