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知识专题练习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基础知识专题练习新人教版
第一章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的球体。
2、地球大小:表面积 =平方公里;半径 =千米;赤道周长=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含义:模拟地球的形状,依照进行减小的模型。
三、纬线和经线
1、与地轴垂直并且围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线。
0°— 30°为纬度地区;30°— 60°为纬度地区;
60°— 90°为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订交的半圆叫做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和。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订交错所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
经线
纬线
四、地球的自转
1、含义: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
方向:。
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天(小时)。
2、地理意义:更替和差异。
五、地球的公转
1、含义:围绕不停地运转。
方向:。
周期:公转一周的时间为年。
2、地理意义:产生了变化和变化。
依照地球表面积获得的差异,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带。
3、地球公转表示图讲解:(看右图)
节气时间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划分极昼极夜现象
①赤道全球昼夜
②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内现象南半球昼夜南极圈内现象
③赤道全球
④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南极圈内现象南半球昼夜北极圈内现象
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的。
4、五带的划分
划分依照:地球表面获得的多少
第二章学用地图
第一、二节地图的运用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2、地图上确定方向:
( 1)有经纬网的地图要依照确定方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向。
( 2)有指向标的地图要依照确定方向,指示标一般指向;
( 3)既没有经纬网,又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采用“”确定方向;3、比率尺的定义、表示方大小比较
( 1)定义:比率尺 =距离÷距离(计算时注意分子、分母单位为厘米)( 2)比率尺的表示形式:式,式,式。
(3) 比率尺大小:比率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分数值越,比率尺就越。
( 4)比率尺与图幅的关系:
一般来说比率尺越大,表示实质范围越,表示的地理事物越小,表示实质范围越,表示的地理事物越;
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
1、重要定义:
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点高出的距离(也叫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址高出的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相同点的连线。
2、运用等高线之歌判断山体不相同的部位(看P35 图 3.12 );比率尺越
)。
3、陆地五种基当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4、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平原一般用色表示;海拔越低,颜色越;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色表示;海拔越海洋、湖泊一般用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颜色越深;;
积雪、冰川一般用色表示;
5、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平原;最大的高原——高原;
最大的盆地——盆地;最长的山脉——山脉。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1、地球陆地与海洋面积比:陆地占,海洋占。
面积比大体为:,
陆地集中在、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半球;
无论怎么均分两个半球,海洋面积陆地面积。
2、重要的地理事物
大陆——面积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大陆——大陆;
岛屿——面积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岛屿——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最大的半岛——半岛;
大洲——大陆和它周边的岛屿。
3、七大洲名称、分界线及分布特色。
(看 P40 图记住七大洲)
( 1)名称七大洲的面积从大到小为:。
( 2)洲与洲的分界: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山-河-山脉-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海峡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运河;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海峡
( 3)分布特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洲、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洲、洲、洲、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大陆和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洋。
4、四大洋的名称及大小 : 从大到小分别是:。
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和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德国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构造学说(看P46 图 3.17 ):
( 1)地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和板块。
(2) 板块是处在不停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
依照板块的运动,地中海将逐渐消失,红海将逐渐扩大;
板块相对案例
搬动方向
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红海面积扩大、大西洋面积扩大
板块挤压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喜马拉雅山山系的形成、地中海将逐渐消失4、世界上的大山和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与板块处。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上。
5、高大山系的形成原因:
喜马拉雅山脉: 由
阿尔卑斯山脉:由
科迪勒拉山系:
6、预防地震知识:(看第四节海洋资源
1、海洋水占全球总水量的为“”、“
板块和
和
板块和
P48 活动)
%;
”、“
板块碰撞、挤压产生。
板块碰撞挤压产生。
板块碰撞挤压产生。
、、等资源丰富;被人们称
”、“”、“”等。
2、赤潮:近海的一种生物环境污染。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局部海域的营养盐类节余,形成海水富营养化,结果一些初级藻类过分生殖,耗资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引起鱼类大量死
亡。
赤潮产生的原因是
3、海洋目前遇到不相同程度的破坏:污染、污染、过分第四章天气与天气
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告
1、认识天气与天气的不相同
天气:指一个地方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特色是:时间、变化。
天气:指一个地方年的天气状况。
特色是:时间,变化。
2、记住常用天气符号。
(看 P55 活动)注意: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3、能读懂卫星云图: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
第二节气平易降水
1、描述一个地方的天气特色要从和两个方面来描述。
2、气温的变化:
①日变化:陆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②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
海洋上
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
海洋上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气温最高,月最低;
月气温最高,月最低。
月气温最高,月最低;
月气温最高,月最低。
前后。
③日平均气温:
一般是北京时间时、时、时、时测定的气温值的平均值
3、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看P57图理解)
纬度影响——从向气温逐渐降低。
海陆影响——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气温高于气温,;
冬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海拔影响——气温随海拔高升而降低;海拔每高升米,气温约下降℃。
4、 (1) 、降水的定义:、、等统称降水。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 、降水量的测量:平时用测量降水量的多少,单位是()。
(3)、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看 P61 图 4.10 理解)
①赤道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②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
,内陆降水
;
③南北回归线周边一般是大陆东岸降水 ,大陆西部降水。
第三节
世界的主要天气种类
世界各地的天气是复杂多样的,依照各地的
和
状况等特色来划分气
候种类。
认识一个地区的天气特色,主若是经过当地的 、
、
和
特色来概括。
形整天气的主要要素有: 纬度 要素、 海陆 要素和 地形 要素。
看图 P68,回答以下问题:
天气种类分布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
洲和
洲
高原山地天气主要分布在高原顶峰地区,形成这种天气的主要要素是。
两极地区都是属于寒带天气,是
要素造成的。
一、热带天气种类
在南北半球
较低的热带地区,全年
, 不明显。
由于
的差异,热带天气可分为热带 天气、热带 天气、热带
天气
和热带 天气。
世界主要天气种类: (看 P62 图 4.11 理解其分布地址)
天气种类 分布
典型地区
天气特色
热带雨林天气
周边
平原、
盆地、
群岛
全年
非洲
部和
部、
终年
,分
热带草原天气
天气两侧
大 陆 北 部 和 南
两季
热 部,
洲也有。
带
半岛、
半岛(亚洲特有)
终年
,分
热带季风气候
两季
线周边的 沙漠、
热带沙漠天气
大陆 岸和
终年
半岛、
中西部
地区
二、亚热带天气种类
在南北半球
纬度的大陆
两岸地区,常年 ,降水季
节
大。
主要的天气种类有
天气,
天气。
中国 地区、
冬季 、
亚热带季风气候
纬 度 大
亚 陆
岸
北美、澳大利亚和南
夏季
美洲
部
热
主若是
沿海
带
南北纬—
冬季
、
地中海天气
除
洲外,其他
大陆 岸
夏季
各大洲都有分布。
三、温带天气种类
温 北纬 — 大陆
部
冬季
、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岸
(亚洲特有)
夏季
大陆
温带大陆性天气南北纬—大陆和大冬夏,降大陆部陆的北部水,温差
温带海洋性天气南北纬—
洲部
冬夏,全大陆岸年
四、天气种类的判断方法
1、以“温”定带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最冷月> 15 o C最冷月 0 o C —15 o C最冷月< 0 o C最热月< 10o C
2、以“水”定型
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
地中海热带沙漠、温带大陆
温带海洋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寒带苔原、寒带冰原
五、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
①纬度地址:纬度高气温,纬度气温高;赤道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②海陆地址:离海降水多,降水少;近海而海风吹不到的地区,降水也;
③地形:海拔高气温;山地的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地形雨)
4、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洲,面积最广的天气区是天气。
5、江门属于天气。
第四节保护大气环境(可留空)
1、目前国际性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
2、温室效应:人类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石油、木材等产生的过多排放到大气中,赌气温逐渐高升,形成温室效应。
结果:全球天气连续,将使冰川融化,海平面,沿海低地可能被。
3、臭氧层被破坏:人们使用冰箱、空调、计算机、汽车、灭火器等排放到大气的,破坏臭氧层。
臭氧层一旦遭破坏,大量所向披摩,危害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易患。
4、酸雨危害:工厂排放的大量荒弃到大气中,与空气结合形成物质,和降水一起降到地面,对人、农作物、建筑拥有性。
5、是指大气中,直径或微米的物。
主要本源于、
、等。
P58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 2011 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2、世界人口增加表示图: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加速度不停加快。
发展中国
家,发达国家。
洲人口增加最快,洲增加最慢,人口出现增加。
3、人口增加速度由人口的决定。
人口的自然增加率=率-率
4、世界人口分布(看P75 图辨别地址)
世界人口最茂密地区:主亚洲部和部、欧洲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纬度地区、天气平易多雨的和,或是临海地带。
世界人口稀罕地区:地区,地区,地区、地区。
世界无人长久居住的大洲是洲。
除南极洲外,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是
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洲。
6、平时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茂密程度,计算公式:人口密度=÷,单位是“ /”。
(洲人口密度最大,洲人口密度最小)
7、人口增加过快带来的问题:问题、问题、问题、问题
人口增加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现象严重(增加政府财政和社会福利负担)、短缺、不足。
8、解决人口过快增加问题的正确路子:控制人口,实行。
9、城市问题表现在:交通、住所、工业、噪声、供水、犯罪率。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依照人类体质特色可分为三大人种:色人种、色人种、色人种。
2、人种分布(看P79 图辨别地址):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部、北美洲部、南美洲部。
(注:人、北极周边的人、北极周边的人均属于黄种人)
白色人种分布在:洲、洲、非洲部、亚洲部和部及大洋洲(注意:人和人也属于白色人种。
)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部和部。
3、语言:世界上共有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世界主要语言(结合国工作语言):语、语、语、语、语、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语。
6、世界的三大宗教:教、教、教;三大宗教均发源于洲,
世界上有的人信奉宗教,其中教徒最多的是教。
基督教:主要经书《圣经》,主要分布在洲、洲和洲。
建筑多,可见十字架,钟楼。
伊斯兰教:在中国称为教也许教。
主要经书《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和部、非洲部。
建筑特色:。
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和部。
主要经书《金刚经》;建筑特色:佛像、佛塔、佛寺。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和。
目前,世界上左右的人居住在城市。
2、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要素:地形、土壤、水源、天气、自然资源、交通。
目前,在一些河流或地区,聚落密集;、地区或聚落。
3、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 300 多处。
中国的长城、古城、山
西古城、古农村、开平等。
第六章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般可从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海陆地址、经
济发展状况等来认识。
2、面积和人口居前几位的国家:
国家单位(万 / 平方千米)国家单位(亿人)
俄罗斯1707中国13占世界人口 1/5
加拿大997印度10
中国约 960美国
美国937印度尼西亚
3、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位于欧洲
注意:(1)地广人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
(2)地广人稀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
(3)地狭人多的国家:日本;
(4)地少人少的国家:梵蒂冈
4、依照海陆地址不相同,可分为国、国、国。
我国属于国。
5、依照的高低,平时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位于:北半球部及南半球的洲。
发展中国家位于:北半球的部和半球。
注意: (1) 亚洲的日本属于国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
大的国家。
(2) “南南合作”是指的合作。
(3) “南北对话”是指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合作。
6、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购买等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
、、先进的和,进口本国难以生产的。
7、目前生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际组织是:缩写:;常任理事国
5 个:、、、、;总部:;主要职责:保护、促进。
8、世界贸易组织--- 缩写:
其职能是促进世界和
9、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894
,它是世界最大的组织。
总部设在
发展。
中国于. .加入世贸组织。
年 6 月 23 日。
称:国际奥委会;奥运格言:重要的不是胜
;
利,而是参加。
总部:。
奥运会的精神和奥林匹克口号:更高、更快、更强。
10、红十字会:要旨:人道主义;任务:防范并减少人类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保障人
类尊严为预防疾病、增加健康和社会福利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