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伯父文——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伯⽗⽂
公元2018年5⽉10⽇,⽗亲的⽼领导和⼀⽣最好的朋友,我最喜欢和尊敬的伯⽗李⼦俊⽼先⽣与世长辞了。
虽然,上⽉下旬,伯⽗回⽼家时送别,看到伯⽗当时的⾝体状况,就有⼀定的⼼理准备。
虽然,在我们的传统⽂化中,能以百岁遐龄回归天国,可以称之为喜丧。
但是,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还是感到很悲痛。
毕竟,阴阳两隔,从今⽽后,我只能在⼼中存想、在梦中相见了。
在我的⼼中,伯⽗永远是⼀条顶天⽴地的汉⼦。
青年时代,⽇寇欺凌,伯⽗决⼼投笔从戎。
但穷⼈家的孩⼦能有什么选择,只能在村⾥被动等待征兵。
伯⽗参过两次军,第⼀次是⼋路军120师政治部宣传部长张平化到伯⽗⽼家征兵,组建晋西北游击队,伯⽗报名参军并被任命为学兵队的⼀个⼩队长。
晋西北游击队⾪属于⼋路军359旅,司令部驻地在原平县轩岗填的后⼝村。
伯⽗在司令部驻地训练,还听过王震旅长的讲话,但由于司令部领导的原因,三个⽉后,晋西北游击队解散,这批兵被遣返回家。
我常常想,这真是命运开了个⼤玩笑,如果没有这次遣返,伯⽗就是三⼋年参加⾰命的⽼⼲部,以伯⽗的学识和胆略,成为⼀名将军也未可知。
伯⽗的第⼆次参军是⼭西省保安第四区司令部来成家庄招兵,伯⽗被编⼊政治⼯作队,历任⼆团⼀营⼆连指导员,六⼗团⼆营六连指导员,独七旅三团五连指导员,曾在赵城西庄村等地组织指挥过抗击⽇军的战⽃,是货真价实的⼆战⽼兵。
抗战胜利后,伯⽗担任临县进步社主任兼国民政府临县县长,驻扎在汾阳城内。
就是在这⾥,⽗亲与伯⽗相识相知,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
在我的⼼⾥,伯⽗永远是⼀位知⾏合⼀的智者。
由于家庭困难,伯⽗仅上过短短的四年学,不够⼩学毕业。
但这短短的四年,伯⽗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学》《中庸》《论语》《孟⼦》《诗经》《书经》《易经》和《幼学琼林》等国学经典。
他常常谦虚地说他的学问不如我⽗亲,但我知道,⽗亲最⼤的能耐,也就是当个⽂书和⼩学语⽂⽼师,但伯⽗却是经过商、扛过枪、当过官、做过⼯,还在⼯⼚⾥搞过技术⾰新。
在太原民⽤五⾦⼚,他研制了⼭西省第⼀台顶针机。
在太原⽵器⼚,他研制了⼭西省第⼀台打帘机。
在"深挖洞"时,他研制了在洞中易于通⾏的⼿扶车和洞外吊⼟的转盘转扬机。
退休后,他还⼆次创业,办起了⽔果摊,把海南的西⽠⾹蕉,四川的桔⼦橙⼦,引进了太原,不仅解决了全家的⽣活困难,丰富了太原⽔果市场,还为家乡亲戚朋友提供了就业挣钱的机会。
在我的⼼⾥,伯⽗永远是⼀位宅⼼仁厚的长者。
由于住得较近,我与伯⽗见⾯较多,从最早的庙前街⼩四合院,到拆迁时临时租住的⽼军营平房,到回迁后的傅家巷楼房,都给我留下了⾮常深刻的印象。
伯⽗⼀⽣乐于助⼈,每次去伯⽗家⾥,都能见到找他帮忙的⽼家的亲戚、朋友的孩⼦。
新世纪以后,社会上发起了寻找⼆战⽼兵的活动,伯⽗以九⼗多岁的⾼龄,重新进⼊了⼈们的视野。
我在他家中看到⼀本画册,记录着包括闫锡⼭秘书李蓼源先⽣在内的⼗⼏位⼆战⽼兵,他是其中之⼀。
这是他⼀⽣的珍宝,是国家社会对他的临终关怀,因为他的抗战⽣涯⼀直得不到国家的认可,是他⼀⽣的隐痛。
他特别感谢这个寻找⼆战⽼兵的组织。
每年,不管是端午节,还是中秋节,他都要请这个组织的志愿者们来家吃饭,还要送给他们⾃⼰包的粽⼦和⽉饼,像对⾃⼰的亲孙⼦⼀般,孩⼦们也亲切地叫他爷爷。
我再也见不到伯⽗了,我很悲痛。
但逝世了⼆⼗多年的⽗亲,终于在天国与他⽇思夜想的兄长团聚了,他们⼀定⾮常⾼兴吧?在另⼀个世界,伯⽗并不寂寞!
天国有情弟迎哥
⼈间⽆奈伯离侄
⾏⽂⾄此,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篇琐碎的回忆,⽆法表达我的感情。
崇⾼伟岸慈祥的伯⽗,永远活在我的⼼中!
伏维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