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放火不易”的鲁智深是如何成佛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人放火不易”的鲁智深是如何成佛的?
《水浒传》全面展现了北宋末年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宗教的问题。

用涉及宗教的内容体现作品的思想,更能体现人生的真谛。

梁山上的宗教人士首选鲁智深,说起<<水浒>>中最受欢迎的人物形像,恐怕也还是非鲁智深莫数。

他是朝廷的官员,身处北宋末年黑暗的官场,耳闻目睹其中的丑陋,他没有学会用当时权钱结合的潜规则处理问题,而是侠义一生,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弱者,被逼出家,仍违反清规戒律,发扬佛家思想,杀人放火后能立地成佛,成为梁山好汉中下场最好的好汉。

金圣叹把水浒人物按他的好恶定了个级别,把鲁智深都定为“上上人物”,是因为他是梁山好汉中不多的侠客。

鲁智深原是渭州经略相公帐下的提辖,正直,豪爽,好打抱不平,没有私心,即使是杀人也是为别人而杀,三拳打死镇关西是为了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金翠莲父女。

为此他不得不逃亡江湖,后来在赵员外的在张罗下,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这时的鲁智深虽然剃度了头,但是对于他来说梯度和不梯度没有什么不同。

因为他的骨子里是帮助弱者,把他关在庙里打坐修行,哪里有机会帮助众生,于是看似鲁智深犯戒的行为,其实是他对盲目修行的一种反抗,引出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一场。

又是喝酒,又是吃狗肉。

打倒了金刚,推翻了亭子,直闹得佛场众僧人“卷
堂大散”。

佛教中有不得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的五戒规定。

裴如海和潘巧云偷情犯了淫戒,作者还不留情的让石秀杀死他。

而对于鲁智深的犯戒,作者只是让长老推荐去了东京大相国寺,在菜园子里做了一个菜头。

说明作者是赞成鲁智深的修行方式的,鲁智深终于选择了自己的修行方式,用一个铁肩担起了弘扬正义,也就是弘扬佛法的重担。

磨瓦不能成镜,打坐不能成佛。

鲁智深与五台山僧众的冲突就在于修行的方式上,在一些小节上的冲突,实际上是修行方式的不同选择。

鲁智深的睡姿、打呼鲁、拉屎尿,都不符合寺庙或者众僧的心中的规则。

鲁智深喝酒犯戒,大闹五台山,这里不是说鲁智深对佛祖的不尊敬,而是由于鲁智深愿意用自己的侠义普度众生造成的,是他修行的方法造成的。

东京大相国寺里的主持不再让鲁智深整天参禅打坐,而是让他一个人去管理菜园子。

五台山智清长老对鲁智深理解宽容的原因也是看清鲁智深本质不坏。

所以,他才不顾反对之声,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

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

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

证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当然也有照顾赵员外面子的因素。

佛家的修行也有多种,条条大路通彼岸,庙中打坐是修行,无私做人也是修行,一味追求苦行并不一定能成佛,放开手脚济世可能成佛。

这个看似不讲理、不受戒的花和尚,却有一身为民不惧水火的正义感。

桃花山小霸王周通强抢民女,被他一顿铁拳;瓦官寺的和尚、道士无恶不作,成了他杖下之鬼;野猪林暗中护送好友林冲,有情有义,鲁智深简直就是一无私无欲的做好事的菩萨,救民于水火之中。

没有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

守清规戒律不一定就能成佛作祖,心中有佛才是关键!不守清规戒律的鲁智深,打郑屠救金老、斗公差救林冲、打周通救刘氏,惩恶扬善、惩强扶弱,这与人们心中大慈大悲的菩萨是相同的。

想干就干,不思前想后,活在当下,就是天真佛,鲁智深其实就是这个意象,他杀人不是为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够成为佛。

和犯淫戒的和尚裴如海相对比,鲁智深的第一条优点是不贪色,
这也正是整部书中所追求的道德规范。

李贽对鲁智深的评价最高,他在容与堂刻《忠义水浒传》中评道:“此回文字(第四回)分明是个成佛作祖图。

若是那班闭眼合掌的和尚,决无成佛之理。

何也?外面模样尽好看,佛性反无一些。

如鲁智深吃酒打人,无所不为,无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

算来外面模样看不得人,济不得事,此假道学之所以可恶也欤,此假道学之所以可恶也欤!”“率性而行,不拘小节,方是成佛作祖根基”。

鲁智深最终是上了梁山,征辽得胜路过五台山,宋江帅众好汉五台山参禅,对智真长老讲的:“智深和尚与宋江做兄弟时,虽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


征方腊,鲁智深追杀敌将夏侯成,却迷路入了深山;得一僧人指点,从缘缠井中解脱,生擒方腊。

鲁智深有擒方腊之第一功,却不愿还京做官,只图有个“囫囵尸首”。

后于浙江闻钱塘潮至,以为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

当得知是潮信是,想起了师父曾经对他说过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话头。

于是焚起一炉好香,在禅床上坐化而去,显然已是证得正果。

故书中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径山大惠禅师为鲁智深遗体举火时,亦有一首偈子:“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

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

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

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这首偈子与鲁智深自作的偈颂立意相似,都是对鲁智深一生的总结,不同之处是大惠禅师在偈中对鲁智深作出了评价。

白玉、黄金在佛教教义中皆属于圣洁之物,佛国净土亦少不了这两样物品,如《观佛三昧海经》卷九:“阎浮檀金色,其光大盛,照十方界,皆作金色。

见地及空亦作金色。

满中金像、金光、金盖、金台、金华、金幡。

见想菩萨纯白玉色,手执白拂,有执白华,当起想念,极令鲜白。

”可见,大惠禅师对鲁智深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鲁智深之所以能修成正果,在受“禅”的影响颇深的中国社会,又何尝意外——“除恶” 即是“行善” 。

一生好侠义的鲁智深死后得到了超脱,成了佛,成为梁山好汉中下场最好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