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架强5交付部队结束44年生产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架强5交付部队结束44年生产历史
中国民族航空工业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而作为当年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自研强—5攻击机就令人过目难忘。

强-5是由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攻击机,主要用于低空、超低空对地面或水面战术、战役纵深目标和有生力量进行攻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据西方航空专家的评价,强-5攻击机是在歼-6/米格-19战斗机
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攻击机的设计风格而研制出的角色转换型装备。

它改早期苏联喷气机的机首进气为两侧进气,重新进行机身结构融合,加装防弹装甲和防弹玻璃以及轰炸射击瞄准具,同时采用歼-6的发动机和尾翼设计。

机体结构以铝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铜为主要材料,局部采用玻璃钢材料和蜂窝结构。

座舱后视界限不足,座舱盖向后翻开,紧急弹射之前,可在各种飞行状态下抛掉座舱风挡前的防弹玻璃。

座椅头靠和背部有防弹钢板,座舱底部和油箱下部也装有防弹钢板。

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轮和主轮都装有碟式刹车和刹车压力自动调节装置。

在武器配备上,以强-5II来说,该型机配备23毫米机关炮两门,
备弹240发。

原型机可携带6枚250公斤炸弹,其中弹舱两枚,每个机翼下各两枚;或3枚500公斤炸弹,弹舱和机翼各1枚,
强-5II增加到10个外挂架,其中机身下4个,每个机翼下3个;最大武器挂载量两吨,机载外伸梁可不挂副油箱,内侧挂架可挂22组14枚90-1火箭或2组16枚57-1火箭,同时飞机还可以加挂PL-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从70年代开始,强-5开始作为人民空军的对地打击主力而大量进入强击航空兵服役。

特别面对当时苏联在漫长的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的极端恶劣的国防环境,强-5战机作对付苏联坦克集群的“抵消手段”而部署于前线边境机场。

强-5定型后,南昌飞机制造厂又根据部队的不同使用情况和外销的需要,发展出多种的攻击机,形成强-5家族,主要改型包括强-5甲型、强-5乙型、强-5I型、强-5II型、强-5III型及强-5IV 型等。

强-5具有良好的低空机动性能,主要作战任务是在低、中空高速突破敌人空防,对地面部队给予近距离空中支援。

它既可攻击由步兵引导的地面目标以及机场、坦克集群、炮兵阵地、导弹基地、通信中心,码头仓库等目标;也可使用自身配备的空对空导弹和机炮,进行空中格斗。

不过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强-5航电系统非常落后,不具备现代化目标搜索和对地打击能力。

1986年7月,南昌飞机制造厂与意大利阿占斯塔公司合作改进强-5,命名为强-5M型攻击机(A-5M)。

大体上,A-5M项目是在强-5III 型基础上换装意大利与巴西联合研制的AMX攻击机的导航攻击系统,所以有人戏称A-5M是“强-5之躯,AMX之脑”。

经过改进后,强-5M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并可投放激光制导炸弹和反辐射导弹,机身可承受7.5G的机动过载,载弹量增至2.8吨,采用“低—低—低”突防模式时的作战半径为330公里。

——————————————————————————————————————————————————————2012年10月25日,中航工业洪都举行最后一架强五飞机总装交付仪式。

强五飞机是新中国研制的第一代超音速强击机,屡建战功,成为空军主力机种之一。

1958年8月强五飞机正式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上马,陆孝彭任总
设计师。

1965年强五原型机首飞,1968年投产,至今已有44年。

强五系列飞机于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享誉国际的“亚洲明星”。

强五研制过程中凝炼的“强五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航空人为祖国航空事业奋进不息。

——————————————————————————————————————————————————————美媒:强5退役说明中国空军不愿再以量取胜
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2012年11月15日文章称:
虽然改进后的强-5攻击机可以配备制导炸弹,但中国还是决定让这一服役40多年的“老将”退役。

该战机已于今年停产,结束了其44年生产历史。

据悉,最后一批生产的强-5已不再是战斗型号,而是改装后的双座教练机。

强-5战机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后终于退役。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有近200架强-5战机退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字还将增加。

但就在两年前,情报显示部分强-5战机配备了电视制导炸弹(重达半吨的KAB-500Kr炸弹)。

该制导炸弹为俄罗斯在上世纪80年代所生产,现被中国仿制。

据了解,在配备该电视制导炸弹和中国最新引进的GPS制导炸弹后,强-5战机的服役时间应该得以延长,但强-5的现状却并非如此。

随着中国空军将领的更替,中国更加注重的是战机的性能,而不是数量。

虽然强-5战机得到了改进,但最终还是因为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而退役。

由此看出,如今的中国空军不再走以量取胜的道路。

在俄罗斯米格-19战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强-5为双发战机,重11.8吨。

与早期米格系列战机不同的是,强-5没有前进气口。

据悉,从1968年至今,中国共生产了超过1000架强-5战机。

这一单座战机配备两门23毫米机炮,能携带两吨炸弹和导弹。

据悉,中国海军长期使用强-5来携带反舰导弹。

近些年,中国一直在对强-5战机进行升级改进,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为该战机安装了一系列现代电子设备(如抬头显示器,激光测距仪),并将其发展为可以携带激光制导和GPS制导炸弹。

其中一款改进型号还配有机载瞄准吊舱。

对此,外界认为这些强-5升级版只不过是用于实验。

事实上,一些配备制导炸弹的强-5定期地出现在基地,而不是外界所猜测的用于实验。

相信在最后一批强-5 战机于2020年退役之前,这一现象还将持续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