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兴安岭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及建议
大兴安岭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及建议
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地方政府和森工企业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的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和伊春林业管理局,是我国林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而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累计为中国提供商品材1.26亿立方米。
随着林区社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林业产业发展的范畴,森林资源急剧减少,企业经济急剧恶化,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境地。
为此,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但国有企业特别是森工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
一是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
森工企业一直沿袭传统的经营模式,采伐林木,收购,出售(计划调拨),垄断式的主渠道经营,使企业不愁市场,不愁销售,利润丰厚,市场开放后,优势无存,还依然守住木材经营这棵大树,即使是在有能力转产的情况下,也没有抓住机遇,继续抱残守缺,经营单一,没有开发其他经营项目,是致使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企业除经营单一外,机制不活,管理滞后。
在需要建立现代企业机制的大环境下,森工企业在用人、用工、工资分配等方面依然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大锅饭现象突出,缺少生机和活力,更缺少在市场中竞争的机制。
二是企业办社会
的问题很普遍。
像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大兴安岭地区都办有学校、医院、托儿所、幼儿园等非经营性的公益性事业,有些辅助生产部门也很庞大,将它们从企业分离出去,以减轻企业的负担,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三是人员结构老化,富余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多。
在人员结构上,40岁—50岁的约占80%;因森工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的效益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的人员多,前几年虽然加大了人员分流力度,但富余人员仍然偏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改革的沉重负担。
四是资产变现难,缺少改革成本。
据了解,各地在推进企业改革时,均将“国退民进”、“双置换”作为突破口和工作重点,
即企业退出国有,企业职工退出全民身份。
但有些森工企业可用资产少,只有部分林木和位置偏远、分散的土地,难以变现,企业职工的安置资金难以筹集,致使改制工作难以进行。
建议:
1.应来严格界定企业办社会的范围,并逐步分离。
要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形成产权多元化。
特别是与企业主营业务关联度小的领域、项目,应采取产权转让、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剥离经营,实行国有经济有序退出。
学校医院等要逐步剥离给社会,尽早移交。
2.把政府职能的转变作为企业改革的切入点。
积极转变政府
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力切实交给企业,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政府行政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以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 大力引入市场化利益机制。
大力引入市场化利益机制进入林业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总结出一套引入市场利益机制的具体运用办法。
在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先作好总体规划,进行科学的设计,然后进行一些小范围的试点工作,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和教训,最后在设计好各方面的配套措施后,全方位地同步进行改革。
4.国家应制定必要的政策保障。
森工企业的任何税费及其它的负担都是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所以森工企业需要特殊的政策,包括相应的法律,而这些特殊的政策,最根本的是需要国家的支持,特别是在财政上,要设立林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发展林业和与林业相关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