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44例学龄前儿童龋齿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744例学龄前儿童龋齿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04T16:17:20.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严美芳
[导读] 目的了解苏州市金阊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

严美芳(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口腔科 215008)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184-02
【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市金阊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

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龋齿流行病学的调查法,对2004年至2008年苏州金阊区“六一”体检中的22744名2~7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龋齿调查分析。

结果 22744例2~7岁的学龄前儿童中患龋人数为7228例,患龋率为31.78%,总龋齿数为56167颗,龋均为2.47。

结论 2004年至2008年每年的患龋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的患龋率2~5岁有明显上升,而到6~7岁呈高峰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龋患率及龋均逐年上升,因此需加大力度提高和加强儿童口腔预防保健的实施。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调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谱中精细食品的增加,儿童食品含糖量的增高以及儿童的不良习惯,儿童牙病有明显上升趋势。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目前已列为儿童缺点矫治项目的第一位。

同时龋病已被WHO确定为当今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龋病)之一[1]。

龋病的发生率较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较大,为进一步加强龋病的防治工作,了解苏州市学龄前儿童的龋齿患病情况,对2004年~2008年苏州金阊区“六一”体检中的22744名2~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齿患病状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2008年苏州金阊区“六一”体检中2~7岁的22744名学龄前儿童。

其中男童为11614名,女童为11130名。

1.2 方法按照WHO推荐的龋齿流行病学的调查法,专人负责,在自然光线下,使用口腔常规检查器械检查,诊断根据1990年12月制定的《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及《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龋病诊断标准》[2],凡牙面的点隙、裂、沟或光滑面有形、色、质三方面的改变,或龋齿已充填治疗并恢复功能者,均诊断为龋齿,并记录。

2 结果
2.1 2004年~2008年每年乳牙患龋率及乳牙总患龋率见表1,受检的2~7岁学龄前儿童共计22744例(男童为11614例,女童为11130例),其中患龋人数是7228例,乳牙总患龋率为31.78%,男童患龋率为3
3.22%(3858/11614),女童为30.28%(3370/11130),经统计分析男童与女童的患龋率无显著性差异(X2检验: X2=11.737,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1 2004年~2008年乳牙患龋率及乳牙总患龋率
时间受检人数(人) 患龋人数(人) 每年患龋率(%)
男女合计男女合计合计
2004年 2379 2291 4670 729(30.64) 642(28.02) 1371 29.36
2005年 2536 2466 5002 776(30.60) 701(28.42) 1477 29.53
2006年 2243 2104 4347 691(30.81) 608(28.90) 1299 29.88
2007年 2254 2177 4431 832(36.91) 726(33.35) 1558 35.16
2008年 2202 2092 4294 830(37.69) 693(33.13) 1523 35.47
合计 11614 11130 22744 3858(33.22) 3370(30.28) 7228 31.78
2.2 各年龄组的龋齿情况见表2,随着年龄的增长,龋患率及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6~7岁为高峰状态。

各年龄组患龋率、总龋齿数、龋均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各年龄组龋齿情况
年龄组(岁) 受检人数(人) 患龋人数(人) 龋齿数(颗) 患龋率
(%) 龋均
2~ 909 226 1074 24.86 1.18
3~ 5453 1418 8781 26.00 1.61
4~ 6821 1839 15689 26.96 2.30
5~ 4322 1214 11238 28.09 2.60
6~7 5239 2531 19385 48.31 3.70
合计 22744 7228 56167 31.78 2.47
3 讨论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是由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4种主要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也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疾病,它不仅造成剧烈牙痛以及牙龈和牙槽严重的病变,而且还可能形成全身性疾病,因而容易导致对儿童将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

再者由于乳牙矿化不足,耐酸能力差,乳牙冠大颈小,邻牙之间接触面大,不易清洁,尤其是婴幼儿食用甜食和果汁类的机会有很大的增加,如果不加强口腔预防保健措施,乳牙龋齿的患病率还有可能上升[4,5]。

近几年来,由于加强了龋齿的防治,使龋齿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本次调查受检的2004年~2008年2~7岁学龄前儿童共计22744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患龋人数是7228例,总患龋率为31.78%,各年龄组的患龋率男、女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004年至2008年每年的患龋率仍呈上升趋势。

表2各年龄组龋齿情况中,2~3岁患龋率已有明显上升,而到6~7岁呈高峰状态,呈现出不同年龄组患龋率不同,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龋患率及龋均逐年上升。

因此儿童口腔预防保健的工作不容放松及忽视。

对学龄前儿童做定期的口腔疾病普查普治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对学校、家长及孩子正确的口腔健康保健宣教,让孩子的口腔保健意识从小渗入,家长也能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使其引起重视,更有效地控制龋病的发生、发展,另外儿童龋齿的预防及口腔健康保健工作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积极地配合,建立和健全各级口腔健康保健机构,提高和加强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力度,把我市的儿童龋病的发病率能够降低到最低限度。

健康的牙齿是现代健康文明的标志,爱护牙齿应当从小做起。

参考文献
[1]吴友农,史宗道,史俊南.龋齿充填中2种预防牙科畏惧症方法的比较[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343.
[2]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
[3]Ayhan H,Sukan E,Yidirim S.The effect or nursing of rampant caries on height,body w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J]JclinpediatrDent,1996,20(3):209.
[4]孙雷.学龄前儿童1696名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3):310~311.
[5]郑燕,张焕丽,韩卫.预防乳牙早期龋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731~17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