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阅读试卷分析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册六个单元主要内容,试卷由诗文默写、基础知识、古诗理解、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及写作几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

整个试卷的设置科学有序,古诗文默写填空8分,基础知识与实践21分,课内阅读四篇(含古诗、文言文)共28分,课外阅读13分,写作50分,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映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检验老师在教学中是否抓得扎实。

综上所述,本次期中考试的命题思路: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内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

三、考情分析
1-7.古诗句名句填写(满分8分)。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句字形意义的掌握,主要以前三单元古诗词为主,除了古诗词的字形外,还考察了字词的意思。

虽然都是学的过或是背过的古诗词,但是实际得分情况却惨不忍睹,得满分的人寥寥无几,其中以字形错误为主。

由此可见,字形学习考察也是平时语文的一项基本功。

8-16.语文基础和实践活动(满分19分)。

本题主要考察了汉字书写、拼音辨识、错字辨识、关联词、成语、病句、语境、对联、句子仿写、口语交际。

本题主要考查的
是语文基础知识,从失分率来看,暴露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的问题,语文导学案中应穿插一些基础知识考查,而不应只注重课文理解,忽视学生基本语文能力。

17-20和24-28。

课内阅读(满分8+12分)。

课内阅读以《古诗四首》中的观沧海和《荷叶母亲》阅读以及冰心作品了解。

这些内容基本都是课堂上讲解过的内容,但是仍然有许多同学没有回答出来,这表明了课堂上吸收效率不高、课后反馈讲解不够。

以后应在这方面加大努力。

21-23和29-33课外阅读(满分7+16分)。

科技说明文《正在形成的“垃圾新大陆”》考察了信息摄取的能力,小小说《天使的礼物》主要从文章阅读、感情体会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能力。

主观题答题没有层次,答题随性,漏答知识点失分严重。

34.作文,本次作文是以“我的幸福生活-”或材料作文,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但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好,大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审题,没有写具体的事,内容比较空洞。

选择材料作文的同学因为第一次接触这种新型作文,感觉很新鲜,有很多话要说,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写,大部分都跑题了。

四、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综合本次考试,我们发现尽管有许多(转载于: 博文学习网:课内阅读试卷分析)值得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具体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的例子作用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

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也许是老师没深钻教材,也许是教师没很好的把握教材的目标性、指向性。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那么,这又从何谈起语文读写听说迁移能力的培养呢?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切忌在教读课文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

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新的课标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见对经典古诗名著的重视。

特别是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

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3、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共有40分,能够得到30分以上的学生不到总数的3%,大多数学生得分在30分以下。

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

4、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

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玩,马马虎虎
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

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5、进一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

从本次试卷来看,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题型,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做题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的平时的语言现象积累不够,记忆不牢,运用不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加综合活动,主动参与,增加积累。

6、写作水平急待加强,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多”出效果,“多”出成绩。

本次作文考试,非常明确的告诉学生写作内容,但学生不知道究竟怎样来紧扣题目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作文的行文思路,选词造句没有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表现力。

因此在下一阶段要加大写作的技巧与语言的表达训练,在练中提高写作水
平。

课内阅读试卷分析篇三:课内阅读试卷
课内阅读
班别姓名评分(一)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

它们轻轻地飞起,是那么(),那么(),那么(),那么()。

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短文共有()句话。

用___画出我想象的句子。

3、多音字组词。

扇shàn( ) shān()乐lè()yuè()
4、用加横线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我顺着这锯末铺成的白色小路朝上风头走去,很快就看见两只小山雀,正在用嘴凿枯树干,从烂木头里找虫子吃。

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它们干得那么起劲,在树干上越凿越深。

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露在树干外面。

这时我便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堵住了窟窿。

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也不动,就好像一下子死了似的。

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

1、短文有()句话。

第()句写了山雀的外形。

2、句子中的“悄悄、偷偷”可换成这几个词,句子意思不变。

3、从加横线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4、用画出我怎样做的句子,用
(三)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潮湿的墙根捉蜗牛。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

嘿,真是个胆小鬼!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画出来。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蜗牛很胆小?用
3、蜗牛出现的地点是
4、像“巡视”是表示“看”的词语,你还采集了哪些这样的词语呢?请你写出5个
(四)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只见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着红蜡烛,轮子四周插
着彩色的小纸人和小纸马。

蜡烛点燃以后,轮子就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小纸人和小纸马
也跟着转动。

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十分有趣。

1、给下面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

旋转()转()动
2、用
3、用
4、“吸引、盯着”这两个词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五)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
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课文写了、这几个地方的云雾。

3、庐山的云雾像、。

它还会
像、、。

4、请你用“像……又像”说一句话。

(六)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
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一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凉亮的湖水,不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
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
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1、课文写了、
2、文段写了、等地方的野草?
3、多音字组词
没mò()méi()散sàn()sǎn()
4、这段主要写
5、把加横线的句子改为“把”字句。

6、依照最后一句写句子。

森林里种有各种各样的树木。

(七)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拿着一个木头做的水罐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

水从岩缝里慢慢地滴下来。

小姑.......
娘小心翼翼地端着水罐,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

........
1. 文段共有( )句话。

2. 这段话主要讲,第()句至第()句是讲小姑娘
找水的过程。

3. 注意文中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4.用“△”在文中标出一个成语,并用它来写一句话。

5.读了文段,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八)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
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

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哇!..
1.文段一共有()话,主要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请用“”画出文中表达我们最想得到书的心情的句子,其中表达迫切希望的词语是。

3.读加点词所在的句子,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4.文中的“渴望”能不能换成“盼望”?为什么?
5.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请用“”画出来。

6.我们当时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7.有??没有??没有??”写一句话。

(九)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

客人刚刚登机,
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

“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

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

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

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

群众看见了,他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

工作人
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周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1.这段话一共有()句话,第()句描写了天气。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忽然()发抖()顿时()央求()
3.文段中说明“文雅而有礼貌”这个意思的词语是;具体描述总理这样做的语句是。

4.欢送外宾是时,大雨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总理听到工作人员的劝说后,又是怎样说的,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6.读读文段中加点词所在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7.把最后一句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8.文段中有许多描写周总理的句子,请多读几次,然后把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抄写下来。

(十)毛老师惊奇地:“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

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了,再
打圈圈。

打黑点的是生字。

”原来陈毅每次听课前,总要把新课先预习一下,把生字和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听课时,他格外留心,
再有不懂的地方,便直接向老师提出问题。

毛老师十分高兴地称赞道:“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总算发现了你学习成
绩好的‘秘诀’。

人们称赞你是‘神童’,说你聪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勤奋。

你真正懂得了‘学问学问,多学多问’的道理。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格外()称赞()秘诀()
2.“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你能回答吗?请在文段中用“—”画出有关句子。

3.“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这个方法是怎样的?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4.陈毅的学习方法,用毛老师的说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句话是:
5、从陈毅的学习方法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过了一会儿,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但
这时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的心里掠过一阵沉重。

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瞬间:由衷:快活:
2.文段共有()个自然段,主要讲。

3、写近、反义词。

快活近义词()反义词()
容易近义词()反义词()
4、“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5、用“快活”来写一个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