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一致、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客栈破绽精湛颤栗蘸火
B.鞭笞瞠目整饬炽热妍蚩
C.畸形跻身汲取狼籍菜畦
D.信笺箴默僭越缣帛拣择
2.阅读下面语段,空缺处依次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香港自今年“十一”国庆黄金周()非法占中集会以来,非法集会人士打着民主的幌子,以非理性、非和平的方式来挑战《基本法》和人大决议,致使香港交通、旅游、经济()香港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而幕
后策划者拿着美国一些机构的酬金,别有用心地()不明真相的少数民众以及部分学生扰乱香港秩序,企图以此
绑架香港主流民意,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透过这一事件,不难看出其幕后还有若干国外势力借题发挥、推波助澜,并将此作为()中国和平崛起的一枚棋子。
A.暴发以致鼓动遏制B.爆发以至煽动制衡
C.爆发以致鼓动制衡D.暴发以至煽动阻止
3.下面句子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的一项是
A.医疗专家将今年暴发的登革热疫情归因于中国南方异常火热和潮湿的天气,这种天气是导致蚊密度为正常的五倍。
B.美国卫生官员今天说,他们将于数日内公布将在全国机场实施针对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的新筛选程序,以缓解公众对该病毒可能产生的担忧。
C.李克强访德表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我们会努力简化市场准入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德国企业和其他外国企业创造公平、透明和规范的市场秩序。
D.俄罗斯高层之所以频频就此表态,是为给俄罗斯的外贸政策圈定新的方向,以期在未来能够得到不偏不倚的贯彻的原因。
4.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客套话,请选出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B.我校拟筹办150年校庆庆典,届时欢迎各兄弟学校莅临指导。
C.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移树说
(明)李东阳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
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
有种树者曰:“我能为
公移之。
”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
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
坎及四周,及底而止。
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①其坎之棱,縆②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
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
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
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
其大者倍其数。
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
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
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
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
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③有司,将归省其亲。
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注]:①陊:duò,敲掉②縆:gēng,用粗绳索缚③诎:同“屈”,屈服,这里指未录取。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辟地东邻比:近来
B.规其根围数尺规:限制
C.俾从贤士大夫游俾:使
D.作《移树说》以贻之贻:赠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B.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图穷而匕首见
C.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D.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B.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C.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D.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
【4】下列名句对原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种树者移树成功的经验主要是“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这样就不会伤及树根。
B.作者最后将树木成功移栽的原因归纳为“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的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C.本文在写作上采取先实后虚,先叙后议层层铺设的手法,由移树到育人,前后照应,首尾绾合,充分体现了行文思路的缜密与严谨。
D.最后作者寄望族子嘉敬能够从移树者身上领悟育人的道理,培养人才也要经过“三卧三起”循序渐进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根之罅实以虚壤。
(3分)
(2)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3分)
(3)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
(4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孔子家语》
子路见于孔子,孔子曰:“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
”子曰:“可谓士矣。
”子路出,子贡入。
问亦如之。
子贡对曰:“智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出,颜回入。
问亦如之。
对曰:“智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
孔子对三个弟子不同的回答,给予了怎样的评价?这反映了儒家怎样的价值观?(6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8分)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
四、默写
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
(1)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2),王道之始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4)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马小平《人文素养读本》序(节选)
钱理群
马老师在本书《写在前面的话》里,劈头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当代中学生最缺乏的?”——这大概是在重病缠
身时,便让他魂灵不安的问题。
这一问,却让我,以及所有自称关心中学教育的人们羞愧难言:因为我们早已麻木,不去作这样的追问了。
马老师的回答,更是惊心动魄: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缺乏知识与技术,“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
们有技术,却没有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
在我们的教育下,很有可能将出现有知识,有技术,但没有文化,没有人文关怀和素养的一代人。
我曾经从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的教育,反观为北大输送人才的重点中学教育,有一个让我出一身冷汗的发现:我们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的利益成为他们一切言行的唯一驱动力,为他人、
社会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教养,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同时,他们又惊人的‘世故老成’,经常作出‘忠诚’的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因此,他们要成为接班人,也是顺理成章的”。
特别值得
注意和警惕的,是他们讲起“人文精神”也是头头是道,但这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炫耀的知识,而正如本书里的一篇
文章所说,“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质”,必须让知识“渗透到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
这些“高能人精”的灵魂,已经被“权欲”和“利欲”所浸透,知识(包括人文知识)都成为他们获取权力和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而我们现行
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机制,是极容易,并且已经源源不断地将这样的懂得配合和表演的“尖子”选作接班人了。
这是真正要危害社会,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的。
问题的症结,正是在我们当下的教育。
马老师在本书里,特地编选了爱因斯坦的《论教育》。
这位世界科学大师尖锐地提出了教育是要培养“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还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的问题。
他指出:“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业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门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些精神”;“青年人的过
重负担,大大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
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不同的教育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应当反对向青年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目标”,而要鼓励以“每个健康
儿童都具有的天赋的好奇心”和“乐趣”作为学习和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
——在我的感觉里,这里的每一点,都击
中了当下中国中小学以至大学教育的要害,我们所推行的正是这样一种单纯的知识灌输和能力训练,而完全忽视精神(思想,情感,道德,品格)的教育,不能铸造学生的意义世界的教育,如马老师所说,这样的教育“甚至成了
一种怪兽,吞噬了学生的天真和童趣,导致了美好如人性的丧失;应对各种考试成了教学的主要目的,掌握各种教学技巧竟然也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
文化的血脉断了,人文精神的核质也没有了”,“课堂里弥漫着空虚和无意义的
气氛”,“人文意义的真空,生活意义的丧失”,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基本状况”。
爱因斯坦对教育症候的判断又提醒我们,这样的意义真空,在教育目标上的失误,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现代文明病的恶果。
马老师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以往上爬,成为“成功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消费
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泛滥,从而形成生态环境的危机,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有可能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
前述中国中学生的人类文明的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与发展的。
正是看到这一点,马老师感到的,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危机,更是人类文明的危机。
他为之忧心忡忡,寝食不安——“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病,并且以很可怕的规模扩散着。
如若现在不立即加以制止,人类的前途是十分危险的。
“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曾提出过‘与灾难赛跑的教育’,即要赶在灾难尚未毁灭人类之前,把能够应对这种灾难的一代
新人给培养出来。
这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
“一位教育家说,我们留给什么样的世界给后代,关键取决于我们留什
么样的后代给世界”。
正是怀着对国家、民族和对人类前途的双重责任感,怀着十分紧迫的危机感,这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决定将生命的最后一息,贡献给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这一“和灾难赛跑的教育”工程,为它铺垫一砖一瓦。
这是怎样的教育战略眼光;借用鲁迅的话说,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1】下面是结合文意对“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的解读,与文意相悖离的一项是
A.每个健康的人都应该以“儿童具有的天赋的好奇心”和“乐趣”作为学习和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
B.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宜过早进行专业化教育,而应该接受包括专门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些精神的浸染和熏陶。
C.每个人应该有健康愉快积极向上的生活,有独立思考和发展的空间,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想。
D.应当把追求成功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不断接受知识、强化能力,应对多方面的考试和挑战。
【2】下面是马小平老师观点的梳理,符合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马小平老师编选《人文素养读本》是认为当前社会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业化,导致包括专门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些精神被扼杀。
B.马小平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是真正要危害社会,影响国家、民族未来的。
C.马小平老师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对物质、科学、技术的顶礼,对竞争的膜拜,导致不平等的存在,随之导致精神、道德的危机,教育的危机,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腐蚀与毁灭。
D.马小平老师认为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并不缺乏知识与技术,“他们有知识,却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
却没有良知”,他们患有“人类文明缺乏症,人文素养缺乏症,公民素养缺乏症”。
【3】结合原文文意,请简述你对“与灾难赛跑的教育”的理解。
(4分)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活着的手艺
他是一个木匠。
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儿感兴趣。
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
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
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
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
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
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
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
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
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
他的雕刻才显出他木匠的天才。
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
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的眼睛。
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
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
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
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
村里人叫他懒木匠。
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
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
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逄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
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
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
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
他烟没点上就走了。
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
”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
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
他去路边等活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
我说:“这人,怪啊。
”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
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
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
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
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去年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
我想,他可能改行了。
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
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呢。
”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
【1】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涵义及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3分)
【2】小说为什么题为“活着的手艺”?(6分)
【3】小说的前面写到我对木匠“有些生气”,后文写到“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试结合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分析作品中的“我”为什么会有前后不同的变化?(6分)
【4】请结合小说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
(6分)
六、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简单的生活(节选)
(美)丽莎普兰特
简单主义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主张。
因为大多数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和历史的悲哀。
人们更愿意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过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简单生活并不一定是物质的匮乏,但它一定是精神的自在;简单生活也不是无所事事,但却是心灵的单纯。
一个清洁工和一个公司总裁同样可以选择过简单生活,一个隐居者和一个百万富翁如果都认同简单的做法,他们同样可以更充分地吸取生活的营养,然后快乐终生。
“简单”的关键是你自己的选择和内心感受。
就像素食主义只是简单主义者的一种选择,但并非简单生活的实质。
简单其实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
当你用一种新的视野观看生活、对待生活时,你会发现许多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美的,而许多美的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
请联系生活,谈谈你对“简单生活”内涵的理解。
(6分)
七、作文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选择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1)冯梦龙《古今谭概》载:东坡、苏小妹与佛印在一起游玩,东直嘲笔佛印说:“我看你像牛粪。
”佛印当即回应:“我看你像一尊佛。
”东坡一时语塞,苏小妹在一旁会心微笑。
(2)一个年轻人疲惫地向一个老者打听:“前边那个村庄的人怎样?”老者说:“你来时的村庄也是如此。
”年轻人眼里流露着绝望。
不久又有一年轻人向老者打听:“请问,前边那个村庄的人怎样?”老者问:“你来的那个村庄怎样?”年轻人说:“热情开朗大方!”老者说:“前边村庄也一样啊!”年轻人热情洋溢的向前走去……
湖南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一致、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客栈破绽精湛颤栗蘸火
B.鞭笞瞠目整饬炽热妍蚩
C.畸形跻身汲取狼籍菜畦
D.信笺箴默僭越缣帛拣择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识记能力。
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
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B.鞭笞chī,瞠目chēng,整饬chì,炽热chì,妍蚩(媸)chī;故排除B。
C.畸形jī,跻身jī,汲取jí,狼籍jí,菜畦qí;故排除C。
D.信笺jiān,箴(缄)默jiān,僭越jiàn,缣帛jiān,拣择jiǎn故排除D。
所以选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阅读下面语段,空缺处依次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香港自今年“十一”国庆黄金周()非法占中集会以来,非法集会人士打着民主的幌子,以非理性、非和平的方式
来挑战《基本法》和人大决议,致使香港交通、旅游、经济()香港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而
幕后策划者拿着美国一些机构的酬金,别有用心地()不明真相的少数民众以及部分学生扰乱香港秩序,企图以
此绑架香港主流民意,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透过这一事件,不难看出其幕后还有若干国外势力借题发挥、推波助澜,并将此作为()中国和平崛起的一枚棋子。
A.暴发以致鼓动遏制B.爆发以至煽动制衡
C.爆发以致鼓动制衡D.暴发以至煽动阻止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词义辨析的能力。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B“暴发”与“爆发”均有突然发生的意思。
“暴发”只指一夜致富或自然灾害如山洪暴发等;而“爆发”适用范围广,如爆发战争、运动、力量等。
“以致”是指导致结果,“以至”是表示程度加深或递进。
“煽动”含贬义,“鼓动”中性。
“遏制”与“阻止”是阻挡限制的意思,而“制衡”是综合的牵制与平衡。
故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下面句子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的一项是
A.医疗专家将今年暴发的登革热疫情归因于中国南方异常火热和潮湿的天气,这种天气是导致蚊密度为正常的五倍。
B.美国卫生官员今天说,他们将于数日内公布将在全国机场实施针对致命的埃博拉病毒的新筛选程序,以缓解公众对该病毒可能产生的担忧。
C.李克强访德表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我们会努力简化市场准入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德国企业和其他外国企业创造公平、透明和规范的市场秩序。
D.俄罗斯高层之所以频频就此表态,是为给俄罗斯的外贸政策圈定新的方向,以期在未来能够得到不偏不倚的贯彻的原因。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修改语病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项,“天气是…….五倍”,搭配不当;C项,“简化”
缺少宾语中心语,应为“简化…程序”;D项,“之所以…….,是…的原因”,结构混乱。
所以选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4.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客套话,请选出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B.我校拟筹办150年校庆庆典,届时欢迎各兄弟学校莅临指导。
C.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
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忝列”表自谦;B“莅临指导”指上级对下级;C“令”,敬词,称对方;且没有“令女”这一说法。
所以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移树说
(明)李东阳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
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
有种树者曰:“我能为
公移之。
”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
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
坎及四周,及底而止。
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
千人莫能举也,则陊①其坎之棱,縆②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
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
南亦如之。
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
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
其大者倍其数。
行数百步,植于墓
后为三重。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
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
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
于是干
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
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
出而无所伤。
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
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③有司,将归省其亲。
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