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守株待兔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
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故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指导书写:“守”“株”“待”,要写的左窄右宽。
齐读课题。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就藏在课文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解答这些问题吧。
二、检测生字
帮小兔子收萝卜:(出示)宋耕释冀耒我们把生字放回课文中,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三、检测课文
1、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
师随机正音。
2、出示节奏,再读课文。
指名读,教师领读,齐读。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四、理解意思
同桌结合,根据课本上的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的意思。
五、检查交流
1、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说意思。
2、说说整课的意思。
齐读
有个宋国人在耕作。
田里有一个树桩。
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折断脖子死掉了。
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六、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
1、宋国的这个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什么?(偶然间得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
)
2、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撞到树桩上?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就是“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强调“颈”的读音。
你通过哪个字知道兔子跑的快?
3、农夫白白捡到这又肥又大的兔子,他是怎么做的呢?因释其耒而守株。
放下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
(1)指导强调“释”的写法,左边不是“采”。
(2)“冀”这个字是我会认的字,你打算怎样记住它?(采用加一加或与“翼”对比识字)
根据节奏,再次读这句话。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想象填空:
为了肥美的兔子,这个农夫不吃饭、不喝水,他()。
春光明媚,田里长满了野草,农夫不管不顾,他()。
烈日炎炎,地里的禾苗仿佛在呼喊:我快要渴死啦,谁来帮帮我?农夫却()。
寒风呼啸,地里的庄稼仿佛在哭泣:我们要冻死啦,谁来救救我?这个农夫仍然()。
4、兔子是经常撞到树桩上吗?你从这个人的行为中体会到什么?
5、他这样一直等,有什么收获吗?课文里怎么说的?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种田人没有捡到兔子,而自己的愚蠢行为却成为大家的笑料。
你知道大家为
什么会笑话他吗?
(他把偶然的现象当成经常发生的事。
)
7、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8、总结:
课文通过写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一个道理。
板书:不要心存侥幸,不劳而获
七、指导背诵。
根据课文填空形式提示背诵。
宋人()。
田中()。
兔走(),折颈()。
因()而(),冀()。
兔(),而()。
1、自由背诵。
2、指名背诵。
八、拓展阅读
1、出示《南辕北辙》,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思考: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九、推荐阅读。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
其实,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课外请同学们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5守株待兔
心存侥幸
不要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