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汽车轻量化论文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与性能研究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多种轻量化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及其性能表现,重点分析了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主流材料的性能特点、制备工艺及实际应用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汽车整备质量,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并改善了车辆操控性和行驶安全性。
此外,本研究构建了全面的轻量化材料性能评价体系,提出了包括合金化、热处理、表面处理及制备工艺改进等在内的性能优化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实验表明,优化后的轻量化材料在强度、韧性及耐腐蚀性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研究范围有限、实验设计需进一步精细化等。
未来研究应关注新兴轻量化材料,加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以推动轻量化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创新应用,助力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汽车轻量化材料;性能研究;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优化策略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5)第二章汽车轻量化材料概述 (7)2.1 轻量化材料分类 (7)2.2 材料性能特点 (8)2.3 制备工艺与技术 (9)第三章轻量化材料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10)3.1 车身结构应用 (10)3.2 引擎与底盘部件应用 (11)3.3 内外饰件应用 (11)第四章轻量化材料性能评价与优化 (13)4.1 材料性能评价体系 (13)4.2 性能优化策略 (13)4.3 优化实验与结果分析 (14)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6)5.1 研究结论 (16)5.2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16)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范围内,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汽车工业轻量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汽车车身轻量化文献评述

汽车车身轻量化是当前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下面是一篇关于汽车车身轻量化的 文献评述:
标题:汽车车身轻量化技术的研究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挑战
摘要:汽车车身轻量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本文对汽车车身轻量化的研究进展和挑战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汽车车身轻量化的重要 性和背景。然后,对当前常用的轻量化材料进行了概述,包括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复 合材料等。接着,探讨了不同的轻量化技术,如结构优化设计、材料组合和制造工艺改进。 最后,讨论了汽车车身轻量化面临的挑战,如成本、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综合 分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前景。
汽车车身轻量化文献评述
关键词:汽车车身轻量化,轻量化材料,轻量化技术,挑战,发展前景
这篇文献评述综合了汽车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性、常用材料和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它提 供了对该领域研究的概述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展望。
汽车轻量化论文

汽车轻量化论文引言汽车轻量化是当前汽车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主要目标是减轻汽车整体重量,以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尾气回排放。
本文将探讨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性、常用的轻量化材料以及相关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旨在为进一步推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性1.1 减少燃油消耗汽车的重量对其燃油消耗有直接影响。
通过减轻汽车的整体重量,可以降低车辆在行驶中消耗的燃油量,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据统计,每减少车辆100公斤的重量,可实现每百公里燃油消耗量降低约6%的效果。
1.2 提高车辆性能轻量化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行驶稳定性和制动效果。
减少汽车的整体重量可以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使车辆更具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此外,减轻车身重量还可以降低车辆的重心,从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并减少制动距离。
1.3 减少尾气回排放汽车尾气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汽车重量的减轻可以减少排放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轻量化降低了车辆的燃油消耗,从而减少了尾气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2. 汽车轻量化材料2.1 高强度钢材(RHS)高强度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可塑性,可以替代传统的低强度钢材,减轻车身重量。
使用高强度钢材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车身轻量化。
2.2 铝合金(Aluminum Alloy)铝合金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较低的密度,可以替代部分钢材,减少车辆的整体重量。
同时,铝合金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有助于提高汽车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2.3 高性能塑料(Composites)高性能塑料材料具有轻质化和高强度的特点,可以替代钢材和铝合金,帮助汽车实现更大程度的轻量化。
高性能塑料还具有优秀的绝缘性能和耐腐蚀性,适用于车身和内部零部件的制造。
3. 汽车轻量化设计方法和技术3.1 多材料结构设计多材料结构设计是一种常用的汽车轻量化设计方法,通过在车身结构中使用不同材料的组合,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优势,同时减轻整体重量。
新能源汽车论文范文参考

新能源汽车论文题目: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对续航里程的影响评估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成为提升车辆续航里程、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深入探讨了轻量化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机制。
研究表明,轻量化技术通过降低整车质量,显著减少了行驶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实验数据显示,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钢材、优化车身及底盘结构等轻量化措施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平均提高了约XX%。
此外,轻量化技术的应用还改善了车辆的动力性能和操控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能。
从理论角度出发,本文深入剖析了轻量化技术与整车质量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整车质量对续航里程的影响机制。
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本文揭示了质量减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即对能量消耗和行驶距离的正面推动作用。
此外,本文还全面综述了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现状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方向。
在技术应用层面,本文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创新研发方向和市场推广策略。
建议从材料科学、结构优化、工艺改进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轻量化技术的持续进步。
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行业标准,为轻量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续航里程;整车质量;材料科学;结构优化;市场推广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5)第二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概述 (6)2.1 轻量化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6)2.2 轻量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 (7)第三章轻量化技术对续航里程的影响机制 (8)3.1 轻量化技术与整车质量的关系 (8)3.2 整车质量与续航里程的关联性分析 (8)第四章轻量化技术影响续航里程的实证研究 (10)4.1 实验结果与分析 (10)4.2 实验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10)4.3 实验结果分析 (11)第五章轻量化技术应用策略与建议 (12)5.1 技术创新与研发方向 (12)5.2 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广 (13)第六章结论 (14)6.1 研究总结 (14)6.2 研究展望 (14)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以其低碳、环保的特性逐渐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汽车车身轻量化及其相关成形技术综述

2005096汽车车身轻量化及其相关成形技术综述田浩彬1,林建平1,刘瑞同1,许永超2(11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21沈阳金属研究所,沈阳 110016) [摘要] 综述了应用于汽车车身轻量化的成形方法(如拼焊板成形、液压成形等)以及特点,介绍了实现汽车车身轻量化的新成形工艺及其发展动态,并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汽车车身轻量化,拼焊板,液压成形A Review on Ultralight Auto Body and Related Forming TechnologiesTian H aobin 1,Lin Jianping 1,Liu Ruitong 1&Xu Yongchao 2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 neeri ng ,Tongji U niversity ,S hanghai 200092;2.Instit 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 henyang 110016 [Abstract] The newest developments in forming technology for reducing vehicle mass including tailor 2welded blanks ,hydro 2forming etc.and their features are presented with remained problems discussed.K eyw ords :V ehicle mass reduction ,T ailor 2w elded blanks ,H ydro 2forming原稿收到日期为2004年4月5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04年6月21日。
1 前言国际钢铁协会成立了由18个国家35家钢铁公司组成的UL SAB (ultralight steel auto body )项目组,目的是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维持车身功能与抗冲击安全性,同时减轻车身质量。
车辆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

车辆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现代汽车制造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资源考验,轻量化设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制造企业亟需关注的热点话题。
车身轻量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车身轻量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在当今汽车工业的发展中,车身轻量化技术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车辆性能的不断追求,减轻车身重量不仅有助于降低油耗、减少尾气排放,还能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车身轻量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车身轻量化技术的重要性汽车的燃油消耗与车辆重量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车辆重量每减轻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 8%。
在全球能源紧张和环保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降低油耗和减少尾气排放是汽车行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轻量化车身能够显著降低车辆的能耗,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轻量化车身还能提升车辆的性能。
较轻的车身重量可以使车辆在加速、制动和转弯时更加敏捷,提高操控性和驾驶乐趣。
同时,在发生碰撞时,较轻的车身能够更有效地分散和吸收能量,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
二、车身轻量化的实现途径1、材料的优化选择(1)高强度钢高强度钢具有出色的强度和韧性,在保证车身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使用更薄的钢板来减轻重量。
例如,热成型钢的强度可达1500MPa 以上,能够大幅减少零部件的厚度和数量。
(2)铝合金铝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
在车身中,铝合金常用于发动机罩、车门、行李箱盖等部件,能够有效减轻重量。
此外,全铝车身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加,如奥迪 A8 等车型。
(3)镁合金镁合金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其密度约为铝合金的2/3。
虽然镁合金的成本较高,但在一些高端车型中,如奔驰 SL 级,已经开始使用镁合金部件来实现轻量化。
(4)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和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等。
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低密度的特点,但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超级跑车和高性能车型中,如宝马 i3 和 i8的车身框架就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
2、结构设计的优化(1)拓扑优化通过数学算法和有限元分析,在给定的设计空间内寻找最优的材料分布,实现结构的轻量化。
轻量化设计在汽车制造中的研究进展

轻量化设计在汽车制造中的研究进展在当今的汽车制造领域,轻量化设计已成为一项关键的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以及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和车辆性能的不断追求,汽车制造商们纷纷将目光聚焦于轻量化设计,试图通过减轻车辆重量来实现节能减排、提升性能和增加续航里程等目标。
轻量化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减轻车辆重量能够显著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研究表明,汽车每减重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至8%。
这对于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轻量化有助于提升车辆的加速、制动和操控性能,使驾驶体验更加出色。
此外,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轻量化能够延长电池续航里程,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目前,汽车轻量化设计主要通过材料创新、结构优化和制造工艺改进等途径来实现。
在材料方面,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强度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成形性,能够在保证车身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
铝合金具有密度小、耐腐蚀等优点,常用于车身覆盖件和发动机部件。
镁合金的密度比铝合金更低,但强度稍逊,适用于一些对重量要求极为苛刻的零部件。
碳纤维复合材料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轻量化优势,但由于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和赛车领域。
结构优化是轻量化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技术,工程师们能够对汽车的结构进行精确分析和优化。
例如,采用空心结构、薄壁结构和一体化设计等方法,可以在不影响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轻零部件的重量。
此外,合理的车架和车身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分散载荷,减少材料的使用量。
制造工艺的改进也为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激光焊接、液压成型和热成型等先进工艺能够制造出更加复杂和精确的零部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零部件的强度。
增材制造(3D 打印)技术的出现为汽车轻量化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逐层堆积材料,可以制造出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轻量化零部件。
然而,轻量化设计在汽车制造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陈辛波;杭鹏;王叶枫【摘要】为深入研究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主要从电池轻量化、电驱传动总成轻量化、车身轻量化和其他零部件轻量化4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从技术层面分析了电动汽车在材料、设计方法及制造工艺的轻量化上取得的进展.总结了电动汽车轻量化对续航里程、行驶能耗、电池寿命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从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电池、高功率密度电机及轻量化车身3个角度提出了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关键问题,并对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提出展望.【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7页(P23-28,57)【关键词】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轻量化效果;发展趋势【作者】陈辛波;杭鹏;王叶枫【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我国汽车保有量和销售量逐年上升,使得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节能降耗已刻不容缓。
迫于国家对汽车燃油消耗量逐渐降低的要求,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抓紧了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研制与推广,电动汽车的销量正逐渐上升。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目前所使用的动力电池的比能量比燃油的比能量小很多,且电池的引入大幅增加了汽车的整车质量,这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远不如传统燃油汽车,因此加快对电动汽车的轻量化显得十分迫切。
目前,国内外对传统燃油汽车的轻量化做了很多研究,但对于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直接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在综合前人对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电池轻量化、电驱传动总成轻量化、车身轻量化和其他零部件轻量化4个方面对目前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轻量化效果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展望。
1 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研究现状1.1 电池轻量化目前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可以分为蓄电池和燃料电池2类。
蓄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等。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装备了过重动力电池组件,这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动力性相形见绌。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量化材料课题组简介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量化材料课题组简介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量化材料课题组在莫凡教授和胡正飞教授带领下,主要从事新型轻量化材料开发应用、轻量化结构的服役行为及其失效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背景.课题组现有教师5人,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9人.近年来,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和上海科委重点项目等课题支持下,课题组开展了广泛的轻量化材料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内容涉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碳纤维树脂复 合材料制备,超高强度合金钢的工程化应用与评价和异种材料连接和工程应用等多个方面.课题组的研究 工作注重实验物理手段的运用,通过组织结构观察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理解材料组织结构 与性能关系,并结合到新材料开发和材料工程应用评价中去.在国内,课题组与中国中车、北京新能源汽车 和宝钢等大型企业实现了良好的产学研实质性合作,相关轻量化材料制备和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 应用到合作方的产品当中,包括新型轨道车辆和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轻量化汽车产品,这 些技术或产品工程应用为实现整车的轻量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提供了技术基础.在国际上,课题组与德 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等国外髙校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实现了项目合作与师生交流.课题组已经发表学术论文将近200篇,出版专著3本,申请专利30余项.数年前,莫凡教授受科技部委派,在中国中车集团和同济大学支持下赴德国组建了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通过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轻量化中心的全面合作,联合研发中心进行了轻量化列车车辆产业化制造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标志性的成果是中国中车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碳纤维地铁车辆“CETROVO”.这一代车型是国际上首次在列车车辆上大规模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车体、转向架和司机室等车辆主承载结构上的全面应用.新型碳纤维轨道列车定型产品于2018年9月在德国举行的柏林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 (InnoTrans 2018)上正式亮相并得国内外各方面的赞赏和高度评价.。
汽车轻量化-文献综述

材料科学专业讲座姓名:林存龙学号: 1531508专业:无机系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及发展摘要:由于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多,带来了油耗、排放和安全三大问题。
论述了汽车节能减排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轻量化是汽车节能减排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介绍了汽车轻量化意义和轻量化工程的实施方法。
采用轻量化材料,如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复合材料等重点介绍了轻量化材料及先进的制造工艺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现状,综述了轻量化领域中新材料、新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轻量化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in Automotive Weight LightingAbstract: The brief 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of China automotive industry was reviewed。
Three problem:oil consumption,emission,safety were brought abou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 industry , the production output and vehicle stock in China。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necessary trend of auto industry development。
Affective and direct method and way is Auto lightweight。
The concept ,significanc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have been introduced. Use the lightweight material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aluminum alloy,plastics composites, etc。
汽车轻量化论文

摘要:汽车轻量化对于降低汽车燃油消耗和减少排放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用轻质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
文章详细分析了轻量化技术在现在汽车种的应用,包括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3种轻合金的特点。
轻量化设计技术以及金属成型方法和连接技术,说明了汽车轻量化的意义,对汽车的轻量化技术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汽车;轻量化;车身1轻量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应用于汽车的请炼化技术主要有:1)轻质材料技术的应用,如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塑料粉末冶金生态复合材料及陶瓷等的应用越来越多;2)结构优化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技术的应用;3)汽车制造中新的成型方法和连接技术的不断应用。
1.1.1基于材料的轻量化技术的应用1.11高强度钢在汽车上的应用高强度刚已成为颇具竞争力的汽车轻量化材料,它在抗碰撞性能,加工工艺和成本方面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采用高强度钢板,首先能改善汽车的安全和碰撞性能,传统的碳素钢虽然可以吸收碰撞能量,但其缺点是质量大,影响燃油经济性;高强度钢板用于汽车车身,除了能减薄车身部件厚度降低自重之外还可以提高汽车表面件的抗凹陷性及抗破坏能力,在降低燃油消耗率的同时又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国外高强度钢在汽车上的应用以日本最为典型。
在日本,车身零件实际应用高强度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应用于车身外表件,然后应用到内部零件和结构件。
目前,日本悬架结构和支撑件的强度已达到800-1000MPa。
抗拉强度410 MPa的高强度钢多用于内部件,即将采用590 MPa高强度钢用于内部件,有望进一步减薄零件厚度。
1.12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铝具有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密度小,塑性好,易成型,易回收利用。
可通过铸锻冲压工艺制造各类汽车零件。
自1991年使用高强度铝合金以来,北美汽车上铝的用量已增加2倍,运动多用途车皮卡和微型厢式车上的铝的用量呈3倍增长。
目前,铝合金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车身底盘零部件以及发动机的某些部件上。
简析轻量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 5 ・
简析 轻量化 技术在汽车工程 中的应用
汲 建
( 黑 龙 江 省 农 垦 红 兴 隆 管理 局 交通 运 输 局 要: 在经 济技术水平不 断提升的 当今 时代 , 人 民生活质量也得到 了较 大改善 , 在 出行 需求增加 的同时, 汽车的购买数量也随之呈 现 出了量化上升 的发展趋 势。在汽车走进千 家万户的 同时 , 虽然能够为人 民 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 但是 汽车尾 气也会相对增加 , 在总量上尾 气问题 将会直接导致对环境 的污染及破坏 , 而汽车应用能源的 大量使 用, 也会使 得能 源加速 消耗 , 因此 汽车本 身对带来 的消耗 问题 也是 极其显 著的。从轻量化技 术入 手, 对其在汽车工程 中应 用的必然性作 出了细化 阐述。 关键词 : 轻 量 化技 术 ; 汽 车 工程 ; 应 用 在 当今 社会 ,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经 济及各项 建设 的核心思 结构轻量化技术需对汽车 总体结构进行 分析和优化 , 从而实现 想, 并且这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标杆 , 与此 同时 , 各 行各业在实际发 汽车零部件 的轻量化和整体 化。结构轻量化技术 需协调整 车与系 展过程 中, 也要 以可持 续发展 战略思想为核心理 念 , 并将其作 为行 统 、 系统与系统之 间的各种 问题 , 利用 C A D 技术对各构件 的形状 、 动标杆为行业平稳运行提供指引力 。 能源及环境问题始终是我国建 配置及板 材厚度变化进行分析 , 利用 C A E 技术对各构件进 行布局 设 指标 中尤为重要 的配 比性结构框架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性 , 干涉分析 和运动干涉分析 。 形状优化法也是降低零件质量的一种先 使 得能源消耗问题得到 了有效控制 。 汽车工程是可不或缺的重点工 进方 法 ,该技术可借 助形状 的变异来 降低 峰值或使应 力分布均 匀 程, 其发展建设水 平与 我国人民 的生 活品质存在密 切联系 , 相对 的 化 。通过 向承受高负荷的部位贮存材料 , 将承受低 负荷 的部 位去除 该 工程也是 耗能程度 较高 , 对环境影 响较 大的系统性 工程 , 这就需 材料 , 零件 的形状将按照避免 出现应力高峰并使应力分布均匀来设 要 不断强化 对轻量化技术的应 用。 计。 这种基于生物学增长规律的形状优化方法 , 既可减轻零件质量 , 1 轻 量 化 技 术 阐述 又可避免局部应力高峰。 轻 量化技术是 以时代发展 为依托 , 优化 而来 的新 型技术 , 从细 2 . 2 轻 量化材料 的应用 化层 面上来看 , 该技术 在汽 车领 域的应用是较 为广泛 的 , 也 可以说 轻质材料 技术 的应 用大大减轻 了汽车整 车 的重 量 ,如 高强度 它是汽车技术 中的重点应用 主体 。 轻量化技术 的贯穿性应用 的针对 钢 、 铝镁合金 、 钛合金 、 工程塑料 、 玻璃增强 材料 、 结构 发泡材料等 。 点就是 能源 消耗 及环境 问题 , 因此 , 该技术 在汽 车工 程 中能够 发挥 与其他材料 相比 , 高强度钢在抗 碰撞 性能 、 成本 、 工艺可行性方面具 定程度 的节能减排作用 。 除此之外 , 在应用轻量 化技术 的过程 中, 有较大优势 , 能改善汽车的安全 和碰撞性 能 , 减薄部件厚度 、 降低 自 还应当将汽车车身应用材料作为核 心控 制点 , 这样一方 面能够 提升 身重量还可提高零部件表面 的抗 凹陷性和抗破坏能力 , 既能降低 油 汽车整体性能 , 另一方面材料的应用效果也能够在 降低使用量 的基 耗 还可提高安全性能 。 铝镁合金 因其质量 轻 、 比强度高 、 塑性好及 易 础上得到最大化 的显现 , 从 而从根本上提高 汽车工程 的节能效率 。 成 型等诸多优点 , 广泛应用 于汽 车车身 、 底盘零部件等部位 , 随着 材 轻量化技术 在汽车工程 中的应用 主要是通 过 以下几个 方面体 料及成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其应用范 围将进一步扩大 。工程塑料 现出来 的 : 首先 , 对汽车结构的优化设计是轻量化技术 的重 要表现 , 和玻璃 增强材料具有密度小 、 成 型性 好 、 耐腐蚀 、 隔振 、 隔音 、 隔热 , 这是 因为汽车结构是影响汽车使用性能最为关键 的一部分 , 如果在 普遍应用于汽车的内外饰件上 。 设计 过程中忽略了对结构的合理性创设 , 将 会直接导致汽车结构与 2 . 3 制 造 工 艺 的应 用 预期 目标难 以相符 , 相对 的结构 的缺失性也会使 得汽车本身 自重有 为 了达到进一步减轻质量及降低成本 的 目的 , 除了开发高强度 所增 加 , 这样在后续 行驶过程 中速度就会难 以实现精准 控制 , 而材 钢 、 铝镁合金材料外 , 还开发 了一 系列适应 于这些材料 的制造工 艺 , 料也 会随之 出现 耗损 问题 ,但是如果 能够对汽车结 构进行综 合衡 如激光焊接 、 液压成型 、 半 固态金属加工 、 注射成型和喷射成型技术 量, 使 其更加具有合理性 , 以上 问题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与预防 。 从 当 等 。 前形势来看 , 我 国对 汽车结构 的优 化设计 , 基本都是通过增加强筋 、 激 光焊接工艺采用各种复合板进行拼焊 , 改善 了零部件 的使用 减少重孔 的方式 实现的 , 在设计标准 不断上升 的同时 , 我 国的设计 性 能 , 降低了汽车 自身重量 , 提高了汽车结构可靠性及安全性 能。 液 方式也实现 了优化转变 。 压成 型工艺是将待加工管件或板料置于密闭模具 中, 通过 流体 介质 其次, 轻量化技术在 汽车工程 中的应用还可 以通过材料 的轻量 使管件或板料在模具 中变形成 型 ,该工艺取代 了传统的加工模式 , 化应 用得 以体 现。在推进汽车制造环节时 , 为了在合理化范 围内对 提高 了产品品质 , 降低 了汽车重量 和成本 , 广泛应用 于汽车零部件 汽车本身重 量做 出降低 准备 , 就需要从其应用 材料人手 , 将 材料重 如排气系统 、 后桥 、 发 动机支架等 。 半 固态铸造技术是将金 属或合金 量进行有 效调 减 , 但是在这一过程 中却存在 相应 因素需要进行重点 材料在 固态与液态温度 区间内进行 加工 , 主要分为流变铸造和触变 衡量 , 一方面 , 对材料进行选 择时 , 要确保其应用 效能能够与汽车工 铸造两种工 艺类 型 , 因成本较高应用较少 。喷射成型技术采用高压 程需要高度相符 ; 另一方面 , 材料 的应 用需要 以环保性能为 出发点 , 惰性气 体将金属液流雾化成大量细小 的液滴 , 并使其沿喷嘴轴线方 从而强化汽车本身 的节能属性 。在轻量化材料 的应用环节 , 需要根 向高速飞行 , 并将其沉淀收集 到具有一定形 状的接收基体上凝 固成 据汽 车工程 的细化要求 , 对材料结 构进行调整 , 选择 最为适宜 的材 沉 积坯 件 。 料, 降低 汽车重量 ; 最后 , 在 制作 上的轻量化体现 , 应用新型工艺 , 能 综上所述 , 在汽车工程 中 , 其长远发展建设与 降低 能耗 、 提 升环 够实现对 汽车材料 的高效联接 , 随着技 术体系不断更新 , 应用工艺 境保护实力密不可分 , 并且该理念 已经逐 步成 为汽车领域发展 建设 也更 加完善 , 符合 现代应用规律 , 这就能从 整体 上缩 减汽车重量 。 的核 心导 向力 , 在我 国提 出可持 续发展理念 的当今 时代 , 节能环保 2 轻量化技术在汽车工程 中的应用 已经逐步成为各个领域发展 的主流趋势 。 为 了全面贯彻可持续 发展 轻量化技术 的应用不仅是符 合时代发展趋势 的重要体现 , 更是 的战略要求 , 就需要 不断强化对轻量化技 术的应用 , 使其 能够 与汽 促进 汽车行业长远 发展 的重 要推动力 , 因此 , 该技术 不仅是 可持 续 车工程 的应用需 求充分融合 , 从结构设计 、 汽 车材 料及制作工 艺三 发展的基础标杆 , 更是 优化 汽车生产结构 的核心力 。在 轻量化技术 个方面人手 , 实现汽车工程 的长远发展 目标 。 的应用过程中 , 降低 能耗等关键 性指标则需要通过 以上三个方 面做 参考文献 出优化调整 ,只有实现对 轻量化技术 的应用细节进行科学掌 控 , 才 【 1 】 李洪力, 王伟 霞, 韩 阳等. 汽 车轻量化技 术的应用现状及 主要途径 能不断提高轻量化应用效 率 , 为汽车行业 的高标 准建设 提供合理化 分析【 A ] . 河 南省汽车工程科技 学术研讨会『 C 1 . 2 0 1 5 . 保障 。 [ 2 ] 向晓峰, 魏 丽 霞, 马鸣 图. 汽 车轻量化技 术 的应 用『 J ] . 汽 车工程 师, 2 . 1 结构设计技术 的应用 2 0 1 2  ̄ ) .
同济大学汽车轻量化论文

结构优化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综述摘 要:首先论述了汽车轻量化的意义、技术内涵、物理意义、发展现状和方法;接着介绍了高强钢、有色合金材料、塑料和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作用;然后对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三种结构优化方法的概念、数学模型、国内外发展现状加以阐述,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最后提出了结构优化方法的结合使用、理论创新推动拓扑优化展望,以期推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轻量化;轻质材料;结构优化;拓扑优化0 前言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增速大幅提升,并且再次刷新全球记录,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
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随着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油耗、安全和环保三大问题。
针对三大问题,各国政府制定了如油耗法规、安全法规以及排放法规等条令法规。
各国汽车工业界一致认为,汽车轻量化是满足上述三个法规的有效手段和方法[1-4]。
1 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其发展现状1.1 汽车轻量化技术汽车轻量化的技术内涵是: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有效手段对汽车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或使用新材料在确保汽车综合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产品自身重量,以达到减重、降耗、环保、安全的综合指标。
汽车轻量化技术包括汽车结构的合理设计和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两大方面。
一方面汽车轻量化与材料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优化汽车结构设计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
1.2 汽车轻量化的物理意义汽车轻量化设计应包括质量减轻和功能的完善和改进,为表征白车身的轻量化的效果,宝马汽车公司提出了轻量化系数的概念,该系数L 可用下式表示[5]为/()t L m C A (1)式中m 为白车身的结构质量(不包括车门和玻璃),t C 为静态扭转刚度(包括玻璃),A 为左右轮边宽度与轴距的乘积所得的面积,L 为轻量化系数。
有关参量如图1,汽车轻量化效果反应在L 值上为下降。
图1 白车身轻量化系数的相关参量示意图1.3 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国内汽车轻量化材料正在加速发展,新型智能材料逐渐在汽车制造中得到应用。
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论文

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论文汽车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摘要现代对汽车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轻量化、节能降耗和降低排放污染是现在汽车发展的趋势,而轻量化必须从改进汽车的材料出发,研制性能更好更轻的汽车材料从而带来能源消耗的减少,进而排放污染随之降低,汽车材料的发展是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新材料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汽车轻量化轻量化材料1.铝合金、镁合金、塑料、高强度钢是当前汽车轻量化的四种主要材料。
安全、节能、环保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永恒主题。
安全和舒适的功能装备增加汽车的重量,节能和环保要求减少CO2排放及良好的回收再利用。
国外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车重每减轻10%,可节省燃油3%-7%。
汽车排放与燃油消耗正相关,实现轻量化将会减少CO2排放。
2. 轿车材料构成变化情况从表1可见,钢铁应用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是最主要的材料;塑料已与铸铁相当,甚至略微领先;铝合金排第4位,且增长势头明显;镁合金用量虽然还很小,但增长率很高。
表1 1995年和2000年欧洲每辆轿车材料构成变化情况材料名称1995年2000年增减质量(kg)构成比(%)质量(kg)构成比(%)钢742.4654630.0451-15铸铁190.5014136.0911-29铝72.57595.25831塑料115.668149.681229铜20.41 1.518.14 1.3-13锌 6.80.4 6.80.40镁 2.270.2 4.530.3100玻璃38.55334.023-13陶瓷0.9070.1 1.810.1100粉末11.340.813.61120橡胶56.70452.164-8其它117.939102.068-13合计1378.461001244.19100-10奇瑞某一款车型材料大致构成如图1。
图1 奇瑞某款车型材料大致构成情况轻量化材料在汽车上应用现状汽车上铝合金产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铝铸件和变形铝合金(主要包括:板材、挤压型材、锻造铝合金等)。
浅谈以轻量化为主的专用汽车车身优化设计论文

浅谈以轻量化为主的专用汽车车身优化设计论文浅谈以轻量化为主的专用汽车车身优化设计论文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加速的发展阶段,因此具有产业链长、投资规模大、中间产品多、加工度高等特点,再加之我国各类资源分布并不是很均匀,因此这些都为专用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专用汽车产业在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能源消耗、生态环保以及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专用汽车的环保与节能如今也已经成为专用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减轻专用汽车车身自重,对专用汽车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正是帮助汽车减少油耗、减少排放以及提高汽车运输效率的有效办法之一。
下面就如何实现专用汽车车身轻量化的几种技术与方法展开研究探讨。
1 应用新兴制造工艺实现专用汽车车身轻量化应用新兴制造工艺来实现汽车车身轻量化,这里主要列举两种技术,一是液压成形技术,一是喷射成形技术。
其中液压成形技术作为一种柔性成形技术,是指在冲压的时候将流体介质作为传力介质,以此来取代传统刚性冲压中的凹模与凸模,以高压形式将流体介质冲入需要成形的板料或管件的模具中,使板料或管件在模具内经液体压力从而变形成为模具造型,最终成为汽车车身所需零部件形状。
目前在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液压成形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大的汽车制造商甚至用液压成形技术直接取代了传统的冲压制造技术,正是由于液压成形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没有增加汽车车身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成本,而且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减轻汽车质量,因此液压成形技术在汽车实际生产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而喷射成形技术(sparyforming)则是指将合金液流用高压惰性气体雾化成细小熔滴,使其在高速气流中飞行以冷却,在其还未完全凝固之前被沉积成坯件的一种技术,拥有所获材料组织均匀、晶粒细小以及可以抑制宏观偏析等各种优点。
喷射成形技术是把金属熔融、液态金属雾化、快速凝固、喷射沉积成形集成在一个冶金操作流程中制成金属材料产品的新工艺技术,在发展新材料、改革传统工艺、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升材料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汽车轻量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轻量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主题: 汽车轻量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汽车轻量化设计是当前汽车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旨在通过减少汽车的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以及减少环境污染。
本论文旨在探讨汽车轻量化设计领域的研究问题及背景、研究方案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最终得出结论和讨论。
1. 引言- 研究问题及背景:汽车工业正面临着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汽车轻量化设计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途径。
然而,在开展轻量化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安全性、成本以及材料可行性等多个因素,这对设计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研究方案方法- 研究设计设想与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材料在汽车结构中的应用,以及轻量化设计对性能和可行性的影响,来探索最佳的汽车轻量化设计方案。
- 数据采集与实验设计:采集多个不同材料的性能数据,并设计实验来评估不同材料和设计方案的性能差异。
- 数值模拟与分析:使用专业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并从中分析其性能和可行性。
- 参数优化与对比:运用参数优化技术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和优化,以找到最佳的汽车轻量化设计方案。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材料性能分析:将不同材料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适合汽车结构的轻量化材料。
-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性能差异,并找出最优设计方案。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使用数值模拟软件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不同设计方案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和可行性。
4. 结论与讨论- 结论:通过本研究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我们得出了最佳的汽车轻量化设计方案,该方案在性能和可行性方面均表现出色。
- 讨论:在讨论中,我们将分析所选设计方案所带来的优势和限制,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结论:本研究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汽车轻量化设计方案。
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该设计方案在性能和可行性方面表现出色。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该方案所带来的一些局限性。
汽车轻量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汽车轻量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朱宏敏(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1804)摘 要:简要介绍了汽车轻量化的三方面关键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包括轻质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结构轻量化设计及优化,新型制造及生产工艺技术。
指出了这些技术的前景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国的发展潜力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汽车轻量化;轻质材料;轻量化设计;制造工艺技术中图分类号:U4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230(2009)02-0010-03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Key Technologiesin Automotive Weight LighteningZ HU Hong-min(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ree part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key technologies in Automotive Weight Lightening,which include the applica 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ghtweighting materi als,the lightweighting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es,ne w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I 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future of these technologies and gives the strategies and developing potential of automotive in China.Key words:automotive weight lightening;lightweighting materials;lightweighting design;manufactur ing technologies0 前言随着世界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对汽车的节能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优化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综述摘 要:首先论述了汽车轻量化的意义、技术内涵、物理意义、发展现状和方法;接着介绍了高强钢、有色合金材料、塑料和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作用;然后对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三种结构优化方法的概念、数学模型、国内外发展现状加以阐述,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最后提出了结构优化方法的结合使用、理论创新推动拓扑优化展望,以期推动汽车轻量化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轻量化;轻质材料;结构优化;拓扑优化0 前言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增速大幅提升,并且再次刷新全球记录,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一。
汽车工业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随着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油耗、安全和环保三大问题。
针对三大问题,各国政府制定了如油耗法规、安全法规以及排放法规等条令法规。
各国汽车工业界一致认为,汽车轻量化是满足上述三个法规的有效手段和方法[1-4]。
1 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其发展现状1.1 汽车轻量化技术汽车轻量化的技术内涵是: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有效手段对汽车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或使用新材料在确保汽车综合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产品自身重量,以达到减重、降耗、环保、安全的综合指标。
汽车轻量化技术包括汽车结构的合理设计和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两大方面。
一方面汽车轻量化与材料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优化汽车结构设计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
1.2 汽车轻量化的物理意义汽车轻量化设计应包括质量减轻和功能的完善和改进,为表征白车身的轻量化的效果,宝马汽车公司提出了轻量化系数的概念,该系数L 可用下式表示[5]为/()t L m C A (1)式中m 为白车身的结构质量(不包括车门和玻璃),t C 为静态扭转刚度(包括玻璃),A 为左右轮边宽度与轴距的乘积所得的面积,L 为轻量化系数。
有关参量如图1,汽车轻量化效果反应在L 值上为下降。
图1 白车身轻量化系数的相关参量示意图1.3 轻量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国内汽车轻量化材料正在加速发展,新型智能材料逐渐在汽车制造中得到应用。
车用高强度钢板、镁合金已在汽车上有所应用,如ULSAB—AVC项目中,车辆结构件几乎100%使用高强度钢[6],可使汽车重量大大减轻,并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
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变速器壳体采用镁合金,随着镁合金材料的技术进步及其抗蠕变性能的进一步改善,自动变速器壳体以及发动机曲轴箱亦适合改用镁材料制造。
若曲轴箱有铝改为镁,则可减轻30%左右。
2 轻质材料的应用据统计,汽车车身、底盘(含悬架系统)、发动机三大件约占一辆轿车总重量的65% 以上。
其中车身内外覆盖件的重量又居首位,因此减少汽车白车身重量对降低发动机的功耗和减少汽车总重量具有双重的效应。
为此,首先应该在白车身制造材料方面寻找突破口。
具体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案[7]:(1)使用密度小、强度高的轻质材料, 如镁铝合金、塑料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等;(2)使用同密度、同弹性模量而且工艺性能好的截面厚度较薄的高强度钢;(3)使用基于新材料加工技术的轻量化结构用材,如连续挤压变截面型材、金属基复合材料板、激光焊接板材等。
2.1 高强钢高强钢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轻量化材料,高强钢最大的优势是:提高材料的强度,在所要求的性能不变或略有提高的前提下,减薄板材构件的厚度,因而减轻构件的质量。
减薄和高强是先进高强钢在减重和安全方面的优势,但也对冲压成形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
减薄和高强对冲压工艺而言是恶化成形性的双重因素,不仅使车身零件在成形过程中易开裂,而且易产生过量回弹,冲压件的回弹常用U 型槽的拉伸试验来测定。
相对于软钢和传统高强钢,先进高强钢的回弹更大,特别是当钢板原始强度大于1000MPa时,传统的冷冲压方法就难以生产结构、形状相对复杂的车身零件,这就需要热冲压技术[8]。
目前我国高强钢应用于汽车零部件中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高强钢的应用及作用2.2 有色合金材料铝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其密度只有钢铁的1/3,机械加工性能比铁高4.5倍,耐腐蚀性、导热性好。
其合金还具有高强度、易回收、吸能性好等特点。
汽车工业运用最多的是铸造铝合金和形变铝合金。
镁合金具有与铝合金相似的性能,但是镁的密度更低,其比重只有 1.8/3,是当前最理想、重量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因而成汽车减轻自重,是提高其节能性和环保性的首选材料。
镁合金在汽车中使用主要具有以下优势[9]:(1)常用金属中最轻的金属(2)比强度高(3)对振动、冲击的吸收性能好(4)易于机械加工(5)抗凹陷性能好(6)良好的焊接和铸造性能(7)易于回收再生但其铸造性差, 后处理工艺复杂, 成本高。
2.3 塑料和复合材料塑料的应用同时满足降低整车重量和成本两方面的需求,因此是汽车使用的最多的非金属材料,相关技术也比较成熟。
塑料具有比重小、耐腐蚀、隔音隔热、比强度高、吸收冲击能量、成本低、易加工、装饰效果好等诸多优点,不仅能减重降成本,而且对整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外观都有利[10]。
塑料是由非金属为主的有机物组成的,具有密度小,成型性好,耐腐蚀,防振,隔音隔热等性能,同时又具有金属钢板不具备的外观色泽和触感。
复合材料即纤维增强塑料,是一种增强纤维和塑料复合而成的材料。
2.4 其他轻量化材料精细陶瓷是继金属、塑料之后发展起来的第3大类材料。
其发展史只有20年左右,但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高强度、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等)和化学性能(耐热冲击、耐氧化、蠕变等)。
作为轻量化材料用于汽车零件,不仅直接起到轻量化的作用,更因其优良的耐热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3 结构轻量化设计与优化目前在三种汽车轻量化的途径中,新材料的研究与结构设计和分析与发展最为迅速,但新材料的研究存在开发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开发成本高等缺点,制约了其在汽车轻量化中的普及。
相对而言,汽车结构的优化应用最广泛,技术发展最成熟,也是汽车轻量化最有效的途径。
结构优化根据设计变量类型的不同划分为3个层次:尺寸优化、形状优化和拓扑优化[11]。
表2为结构优化三个层次概念及实例。
现阶段,尺寸优化和形状优化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已经很完善,使得拓扑优化或更深层次的结构优化成为了本行业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优化技术的普遍形式:GOAL :min (())s.t :(())0l ua p a p p p p φφ≤≤≤ (2)在上面的形式中,(())a p φ表示车身的总质量,p 代表设计变量。
目前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均匀化方法,是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中应用最广的方法, 属材料描述方式。
其基本思想是在拓扑结构的材料中引入微结构( 单胞) , 微结构的形式和尺寸参数, 决定了宏观材料在此点处的弹性性质和密度, 优化过程中以微结构的单胞尺寸为拓扑设计变量, 以单胞尺寸的消长实现微结构的增删, 并产生由中间尺寸单胞构成的复合材料, 以拓展设计空间, 实现结构拓扑优化模型与尺寸优化模型的统一和连续化。
第二种是变厚度法,是较早采用的拓扑优化方法, 属几何描述方式。
其基本思想是以基结构中单元厚度为拓扑设计变量, 将连续体拓扑优化问题转化为广义尺寸优化问题, 通过删除厚度为尺寸下限的单元实现结构拓扑的变更。
该方法突出的特点是简单, 适用于平面结构( 如膜、板、壳等) , 推广到三维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种是变密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拓扑优化方法, 属材料( 物理) 描述方式。
其基本思想是人为地引入一种假想的密度可变的材料, 材料物理参数( 如许用应力, 弹性模量)与材料密度间的关系也是人为假定的。
优化时以材料密度为拓扑设计变量, 这样结构拓扑优化问题被转换为材料的最优分布问题。
表2 结构优化三个层次概念及实例 实例3.1 尺寸优化尺寸优化是一种比较简单和直接的轻量化优化方法,在优化设计中将结构的尺寸参数作为设计变量。
在尺寸优化前,需要对结构进行灵敏度分析,以确定结构性能参数的变化对于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的敏感性。
结构灵敏度是指所关注的结构性能指标对某些结构参数的变化梯度,它是分析结构性能参数j T 对结构设计参数i χ变化的敏感性[12],其数值可以反映结构设计变量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即:()jj i i T T S χχ∂=∂ (3)2013年南昌大学叶盛以某国产小车前车门为例,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得到不同部件对车门的下沉刚度、扭转刚度和一阶模态频率的响应灵敏度。
参与分析的车门主要部件如图2所示。
图2 参与分析的车门主要部件序号在保证车门刚度和一阶自由模态频率不降低的前提下,对车门各零部件的厚度进行优化,从而实现车门的轻量化。
在车门轻量化设计模型中,确定了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如表3所示。
除了对汽车零部件进行轻量化设计,很多学者还从整车角度进行轻量化设计。
2010年湖南大学胡朝辉在尺寸优化方面,提出了在汽车开发早期(概念设计阶段)对车身的总体总布置参数(车身总长、总宽、总高)进行优化的轻量化设计方法,既追求了车内空间的最大化,又实现了新车型轻量化设计;将整车长、宽、高作为控制参数,结合部分关键零件厚度优化,在新车型设计时,能够以最低成本取得最好的轻量化效果及内部空间的最大化要求[13]。
图3 整车加长加宽加高示意图在实例验证中,以某款改型车的轻量化设计作为算例,将白车身的一阶扭转模态及白车身强度要求作为约束性能参数。
通过对关键零件厚度的增加,实现其他零件不需要增厚就可以使整体尺寸上增加的新车型NVH/强度性能合格的目的,从而使得新车型达到总体上的轻量化效果。
尺寸优化前后对比如图4所示。
图4 原车型与尺寸优化后车型对比然而,尺寸优化也有它的局限性。
例如,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所设计的结构,仅仅通过修改结构单元的尺寸是很难对原结构进行较大改进的。
更为重要的是,尺寸优化不能改变原结构的形状和拓扑结构,不能保证由这种方法得到的设计是真正意义上的最优设计。
3.2 形状优化形状优化是设计人员对模型有了一定的形状设计思路后所进行的一种细节设计,通过改变模型的某些形状参数后达到改变模型的力学性能的目的,以满足某些具体要求。
南京理工大学的杨真通过Hypermoph 实现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变形,建立形状设计变量,定义结构优化相关响应、约束和目标,来进行形状优化的求解[14]。
图5 预测形状变化研究以体积分数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形状变化height 和width 为设计变量,应力、应变能、模态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数学模型如下。
预设2个形状变化upandown 和inandout 。
目标函数:()(,)V X V height upandown width inandout =⨯⨯ (4)然后利用hyperworks 形状优化功能,实现了桥式起重机结构轻量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