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单元教学 计划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难点:(1)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图形知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关键点:(1)在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时,从任意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的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2)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一定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经验、知识、能力、习惯、兴趣等)
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1.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2.了解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3.会借助经验正确测量。这些知识经验都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
一、学科性:
1.重点:(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实例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想办法得到图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多边形的周长。
4.能运用计算周长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练习、巩固、拓展
1.课前预习:(1)如何正确进行测量;(2)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特点。
2.课堂练习:(1)选择课后练一练中部分习题;(2)选择课堂精练中的习题当堂完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表
年级:三学科:数学第五单元主题:《周长》主备课人:三年级数学组
项 目
内 容
单元内容(知识)结构及在本册的地位
在这一单元,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活动中,激发探究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创新性: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测量工具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计算多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可以根据数据特点,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流程(重点研究的问题、针对重难点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等)
1.《什么是周长》(2课时):视频引入,感知边线→摸物体边线→描图形边线→认识周长→判断周长→测量周长(小组合作学习)→数周长→比周长→全课小结。
2.《长方形的周长》(1课时):复习引入→量一量,算长方形周长→量一量,算正方形周长→合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应用→巩固练习。
3.练习四(1课时):集中复习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简单的周长计算题→解决问题练习。
教学评价
1.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能描出图形的边线。
3.课后巩固:(1)回家将课中例题的算理讲给家长听;(2)完成课堂精练。
4.拓展学习:(1)讲解某一算式是解决的什么图形的周长;(2)了解如何知道圆的周长。
实践后的反思
1.所得:
2.所失:
3.关键点:(1)在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时,从任意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的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2)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一定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经验、知识、能力、习惯、兴趣等)
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1.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2.了解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3.会借助经验正确测量。这些知识经验都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
一、学科性:
1.重点:(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多边形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实例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想办法得到图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多边形的周长。
4.能运用计算周长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练习、巩固、拓展
1.课前预习:(1)如何正确进行测量;(2)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特点。
2.课堂练习:(1)选择课后练一练中部分习题;(2)选择课堂精练中的习题当堂完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计划表
年级:三学科:数学第五单元主题:《周长》主备课人:三年级数学组
项 目
内 容
单元内容(知识)结构及在本册的地位
在这一单元,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活动中,激发探究欲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创新性: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测量工具测量出简单图形的周长;计算多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可以根据数据特点,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流程(重点研究的问题、针对重难点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等)
1.《什么是周长》(2课时):视频引入,感知边线→摸物体边线→描图形边线→认识周长→判断周长→测量周长(小组合作学习)→数周长→比周长→全课小结。
2.《长方形的周长》(1课时):复习引入→量一量,算长方形周长→量一量,算正方形周长→合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应用→巩固练习。
3.练习四(1课时):集中复习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简单的周长计算题→解决问题练习。
教学评价
1.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能描出图形的边线。
3.课后巩固:(1)回家将课中例题的算理讲给家长听;(2)完成课堂精练。
4.拓展学习:(1)讲解某一算式是解决的什么图形的周长;(2)了解如何知道圆的周长。
实践后的反思
1.所得:
2.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