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忠贵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2期
(宜良县乌旧小学,云南宜良 652100)
摘要:党的十八正式提出了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农村地区。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发展农村教育,就必须有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在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农村教育中小学教师教师素质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
近年来,农村教师,尤其是山区教师工资偏低、青年教师流失严重,已引起各界人士重视。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方针。
国家为发展农村教育,充实农村师资队伍,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于2007年启动了免费师范生的计划。
免费师范生是指高考学子通过免费师范生进入大学后,免交学费、住宿费并每月领取一定生活补贴,在毕业后,必须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
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必须先到农村,进行为期两年的义务教育。
免费师范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给农村师资带去了新生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但由于去的都是年轻人,环境艰苦,职业归属感不强,两年的时间难以深入农村教育改革实践,因此,他们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农村教师队伍具有对农村教育熟悉和了解等优势,是促进农村教育改革的主力军。
因此,要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农村教育,重点在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本身。
随着近年来农村教育环境、教师待遇的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愿意留在农村,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增强教师的情感归属感、职业认同感。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
诚然,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发展农村教育,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改革等方面具备优势。
但目前已有的农村教师队伍在素质上仍存一些缺陷。
这些缺陷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普及。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不仅应该言传身教,更应该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
(一)教育思想观念滞后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自古以来,人们都遵循“尊师重道”的精神,教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将教师与学生割离。
新型的师生关系则不尽然,它将教师和学生看成一个整体,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仍有部分教师深受既往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教师只是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导致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会主动思考,不懂创新,不会联系实际,阻碍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职业认同感减弱
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环境不好,教育设施落后。
根据调查得知,青年教师多愿意在大城市落户,留在农村的多是老教师。
青年教师刚开始面对农村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神,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职业认同感、自豪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除了教学工作外,还要生活、成家育子、赡养父母。
当初投身教育的豪情万丈被现实生活打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让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觉得生活就这样了,没有斗志,不思进取,并将这种情绪带到课堂当中。
(三)现代化教育能力欠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推进,多媒体、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逐步运用到教学当中。
但在农村教育当中,除去一些偏远山区缺乏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条件外,多数农村都已经普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
但是这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不常见。
原因主要如下: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思想陈旧,对新技术没有好奇心,上课仍然采用传统的板书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效率低下。
他们接受培训参与继续教育后,由于农村教师的惰性,并未真正用心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导致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不会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现代化教育是沟通外面世界的桥梁,教师缺乏现代化教育能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求知。
(四)心理状况不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由于农村或偏远山区环境差,健康的身体是每一位乡村教师所必需的。
但是,除了拥有强健的身体外,过硬的心理素质也是必备的。
学者金忠明认为:“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既要有广博的学识、专业的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又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鼓舞学生。
目前,在农村,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老师在他们的眼中就像父母一样的存在,甚至超越父母的威望。
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进农村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问题的路径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
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探索提高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路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
要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素质,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破旧立新。
应试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贯彻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根本观念上的改变,从陈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教学模式。
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除了负责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创新,并联系实际。
将“教本位”转化为“学本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除此之外,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孜孜不倦地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学习教人育人的新方法、新模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二)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
1.开展校本培训,提升职业认同感。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以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具体内容可以从“师德与教师素质”、“过‘教师关’与教师发展”、“教案与教学”、“板书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讲解”、“准确定位、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具体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名师课堂、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教学专题培训班、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
通过这些培训,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教师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2.线上线下学习,夯实理论水平。
王道俊、王汉澜教授曾说:“未来的人民教师切记:现代教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种专业知识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师。
”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不仅平时要狠下心思,夯实专业知识,更要多多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模式。
教育部专门为全国高校教师提供网络在线培训课程。
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中心选取课程,每天进行网上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深入实践,开展微课、慕课尝试。
目前,我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我国网民7.31亿,互联网普及率53.2%,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3.1%。
这说明在农村地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在使用互联网,手机基本上人手一个,为现代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接受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后,可以深入实践,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进行慕课、
微课、翻转课堂等尝试,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并将外面世界传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国家政策保障
农村地区教育环境差、教育条件落后。
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问题,首先要相应提高这些教师的工资水平。
当他们不再为生活所困时,就会将精力全部投入农村教育事业。
目前国家已经着手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彻底贯彻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目标,制订农村教师工资上调方案。
此外,继续加大力度落实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奖惩等相关政策,适当加大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
这些政策保障将大大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3]彭江.我国农村中小学初任教师素质问题研究——以武胜县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5]王隆凤.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福建省宁化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6]尹洪斌.教育理论工作者一个重大而现实的研究取向和选题: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7]杨海川.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