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反射。

当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受到刺激时,兴奋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咳嗽中枢,接着声门紧闭,呼气肌强劲收缩使胸肺内压和腹压上升,随后声门打开,气体高速冲出形成咳嗽反射。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存在感受器
B.咳嗽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延髓,迷走神经为传入神经
C.咳嗽反射是在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效应器是呼气肌
D.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咳出
2.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断尾的小鼠生出有尾的小鼠
B.某人用眼不当导致近视
C.父母都为双眼皮,孩子为单眼皮
D.同卵双生的兄弟胖瘦不同
3.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从萌发到长出幼叶前,体内有机物不断增多
B.受精卵发育成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
C.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现象
D.有机物由导管从叶片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
4.用四个培养皿在表中所示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除研究因素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培养36小时后获得如下结果,能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繁殖的是()
A.ⅡB.Ⅱ和ⅢC.I和ⅡD.Ⅱ和Ⅳ
5.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x)和物镜(10x、40x),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

欲将乙视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进一步清楚地观察。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6.“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图为部分“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测( )
A.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
C.较a和b,a和d的亲缘关系更近
D.a、b一定比c、d高等
7.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8.玉米是通辽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品种繁多,有郑单958、京科968、登海605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数量的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如图表示弱光照下,植物叶肉细胞内两种能量转换器(Ⅰ、Ⅱ表示)之间、细胞与外界之
间气体交换情况(①②③④表示气体,箭头表示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Ⅰ、Ⅱ代表叶绿体、线粒体,①③为O2,②④为CO2
B.Ⅰ、Ⅱ代表叶绿体、线粒体,②③为O2,①④为CO2
C.Ⅰ、Ⅱ代表线粒体、叶绿体,①④为O2,②③为CO2
D.Ⅰ、Ⅱ代表线粒体、叶绿体,②④为O2,①③为CO2
10.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A.制作泡菜——乳酸菌发酵
B.利用大肠杆菌生产糖尿病药物——转基因技术
C.小羊“多莉”的诞生——杂交育种
D.宇航员“抗荷服”的研制——仿生技术
11.如图为玉米种子萌发时胚与胚乳的有机物含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胚乳、b代表胚
B.种子萌发初期由胚乳提供有机物
C.胚乳内的有机物在种子萌发后逐渐被耗尽
D.M点后,胚的继续发育需要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
1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列对眼球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A.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光线→④→②→③→⑦→⑧→大脑。

B.外国人的眼睛有蓝色、褐色,是因为①上有不同的色素。

C.结构⑥的作用是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D.上课时一会看书本,一会看黑板,都能看清楚,是由于③的曲度可以调节。

13.回顾你所做过的生物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通过反射回应刺激
B.“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37℃是消化酶的适宜温度
C.“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要把刮取物置于生理盐水中
D.“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需进行重复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14.某老师最近患了咽炎.医生使用抗生素在其臀部肌肉注射治疗,药物在作用于咽部之前,最先到达心脏的()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15.图为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对其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与细菌细胞相比,有成形的细胞核
B.甲、乙细胞中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
C.甲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D.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与乙细胞一样能作为亲子鉴定的原材料
16.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与心脏相连的四条血管,箭号表示血液的流动方向。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①为动脉,内流动着动脉血B.②为静脉,内流动着动脉血
C.③为动脉,内流动着静脉血D.④为静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17.下列曲线图描述了生物的某种生理活动过程,选项正确的是()
A.甲图可以描述栽种了植物的温室一天内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B.甲图AC段可以用来描述人在呼气时肺容积的变化
C.乙图BC段可以表示脂肪经过小肠时含量的变化
D.乙图BC段可以表示血液流经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前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18.“超级细菌”MRSA的出现与滥用抗生素甲氧西林之间的关系如图,相关分析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甲氧西林使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变异
B.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原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
C.甲氧西林对MRSA进行了定向选择
D.滥用甲氧西林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耐药性增强
19.蝙蝠依靠回声定位捕食夜蛾。

当二者距离较近时夜蛾作不规则飞行,距离较远时夜蛾直线飞行,以便尽快逃离,这种逃生行为生来就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
B.夜蛾的逃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与蝙蝠捕食无关
20.如图是心脏、血管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从手背静脉处给胃炎病人输入药液,药液到达胃所经过的循环路线,最合理的是()
A.丙→甲→乙→丁B.甲→乙→丙→丁
C.丙→乙→丁→甲D.丁→乙→甲→丙
21.下列动物类群与其特征相对应的是()
A.腔肠动物:身体由三层细胞组成,辐射对称。

如水螅、水母等
B.节肢动物: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如虾、蟹等
C.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运动。

如蚯蚓、钩虫等D.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如鱿鱼、墨鱼等
22.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P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
B.Q可以表示有性生殖
C.E可以表示体温不恒定
D.F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23.下列选项中的各项依次对应图中的m、a、b、c、d,其中选项中的关系与图不符的是()
A.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肾脏、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C.人体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D.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24.下表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番茄放在不同温度的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绘制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量表:
温度(℃)10152530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0.75 1.10 2.25 3.00 3.50
据表中数据分析(温度控制在实验范围内),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番茄的呼吸作用越来越强
B.随着温度的升高,番茄的光合作用越来越强
C.温度控制在25℃时,番茄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温度控制在35℃时,番茄表现出不能正常生长的状态
25.生物技术影响着人类生活。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酸奶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牛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乳酸
B.复制遗传上完全相同的个体的生物技术有克隆、扦插和试管婴儿技术等
C.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影响都是积极的,我们应大力发展生物技术
D.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后,棉花植物体便获得了抗虫能力,说明了基因控制性状
26.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某家族该性状的表现如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家族成员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儿子
性状有耳垂有耳垂有耳垂有耳垂无耳垂
A.祖父和祖母的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B.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一定不相同
C.儿子的基因组成可以确定
D.父母亲的第二个孩子有耳垂和无耳垂的概率相等
27.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
B.图二在实验前需要暗处理,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C.图三实验装置中,种子1和种子3形成对比,实验变量是空气
D.如果对图四中A、B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后滴碘液,结果都变蓝,则有可能是暗处理时间不够
28.为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A.ATP B.葡萄糖C.氨基酸D.脂肪酸
29.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B.血液通过③后,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
C.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D.③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②中为原尿
30.制作酸奶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A.转基因技术B.组织培养技术C.发酵技术D.克隆技术
二、综合题
31.缺少劳动锻炼和体育运动,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第29个“全国学生营养日”的主题确立为“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

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等生理活动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a]____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

(2)体育锻炼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

图中B过程表示____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3)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图中C过程表示____的过滤(滤过)作用。

3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2)请写出兔、草、狐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________(填两项),等等。

(4)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对生物的生活与分布有影响。

有同学想了解水分对蚯蚓的生活与分布有无影响,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水分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水分对蚯蚓的生活与分布有影响。

方法步骤:
Ⅰ制作下图所示装置;
Ⅱ将20条蚯蚓放到隔离带上,然后盖上鞋盒;
Ⅲ一段时间后,打开鞋盒盖子,数出两边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并记录;
Ⅳ重复步骤Ⅱ和步骤Ⅲ几次;
Ⅴ根据几次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求出两种土壤中蚯蚓数目的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与结论:
预期结果有三种情况,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明显少于、基本等于或明显多于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

若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为湿润土壤中的蚯蚓数目________干燥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则假设成立。

实验分析:
本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

像该实验这样,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实验。

33.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D表示心脏腔室;1﹣10表示血管,a、b表示人体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输送血液的“泵”是___。

图中D的名称为____,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____。

(2)血管5的名称是___,其内流动的是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血管1的名称是___,其内的血液流回到右心房。

(4)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食物中的___,人体分解该物质的场所有___。

用餐后,血糖浓度最高的血管是___(填数字)。

34.盐城市大丰区的荷兰花海,以田园、河网、建筑、风车、花海为元素,打造了具有荷兰风情的旅游休闲花园,是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1)郁金香是荷兰花海里最著名、最多的花,花色有白、粉红、洋红、紫、褐、黄、橙等,深浅不一,单色或复色,这说明生物普遍存在着____现象。

(2)人们常将郁金香的小鳞茎分离后栽种,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生殖。

(3)我国中科院专家利用野生郁金香和国外引进的栽培品种,进行人工杂交育种,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___(选填“物种”、“遗传”或“生态系统”)多样性。

(4)郁金香还可以作为一味药材来使用,多用于解脾胃的浑浊之气,对胸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_____(选填“直接”、“间接”或“潜在”)价值。

(5)花海里的河流非常清澈,水网密布、水草丰茂,河面上还经常能看到白鹭。

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

A.改变非生物因素 B.减少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D.减少分解者的数
35.爱观察和思考的小明,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进行深入了解:
(1)同桌小红长时间读写姿势不正确,致使眼球的__________曲度过大而患上近视。

(2)小明对镜观察自己的眼睛:双眼皮、大眼睛、虹膜是黑色的。

这些性状,是由存在于遗传物质__________分子上的基因控制的。

(3)多指、正常指是一对相对性状。

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

下图为小明家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冋答:
①多指为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②小明爸爸、妈妈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

③小明妹妹的多指基因来自第一带的1号的几率是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④小明父亲把多指基因传递给妹妹的“桥梁”是__________。

36.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先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需要生活在氧气较多的环境中)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光束来照耀水绵。

在显微镜下发觉,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耀到的部分邻近。

他再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

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分(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1)好氧细菌与水绵相比,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_____。

(2)从恩吉尔曼的实验中,你能得出如何样的结论?_____。

(3)好氧细菌的生活需要水绵产生的氧气,请写出好氧细菌利用氧气的反应式:_____。

(4)假如将该装片较长时刻地放在黑暗处,那么水绵和细菌的生活状况是_____。

37.向日葵原产于北美,16世纪末17世纪初传到云南,然后逐渐往北方传播。

其花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种子既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生产葵花籽油。

下图表示向日葵的生长发育及部分生理过程,序号表示某些物质。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向日葵用种子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向日葵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的生理作用是_____,该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若②为氧气,则是通过______作用产生的,该作用过程中还产生了有机物,有机物通过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一部分用于维持生命活动,一部分储存起来。

(4)向日葵植株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以③______状态(形式)散失到大气中,该物质参与了生物圈的______。

38.人体要运动,就必须依靠骨、关节和肌肉.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面上覆盖的______(填图中序号)有关,还与_____(填图中序号)分泌的滑液有关,滑液的作用是减少_______。

(2)关节在运动中主要起______作用。

(3)乙图表示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正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咳嗽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咳出。

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存在感受器,神经中枢位于延髓,迷走神经为传入神经,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呼吸肌,可见C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
ABD、此三项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父母都为双眼皮,孩子为单眼皮,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

故选:C。

【点睛】
区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种子的萌发,传粉和受精及有机物的运输等,从这些方面分析解
答。

【详解】
种子刚开始萌发的时候,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只有到绿叶长出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A错误;传粉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的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B错误;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现象,C正确;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D错误,故选C。

【点睛】
种子刚开始萌发的时候,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只有到绿叶长出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是不同的。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应当使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处的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详解】
A.为了使实验具有说服力,应该设置对照实验,即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设置单一变量,单单设计培养皿Ⅱ不能说明问题,A不符合题意;
B.培养皿Ⅱ有糖有细菌生长,培养皿Ⅲ没糖所以细菌不能生长,因此,培养皿Ⅱ和Ⅲ的实验结果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B不符合题意;
C.分析对比培养皿I和Ⅱ,培养皿Ⅱ有维生素有大量细菌生长,培养皿I没有维生素,菌落数量远远少于培养皿Ⅱ的菌落,说明维生素可以促进大肠杆菌繁殖,C符合题意;
D.分析对比培养皿Ⅱ和Ⅳ,变量是温度,温度不同,菌落数不同,说明温度对大肠杆菌繁殖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要注意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欲将乙图视野中出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下角移动玻片标本;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

【详解】
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正
确;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即由④换成③,B正确;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C错误;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正确;故选C。

【点睛】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其使用。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原始生命先进化成原核生物,如细菌、蓝藻等,再进化成真核生物。

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原始生命向着两个方向进化,一部分进化成含叶绿素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再由它们分别进化成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经过极其漫长的历程,才逐渐进化为现代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

(2)植物的进化历程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详解】
A、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但亲缘关系远近不同,A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B不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较a和b,a和d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远,C不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也就意味
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更大,但我们却不能确定a、b、c、d、e之间谁高级谁低等,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读懂生物的进化树是解题的关键。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又伴随着物质循环。

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遵循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详解】
A.①的箭头指向动物,表示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消耗绿色植物中的能量以维持自身生活,即植物体内能量流向动物,故A错误。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原料,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B 正确。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等,故C正确。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等,故D正确。

故选:A。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玉米品种繁多,有郑单958、京科968、登海605等多个品种,这体现了遗传(基因)多样性。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