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分解PPT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 一 、 二 、三级 框架梁 塑性铰 区以外 的部位 、四级 框架梁 、非抗 震框架 梁x≤ξb h0。
❖抗 震 设 计 时 , 梁端 纵向受 拉钢筋 的配筋 率不宜 大于2.5% 。
❖抗 震 设 计 时 ,纵向 受拉钢 筋的最 小配筋 率(%)( pp191表 6-1)
抗震等级 支座 跨中
❖非 抗 震 设 计 框架的 要求同 一般钢 筋混凝 土结构 —— max(0.20, 45 ft/fy)。
❖塑 性 铰 本 身 有较好 的塑性 变形能 力和吸 收耗散 能量的 能力;
❖塑 性 铰 能 使 结构具 有较大 的延性 。
见 图 6-2
(2) 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的基本措施是:
——强 柱 弱 梁
——强 剪 弱 弯
——强 结 点 、 弱 杆 件(强结 点、强 锚固)
——强 底 层 柱 ( 局部 加强)
即: Mc Mc Mb Mc Mc0
❖一 级 框 架 结 构及9度 时的框 架: Mc ≥ 1.2 Mbua ∑Mc——同 一 节 点 上 下柱 端截面 设计弯 矩之和 ; ∑Mb——同 一 节 点 左 右 梁 端截面 设计弯 矩之和 ; ∑ Mbua——同 一 节 点 左 右 梁端截 面抗弯 承载力 之和。 Mc——对 框 架结构 ,二、 三级抗 震等级 分别取 为1.5、 1.3; 对其它 结构中 的框架 ,一、 二、三 、四级 分别取 1.4、1.2、 1.1和 1.1。 ➢顶 层 柱 、 柱 轴压比 小于0.15的 柱 不调整 。
Mbmax (As f y As f y)(hb0 0.5x) As f y(hb0 a)
考 虑 地 震 作 用时:
M bma)(hb0
0.5x)
As
f y(hb0
a)]
第6页/共55页
(2)正截面构造要求
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 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另满足:
见 图 6-4
(2)改善钢筋混凝土梁延性的措施:
减小
x
——减 小
( )
加 大
见 图 6-5
采用T 形截面
——梁 端 塑 性 铰 区 箍筋加 密
——塑 性 铰 外 移
见 图 6-6
第4页/共55页
6.2.3 框架梁的 截面设计 1.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
(1)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不 考 虑 地 震 作用的 组合时 :γ0S ≤R 0 M ≤Mu)
❖ 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sv:
一级抗震等级 二级抗震等级
sv0.30ft fyv sv0.28ft fyv
三、四级抗震等级 sv0.26ft fyv
非抗震
sv0.24ft fyv
第13页/共55页
❖梁 两 端 箍 筋 应加密 ,要求 下表( pp191表 6-2)。 当梁端 纵向钢 筋配筋 率大于 2%时 ,表中 箍筋最 小直径 应增大 2mm。
❖考 虑 地 震 作 用的组 合时: SE≤RE /γRE ME≤MuE/ RE
❖抗 震 设 计 中 的正截 面承载 力直接 采用静 载作用 下的承 载力计 算公式 ,
ME ≤ MuE/ RE=Mu/ RE (或 RE ME ≤Mu)
即 : RE=R( MuE=Mu)
对单筋矩形截面,Mu=Asfy(h0-x/2)
Vb
1.1
M
l bua
M
r bua
ln
VGb
第11页/共55页
vb —— 梁 剪 力 增 大系数 。一、 二、三 级抗震 时,vb分 别为 1.3、 1.2、 1.1。
Mlbua、 Mrbua—— 框 架 梁 左 、右 端的极 限抗弯 承载力 。
Mlb、 Mrb—— 组 合 得 到 的 梁左、 右端计 算弯矩 。
❖由 平 衡 条 件 X=0:
bx1 fc As f y
第5页/共55页
双筋矩形截面:
❖由 平 衡 条 件 X=0:
得 到 名 义 压 区高度 为: ❖由 另 一 极 限 状态平 衡条件 M|As= 0得
bx1 fc As f y As f y
x f y f y
hb0
1 fc
不 考 虑 地 震 作用时 :
Hc hc
0
4
3
Hc0 hc
4
H
c
0
3
hc
第17页/共55页
长柱 短柱 极短柱
2. 轴压比N N = NE /(bchcfc)
(1)N越小,延性越好。
➢对 称 配 筋 柱 ,混凝 土的相 对受压 区高度 与轴压 比有关 。
见图6-8
(2)轴压比的限制值见下表(pp200表6-4):
第18页/共55页
第2页/共55页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
6.2.1 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与延性
(1)在抗震框架中,应设计具有良好延性的框架梁 。 ❖弯 曲 破 坏 : 少筋梁 ——脆 性破坏 ;超筋 梁——脆 性破 坏;
适 筋 梁 ——延 性 破 坏,具 有塑性 变形能 力。
见 图 6-3
❖剪 切 破 坏 : 斜拉或 斜压破 坏——脆 性;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 (取较大值)
箍筋最大间距 (取较小值)
箍筋最小直径 (取较大值)
一
2.0hb,500mm hb/4,6d,100mm
10
二
1.5hb,500mm hb/4,8d,100mm
8
三
1.5hb,500mm hb/4,8d,150mm
8
四
1.5hb,500mm hb/4,8d,150mm
梁端有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较密,能充分发挥受压钢 筋的作用;所以,在验算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 有效高度之比值时,可以按双筋梁考虑。
在计入受压钢筋的作用后,梁端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 x/h0值即可减小很多,即使梁的高度较小,例如取到跨度 的1/18,一般也能满足要求。
避免焊接损伤纵向钢筋:焊接,特别是十字交叉形的焊 接容易使钢筋变脆,不利于抗震。因此,应避免将梁、 柱纵筋与箍筋、拉筋、埋件等焊接,尤其是在抗震设计 的场合,更应加以注意。
3. 剪压比 : V V =VE /( bchc0 fc)
(1)V越小,延性越好
(2)剪压比的限制 :
V ≤0.25 ❖不考虑地震组合:
≤0.20/ ——>2 ❖考虑地震组合:
V
RE
V ≤0.15/RE——≤2
第19页/共55页
4. 柱端的箍筋配置
❖箍筋的作用:
➢直 接 承 担 剪 力; ➢约 束 混 凝 土 ; ➢防 止 纵 筋 压 曲。
剪 压 破 坏 ——延 性 很小。
(2)对于抗震的框架,不仅要求梁在塑性铰出现之前 不被剪坏,而且还要要求在塑性铰出现之后也不要
过早剪坏——要求延性梁的抗剪承载能力大于抗弯 承载能力,即强剪弱弯。
第3页/共55页
6.2.2 影响梁延性的因素
及改善延性的措施 (1)影响钢筋混凝土梁延性的因素:
值 : ↓ , 延 性好 。
为10d,且不小于75mm。 ❖ 箍筋肢距要求。
第15页/共55页
6.3 框架柱抗震设计
6.3.1 柱的破坏形态和延性
( 1 ) 弯 曲破坏 :延性 破坏——s→fy;y→f y;c→fc ( 2 ) 剪 切受压 破坏: 有一定 延性——水 平 裂缝发 展成斜 裂缝, 受压区 混凝土 剪切错 动。 ( 3 ) 剪 切受拉 破坏: 脆性破 坏——较 小 ,箍筋 少,主 筋s →fy后 , 箍筋突 然屈服 。 ( 4 ) 剪 切斜拉 破坏: 脆性破 坏——短 柱中 ,斜裂 缝成对 角线, sv→fyv时 , s< fy。 ( 5 ) 粘 结破坏 ——脆 性破坏 。
第9页/共55页
2. 梁的斜截面承
载力计算 (1)抗震设计中采用与非抗震设计中不同的斜截面受
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R=Vu=Vc+Vs; RE=VuE=0.6Vc+Vs
即:Vb≤VuE/ RE=(0.6Vc+Vs)/ RE 或:REVb≤(0.6Vc+Vs)
非抗震设计的一般框架梁:0Vb≤0.7ftbh0+1.0fyvAsvh0/s
❖ 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 当跨高比l0/h≥2.5时,Vb≤(0.20cfcbh0)/RE ; 当跨高比l0/h<2.5时,Vb≤(0.15cfcbh0)/RE 。
❖ 在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加大梁高度的 作法;常常采用截面高宽比较小的扁梁。
❖ 不利用弯起钢筋抗剪。
一 0.40,80ft/fy 0.30,65 ft/fy
二 0.30,65 ft/fy 0.25,55 ft/fy
三、四 0.25,55 ft/fy 0.20,45 ft/fy
第8页/共55页
在抗震设计中,为保证梁端的延性,要求框架梁梁端的 纵向受压及受拉钢筋的比例As/A's不小于0.5(一级)或 0.3(二、三级)。
❖一级抗震等级: As/As≥0.5 ❖二、三级抗震等级: As/As≥0.3
∴ 框架梁两端(支座截面)必须是双筋截面 。
第7页/共55页
❖计 入 纵 向 受 压钢筋 的梁端 塑性铰 区混凝 土受压 区高度 : 一 级 抗 震 等 级: x≤ 0.25 h0 二 、 三 级 抗 震等级 : x≤ 0.35h0
——构 件 位 移 延 性 比: f=fu/ fy
——截 面 曲 率 延 性 比:=u/ y
——顶 点 位 移 延 性 比: =u/ y
第1页/共55页
6.1.2 延性框架 设计基本措施 (1)钢筋混凝土框架延性的“塑性铰控制”理论基本要
点: ❖允许某些截面出现塑性铰,吸收、耗散地震能量;
❖控 制 塑 性 铰 出现部 位——选 择合 理截面 形式及 配筋构 造;
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承载力计算
❖一 般 框 架 梁 :
REVb≤ 0.42ftbh0+fyvAsvh0/s
❖集 中 荷 载 作 用下(包 括有多 种荷载 ,其中 集中荷 载对节 点边缘 产生的 剪力值 占总剪 力值的 75%以 上的情 况的框 架梁:
REVb≤ 1.05ftbh0/(+1)+fyvAsvh0/s
N
e [1 fcbx(h0
x) 2
f yAs (h0
a)]/ RE
e ei 0.5hc a
第21页/共55页
2. 柱端弯矩调整 (1)按“强柱弱梁”要求调 整
❖静 力 平 衡 条 件:Muc0+Mdc0=Mbl+Mbr
Mc0 Mb
❖“强 柱 弱 梁 ” 要求: 柱端弯 矩放大 Mc倍
6
❖ 在非加密区,箍筋间距按下表采用,并不少于加密区箍筋
数量的50% 。
梁 高 (mm) 150<hb≤300
Vb>0.7ftbbhb0 150
Vb 0.7f tbbhb0 200
300<hb≤500
200
300
500<hb≤800
250
350
hb>800
300
400
第14页/共55页
❖ 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处。 ❖ 钢箍必须做成封闭箍,加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应
见 图 6-9
❖配箍特征值V:
v v
➢λv越 大 对 混 凝 土约 束越强 ,混凝 土极限 压应变 越大。
f yv fc
v
v
fc f yv
见 图 6-10
第20页/共55页
6.3.3 柱的正截面
承载力计算
1.
计算公式
NE≤NuE/ RE=Nu/RE ( 对 大 偏 心 受压柱 )
:
N [1 fcbx f yAs f y As ]/ RE
第10页/共55页
(2) 按照“强剪弱弯” 的要求调整剪力设计值Vb
❖调 整 前 的 最 大剪力 :
见 图 6-7
Vbr0
VMrb
VGrb
M
l b
M
r b
ln
VGrb
❖按 “ 强 剪 弱 弯”要 求,将 由弯矩 产生的 剪力放 大vb倍 :
Vb
vb
M
l b
M
r b
ln
VGb
❖9度 和 一 级 抗 震时尚 应符合 以下要 求:
第16页/共55页
6.3.2影响柱延性的因素
1. 剪跨比: =M/(Vhc) ——柱 的 剪跨 比小, 延性差 。
M Vhc
2 1.5 2 1.5
长柱——弯曲破坏,延性。 短柱——剪切破坏,箍筋足够时,有一定延性。 极短柱——脆性。
❖一 般 Hc0/( 2hc), 故剪跨 比也可 用柱的 长细比 来表达 。 Hc0为 柱净高 。
VGb —— 梁 在 本 跨 竖向重 力荷载 作用下 产生的 简支支 座
反 力 设计值 。
按 梁 的 实 际 配筋计 算。 计 算 时 取 钢 筋抗拉 强度标 准值fyk。 可 按 下 列 简 化公式 计算Mbu: Mbua=Asfyk(hb0- a)
第12页/共55页
(3) 梁斜截面有关构造规定
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分解
会计学
1
6.1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1)延性
结 构 ( 截 面 )能维 持承载 能力而 又具有 较大的 塑性变 形的能 力。
截 面 开 始 屈 服 —— My、 y、fy、 y
截 面 破 坏 —— Mu、 u、 fu、 u
6.1.1延性结
见 图 6-1
构
(2)截面和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常常用延性比来衡量, 延性比越大,延性越好。
❖抗 震 设 计 时 , 梁端 纵向受 拉钢筋 的配筋 率不宜 大于2.5% 。
❖抗 震 设 计 时 ,纵向 受拉钢 筋的最 小配筋 率(%)( pp191表 6-1)
抗震等级 支座 跨中
❖非 抗 震 设 计 框架的 要求同 一般钢 筋混凝 土结构 —— max(0.20, 45 ft/fy)。
❖塑 性 铰 本 身 有较好 的塑性 变形能 力和吸 收耗散 能量的 能力;
❖塑 性 铰 能 使 结构具 有较大 的延性 。
见 图 6-2
(2) 钢筋混凝土延性框架的基本措施是:
——强 柱 弱 梁
——强 剪 弱 弯
——强 结 点 、 弱 杆 件(强结 点、强 锚固)
——强 底 层 柱 ( 局部 加强)
即: Mc Mc Mb Mc Mc0
❖一 级 框 架 结 构及9度 时的框 架: Mc ≥ 1.2 Mbua ∑Mc——同 一 节 点 上 下柱 端截面 设计弯 矩之和 ; ∑Mb——同 一 节 点 左 右 梁 端截面 设计弯 矩之和 ; ∑ Mbua——同 一 节 点 左 右 梁端截 面抗弯 承载力 之和。 Mc——对 框 架结构 ,二、 三级抗 震等级 分别取 为1.5、 1.3; 对其它 结构中 的框架 ,一、 二、三 、四级 分别取 1.4、1.2、 1.1和 1.1。 ➢顶 层 柱 、 柱 轴压比 小于0.15的 柱 不调整 。
Mbmax (As f y As f y)(hb0 0.5x) As f y(hb0 a)
考 虑 地 震 作 用时:
M bma)(hb0
0.5x)
As
f y(hb0
a)]
第6页/共55页
(2)正截面构造要求
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 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另满足:
见 图 6-4
(2)改善钢筋混凝土梁延性的措施:
减小
x
——减 小
( )
加 大
见 图 6-5
采用T 形截面
——梁 端 塑 性 铰 区 箍筋加 密
——塑 性 铰 外 移
见 图 6-6
第4页/共55页
6.2.3 框架梁的 截面设计 1.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
(1)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不 考 虑 地 震 作用的 组合时 :γ0S ≤R 0 M ≤Mu)
❖ 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sv:
一级抗震等级 二级抗震等级
sv0.30ft fyv sv0.28ft fyv
三、四级抗震等级 sv0.26ft fyv
非抗震
sv0.24ft fyv
第13页/共55页
❖梁 两 端 箍 筋 应加密 ,要求 下表( pp191表 6-2)。 当梁端 纵向钢 筋配筋 率大于 2%时 ,表中 箍筋最 小直径 应增大 2mm。
❖考 虑 地 震 作 用的组 合时: SE≤RE /γRE ME≤MuE/ RE
❖抗 震 设 计 中 的正截 面承载 力直接 采用静 载作用 下的承 载力计 算公式 ,
ME ≤ MuE/ RE=Mu/ RE (或 RE ME ≤Mu)
即 : RE=R( MuE=Mu)
对单筋矩形截面,Mu=Asfy(h0-x/2)
Vb
1.1
M
l bua
M
r bua
ln
VGb
第11页/共55页
vb —— 梁 剪 力 增 大系数 。一、 二、三 级抗震 时,vb分 别为 1.3、 1.2、 1.1。
Mlbua、 Mrbua—— 框 架 梁 左 、右 端的极 限抗弯 承载力 。
Mlb、 Mrb—— 组 合 得 到 的 梁左、 右端计 算弯矩 。
❖由 平 衡 条 件 X=0:
bx1 fc As f y
第5页/共55页
双筋矩形截面:
❖由 平 衡 条 件 X=0:
得 到 名 义 压 区高度 为: ❖由 另 一 极 限 状态平 衡条件 M|As= 0得
bx1 fc As f y As f y
x f y f y
hb0
1 fc
不 考 虑 地 震 作用时 :
Hc hc
0
4
3
Hc0 hc
4
H
c
0
3
hc
第17页/共55页
长柱 短柱 极短柱
2. 轴压比N N = NE /(bchcfc)
(1)N越小,延性越好。
➢对 称 配 筋 柱 ,混凝 土的相 对受压 区高度 与轴压 比有关 。
见图6-8
(2)轴压比的限制值见下表(pp200表6-4):
第18页/共55页
第2页/共55页
6.2 框架梁抗震设计
6.2.1 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与延性
(1)在抗震框架中,应设计具有良好延性的框架梁 。 ❖弯 曲 破 坏 : 少筋梁 ——脆 性破坏 ;超筋 梁——脆 性破 坏;
适 筋 梁 ——延 性 破 坏,具 有塑性 变形能 力。
见 图 6-3
❖剪 切 破 坏 : 斜拉或 斜压破 坏——脆 性;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 (取较大值)
箍筋最大间距 (取较小值)
箍筋最小直径 (取较大值)
一
2.0hb,500mm hb/4,6d,100mm
10
二
1.5hb,500mm hb/4,8d,100mm
8
三
1.5hb,500mm hb/4,8d,150mm
8
四
1.5hb,500mm hb/4,8d,150mm
梁端有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较密,能充分发挥受压钢 筋的作用;所以,在验算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 有效高度之比值时,可以按双筋梁考虑。
在计入受压钢筋的作用后,梁端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 x/h0值即可减小很多,即使梁的高度较小,例如取到跨度 的1/18,一般也能满足要求。
避免焊接损伤纵向钢筋:焊接,特别是十字交叉形的焊 接容易使钢筋变脆,不利于抗震。因此,应避免将梁、 柱纵筋与箍筋、拉筋、埋件等焊接,尤其是在抗震设计 的场合,更应加以注意。
3. 剪压比 : V V =VE /( bchc0 fc)
(1)V越小,延性越好
(2)剪压比的限制 :
V ≤0.25 ❖不考虑地震组合:
≤0.20/ ——>2 ❖考虑地震组合:
V
RE
V ≤0.15/RE——≤2
第19页/共55页
4. 柱端的箍筋配置
❖箍筋的作用:
➢直 接 承 担 剪 力; ➢约 束 混 凝 土 ; ➢防 止 纵 筋 压 曲。
剪 压 破 坏 ——延 性 很小。
(2)对于抗震的框架,不仅要求梁在塑性铰出现之前 不被剪坏,而且还要要求在塑性铰出现之后也不要
过早剪坏——要求延性梁的抗剪承载能力大于抗弯 承载能力,即强剪弱弯。
第3页/共55页
6.2.2 影响梁延性的因素
及改善延性的措施 (1)影响钢筋混凝土梁延性的因素:
值 : ↓ , 延 性好 。
为10d,且不小于75mm。 ❖ 箍筋肢距要求。
第15页/共55页
6.3 框架柱抗震设计
6.3.1 柱的破坏形态和延性
( 1 ) 弯 曲破坏 :延性 破坏——s→fy;y→f y;c→fc ( 2 ) 剪 切受压 破坏: 有一定 延性——水 平 裂缝发 展成斜 裂缝, 受压区 混凝土 剪切错 动。 ( 3 ) 剪 切受拉 破坏: 脆性破 坏——较 小 ,箍筋 少,主 筋s →fy后 , 箍筋突 然屈服 。 ( 4 ) 剪 切斜拉 破坏: 脆性破 坏——短 柱中 ,斜裂 缝成对 角线, sv→fyv时 , s< fy。 ( 5 ) 粘 结破坏 ——脆 性破坏 。
第9页/共55页
2. 梁的斜截面承
载力计算 (1)抗震设计中采用与非抗震设计中不同的斜截面受
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R=Vu=Vc+Vs; RE=VuE=0.6Vc+Vs
即:Vb≤VuE/ RE=(0.6Vc+Vs)/ RE 或:REVb≤(0.6Vc+Vs)
非抗震设计的一般框架梁:0Vb≤0.7ftbh0+1.0fyvAsvh0/s
❖ 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 当跨高比l0/h≥2.5时,Vb≤(0.20cfcbh0)/RE ; 当跨高比l0/h<2.5时,Vb≤(0.15cfcbh0)/RE 。
❖ 在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加大梁高度的 作法;常常采用截面高宽比较小的扁梁。
❖ 不利用弯起钢筋抗剪。
一 0.40,80ft/fy 0.30,65 ft/fy
二 0.30,65 ft/fy 0.25,55 ft/fy
三、四 0.25,55 ft/fy 0.20,45 ft/fy
第8页/共55页
在抗震设计中,为保证梁端的延性,要求框架梁梁端的 纵向受压及受拉钢筋的比例As/A's不小于0.5(一级)或 0.3(二、三级)。
❖一级抗震等级: As/As≥0.5 ❖二、三级抗震等级: As/As≥0.3
∴ 框架梁两端(支座截面)必须是双筋截面 。
第7页/共55页
❖计 入 纵 向 受 压钢筋 的梁端 塑性铰 区混凝 土受压 区高度 : 一 级 抗 震 等 级: x≤ 0.25 h0 二 、 三 级 抗 震等级 : x≤ 0.35h0
——构 件 位 移 延 性 比: f=fu/ fy
——截 面 曲 率 延 性 比:=u/ y
——顶 点 位 移 延 性 比: =u/ y
第1页/共55页
6.1.2 延性框架 设计基本措施 (1)钢筋混凝土框架延性的“塑性铰控制”理论基本要
点: ❖允许某些截面出现塑性铰,吸收、耗散地震能量;
❖控 制 塑 性 铰 出现部 位——选 择合 理截面 形式及 配筋构 造;
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承载力计算
❖一 般 框 架 梁 :
REVb≤ 0.42ftbh0+fyvAsvh0/s
❖集 中 荷 载 作 用下(包 括有多 种荷载 ,其中 集中荷 载对节 点边缘 产生的 剪力值 占总剪 力值的 75%以 上的情 况的框 架梁:
REVb≤ 1.05ftbh0/(+1)+fyvAsvh0/s
N
e [1 fcbx(h0
x) 2
f yAs (h0
a)]/ RE
e ei 0.5hc a
第21页/共55页
2. 柱端弯矩调整 (1)按“强柱弱梁”要求调 整
❖静 力 平 衡 条 件:Muc0+Mdc0=Mbl+Mbr
Mc0 Mb
❖“强 柱 弱 梁 ” 要求: 柱端弯 矩放大 Mc倍
6
❖ 在非加密区,箍筋间距按下表采用,并不少于加密区箍筋
数量的50% 。
梁 高 (mm) 150<hb≤300
Vb>0.7ftbbhb0 150
Vb 0.7f tbbhb0 200
300<hb≤500
200
300
500<hb≤800
250
350
hb>800
300
400
第14页/共55页
❖ 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50mm处。 ❖ 钢箍必须做成封闭箍,加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应
见 图 6-9
❖配箍特征值V:
v v
➢λv越 大 对 混 凝 土约 束越强 ,混凝 土极限 压应变 越大。
f yv fc
v
v
fc f yv
见 图 6-10
第20页/共55页
6.3.3 柱的正截面
承载力计算
1.
计算公式
NE≤NuE/ RE=Nu/RE ( 对 大 偏 心 受压柱 )
:
N [1 fcbx f yAs f y As ]/ RE
第10页/共55页
(2) 按照“强剪弱弯” 的要求调整剪力设计值Vb
❖调 整 前 的 最 大剪力 :
见 图 6-7
Vbr0
VMrb
VGrb
M
l b
M
r b
ln
VGrb
❖按 “ 强 剪 弱 弯”要 求,将 由弯矩 产生的 剪力放 大vb倍 :
Vb
vb
M
l b
M
r b
ln
VGb
❖9度 和 一 级 抗 震时尚 应符合 以下要 求:
第16页/共55页
6.3.2影响柱延性的因素
1. 剪跨比: =M/(Vhc) ——柱 的 剪跨 比小, 延性差 。
M Vhc
2 1.5 2 1.5
长柱——弯曲破坏,延性。 短柱——剪切破坏,箍筋足够时,有一定延性。 极短柱——脆性。
❖一 般 Hc0/( 2hc), 故剪跨 比也可 用柱的 长细比 来表达 。 Hc0为 柱净高 。
VGb —— 梁 在 本 跨 竖向重 力荷载 作用下 产生的 简支支 座
反 力 设计值 。
按 梁 的 实 际 配筋计 算。 计 算 时 取 钢 筋抗拉 强度标 准值fyk。 可 按 下 列 简 化公式 计算Mbu: Mbua=Asfyk(hb0- a)
第12页/共55页
(3) 梁斜截面有关构造规定
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设计分解
会计学
1
6.1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1)延性
结 构 ( 截 面 )能维 持承载 能力而 又具有 较大的 塑性变 形的能 力。
截 面 开 始 屈 服 —— My、 y、fy、 y
截 面 破 坏 —— Mu、 u、 fu、 u
6.1.1延性结
见 图 6-1
构
(2)截面和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常常用延性比来衡量, 延性比越大,延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