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安徽省铜陵市第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天,都有穿着不同平台各色工装的“骑手”们飞快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司空见惯的这一街景是新业态高速发展的直观展现。

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国庆、春节,配送行业的工作者们始终在路上奔波,保证点餐者可以“饭来伸手”。

近年来,媒体曝出的配送行业的心酸新闻让人唏嘘。

送餐员们台风天也疾行在马路上只为不被给差评,因为超时在电梯里号啕大哭……这样的故事,似乎在这个配送行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屡见不鲜。

这份工作的苦涩一面,是送餐者常常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外卖晚了、凉了被投诉,客户一言不合就开骂……送餐员在外卖配送过程中所受到的误解与辛酸,外人恐怕难以体会。

缺乏理解与尊重,是配送行业服务人员面临的普遍问题。

许多配送人员没有交通意外险、医疗保险,他们缺少话语权,工作起来也缺乏安全感。

近乎严苛的时间评价体系,冲淡了配送员们在公共交通上的风险意识。

配送员们慢不下的车速,成了如今城市交通乱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权益保护上,配送员们又处于“半透明”的状态。

比如:部分外卖平台采用众包方式,第三方公司不提供“五险一金”,劳动权益保障处于灰色地带。

外卖、快递行业都属于新经济业态,这些在法治与市场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行业,不应当呈现粗糙、非规范化的管理环境。

交通部门、劳动部门也应从源头上发力,规范和监督外卖服务平台和快递企业依法合规与快送工签订用工合同等。

(摘编自常莹《配送员权益“半透明”状态要改变》)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社”)材料三:
作为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快递外卖配送近年来正逐渐走向规范。

2018年3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快递、即时配送行业道路交通安全的倡议书》,倡议完善配送考核制度,科学发单派单,加强内部教育管理等。

这几个方面近年来有了较大的进步。

就科学派单方面来说,虽然配送的货物量逐年增长,但分配方法也在逐渐升级。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
2017年开始,外卖配送由抢单变为派单,对于规范骑手的安全驾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与快递物流相同,外卖平台联系着商家、客户与配送员三方,订单量、人力、位置等都是动态调整,对时间的要求异常严格。

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划定多少特定小区域、每个区域内建成多少专业配送站、外卖订单如何分配到每个骑手身上、怎样规划路线更合理,这些问题都需要平台以不断升级的算法对掌握的大数据进行计算。

抢单容易导致配送员接单过多、压力过大进而违反交通规则,而合理的派单对于减少这些安全隐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考核制度综合了多种因素,如遇到恶劣天气、联系不到用户、配送车突然出现故障等送餐困难情况,外卖平台与快递公司均有一定的申诉机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配送员的权利。

对于内部的教育管理方面,记者随机采访几位配送员得知,虽然培训频率不同,但一般都会定期开会,强调交通安全。

(摘编自陈慧娟《快递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道阻且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快递业每年平均保持100亿件增长量;自2014年起,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到2018年底业务量突破500亿件。

B. 快递外卖配送近年来在配送考核制度、科学发单派单、加强内部教育管理等方面不断采取措施,从而逐渐走向规范、健康发展的道路。

C. 目前的配送考核制度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会考虑不是配送员自己能够左右的送餐困难,如果遇到联系不到用户等情况,配送员可以免责。

D. 快递外卖配送行业近几年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总的来说,还存在许多亟待研究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司空见惯的穿着各色工装的“骑手”们穿梭于大街小巷这一街景是我国近年来快递、外卖行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B. 在法治与市场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外卖、快递行业,由于交通部门、劳动部门不作为,现在依旧处于粗糙、非规范化的管理环境中。

C. 订单量、人力、位置的动态调整和严格的时间要求等需要外卖平台能对所掌握的大数据进行细致、精准的计算。

D. 抢单容易导致配送员接单过多、压力过大,进而导致他们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难以顾及交通风险的问题。

3. 配送员的真实工作条件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阐述。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孝心
王春迪
开春了,老街富商海爷要南下跑趟生意。

上了马,海爷却坐不住,马背上跟有着啥硌着他屁股似的,海爷下马招呼大奶奶,说,这一趟回来,保不准牡丹花都开了。

娘就交给你了,好生照料着,特别是府上的大事小事,勤和她商量点。

我说的,你可都记住了?大奶奶头点得跟捣蒜似的。

说起海爷府上的老太太,那可不是一般的女人!男人死得早,没改嫁,愣是一人忍饥挨饿,挑着个薄粉摊儿,风餐露宿,把海爷拉扯大,直至今天这样的家业!吃的苦、受的累,都被街上的说书人编成了故事,整日街头巷尾地讲!
这几年,老太太得了病,卧床不起,眼黑耳背,跟她说话,声音都得跟敲锣似的。

海爷虽然接了家,但生意场上,里里外外的事儿,还得找她拿主意。

老太太眼睛虽然瞅不见,但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她咳嗽一声,顶海爷喊十句。

府里上上下下谁不知道,海爷只是个做事儿的,老太太才是管事儿的。

巴结海爷,不如巴结她老人家!
如今,海爷把老太太交给大奶奶,大奶奶还不得跟接宝贝似的!
哪想,几个月后,等海爷大车小车地回来,进门,却看到府前府后,满眼的孝布白花。

一问,才知道,前儿个.老太太撒了手啦!
大奶奶裹着一身孝服,眼睛肿得跟带血的鱼鳔似的,想到海爷跟前说句话,可海爷袖子一甩,愣没理她。

此后好些天,海爷一句话都不和大奶奶说,吃饭都不和她在一桌上。

好似觉得老太太的死和她有关。

大奶奶心里憋屈,越想越喘不过气,头七当晚,一块绸子就把自个儿挂在了梁子上。

亏得发现得早,掐了半天的人中,愣是把她从小鬼儿的手里给拽了回来。

醒来的大奶奶又要撞墙,一屋子的人抢着去拦,半晌,海爷喊了一声“行啦!”顿时,屋子里鸦雀无声。

海爷让一屋子的人都出去,然后拎把椅子,朝大奶奶跟前儿一坐。

我问你,我走之后,你咋照料她的?
海爷一问,大奶奶来劲儿了,大奶奶大声道,你问我?我这辈子对自个儿的亲娘都没花这个心思!一日三餐,哪顿不是我亲手端到她床前,一口一口喂到她嘴里的?她吃的药,哪顿不是我自个儿下手煎的?一早穿的衣服鞋袜,哪次不是我焐暖了,才帮她穿上的?这洗脸洗脚的水,哪回不是我试好了才端过去的?你问问去,这些活,我让下人插过手没?我怕她操心伤神,让她一门心思养病,家里头里里外外大事小事,我能干的,都没敢跟她吱一声!我都把自个儿当丫鬟使了,娘走了,能怨我吗?我心里头憋屈,跟谁说去?
我干脆下去陪她老人家箅了!我的娘唉……说完,大奶奶呜呜地大哭起来。

海爷突然起身,将桌上的盖碗往地上一摔!大奶奶的眼泪吓得顿时掉了线。

海爷气道,你还有脸哭!我走时怎么跟你说的?谁让你一日三餐喂她的?还让她一门心思养病?你不是存心害她,是啥?一通话,把大奶奶听傻了!
海爷缓过气,叹道,她操了一辈子的心,当了一辈子的家,习惯了。

你突然让她闲着了,甚至连饭都要人喂了,照她那种性子,一准儿觉得自个儿没用了。

到了这一步,她还有劲儿活下去?
大奶奶突然想起,以前海爷在她身边的时候,总是不停地说这说那,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都要老太太拿主意,甚至院子里来年种什么花,谁谁家要嫁闺女了,出多少贺礼的事儿,都让老太太定夺。

起先,大奶奶甚至以为海爷在他老娘胳膊底下长大,是个没主见的爷儿们,现在才明白,他是想让老太太觉得自个儿对这一家老小来说,是天!是地!天一塌,这家人就乱套了!所以,再重的病,也得咬碎了牙活下去。

难怪海爷走时,再三吩咐自己,府上的大事小事,要多和老太太商量点。

逞了能,却坏了事儿,大奶奶寻思过后,肠子都悔断了好几截。

第二天,大奶奶跑到老太太坟前,跪着哭了一整天。

海爷担心大奶奶有事,让人在不远处盯着。

直至后来,大奶奶哭得晕了过去,被人抬了回来,好几天都没能下床。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10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如大奶奶费尽心力伺候海爷娘,海爷娘几个月后却撒手而去,大奶奶悬梁自尽又被救起等。

B. 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多用口语,富有生活气息。

如“大奶奶头点得跟捣蒜似的”“大奶奶寻思过后,肠子都悔断了好几截”。

C. 小说中的比喻生动逼真,如“跟她说话,声音都得跟敲锣似的”“眼睛肿得跟带血的鱼鳔似的”“奶奶的眼泪吓得顿时掉了线”。

D. 小说在介绍海爷娘的时候,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刻画了一位守寡多年、饱经磨难、勤俭持家、爱管闲事的母亲形象。

5.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划线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6. 本文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海爷”这一形象的。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门前流过的溪
①溪在门前小桥下穿过,瘦得像根弯曲的高粱秆。

②鹊雀窝沟里的这条溪没有名字,它瘦弱、普通。

瘦弱得孩子踩一脚就把它踩断了,普通得山里到处都有,随便在哪里迈一步,都会踩着。

所以,这样的溪,连起个名字的必要都没有。

它在门前流了很多年,也确实一直没有一个名字。

③虽如此,它也由来已久了。

久到哪朝哪代,我不知道。

爷小的时候就有,爷的爷小的时候也有。

溪水虽小,却真是很久远了。

想想,我们居住的山沟,就是被溪水像刀锋一样在大地上一点点划开的一道伤痕。

这溪,也许原来的水量很大,时间太久,它才老成这样。

④如此,这条老溪诞生于哪一天,我就不得而知了。

也许是唐宋,也许是秦汉,还可能是上古,或者更早。

那时候这里也许还是一片平原或者丘陵,柴草茂盛,荒无人烟,河水两岸,我想象着只有一些野狼或(a)风情万种的狐狸。

⑤溪水虽瘦,却也(b)源远流长。

一条山溪,会有许多源头,像一只手臂伸出的手指,山就这样被它抓住了。

或者更像一棵树,向大地深处伸出许多根子,水就被它吸出来了。

门前这条溪,我看见它的许多源头,有的在地头的墙窟里,有的在山上的石头缝中,还有的就在一蓬柴草的根部。

清凉的泉水,从不同的地方汩汩地流出来,向低洼处流下去,两条碰在一起,就合二为一,分不清彼此了。

之后又有更多的细流加入进来,混合成山里的溪。

⑥汇流到门前的溪,有一股是从东山流下来的,流到门前,有一道几米高的瀑布,平时淅淅沥沥的,或流或断,雨季里水多了,就成了一条白练,日日夜夜哗哗作响,间或遇到暴雨,那里就呈现出一道(c)奇伟壮阔的土黄色瀑布,倾泻而下,隆隆有声。

⑦还有一股是从东山与北山之间的山沟里流出来的,从东北角跌宕而下,平时羸弱,遇雨丰盈。

我常在这股溪水里戏耍,甚至粘着满脚的泥,就踩到水里,可是那溪不在乎,翻几个带着泥土的滚儿,顾自流去。

没多远,被我踩脏的水就干净了,直到流远,没了踪影。

⑧我的脚下,还是那溪。

⑨也有时候,觉得这溪水太细,水量太少,就搬来石头,捧起泥沙,筑一道水坝,将溪水霸道地拦住,让先到的水等着后来的水。

那些水聚集在一起,越聚越多,一片丰盈的水面,就显得很壮观,然后再猛然扒开水坝,看着那些水像羊群拥出圈门一样,争先恐后地逃走。

我追着水头一起跑,那水头在窄窄的河沟里横冲直撞。

看自己创造的奇观,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可是没跑出多远,我就追不上它了。

我创造的那一股大水,也很快就消失了。

溪流依然像平常一样,不急不缓,汩汩低语,不在乎我的捣蛋。

对溪水没了兴趣,我就做别的更捣蛋的事情去了。

⑩那溪水能流得很远很远,远到鹊雀窝沟的许多人,都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这是后来我才知道的。

因为后来我也是随着那溪水的走向走出去的。

⑪在鹊雀窝沟,水走的路也是人走的路,人走的路就是水走的路,溪水七拐八拐的,人走的路也是七
拐八拐的,人路和水路交叉的时候,水少人就一步迈过去,水多就在水中扔几块垫脚的石头,人踩着那石头跳过去。

水再大的时候,就脱了鞋,光脚丫子蹬过去,不过这样的时候很少。

冬天水变成冰,满河沟银白,水占了人的路,人就在旁边的山坡上铲几锹沙土,垫到冰面上,继续走出人的路。

⑫门前的溪,流出鹊雀窝沟,就融入到一条河里去了。

那河流过二里之处的傅杖子,继续向山口外流去。

傅杖子是一个大一些的村庄。

大队部在这里,就像县衙在这里一样。

傅杖子有供销社的代销点儿,那是附近唯一的商业场所,人们在这里打酒买醋,卖鸡蛋买咸盐。

这里有学校,也是我上过小学、中学的地方。

⑬许多条溪汇集到一起,溪就变成了河。

当溪融入到河中,溪就不存在了。

⑭河水继续流淌,在十里之外,又与另一条河水融合在一起,那条河已经是一条很像样子的河了,因为它有了自己的名字。

就像有出息的人,才配正儿八经地叫出一个大名一样。

它叫星干河。

⑮星干河是两条河流汇合到一起的,一条来自三星口,一条来自干沟,各取一字,(d)不偏不倚。

星干河汇流的地方叫木头凳,这是公社所在地,这里是一个镇子,有公路,有集市,还有医院。

第一次来这里是我七岁的时候陪奶到医院看眼睛,只是住了几天院回家后,奶已经失明的眼睛还是什么也没看见。

我在这里上过一年中学,之后就远走他乡了。

⑯星干河在木头凳继续向西流过几十里,汇入青龙河,星干河就不存在了。

⑰青龙河是一条很大的河,曾经水量充沛,能行大船,考古发掘,两岸多商代遗
址,这个县也因此河得名。

我曾在县城工作十八年,并且娶妻生子。

我在县城过起了完全不同于鹊雀窝沟的日子,但是我的父母兄弟还在鹊雀窝沟。

⑱青龙河向南流淌,经百里入海。

至海边,河流就不见了。

而我也随着河流来到海边这座城市,融入城市的人群,居住、生活。

⑲我与门前的溪,沿着同样的路,走出了鹊雀窝沟。

⑳就像在青龙河里找不到鹊雀窝沟的溪,在海里找不到青龙河一样,在海边这座城市里,也同样找不到鹊雀窝沟的我。

(取材于海津的同名散文)
7. 文中(a)(b)(c)(d)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8.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将抒情寓于叙述、描写之中,蕴藉含蓄,文章情景交融、情理相通,通过对溪的描写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B. 鹊雀窝沟的溪虽瘦却源远流长。

它要翻越高山,跨越沟坎,才能成就有名字的河。

C. 结尾处抒发出了鹊雀窝沟的溪消失在青龙河里的遗憾,也表达了“我”在海边的城市里改变了最初模样的深深的怅惘。

D. 文章筑坝拦溪这段文字,表现了孩童对溪的好奇,增添了情趣,也巧妙表达出溪会冲破任何束缚流向远方的内涵。

9. 理解下列句子含义。

①我在县城过起了完全不同于鹊雀窝沟的日子,但是我的父母兄弟还在鹊雀窝沟。

②我与门前的溪,沿着同样的路,走出了鹊雀窝沟。

10. 作者着力描写“鹊雀窝沟”这条没有名字的溪,却不以“星干河或青龙河”这样有名字的河为写作的主要对象,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

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

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

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岩。

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

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

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

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土可也。

”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

”下令敢言安营者斩。

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

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

”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

师还,拜荣州防御使。

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

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

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

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

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

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

”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

”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1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成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意与授、拜、除相同。

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的礼节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D.燕见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

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

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

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

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送严公①入朝十韵(节选)
[唐]杜甫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②,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③,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注释]①严公:严武,杜甫朋友,曾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中巴蜀。

②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

③丹地:朝廷。

15.下列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漏鼓”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明严武入朝的季节。

B.第三句“玉帐术”写严武曾镇守巴蜀,第四句“杀”写出给巴蜀百姓带来灾难的是战乱屠杀。

C.五、六句对仗工整,“通丹地”写严武从蜀地入朝,“隐白蘋”暗写诗人境遇,从而引出下文。

D.本诗虽然是原诗的节选,但是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能够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16.本诗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________ ,__________。

(2)《蜀道难》中用手可摘星的夸张写法写出山峰之高的两句:________ ,__________。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诗是:________ ,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是某校“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复兴中学即将举行第五届学生趣味运动会,下面是该校学生会写给运动会赞助商的邀请函的一部分,其中在语言表达、词语运用和逻辑关系方面有六处不妥,请找出并作修改。

①本届运动会围绕“健康、活泼、向上”为主题,旨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②运动会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也普遍受到了师生的关注。

③我们殷切希望得到贵公司的支持,并将在运动会宣传海报中标明贵公司为赞助单位。

④欢迎贵公司通过赞助活动来宣传公司产品,到时候将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⑤贵公司如能赞助本次活动,将在省钱、省事、省心的同时,快速霸占中学生市场。

⑥相信只有在贵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届运动会才能大放光彩!
四、写作(6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