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100例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术后健康相关行为。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营养、运动、药物管理、并发症管理、吸烟等5个术后健康相关行为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在压力应对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健康相关行为,促进患者康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on postoperative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 Methods 100 cases of elderly CABG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comprising 50 cases. The former received the routine therapy and nursing ca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s in addition. The postoperative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both two groups. Results All five aspects of the postoperative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including nutrition,activity,drug administration,complication management and smok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two groups(P<0.01 or 0.05),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stress coping(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health-related behaviors of CABG patients,facilitating the recovery of them.
[Key word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Health-related behavior; Nursing care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有效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是人们保持健康或罹患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作为一种行为相关性疾病,手术仅是其治疗的一部分,术后正确的健康相关行为才是确保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
老年患者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主要人群,其术后健康相关行为较差,需要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
但目前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缺乏计划性、连续性与动态性[1]。
本研究通过对50例冠脉搭桥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旨在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为改善其术后健康相关行为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9月~2008年9月入住我院的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00例。
入选标准:首次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有书写阅读能
力。
排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意识不清楚;合并其他手术,如瓣膜置换术、射频消融术、室壁瘤切除术等;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如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栓塞、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等;运动功能障碍者;出院后再入院者。
其中男88例,女12例;年龄60~72(66.5±9.2)岁。
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所有入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锻炼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科室护士给予的常规护理,包括住院期间的日常护理及出院前1天的健康宣教,采用集体讲授的形式,内容包括出院后的饮食、活动、药物、复查等,时间约为30min。
1.2.2观察组干预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护理外,由受过培训的专业护理人员实施以下护理干预:(1)出院前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健康相关行为健康宣教出院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合并症情况等,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健康相关行为健康宣教,时间一般为30min,内容包括:认识冠心病、认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性、饮食、运动、压力应对、药物管理、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和戒烟等;(2)发放《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健康相关行为手册》,嘱患者出院后认真阅读手册,鼓励患者进行咨询;(3)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督促患者建立并保持促进健康的行为。
随访内容包括营养、运动、压力应对、药物管理、并发症管理、吸烟等6个部分。
方法为:首先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然后评估患者各部分行为状况,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强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健康相关行为手册》上的内容。
随访时间一般为20min。
1.3评估指标
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采用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评估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状况,该问卷包括营养、运动、压力应对、药物管理、并发症管理、吸烟等6个部分。
其中营养、运动、压力应对行为根据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П(HPLP П)中的营养、运动、压力应对子量表修订而成。
药物管理行为根据服药依从性量表[2]修订而成。
并发症管理行为由研究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包括3个条目: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向医务人员汇报或及时就诊;知道各种手术并发症主要的症状;知道如何预防或减轻手术并发症。
各条目均采用Linkert 4级评分法计分,得分1~4分。
吸烟行为根据国家第3次吸烟调查问卷修订而成,包括两个条目,条目选项为:“是”、“否’,记录各条目中“是”、“否”的选择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χ±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营养、运动、压力应对、药物管理、并发症管理、吸烟等健康相关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χ2= 1.761,1.025,1.284,0.419,1.690,0.184)。
干预后,除压力应对外,两组其他健康相关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χ2=4.242,5.763,5.744,4.219,5.263)。
见表1。
3讨论
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戒烟和不滥用药品等是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就冠心病而言,高胆固醇饮食、肥胖、高血压、吸烟、紧张情绪等都是促发和加重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因素均与不良的健康相关行为有关。
健康相关行为与很多疾病的发病有关,在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因此,有必要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意识,督促建立促进健康的行为。
营养行为指与饮食有关的行为,包括选用低脂、低胆固醇食物,限制进含糖食物,合理分配米面类、蛋白类、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比例,减少在饭店内就餐等行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可改变冠心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改善疾病[3]。
本组资料显示,干预后冠脉搭桥患者的术后营养行为明显改善,提示实施连续性护理能够让患者认识到营养行为的重要性,采取促进健康的营养行为。
因此,应对冠脉搭桥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加强出院后的随访,促使其采取并保持合理的营养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运动行为指与身体锻炼有关的行为,包括按计划程序进行轻、中、重度的锻炼。
目前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已达成共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5]。
护理人员应向冠状动脉搭桥患者耐心讲解运动的注意点及强调适量运动的益处、如何逐步增加活动量等,使其积极坚持户外活动,改善其生活质量[6]。
本组资料显示,干预后冠脉搭桥患者的运动行为明显改善,提示连续性护理干预能够让患者认识到运动的作用,乐于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增加患者伸展运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锻炼的行为。
压力应对指如何面对压力和处理压力,包括有充足的睡眠、接受生命中不能改变的事情、运用技巧应对压力、自我放松、劳逸结合等。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个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尤其在院外恢复期,患者要面临行为方式的矫正、心理适应、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再调整,出现很多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7]。
本组资料显示,干预后患者的压力应对行为并没有显著改善,这可能是因为压力应对行为与性格有关,或者由于本研究的随访时间较短,没有发现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药物管理行为指与用药有关的行为。
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服用的药物繁多,常不能按时、按量、按次数、长期坚持服药。
研究发现[8],遵医嘱坚持服药,减轻动脉硬化程度,延缓和控制病变的进程和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保持良好的手术效果和较高的生活质量。
本组资料显示,干预后患者的药物管理行为明显改善,表明连续性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关于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知识,改善其药物管理行为。
另外,家属的支持也会影响患者的药物管理行为,连续性护理干预可能会调动家属的支持和督促,进而提高患者的药物管理行为。
因此,应强
化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和信息支持力度,以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9]。
并发症管理行为指与并发症有关的行为,包括知道各种手术并发症的症状、在出现并发症时向医务人员汇报或咨询,知道如何预防或减轻并发症。
郭学奎等[10]研究发现,加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发现,干预后患者的并发症管理行为明显改善,提示连续性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并发症管理行为,让患者知道各种手术并发症的症状及预防或减轻措施,出现并发症后及时汇报或咨询。
冠心病发病因素复杂,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增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随访死亡率、总死亡率的趋势[11]。
本组资料显示,干预后患者的吸烟行为明显改善,表明连续性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吸烟状况,降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连续性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健康相关行为,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魏红蕾,周意. 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护理路径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61-63.
[2] 刘丽娟,程银萍,周玉朵. 496例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J]. 现代护理,2002,8(10):806-807.
[3] 邵静,孟宪荣,崔丽晶,等. 家庭营养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09,30(12):1084-1085.
[4] 刘喜梅,王丽娟,吴美琴. 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J]. 护理研究,2006,20(24):2194-2195.
[5] 林小丽,陈静薇,陈日宇,等. 冠脉搭桥术后运动康复研究及应用现状[J].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935-2937.
[6] 何文霞. 70岁以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9):19-20.
[7] 邱瑞娟,林小丽,张广清.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期患者的辨证施护[J]. 护理学杂志,2008,23(6):45-47.
[8] 周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1):1988-1989.
[9] 翁丽芳,胡丽娟,杨洁芝.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09,24(14):32-34.
[10] 郭学奎,李丽,娄群群,等.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56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43-44.
[11] 罗太阳,聂绍平,康俊萍,等. 吸烟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16(6):328-331.
(收稿日期:200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