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肾入手探讨慢性肾病证治[可修改版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之,水液代谢虽然涉及多个脏腑,主要在于脾 肾两脏。而慢性肾病经大量病历观察90%以上皆呈 现脾肾虚症候,故认为,从脾肾入手是研讨此病 功能失调
➢ 从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入手分析,根据临床经验, 总结出肾病之水肿、蛋白尿、血尿与脾肾相关, 其病机关键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 尤其是慢性肾脏病,脾肾阴阳失调贯穿疾病的始 终。
➢ 慢性肾病由于阴阳失调日久,水液不能吐故纳新分清泌浊, 从而酿成湿浊血瘀,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由多 种慢性肾脏疾病日久发展而来,其病机特点是以虚为主, 虚实夹杂;病机的核心是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内停为 标;脾肾两虚贯穿其始终。诸如慢性肾衰竭病人临床上所 出现的腰痛膝软、乏力贫血等均由脾虚肾虚日久所致,此 为慢性肾衰竭之本虚。而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内停,肾虚 气化不利,浊不得泄,升清降浊之功能紊乱,湿浊内蕴, 日久必化为浊毒,湿浊毒邪内蕴日久致血络瘀阻为患,临 床出现脘闷纳呆、食少呕恶、少寐烦热、舌苔垢腻或舌紫 瘀斑等症,此为本病之标实。
三、辨证治疗经验
➢ 辨证必须通过四诊辨证分析,在于阴阳偏盛偏衰, 有针对性调理其阴阳失调,以达到阴阳相济。
➢ 综合看慢性肾病属于本虚标实,治疗必须针对病 情缓急,纯补纯泻皆不适宜,应急则治标,缓则 标本兼顾。
(一)从脾肾论治水肿
1.脾肾阳虚、温肾健脾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症见全身浮肿,腰以 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或水肿反复发作,小便 少,大便溏或溏而不爽,脘腹胀满,腰痛,畏寒肢 冷,精神萎靡,面色晦暗;面色晄白,舌体胖嫩滑 润,舌质淡或边缘、舌下有瘀斑,脉沉细迟或沉涩。
从脾肾入手探讨慢 性肾病证治
一、肺脾肾膀胱三焦与现代医学水 液代谢的关系
➢ 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参与的、非常复 杂的生理过程,以肺脾肾为中心完成的。
➢ 《灵枢·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 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津液的 生成、输布和排泄的阐释。津液的生成与输布, 主要由于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输布、肾的气 化蒸腾和三焦的疏泄决渎完成。
3 肺热肾寒,清肺健脾温肾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肺、脾、肾三脏寒热 交错功能失调,症见水肿(中度或轻度),小便 不利;口干渴,胸腔或胃脘灼热,舌红苔燥;形 寒肢冷,四肢困重,头昏沉,大便不实;腰膝酸 痛沉重,下肢寒凉,脉象沉。辨证为肺热、脾肾 虚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
处方:附子片20g(先煎) 、白术20g、茯苓25g、白芍15g、
党参15g、生姜10g、益母草30g、红花15g、桃仁15g、泽 泻20g、甘草15g,水煎日二次服。
连服上药14剂,24小时尿量由200ml增加至2500ml, 浮肿消退,继以升阳益胃汤等药调治二个月,尿蛋白由 (+++)减少至(±),血浆总蛋白60g/L、白蛋白36g/L, 球蛋白24g/L,脉象沉而有力,舌质红润,从而获得缓解 出院。
黄芩15克、黄连10克、草果仁10克、槟榔15克、 半夏15克、干姜10克、陈皮15克、姜黄15克、 茯苓2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猪苓15克、 泽泻15克、知母15克、川朴15克,甘草10克
【病案举例】
付某,男,33岁,2013年8月12日。
患肾病综合征三年余,水肿屡消屡作,尿蛋白+~++,近 二个月因感冒水肿加重,腹膨大,高度腹水,尿量一昼夜 100毫升左右,曾用速尿等尿量稍增,但停药尿量仍少, 腹胀难忍,不能进食,五心烦热,恶心呕吐,口干舌燥, 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辨证为脾湿胃热,升降失常,湿热中阻,气滞水停,宜健 脾清胃热,除湿利水分消法。以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服 7剂,24小时尿量增加至2000毫升,恶心呕吐消失,腹部 宽松,守方继服7剂,24小时尿量继续增至2500~3000毫 升,腹胀全消食纳好转,经治半年仅尿蛋白±,余症悉除。
2.湿热中阻,和中分消
脾气虚不能升清而湿浊中阻,胃气滞不能降浊而 热瘀,形成虚中夹瘀,湿热中阻之证。周身水肿, 以腹水为重者,症见腹部膨满,腹水明显,小便 不利,大便秘,五心烦热,恶心呕吐,胃脘胀满, 口干食纳减少,舌质红苔白厚腻,舌体胖大,脉 弦滑或弦数。
方用东垣中满分消丸化裁拟和中消胀饮,体现了东垣治 脾胃用分消法之特色。 药物组成:
➢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液,为 水液代谢之枢纽;肾司开合,为主水之脏。《景 岳全书》:“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 气,故其表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矣”。《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 渎之官,水道出焉。”肾的气化作用和脾的运化 功能贯穿水液代谢的始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水 液的新陈代谢和吐故纳新的作用。
治疗以温肾健脾利水活血之剂,方用加味真武汤。 药物组成:附子10-20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术15克, 白芍2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益母草25 克,红花15克,桃仁15克,生姜15克,甘草15克。
【病案举例】
申某,男,14岁,2001年4月6日初诊。
患肾病综合征三年,曾用强的松治疗病情缓解,本年二月 因感冒疾病复发,经治疗感冒已愈,但全身水肿不消,腹 胀满,小便不利,手足厥冷,畏寒,下肢尤甚,面色晄白, 大便溏,尿蛋白(+++),血浆总蛋白46g/L、白蛋白 26g/L、球蛋白20g/L,脉沉,舌紫,苔滑润,舌体胖嫩。 辨证为脾肾阳虚夹有瘀血之阴水,宜温补脾肾活血利水法。
➢ 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由脾运化之水谷精微与肾藏之精 气化生。蛋白尿的生成,与脾肾两藏虚损密切相关。脾虚 不能运化升清,谷气下流;脾失统摄,精微下注,所谓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肾主封藏,受五脏六腑之精 而藏之,若肾气亏虚,肾失封藏,肾气不固,精微下泄, 也可发生蛋白尿。血液化生于脾,化精于肾,脉为血府。 血液全赖五脏共同作用,才能循行于脉中,布散于全身。 任何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血不循常道,均可致尿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