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作者
• 马晨明,1977年 生,女,山东菏泽人, 硕士生。支援西 藏,人民日报记 者。现任教师。 作品:《金融时报》 《西藏采访笔记》 《藏戏》。马晨 明同志作为首届 省高等学校“育 人奖”候选人的
词语大本营(一)
•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 怒喊叫。 • 吞噬:吞食,本文指试图过江的百姓被淹死。 •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 雄浑:雄健浓厚,雄壮浑厚。 • 布施:把财物等施舍给人,后特指向僧道施舍 财物或斋饭。本文向指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 施舍铁块。 •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概括主题
• 本文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 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形成的 过程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藏 戏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和不可 抗拒的艺术魅力,从而赞美了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一部分(第一到 三自然段):开门 见山,初步介绍藏 戏的特点。
•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 开篇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带着面 具演出的突出特点。 •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 有结束的呢? • 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藏戏的特点。 透过语言文字,我们还能强烈的感受到作者的民 族自豪感。 • 藏戏 戴面具——无舞台——演出三五天
词语大本营(二)
• 开山鼻祖: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 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近义词:阳奉阴违, 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等。 • 青面獠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 现形容人面貌及其凶恶。 •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 露和发挥。 • 招徕:招揽,本文指藏戏开场用陈述藏戏历史的 方式招揽观众。 •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特殊情况 下的结论。本文指表演,表现。
•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 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 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 “58座铁索桥”显示了唐东杰布的 伟大贡献。
文中穿插了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 事,这属于( )
• • • • A:倒叙 B:顺叙 C:插叙 D:补叙
文中穿插了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 事,这属于( )
第二单元
7.藏戏
什么是藏戏?
•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 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 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西藏藏戏是藏 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 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 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 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 地也有藏戏流传。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为 “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姊妹演出,剧目 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 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 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 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 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 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 别无其他乐器。
• 本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色? • 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的。先用三 个排比句来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 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 主要特征,最后用一句话点明藏戏这 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来传承和 发展。
• 中国的地方戏遍及全国各地,有300多种,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评剧、粤 剧、淮剧、越剧、豫剧、黄梅戏 等。 • 评剧-- 发源于河北唐山,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 的地方戏。 代表剧目有《秦香莲》、《小女婿》、《刘巧儿》 等。 • 粤剧--- 是广东省的主要剧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和闽南一 带。代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越剧-----发源于古越国 所在地浙江绍兴地区,是浙江省的主要地方戏,流行在浙江、上 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区。代表剧目有《红楼梦》《梁山伯 与祝英台》等。 • 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地方戏,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 行于河南以及临近各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代表剧目有《穆 桂英挂帅》《红娘》《七品芝麻官》《花木兰》《朝阳沟》等。 •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旧时称为黄梅调,主要流行 于安徽及江西、湖北的部分地区。演出的传统剧目有《天仙配》、 《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曲剧种,属吴语地区滩簧系统。优秀剧 目有《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 • 淮剧----又称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代表 作有上淮的《金龙与蜉蝣》、《八女投江》、《千古韩非》、 《哑女告状》、《恩仇记》等
在藏戏中,不同的面具颜色代表不同 的人物身份和品行;在大自然中白色, 红色,绿色,黄色也是不同季节的色 彩,请你写出它们对应的季节吧。
• 白色:冬季; • 红色:夏季; • 绿色:春季; • 黄色:秋季。
•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 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 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 用因果原因说明面具得以保留下来的原因。 •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 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 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 有观众就行。 • “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以广阔的 大自然为背景,道具简陋,人们演出的目的是积 德行善,有宣传效果就行,这就成了藏戏简朴的 舞台风格。

•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 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 写藏戏中面具的特点。 •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国王 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 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 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 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 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 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 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不 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 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 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 • 几个“不同”充分展现了藏戏艺人唱腔,动作的 丰富多彩。 • 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 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随心所欲”,“毫无眷恋”,三个 词语表明观众心情舒畅,很舒服。 “三五天”表明藏戏的演出时间长, 也表明了观众们对藏戏的喜爱。
请你说说藏戏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 主要内容。
• (一)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 观众。 • (二)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 • (三)结尾:庆贺演出成功。
• 第四部分(第二十一自 然段):总结全文,介 绍藏戏的传承方式。
•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 传身授下去。 • 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 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 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 为民造福。 • 写唐东杰布许下了为民造福的宏大愿望。 •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 唐东杰布招来的是人们对他的不理解,从侧面反 映了修桥的难度之大。 •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 这是一个过渡句,也是这一段的总起句。 •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 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 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 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 写第一个藏戏班子的人员,表演形式,内容,及 表演目的。
•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 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 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 事。 • 介绍剧情的展开情况。 •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 的程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观众,正 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 演出成功之意。 • 介绍藏戏的固定形式:开场陈说,正戏表
• • • • A:倒叙 B:顺叙 C:插叙 D:补叙
答案:C:插叙
• 从唐东杰布 的故事中, 可以知道藏 戏产生的原 动力是为民 造福。
藏戏的产生,是更唐东杰布分不开的, 请你结合文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他。
• 示例:我认为,唐东杰布 是一个心地善良,为民造 福的人。
• 第三部分(第八到第 二十自然段):详细 介绍藏戏的特征。
特点
藏戏有哪些特点?
A:戴着面具演出。 B:演出时没有舞台。 C: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果。
• 第二部分(第四到 第七自然段):写 藏戏形成的过程。
• 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 面总结藏戏的三大特点,用“还是”一词引出唐 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 •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 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 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 “野马脱缰般”,“咆哮”,“吞噬”三个词写 出了江水的凶猛。没有桥,很多困难摆在了人们 的面前,凸显出修桥的必要性。
• 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 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 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 桥工地…… • “响彻”表明藏戏的影响力之大。“有人......有 人...... 有人......更有......”以及句后的省略号,充分的说明 了藏戏所起的作用及人们对修桥的支持和帮助。 • 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 • “洒遍”说明藏戏的影响力之大。 • 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 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 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 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