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加推拿结合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推拿采用二步十法(按、压、揉、推、滚、摇、抖、扳、盘、运),隔日1 次,每次20 min,7 次1 个疗程,
一般治疗1~5 个疗程。
针灸取肾俞、白环俞、足三里等为主穴,配穴取秩边、腰阳关等。
急性期每日1 次,好转后改为隔日1 次。
常规骨盆牵引,每日1 次,每次30 min,牵引时间7
天为一疗程。
结果治愈57 例,占71%;显效21 例,占26%,总有效率100%。
结论经过多
年实践,针灸加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灸;推拿;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叫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占腰腿痛病人20%以上。
一般人在30岁以后的人由于身体处于退变阶段;腰椎纤维环和韧带的弹性和韧
性都随之下降,其结构退变松弛是本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劳动、外伤或体育活动中腰部遭
受扭闪,撞击或扛抬重物时用力过猛而引起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线织从破裂口脱出,刺激
或压迫脊髓神经根而产生的一组证候群。
基本症状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甚至出现下肢感觉
障碍及腰腿功能障碍。
笔者多年来运用针灸,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取得
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 例,均经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46 例,女34 例;年龄最小18 岁,最
大66 岁;病程最短1 天,最长1 年2 个月;病情轻者仅腰痛,站立行走自如,病情重者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腰痛不能入睡。
1.2 治疗方法
1.2.1 推拿疗法
采用二步十法,手法要求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稳而有准,循序渐进。
第一步运用按、压、揉、推、滚五种轻手法。
①按法:以两手拇指指腹自上背部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二条经线,由上而下地按摩至腰骶部,连续三次。
②压法: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手自患
者T1沿棘突向下按压至骶部,左手按压时稍向足侧用力,连续三次。
③揉法:单手张开虎口,拇指与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肾俞穴,轻轻颤动,逐渐用力。
④推法:以两手大鱼际自腰骶
部中线向左右两侧分推。
⑤滚法:用手背掌指关节的突出部,沿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线自上而
下滚动,至腰部时稍加力,直至下肢足跟部,反复三次。
第二步运用摇、抖、扳、盘、运五
种重手法。
①摇法:两手掌置于患者腰臀部,推摇患者身躯,使之左右摆动,连续数次。
②抖法::以双手握住其双踝,用力牵引与上下抖动,使患者身体抖起呈波浪状动作,连续
三次。
③扳法:A俯卧扳腿法:一手按压患者L3~4 部,一手托对侧膝关节,使关节后伸至
一定程度,双手同时相对交叉用力。
恰当时可听到弹响声,左右各做一次。
B俯卧扳肩法:
一手按压患者L3~4 处,一手扳起对侧肩部,双手同时交叉用力,左右各做一次。
C侧卧扳法:侧卧,健肢在下伸直,患肢在上屈曲。
术者立于患者腹侧,屈双肘,一肘放于患者髂骨后
外缘,一肘放于患者肩前(与肩平),相互交错用力。
然后换体位,另侧做一次。
④盘法:
A仰卧盘腰法:患者仰卧屈膝、屈髋,术者双手握其双膝,使贴近胸前,先左右旋转摇动,
然后推动双膝,使腰及髋、膝过度屈曲,反复做数次,继之以左手固定患者右肩,右手向对
侧下压双膝扭转腰部。
然后换右手压患者左肩,左手向相反方向下压双膝,重复一次。
B侧
卧盘腿法:侧卧,健腿在下伸直,患肢在上屈曲。
术者站于患者腹侧,一手从患腿下绕过按
于臀部,前臂托拢患者小腿,以腹部贴靠于患者膝前方;一手握膝上方,前后移动躯干,使患
者骨盆产生推拉动作带动腰椎的活动。
然后嘱患者屈髋,使膝部贴胸。
术者一手向下方推膝部,一手拢住臀部,以前臂托高小腿,在内旋的动作下,使患肢伸直。
⑤运法:以左手握患
者膝部,右手握其踝部,运用提拔手法,使患肢做屈伸动作,徐缓地抬高并伸展。
上述治疗
隔日1 次,每次20 min,7 次为1 个疗程,一般治疗1~5 个疗程。
1.2.2 针灸疗法
取穴:主穴肾俞、白环俞、膀胱俞、腰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足三里、阳陵泉,配
穴腰阳关、秩边、承山、昆仑、丘墟、膝阳关、阿是穴、悬钟。
每次选三至五穴,急性期每
日针1 次,症状好转改为隔日1 次。
1.3 常规骨盆牵引,每日1 次,每次30 min,牵引时间7 天为一疗程。
骨盆纵向牵引起的作用。
骨盆纵向牵引能够起到制动作用,达到局部组织活动减少和休息,缓解腰部肌肉痉挛,
调整腰椎后关节微细变化,减轻对后关节之压力,恢复腰椎正常生理屈度,调节椎间隙及椎
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激或压迫得以缓和,坐骨神经症状有所减轻,减低腰间盘内压力,
有利于改善局部循环,使已外突之纤维环组织及后韧带等组织消炎、消肿,改变突出椎间盘
与神经根的解剖关系,以减轻或解除症状。
1.4 疗效标准与结果
1.4.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正常生活及工作;好转:临
床症状及体征减轻,直腿抬高在30°~70°,能从事轻体力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
显改善,直腿抬高在30°以下,不能坚持工作。
1.4.2 治疗结果
治愈57 例,占71%;显效21 例,占26%,总有效率100%。
2 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
凸或断裂,甚至髓核脱出,病变部位出现卡压刺激而发生炎性水肿、充血,甚至粘连而引起
疼痛[1]。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痹病范畴。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腑,故腰痛一症与
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脉贯脊,取肾俞可调益肾气。
膀胱之脉,挟脊抵腰络肾,循经取穴,
以通调足太阳经气,阿是穴、阳陵泉等属近部取穴法,可疏通局部经筋、脉络之气血。
推拿
时在脊柱两侧膀胱经进行放松肌肉治疗,可以缓解背部肌肉痉挛,改善腰部血液循环,促进
新陈代谢,加快局部炎性物质的吸收,有利于消除无菌性炎症,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运用
腰部扳法,可以调整腰椎后关节的力学平衡关系,改变髓核与神经根的相对解剖位置关系,
起到松解黏连的作用[2]。
结合小重量持续牵引,主要作用是首先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卧床休
息的时间。
因为腰椎间盘压力在坐位时最大,站位居中,卧位最低。
在卧位状态下可以去除
体重对腰椎间盘的压力,使椎间盘处于休息状态下,高度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故非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卧床休息是一项基础治疗,能有效地提高疗效[3]。
其次,采取小重量牵引,可以减轻椎间盘压力,促进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或改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
促进炎症的消退,解除肌肉痉挛,使紧张的肌肉得到舒张和放松;可以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使后关节恢复正常对合关系[4]。
针灸加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但也要
注意在一定的诱因下存在复发的可能性,所以临床治愈后应从生活起居、防御外邪、劳动保护、运动锻炼、药物防治等多方位调整预防。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09-881.
[2] 蒋位庄.脊源性腰腿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N2002:224-243.
[3] 翟浩瀚,王玉龙,潘小华,等.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影响[J].颈腰痛杂志,2007,28(2): 135-137.
[4]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8-249.
(收稿日期:201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