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中的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识教育中的批评
作者:高贺艳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年第02期
[摘要] 赏识教育并不等于只有赞扬没有批评。
批评绝不是教训或斥责。
它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在“帮助人进步”。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就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注意批评的态度、方式、场合,从而使批评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 常识教育批评学生
我们推行赏识教育,意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都能受到尊重,得到表扬,从而使他们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但赏识教育并不等于只有赞扬没有批评。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心灵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心灵的镜子,二者在一个人的进步提高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然而,由于批评不当导致师生间不愉快甚至更为严重的事情的发生,也数不胜数。
反思我们的工作,这种教训实在应该认真吸取。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难免对学生进行批评。
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教育与批评的关系,教育是站在理性的高度,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德行;批评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育的作用不大的时候,我们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它绝不是吓唬人,教训或斥责。
它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在“帮助人进步”。
当然,它也绝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就该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注意批评的态度、方式、场合,从而使批评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一、了解学生,承认差异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即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习。
做好这份工作,首先,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自己手中的“半成品”,这些有了一点阅历,学识,有了初步的思想和性格的学生。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和影响,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性格,有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作风。
如果我们不能对他们逐步地做到了如指掌,工作时尽量因人而异,就会严重地影响教育效果。
尤其在对其进行批评时,这种差异会变得更加突出。
比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过于严厉的批评会加深他们自卑心理。
而同样,委婉的批评又往往使那些调皮好动的学生无动于衷。
因而能否做到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而异,有时是批评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带着爱心去做
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这已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的。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写过“惟独我一个人有权利骂他罚他,因为只有爱他的人才能责罚他。
”首先,我们批评学生,应是出于一颗爱心。
要让学生感到,你是因为爱他、赏识他,才会指出他的错误,才会对他的缺点感到痛心,感到遗憾,你是那么希望他能做得更完美一些。
这样,学生才会欣然接受你的批评,改正错误。
其次,批评还必须真诚。
要实事求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他认识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哪些是不利的。
要像朋友一样彼此敞开心扉,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氛围中交流。
实践证明,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和谐的一种,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一种。
另外,批评还应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批评之前要尽可能准确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分析好问题的症结,使批评做到有的放矢,不错过一个问题,也不冤枉一个好人。
当然,更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而偏袒一个人或打击一个人。
许多老师用学生的成绩给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认为学习好的学生一切都好,学习不好的学生什么都不好,班里一有“坏”事就认为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做的。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往往导致那些学习不好的人不但学习更加糟糕,而且还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甚至使正常的教育无法进行下去。
作为教师,应努力做到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人论事;同时,还要一分为二,该批评的地方批评,该肯定的地方肯定,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一棍子打死。
三、换个批评方式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种,哪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肯定不会有唯一的答案。
不过,批评这个词肯定很多时候会与严肃的面孔、严厉的话语,甚至打骂、体罚相联系。
其实,这实在是对批评的一种曲解。
我想,赏识教育中的批评不妨换一种方式,如已经上课了,一些同学已经坐好,一些同学却还在说话,这时老师如果说:“看谁还在说话?”说话的同学随即停下来。
如果老师换个方式这样说:“看这排的同学做得最好”。
被表扬的同学面露喜色,说话的同学也赶紧坐好。
一个是直接的批评,一个是表扬中委婉的批评。
哪个效果好不言而喻,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记得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干部在全班开展一个学习、纪律、卫生比赛。
由班干部每天记录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扣分,一星期一公布。
等到周末公布扣分情况时,班里一下子炸了营。
很多人认为,自己被多扣了分数,说自己上课挺遵守纪律的,哪方面都不错,等等。
班干部被“围攻”。
当班长哭着把这些情况告诉我时,我非常生气。
自己平时做得不好,被扣分时还大吵大闹,这还了得?幸好当时已放学,我没来得及去惩治这些人。
等到晚上冷静下来一想,不能就这样怒气冲冲地批评学生,这样只能使矛盾激化,同时也极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个竞赛活动置之不理,随便扣分吧。
第二天,我走上讲台与大家这样总结:“同学们,昨天的事我已经知道了,说心里话,当时我非常生气。
可转念一想,不对呀,我应该高兴才是。
”说到这,我看到很多人由起初的愤愤不平已经变成了迷惑不解。
“因为大家的争吵恰恰说明了每个同学对自己的分数,也就是自己的形象都很重视,这说明,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积极进步的。
我怎么还能生气呢?”这时,我看见很多人的脸色已经缓和下来,“不过,吵闹的方式总是不对的。
很多同学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做错了,我想,这恰恰说明我们平时对自己要求还不够严格,有意无意地就在犯错误。
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得更好。
另外,以后,我们的比赛采用加分制。
凡是做得好的,都可以得到表扬,并向家长通报。
”话音落地,很多同学都鼓起掌来。
这件事让我感慨颇深,如果我们平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从赏识的角度出发,去指点学生,学生能不愿意接受吗?
四、抵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生活在集体中的学生,时常都在评价着他们自己的老师,而对老师的每一次批评尤为注意。
他们不喜欢老师在批评的时候说“你总是怎样怎样”,“你又如何如何”,“你真是什么什么”,“你太那个那个”等一些感情有些强烈,认识有点片面,错误有些夸大的言语。
为避免这种批评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务必要耐心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慎重地考虑好自己的语言,用理解的心情,豁达的胸怀,充满爱意地去面对学生的错误。
做到了这一点,班级才真正是你的班级,学生才真正是你的学生。
“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和会有失威严。
不要严酷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让人胆大妄为。
”这或许能使我们借以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制定出既适合自己的工作作风,又适合学生承受能力的方法措施,从而在赏识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出批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