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历史课本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一年级,历史,课本,重点,初一,上,学期,初一上学期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及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
第一单元中华及文明的起源
1、人类起源距今已有300多万年历史,生存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生活在70至20万年间。

2、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
3、农耕文化比较
项目遗址名称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所在地区
西安
浙江余姚
粮食品种
粟、黍
水稻
住房样式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4、工具
● 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
● 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石墨盘和石棒
● 半坡尖底瓶
● 骨耜和石斧
5、距今5000年前,炎黄部落在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6、器物
● 镂空陶壶--我国东南部上海青浦寺前村遗址出土,马家浜文化崧泽类型的典型器物
● 彩塑女神头像—我国东北部辽宁建平、凌源交界牛河梁红山女神庙出土
● 陶制牛号角和鸟形白陶鬶—我国东部泰安大汶口出土
● 石刀和彩陶双体罐---我国西部西藏昌都卡诺遗址出土,距今四五千年,是我国发现的海拔最高、纬度最西的一个文化遗址。

● 人头型彩陶瓶---我国西北部甘肃泰安出土。

● 鹳鱼石斧文陶缸---河南临汝出土,距今约5000年。

有人认为鹳和鱼隐喻两个氏族联姻;也有人认为表现了一个部落对另一个部落的征服;石斧是权威的象征。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称秦始皇。

秦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

实行郡县制度。

统一度量衡。

2、阳陵虎符、秦圆钱、秦量、秦铜权、秦小篆
3、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针对淳于越的儒生,秦始皇下令焚书。

公元前212年460余人在咸阳郊外坑杀,坑儒。

4、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出巡路上,胡亥在赵高帮助下阴谋夺得帝位,史称秦二世。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鱼腹丹书和篝火狐鸣)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推翻秦朝,楚汉战争开始。

5、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史称“西汉”
6、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将近40年的整治,轻傜薄赋:(1)减轻田租(2)慎用民力
7、张骞出使—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8、卫青败匈奴—公元前127年,卫青收复河南地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深入漠北,大败匈奴
9、铸五铢钱—公元前118年,铸五铢钱使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政府。

10、新朝—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17年绿林起义
18年赤眉起义
23年昆阳之战,王莽大败,新潮亡
11、东汉—25年刘秀重建汉朝,史称“东汉”光武中兴局面形成。

●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 196年曹操挟献帝以令诸侯
●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统一北方,
● 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被刘备、孙权打败。

12、丝绸之路—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即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13、佛教东传—汉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法,并于68年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

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和民族大融合
1、三国—三国鼎立。

● 220年曹操死,曹丕废献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定都成都。

● 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 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 263年魏灭蜀。

2、西晋
● 265年司马炎篡魏,史称西晋
● 280年晋灭吴,统一中国
● 291年八王之乱开始
● 316年晋愍帝降刘渊,西晋亡
3、东晋
● 317年司马睿拥立为晋王,东晋开始
● 383年淝水之战,晋军打败前秦军
4、南北朝
● 420年刘裕篡东晋,建宋,南朝开始
●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北朝开始
● 479年萧道成篡宋,改国号为齐
●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 502年萧衍篡齐,改国号为梁
●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 550年高洋篡东魏,建齐,史称北齐
● 557年陈霸先篡梁,建立陈朝;宇文觉改西魏为周,史称北周
● 55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5、六朝时期南方各地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出现一系列商业城市,著名的有京城建康(江苏南京)、京口(江苏镇江)、吴郡(江苏苏州)、余杭(浙江杭州)等。

广州和鄮县(浙江宁波)是新崛起的海上贸易城市。

6、 386年鲜卑拓跋趁前秦内乱建立政权,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迁都平城(山西大同),494年孝文帝为“胡汉融合”迁都洛阳。

第五单元古代科技与文化
1、文字—结绳是一种记事方法,战国时期流传“仓颉造字”,我国文字是由刻画符号逐渐演变而来,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姜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2、甲骨文—保存在商代甲骨上用以记载占卜情况的文字。

已收集的甲骨文约有15万片,发现的单字约有四五千个。

3、东汉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总结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 钟鼎文—商周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
● 石鼓文—春秋战国书刻在石鼓上
● 小篆—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标准字体,民间通行隶书。

● 草书—西汉出现草书
● 楷书和行书—东汉出现,逐渐成为我们日常通用的字体。

4、青铜器—商周时期,人们已懂得把铜、锡、铅熔冶在一起铸成青铜器。

已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1975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出土的饮酒器具“乳丁纹平底爵”,高22.5厘米,距今约3600年,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器具。

● 铸青铜器步骤:(1)塑成泥模(2)用泥模制作浇注用的陶制范具(3)在摄氏1000度烈火中,将铜、锡、铅矿石融化成液体(4)将融化的铜液注入范具(5)将冷却的陶范打破。

● 人面纹方鼎—1959年在湖南省长沙发现
● 司母戊方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五官村
● 大盂鼎和大克鼎—陕西出土西周重器,清末收藏家潘祖荫珍藏。

● 青铜器的用途—酒器、食器、武器、乐器、礼器,以及生产工具。

● 兽面纹双面铜鼓、青铜角、兽纹扁足鼎、云雷纹钺、鸮尊、鸭尊、水牛尊、豕尊、犀牛尊、四羊尊、象尊、驹尊。

5、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 儒家—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曲阜人。

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弟子3000人,72人较出名,以《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

孔子后来的言论被弟子编为《论语》。

● 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人。

主张“无为而治”,著《道德经》。

庄子名周,宋国人,著《庄子》。

● 法家—韩非,出身韩国贵族,是荀子的学生,著有《韩非子》,提倡法制。

●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战国鲁国人,主张“非攻”,提倡“兼爱”、“举贤”,“节俭”。

● 孙武—春秋后期齐国人,著有《孙子兵法》13篇。

6、文化艺术
● 屈原与《楚辞》—屈原名平,字原,曾在楚国当过左徒、三闾大夫,长期流放于沅、湘一带。

郢被秦攻陷后,投汨罗江,以死明志。

《楚辞》的主要作者就是屈原。

《诗经》是初秋中叶编成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司马迁和《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史记》,共50多万字,《史记》是我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至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

● 书法与绘画
(1)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擅长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

形容其字体“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东晋画家顾恺之,兼精人物、山水、禽兽等画科。

名作《洛神赋图》
(3)最早的陶塑艺术品是裴岗遗址中发现的陶塑人头、猪头、羊头。

陕西洛南出土的红陶人陶壶为代表。

还有:
霍去病幕前的石雕卧马、云冈石窟的飞天雕像、汉代说唱俑。

7、科学技术
● 数学—汉代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数学名著。

● 祖冲之—南朝宋齐时的科学家,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确的历法。

首次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著《缀述》,被列为算经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