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答案
《秋水》阅读题及答案

《秋水》阅读题及答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4~6题。
秋水田中禾鸡子叫头遍金保就醒了。
妈起来做饭,风箱呼嗒呼嗒的,猪在院里哼唧。
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来。
麦种完了。
他早对秋水说过:“种罢麦,一定要找个门儿挣钱。
”可如今,啥门儿也没找到。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格子,直射在金保的床前。
他想起从前在学校可没这么笨,总在前十几名里。
下了学,庄稼种得也不赖。
起先,他想投稿儿,买书,订杂志,没日没夜地写。
寄出去十几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场梦也就结束了。
后来他想学修收音机、钟表。
谁知那进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30块学费。
“唉,钱难抓呀!”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
“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他皱皱眉,“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气,一级就卖了400斤,还不说加价款。
玩去!”他一脚踏进厨屋,喊:“妈——”厨屋里雾腾腾的。
风箱呼嗒呼嗒,没有人应声。
他又喊“妈”,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你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真真是……”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
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的嗤笑,他一看,原来是秋水在那儿拉风箱。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哟,这么早来了?”“早?太阳晒着……”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
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鸡,妈给猪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
”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
“二姨!”——没过门,她还不便叫妈。
“今年花收得好呀?”“好哩。
”“卖了多少一级?”“总有两三百斤吧。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
问到花,就等于问钱。
谈到钱,大家就未免神经紧张。
“金保,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却望着妈。
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气,滴溜溜的,很有神儿。
“那还用说,先尽你们办事用呗。
”妈款款地说。
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她还和在学校那会儿一样,爱红脸。
“我不是说那……”“我刷,我刷!”金保站起来去拾掇碗筷,话头就这样打断了。
秋水把扯旗一样搭在屋里绳上的脏衣服收下来,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
《秋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秋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秋水》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秋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秋水时至 (2)两涘渚涯之间(3)不辩牛马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翻译下列句子(1)闻道百,以为莫已若(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3.写出与本段文字有关的两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一个的含义.成语:含义:4.请你谈谈从这则寓言中受到的启示:(以上是2003年威海巿中考题)5.“河伯欣然自喜”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又为什么而叹?6.河伯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毛泽东给女儿李讷的信中说:“读了秋水篇,你不会再做河伯了吧……”他要勉励女儿什么?8.仿照例句,请写一个句子。
(2004年上虞试题)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提示:可以把知识,友谊,青春等作为写的对象。
)答案:1.(1)按时(2)水边(3)同“辨”分辨 (4) 尽,完2.(1)听到一些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已。
(2)我曾经听说有人看不起孔子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义3.望洋兴叹:本义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力量的藐小。
现在用来比喻要做一件事情(条件)不足,感到无可奈何。
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的人或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4.1骄傲自满是由于见闻不广造成的.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在事实面前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4即使有点资本也不要骄傲.5."自喜"的原因是"百川灌河",河伯"以天下之美尽为在己",后又叹息上因为到达北海后,发觉自己与北海相比太小了.6.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到"望洋向若而叹",由先前的骄傲自大到后来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原因有:1看到了北海的广阔;2他善于比较(将黄河与北海比较,将自己与海神比较),并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3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7.高干子女不要有优越感,不要盲目自大,骄傲自满.8.感情是人生的一本书,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秋水》练习及答案

《秋水》配套练习以及答案一、选择填空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泾jīng 涘yǐ渚zhǔ B.泾jìng 涘sì渚zhěC.泾jīng 涘sì渚zhǔ D.泾jìng 涘 yǐ渚zhě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东面.而视B、秋水时.至C、顺流而东.行D、东.面而视3、在《秋水》中包含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这三个,你还知道《庄子》中的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上,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鸱得腐鼠 B、发于.南海止于.北海..惠子恐于是C、惠子相.梁欲代子相.D、子知之.乎仰而视之.2.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 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D.而或长烟一空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惠子相.梁担任相国 B.或.谓惠子日有人C.非梧桐不止.停止 D.非练.实不食精熟、精美4.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参考答案】一、1、C 2、A 3、欣然自喜望洋兴叹贻笑大方;朝三暮四庖丁解牛呆若木鸡游刃有余切中肯綮目无全牛东施效颦相濡以沫扶摇直上邯郸学步等等二、1、C 2、B 3、C 4、A。
《秋水》阅读附答案

《秋水》阅读附答案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A.泾流(jìng)殆(dài)B.渚崖(zhù)睹(dǔ)C.仲尼(zhòng)涘(sì)D.伐纣(zhòu)伯夷(yì)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小题3:你怎样看待河伯?(3分)小题4: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4分)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2:“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若:比得上,像),说的就是我呀。
小题3: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小题4: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小题1:试题分析:A、泾(jīng)流,不能误读为“jìng”。
B、渚(zhǔ)崖,不能误读为“zhù”。
D、伯(yí)夷,不能误读为“yì”。
经分析只能选C项。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闻(听说、听到)、百(概数,表示很多)、莫(没有谁)、若(比得上,像)、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这些字词翻译准确,最后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选文《秋水》短小精悍,但内容丰富,它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河伯形象。
河伯一开始见到黄河直流的水波这样大,他就开始飘飘然,认为天下间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当他见到大海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转脸,对海神做自我批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秋水》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文学常识(1)本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作者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名周,宋国蒙人。
(2)庄子与老子合称为“老庄”。
(3)秋水指“清澈的眼波”,水,这里指秋天的洪水。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A、泾流(jìng)殆(dài)B、渚崖(zhù)睹(dǔ)C、仲尼(zhòng)矣(sì)D、伐纣(zhòu)伯夷(yì)涘(sì)渚(zhǔ)少(shǎo)殆(daì)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百川灌河(注入)两矣渚崖(俟: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欣然自喜(喜悦)至于北海(到达)东面而视(向东望去)不见水端(尽头)望洋向若而叹曰(叹息)(望洋:迷茫直视的样子)旋其面目(转变态度)大方之家(有很高学识的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于是焉(在这个时候)秋水时至(按季节到来)泾流之大(泾流:直流,通流河面宽广)4、翻译下列句子。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3)河伯欣然自喜于是河神很喜悦(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5)望洋向若而叹曰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7)顺流而东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8)河伯始旋其面目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9)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10)少仲尼之闻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5、默写(1)《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秋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和译文

秋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和译文秋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和译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假设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通“辨”,区分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小看C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殆:懒惰D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语:读yù,告诉或谈论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B吾非至于子之门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D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望洋向假设而叹曰例: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不然,籍何以至此也?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课文中有两个“于是焉”,第一个“于是焉”的“是”指代“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埃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第二个“于是焉”的“是”指代“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第二个“于是焉”与第一个照应,使文章构造缜密。
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 矣渚崖之...阅读附答案

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矣渚崖
之...阅读附答案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小题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2分)
A.泾流(jìng)殆(dài)
B.渚崖(zhù)睹(dǔ)
C.仲尼(zhòng)涘(sì)
D.伐纣(zhòu)伯夷(yì)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小题3】你怎样看待河伯?(3分)
【小题4】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若:比得上,像),说的就是我呀。
【小题3】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
秋水阅读答案

秋水阅读答案阅读文段,并回答问题: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始旋其面目()轻伯夷之义()(2)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野语有之曰疾困恐死,见鬼之怒B.顺流而东行执策而临之C.河伯始旋其面目其真无马邪D.万钟于我何加焉苛政猛于虎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答案:2.B;4.C;解析:(1)时:按时辩:通“辨”,辨别面目:面孔轻:认为…轻(轻视、小看)(3)(1)河伯高兴极了,认为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2)我将要被得大道的人所嘲笑。
(5)。
秋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和译文

秋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和译文秋水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和译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B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小看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懒惰D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语:读yù,告诉或谈论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B吾非至于子之门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D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望洋向若而叹曰1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阅读答案

秋水阅读答案秋水阅读答案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参考!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百川灌河_________(2)东面而视_________(3)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___(4)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注入(2)面向;朝向(3)旋转;掉转(4)认为……轻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意对即可)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题解】《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优秀5篇)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优秀5篇)庄子《秋水》阅读理解答案篇一《秋水》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文章一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二十二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力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吟味。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秋水》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秋水》阅读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阅读题目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百川灌河(2)东面而视(3)河伯始旋其面目(4)而轻伯夷之义者12.翻译下面句子。
(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
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分)《秋水》阅读答案(1)灌:注入;汇入(2)面:面向;朝向;面朝(3)旋:旋转;掉转;转过脸(4)轻:认为轻;认为不值得看重;轻视12. 6分(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或者: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认为天下壮美的奇观完全在自己这里)(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或:听到一点点道理就觉得谁也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13. 2分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或者: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言之有理也可)《秋水》阅读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秋水》阅读习题及答案

《秋水》阅读习题及答案《秋水》阅读习题及答案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辩:_______②东面而行,不见水端端:端:_______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长: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野语有之曰C.少仲尼之闻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道闻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同(通)辨,分辨。
②尽头。
③长久,永远。
2.B3.①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
②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
4.C5.可能的感受:①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②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③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④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秋水》练习及答案.

《秋水》同步练习一、课内练习: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秋水时.至时:()百川灌河.河:()河伯始旋.其面目旋:()不见水端.端:()2.指出下列“之”的含义野语有之曰()我之谓也()少仲尼之闻()3.古今异义百川灌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至于北海大方4.指出文言句式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6.文学常识填空。
《秋水》选自。
庄子,名周,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是。
与并称“老庄”。
《庄子》又叫,是由所著。
全书现存篇。
7.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出两个四字成语:8.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伯夷之义(轻视) B.少仲尼之闻.(名声)C.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D.我之谓说....(说的就是我)9.与“莫己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A.秋水时至 B.何陋之有C.顺流而东行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是()①以为莫己若者②指九天以为正兮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④终老不复取⑤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A.①⑤B.②④C.③④D.④⑤11.下列各句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是社稷之臣也D.非我也,岁也1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以天下之美.为己任 B.少.仲尼之闻C.而轻.伯夷之义者 D.泾流之大.二、延伸拓展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
连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⒈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于是惠子恐②于是鸱得腐鼠B.①发于南海②飞于北海C.①惠子相梁,②欲代子相D.①子知之乎②仰而视之⒉与“或谓惠子曰”中的“或”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莫如以吾之所长攻其所短,或能负乎?B.或坐或卧,或仰或俯C.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D.残贼公行,莫之或止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惠子相梁担任相国B.或谓惠子曰有人C.非梧桐不止停止D.非练实不食竹子的果实⒋对本文中庄子的话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A.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B.井蛙不可与之语海C.山不在高,水不在深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附译文: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水流注入黄河。
九年级上册秋水课后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秋水课后练习及答案A.百川灌河(众多的)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指海神假设)B.秋水时至(指按时令、季节) 两涘崖渚(水边、岸)C.旋其面目(掉转) 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危险)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缺少) 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没有)提示:D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中的“少”作“缺少”讲不正确,应作“贬低,小看”讲。
答案:D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B.吾非至于子之门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D.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提示:A项“东面”在句中意思为“脸朝东”;今口语中指“东边”;B项“至于”在句中是“到”的意思,今为连词,表示“到达某种高度或另提一事”;C项“于是”意为“在这时候”,今为连词。
答案:D①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②吾非至于子之门③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④斧斤以时如入山林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提示:①为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为助词“的”,③为动词“认为”,④为介词“按照”。
答案:B(1)本文节选自,作者是时期的,名,家,家代表人物,与并称“老庄”。
《庄子》又叫,是由所著。
全书现存篇。
(2)《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形式,讨论了的问题。
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答案:(1)《庄子?秋水》战国庄子周哲学道老子《南华经》庄周和他的门人三十三(2)河伯和海神假设对话的“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1)野语有之曰(2)我之谓也(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答案:(1)之:代词,代后边所说的俗语。
(2)无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助词“的”。
例:以为莫己假设者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D.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提示:例句和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C答案:当他看到自己水势浩大,冲决而行,使人“不辩牛马”,觉得自己力量无穷,是对自我的不切实际的评价。
[秋水]阅读答案
![[秋水]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09a960c5da50e2524d7fdb.png)
[秋水]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 B.河伯始旋其面目旋:掉转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看见 2.下列各组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的是:[ ]A.我之谓也何陋之有 B.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闻道百不能称前时之闻 D.望洋向若而叹曰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设喻说明哲理。
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
B.“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都出自本文,前者本义是指因力量或条件达不到而感叹无可奈何,后者的本义是被道德修养高的人笑话。
C.“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D.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
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4.把中加横线的词和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阅读答案:1.D;2.A;3.B;4.(1)曾经;学识;认为……轻(2)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初中课内阅读】《秋水(10分)》阅读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秋水(10分)》阅读答案秋水(10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秋水(10(分钟)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一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竹崖(水边)b.河波初旋其面目(掉转)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是(危险)d.再见笑于大方之家(看见)二下面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秋水时到四时不同的风景b.我不是儿子之门儿子有生孙C闻稻白我尝闻少仲呢之闻D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想想莫吉吧若三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选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设喻说明哲理。
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对比。
B“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都出自选文,前者本义是指“因力量或条件达不到而感叹无可奈何”,后者的本义是“被道德修养高的人笑话。
”C“颜鹤波很高兴,他把世界的美丽当成了自己的”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D选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
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四翻译(4(分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一d2.d3.b翻译((略)。
秋水的阅读答案

秋水的阅读答案
秋水的阅读答案
【原文】
秋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问题】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河:
(2)野语:
(3)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秋水【时】至四【时】之景不同
B.吾非至于【子】之门【子】又生孙
C.【闻】道百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莫己若
11.河伯虽然有骄傲自大的一面,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贵一面。
你认为这一面
是:
【参考答案】
8.(1)黄河
(2)俗语、俗话
(3)说。
(3分)
9.我一定会永远被修养极高的人(得大道的人)耻笑了。
(3分)
10.D(2分)
11.善于认识和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
(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练习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解释加点字:
1、秋水时至(到来),百川灌(注入)河,泾流之大,两涘(河岸;水边)渚(水中的高地;沙洲)崖(同“涯”,水边的陆地)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在这个时候)焉(助词,无实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到达)北海,东面(面向东)而视,不见水端(尽头)。
于是焉河伯始(才)旋(掉转,改变)其面(脸)目,望洋(抬头仰视的样子)向(面对)若而叹曰:“野语(俗话)有之(这样)曰,‘闻(懂得;听说)道百,以为(认为)莫(没有什么)己若(及;比得上)’者,我之谓也。
且夫(何况)我尝(曾经)闻()少仲尼之闻(学说),而轻伯夷之义者,始(起初)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穷尽)也,吾非(如果不是)至于子
之门,则殆(危险)矣,吾长见笑于大方(懂大道)之家。
”
2、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谈论)于海者,拘(约束)于虚(同“墟”,居住的地方)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限制)于时(季节)也;曲士(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你)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才)知尔丑(鄙陋),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归向;流向)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满出来);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停止)而不虚(空;枯竭);春秋不变,水旱不知(影响)。
此其过(超过)江河(长江、黄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计算)。
而吾未尝以(凭借)此自多(认为……多;夸耀)者,自以(认为)比(生成)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正)存乎见少,又奚(什么)以( 凭借 )自多!计( 考虑 )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 蚁穴 )之在大泽(湖泊 )
乎计中国( 中原地方 )之在海内,不似稊米( 细小的米粒 )之在大仓( 大粮仓 )乎号( 称呼 )物之数( 数目;数量 )谓之万,人处一焉( 助词,无实义 );人卒( 同“萃”,会聚 )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通行 ),人处一焉;此其比( 相比较 )万物也,不似豪( 同“毫”,细小 )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 推辞;拒绝 )之以为( 来博取 )名,仲尼语之以为( 来显示 )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 原先 )之自多于水乎”
二、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助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野语有之曰(这样;代词)
3、犹小石小牧之在大山也(无实义;助词,消独)
4、我之谓也(无实义;助词,宾前标志)
5、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同3)
以:6、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凭借,介词)
7、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同上)
8、自以比形于天地(认为;动词)
9、伯夷辞之以为名(来;表目的连词)
而:10、顺流而东行(连词,表修饰)
11、不知何时止而不盈(连词,表转折)
1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连词,表并列)于:1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介词,被)
14、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介词,表处所,在,到)
15、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介词,表比较,比)
16、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介词,表对象,对于)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指出其活用情况。
1、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
景
3、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认为……轻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崖,同“涯”,水边的陆地。
辩,同“辨”,辨别
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3、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同“毫”,细小的毛
4、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大,同“太”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在这个时候,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许多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人,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如果我不是来到你的家门前,那可就太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明白大道理的人的耻笑。
”
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的原因,是因为它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
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是因为受到生活季节的限制
5、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来到大海观赏,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我将可以跟你谈论大道了
6、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入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
7、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我正存在有被认为见闻太少的想法,又凭什么自我满足呢8、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
9、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我夸耀;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
10、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生长的地方,舟车通行的地方,而每个人只是九州众多人群中的一员;
六、填空。
1、庄子名周,宋国蒙人。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中的名篇除课文外还有:《逍遥游》《养生主》等。
其主要思想是:“无为”“天人合一”。
2、本文通过黄河、北海、天地以及人与万物等的对比,旨在宣扬事物的相对性思想,启示我们宇宙是无穷的,而人的认识是受到时空、教育的影响,只有认识大道的人,才能突破局限。
3、根据第一自然段归纳的两个成语是贻笑大方、望洋兴叹。
七、举例分析本文的说理特点。
(略)
用寓言故事说理。
八、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
1、解释加点字:
(1)中道而反.同“反”,返回
.......(2)衣焦不申.同“伸”,舒展,伸开
(3)此数.者愈.善几,几个;越加
(4)吾用.多物资;费用
(5)以广
..地尊名来使……大
(6)恃.王国之.大凭借定后标志,助词2、翻译下列句子。
(1)、君之楚,将奚为北面你要到楚国去,那为什么要向北走呢
(2)、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
今天我过来时,在大路上看到一个人,正驾着他的马车往北去。
(3)、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你的马虽然很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3、成语南辕北辙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了行动和目标方向相反,永远达不到目的,条件越好离目标越远的道理。
4、“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指代什么
马良;用多;御者善
D、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