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赋第十五段赏析【清代】王夫之骈体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 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 先生。
THANK YOU!
国学 骈体文
霜赋
第十五段
清代 王夫之
作品赏析
• 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说 文》霜者,天之所以杀也。——《汉书·董仲舒传》履霜坚冰至。— —《易·坤》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 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每寒夜起立,振 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韵味。 •
《霜赋》写景咏物,同样蕴含着船山于人性和人生问题的思考。船山怅然有感:“历千秋而寓愁兮,曾 不如晨 霜易消。”在这里,繁霜既是生活环境的制造者,又成为某种人生命运的象征。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生于万历四十七年九月初一子 时,卒于壬申正月初二午时。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 (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 《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 《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 《霜赋》借肃杀凄清的霜景涵容的特殊的动乱时代背景下的生命迟 暮之感,透露出作品深沉悲婉之风,“亘天涯且凋。历千秋而寓愁 兮,曾不如晨霜之易消”。凄迷的霜秋意象隐隐烙上了悲苦愁怨的 艺术印痕,这既是一个动荡悲婉时 代的写照,又是作者对于艺术格 调之追求。
作品赏析
• 霜是冷暖交汇时的自然现象,在文人笔下,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象征诗人的理 想和志趣,成为文学作品中典型的意象,让读者品味其深刻的哲理意趣,从而 享受美的熏陶。
• 一.离别的痛苦 霜,冬的使者,霜花降,万物萧,百草枯,染伤了别离心境。 • 二.羁旅的艰辛 霜,对月显白,月下清幽,霜凉了羁旅的心,情为之而悲。 • 三.思妇的愁情 霜,征人之苦,家人因思而寒,征人冷暖系在家人心头。 • 四.孤高的操守 霜,秋叶因之落,枫叶为之红,瓜果为之甜,菊因之愈香,
是磨砺后的坚忍,是守节人的孤高心性。 • 霜的自然特征,被诗人发掘出深刻的寓意,入诗为象,给人留下深刻而绵长的
于是长天益迥,烟水增寒。柏已凋而余紫,枫欲 脱而弥丹。沙广衍以无际,芦孤飞而不还。
……………………………………………………… ………………………………………………………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王夫子完成《南窗漫记》一卷。秋,完成《霜赋》,撰写《武夷 先生暨谭太孺人合葬墓志》。冬,王夫子辑六十岁后诗作《七十自定稿》一卷。康熙二十八年 (1689年)王夫之病中著《识小录》一卷。四月,重定《尚书引义》。九月,刘思肯来为王夫之 画像,王夫之为自己的画像题词《鹧鸪天》。王夫之为自己的墓碑书《自题墓石》。撰《自巳九 月书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