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圆形编个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个圆形编个故事
1 机智的高斯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高斯被誉为“数学王子”,他在幼年时代就显露出杰出的数学才华。

高斯的父亲是位园林工人,而外祖父是泥瓦匠,家境贫寒。

要不是一位公爵出钱资助的话,高斯连中学都上不了。

高斯在11岁时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引起了全校教师的注目。

有位老师对高斯的才能有些怀疑,一直想找机会为难为难他。

一次,这位老师在学校大厅里遇到了高斯。

当时已经是圣诞节的前夜,学校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大厅里布置了一棵高大的圣诞树,亭亭玉立,散发出阵阵清香。

老师对高斯说:“你就是全校闻名的高斯同学吗?我要考你两个问题。

不过,只要你能答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那第二个问题就可以免了。

现在听好,你先回答,这棵圣诞树上有多少根松针?”老师满以为无法报出答数,说完便笑嘻嘻的等着看他出洋相。

不料高斯脱口回答说:“我知道,这棵树上有67534根松针。

”这位老师被弄得莫名其妙,他忘记了原先准备好的更加刁钻的问题,赶紧问道:“胡说!你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数出来呢?”高斯彬彬有礼的说:“老师,这已经是您的第二个问题了吧?我记得按照您的条件,这个问题是可以免于回答的,对吗?”老师一时尴尬极了,没想到,自己连追问的权利都给“剥夺”了。

他暗暗佩服高斯的机智。

2 于谦考书童明朝政治家、诗人于谦有个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的书童,于谦很喜欢他,经常给他指定书目让他读来培养他。

一天,于谦闲暇,想考考书童,便挥笔写了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好后,命书童按诗中所写去买东西。

书童拿着单子,边走边想,走着走着又回来了,原来他走了一圈也没想出谜底。

于谦鼓励他,让他再想想,明天去买也不迟。

书童想了一夜,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到街上买回一块磨刀石,一斤铁钉,一斤麦子
和十斤黄豆。

于谦看了,笑着说:“不对!说说你为什么买这几样东西?”书童说:“磨刀石不是‘千锤万凿出深山’吗?铁钉不是‘烈火焚烧若等闲’吗?麦子磨成面粉,不是‘粉身碎骨浑不怕’吗?豆子做成豆腐,不是‘要留清白在人间’吗?怎么不对?”于谦说:“看来你是动脑子了,你说的也有点道理,但我是叫你买一样东西。

再想想看,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去买。

”书童又苦思冥想了一天,终于想了出来,他高高兴兴的上街买了这样东西,交给于谦。

你,想出来了吗?3 李白暗斥县官唐萧宗乾元年间,李白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他经常骑着他心爱的毛驴四处游访。

一天,他在去往金陵的途中,因天气炎热而浑身无力,口干舌燥,差点从毛驴上掉下来。

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一家店,门前挑着一面旗,旗上写着两个大字“佳醋”,原来是一家醋店。

李白心想:没有酒,有醋也能解解渴,别有一番滋味与风情,于是他将毛驴拴在树桩之上,迈步走进店内。

只见店内已端坐一人,看那人的穿着打扮似乎是一个七品芝麻官,李白也没搭理他,直奔柜台,对掌柜的说:“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没有僧,女人怀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时生。

”碰巧那店家也颇有些才学,听了李白的话,就仔细琢磨起来,只一会功夫也就明白了李白的意思,他想:“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于是,他忙拱手作礼,说:“你问这是‘何等好醋’,让我来告诉你吧!此乃山西陈醋,客官您不妨尝一尝。

”李白没想到店主竟是个知音,便和他攀谈起来,不一会儿,就喝完一壶醋。

放下壶,李白又随口吟道:“鹅山一鸟鸟不在,西下一女人人爱。

大口一张吞小口,法去三点冰不来。

”店家略加思索便知道李白的意思是“我要回去”。

他对李白说:“客官既然要回去,我也不再挽留,祝你一路顺风。

”李白忙施礼道谢,转身要走时,只听背后有人高声说:“来客慢走,不知你是何许人,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舞文弄墨的?”李白转身一看,说话
之人是那个县官摸样的人。

原来,他见店主和李白谈的甚是相投,而自己却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感到不满,才如此大声质问。

李白根本就不把一般的当官之人放在眼里,他不紧不慢地说:“生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挂,打柴不见木,无理是一家。

”说完,李白骑驴扬长而去,那县官一个人傻愣愣的在那儿呆了好一阵儿也不明白什么意思,值得尴尬的离开。

那店家却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谜底是“岂有此理”。

3 永远的诺贝尔诺贝尔奖,代表着无与伦比誉满世界的最高荣誉。

但更为世人所推崇、称道和大力弘扬的是诺贝尔无私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诺贝尔全名叫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个发明家兼企业家庭。

他的父亲酷爱发明创造,鼓励诺贝尔兄弟三人从小学习各种科学技术。

诺贝尔勤奋好学,8岁时,全家迁居俄国首度彼得堡,诺贝尔在家里学完了中学全部课程,成绩全优,而且小小年纪就精通了英、法、俄、德四种语言,尤其在化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

诺贝尔17岁时,父亲让他周游世界,结识了不少科学家、教授、学者,使他大开眼界,坚定了走科学研究道路的决心。

1858年,诺贝尔着手研究炸药。

当时液化硝化甘油极易爆炸,人们都视为畏途。

1863年10月的一天,“轰”然一声巨响,诺贝尔的实验室“飞”到了天上,他也被炸得鲜血淋漓。

但诺贝尔从烟雾弥漫的瓦砾中爬了出来,大胜狂呼着:“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诺贝尔冒着生命的危险,以高昂的代价发明了引爆装置——雷管,可以很容易的使火药确凿无误的爆炸。

1864年9月,他的弟弟爱弥尔带领四个工作人员,在炸药实验中引起了爆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验室也化为灰烬。

但诺贝尔并未被吓倒,他决心要发明一种“安全的硝化甘油炸药”。

进行了二百五十多次危险的实验,发明了“胶质炸药”,不仅安全而且其爆炸力更强。

但诺贝尔并不以此为满足,最后又用了7年时间,研制出
了“无烟炸药”。

诺贝尔一生共获得355项技术发明专利权,其中有关炸药的有127项,被誉为“炸药大王”。

诺贝尔在炸药研究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为此,1868年瑞典科学院把最高的科学荣誉奖——“雷特斯泰奖”颁给了他们父子。

诺贝尔的炸药工厂遍布五大洲20多个国家,他成了19世纪欧洲最大的富翁。

为了发明创造,诺贝尔终生未娶。

晚年,病床上的诺贝尔静静的回顾着他的一生:我的“妻子”是研究,而我的“孩子”就是发明;即使我的肉体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仍然想为人类的和平和幸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此,即使献出我的全部财产也在所不惜。

1885年11月27日夜,诺贝尔郑重的写下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的“诺贝尔遗嘱”,将其遗产设立基金会,奖励每年在科技文化及和平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

1896年12月10日,62岁的诺贝尔走完了他非凡的一生。

临终前,诺贝尔用他可爱的瑞典话缓慢的说:“给世界以和平!” 4 一文钱憋倒英雄汉宋太祖赵匡胤年轻时原本是一个市井的混混儿,仗着有一身好武艺,与人三言不和便大打出手。

他头脑聪明,常常设下陷阱诱人去上当,使本来无理的事变成了有理。

有一年夏天,赵匡胤出远门,行至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只觉得饥渴难耐,头昏眼花。

搭眼一望,猛然见不远处有一片西瓜地,一个老农正在瓜地里忙碌。

赵匡胤喜不自禁,可一摸口袋,身无分文,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他思忖片刻,一拍脑袋:有了!只见赵匡胤快步向瓜地走去。

走至老农跟前,赵匡胤一拱手说:“老人家,我想买个瓜吃。

”老农挑了个瓜递到他手里。

赵匡胤将瓜掂了掂,故作谨慎的说:“这瓜如果不熟不甜,我可不给钱。

”老农爽快的说:“哪里话,客官尝尝就知道了。

” 赵匡胤一拳将瓜砸开,取出瓜的中央部分,哪里去品尝味道,三口两口便连瓤带籽一起吞进肚里,然后皱着眉头说:“这瓜熟是熟了,可是不甜。


老农看了看他,一言不发,弯腰又挑了一个。

赵匡胤又一次吃完瓜的中央部分,说:“这瓜更是生的。

”就这样,赵匡胤专吃瓜的中央部分,转眼间被他糟蹋的瓜已堆成小山。

他扔了一个,老农就耐心的为他再选一个,不急不躁,仿佛面对的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赵匡胤终于吃饱了,心里想:这老头以为我有钱,肯定会狮子大开口,敲我的竹杠。

到那时我就骂他讹人,一文钱不给,打马就走。

于是他抹抹嘴巴,轻松地说:“最后这个瓜是熟透了的,多少钱?”老农慢条斯理的说:“客官给一文钱就足够了。

” 这下轮到赵匡胤傻眼了,窘在那里面红耳赤,张口结舌。

他万万没想到老头只要一文钱,这总不能说对方是讹人吧。

情急之下,他拿下腰刀,说:“这把刀值几两银子,抵给您吧。

”老农摇摇头:“杀鸡宰鸭何用此物。

”赵匡胤又指着身后说:“那边树林中有根镔铁齐眉棍,是我须臾不离身之物,抵你的瓜钱想必足够了。

”老农还是不住的摇头:“烧火担柴也太重了。

”赵匡胤真急了,去树林里拉过自己心爱的枣红马,说:“先把马抵押在您这里,等我去城里取来银两再加倍奉还,这总行了吧?”老农还是摇头,一点也不让步:“我只要你一文钱,难道你一文钱都没有吗?” 赵匡胤这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老农正色道:“客官不知道你吃瓜是要付钱的吗?既是一文钱没有,客观有为何如此呢?早和老夫讲明,送你一些便是。

”老农顿了顿,又说:“老夫观客官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若好自为之,必能成一番大事也。

不料却是一个鸡鸣狗盗之徒,可惜可惜了。

”说罢老农连连摇头,转身而去。

赵匡胤沮丧的跨上枣红马,扭头看看瓜地,牢牢的记住了这个地方。

自此以后赵匡胤潘然醒悟,痛改前非,终于成了一个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得到众人的尊敬和拥戴。

知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大宋开国皇帝。

做了皇帝之后,赵匡胤特地派人访到老农,赏其良田千顷、金银万贯。

从此也留下了“一文钱憋倒英雄
汉”的故事。

5 做好人与写小说二战时, 美国海军炮艇“塔图伊拉”号停泊在英国威尔士,莱德勒少尉在炮艇上服役。

一个星期天,他在一个“不看样品”的拍卖会上,用30美元拍得一个密封的大木箱,打开木箱,里面是两箱威士忌。

许多围观的人愿出30美元买一瓶,莱德勒婉言谢绝,因为他不久将调走,他想留着这些威士忌开一个告别酒会。

喝酒的海明威当时正好在威尔士,他找到莱德勒,希望买6瓶酒,莱德勒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

海明威掏出大把的美钞说:“卖我6瓶,你要多少钱都行!”莱德勒沉默了一会,说:“好吧,我用6瓶酒换你6堂课,你教我怎样成为一个作家,如何?”海明威答应了。

海明威认认真真的为莱德勒上了5堂课,准备上最后一堂课时,他临时有事要离开威尔士。

莱德勒陪他去机场,海明威说:“我决不会食言,现在就给你上第6堂课。

”海明威说:“在描写别人前,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好人……第一,要有同情心;第二,以柔克刚,千万别讥笑不幸的人。

”莱德勒疑惑不解的问:“做好人与写小说有什么相干?”海明威一字一顿的说:“这对你的整个生活都是重要的。

” 临别前,海明威突然转过身来说:“朋友,为你的告别酒会发请柬前,务必把你的酒抽样品尝一下!”回到炮艇内,莱德勒打开威士忌,发现里面装的全部都是茶。

莱德勒不禁为海明威的宽厚深深感动。

6 心中的名画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

它在一生中共完成了九十本长篇小说,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勤于写作。

由于他的思绪敏锐而又充沛,所以在写作时不需要参考任何材料,似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脑海之中,他只是用纸与笔将它们倾泻而出,一篇篇的佳作就是如此问世的。

他的书房内挂着一幅没放画的画框。

朋友好奇地问他说:“为什么你要挂一幅空白的画框呢?”巴尔扎克回答说:“你知道吗?我只要用一点想象力,世界上任何名画就会出现在画框里了。

” 7 作曲家与司机一天晚
上,著名的法国作曲家樊尚·斯各托来到一辆出租车旁,请司机载他回家。

但司机正用罩子盖住汽车的计时器。

声称他一天的工作已经结束了。

斯各托许给他一笔可观的小费,司机仍然无动于衷,而且说道:“您知道,先生,我要在8点钟以前到家,今晚收音机里要播放樊尚·斯各托的歌曲。

” “您这样喜爱斯各托的音乐而竟连一笔丰厚的收入都不要了吗?”作曲家亮出一张高面额钞票说,“你去听你的斯各托,我去找另一辆出租车。

” 司机一把拦住了他:“您这位乘客可真怪!快上车吧!我送您回家。

去他的樊尚·斯各托吧!” 8 半月依旧照乾坤刘凤浩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西萍乡人,官至吏部右侍郎。

当年,刘凤浩进京赶考,排名第三。

对他高中探花,乾隆心中不快。

原来,乾隆认为考中进士的人,特别是前几名,不但要有才华,人长得也要差不多。

而刘凤浩在长相方面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于是乾隆单独出题,再考刘凤浩。

如果刘答得好,也就罢了,否则,还要往后站站。

乾隆先出句: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乾隆以东西南北四方星斗为题,题目出的确实不同一般。

刘凤浩不愧为饱学之士,随便对出下句: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刘凤浩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相对,可谓对的精巧,“臣为探花郎”一句一语双关,令人叹为观止。

乾隆暗暗佩服,还想再试一试。

刘凤浩一目失明,让乾隆难以忍受:堂堂一个探花,为全国上下所瞩目,怎么能点一个“独眼龙”为探花?乾隆帝便以此出一句:独眼岂可登金榜。

刘凤浩不自卑,在他看来,作为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才华。

所以在乾隆吟出辱人脸面的句子后,他很自然并很快对出了下句:半月依旧照乾坤。

刘的意思是:自身虽有生理缺陷,但并不妨碍效忠朝廷,报效国家。

乾隆对他的对句相当满意。

刘凤浩终于通过了殿试。

9 唐伯虎戏恶霸明朝年间,宁王想谋反,于是他便四处网罗天下人才。

他非常赏识唐伯虎,便请唐伯虎来自己府中共
事。

当时唐伯虎因蒙受不白之冤,仕途毫无希望,再加上他不知道宁王的阴谋,就认为这是他施展才能的大好机会,于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宁王把他安排到阳春书院中,渐渐地,唐伯虎在与宁王的交往中发现了宁王的野心,他心中甚是后悔,便终日以饮酒吟诗为乐,佯狂佯醉,寻找机会离开宁王府。

宁王府中还聚集着一群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徒。

其中有兄弟俩,一个叫李自然,另一个是李自芳,他们均依仗宁王的势力而胡作非为,横行霸道。

唐伯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暗中找机会想替百姓出口恶气。

一天,李氏兄弟到唐伯虎所住的阳春书院来玩,他们二人和唐伯虎说了一会儿话以后,就各自从袖筒中摸出一把白面扇子,说:“久闻唐兄大名,如雷贯耳。

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兄弟二人想烦劳唐兄大笔一挥,为我们画个扇面,以此留念。

”唐伯虎听罢,不禁怒火中烧,但他强压怒气,因为他并不想因此而使自己无法离开宁王府,他假意应允。

当下,唐伯虎预备好所用之物,挥毫泼墨在扇面上画了一株丹桂。

李自然看罢,连忙奉承道:“唐兄真乃神笔,我好像闻到了扇面上的桂花香。

”李自芳也不甘示弱的说:“真香啊,满屋都是桂花香。

”唐伯虎见他二人那副嘴脸,突然灵机一动,在桂花边又画了两只张牙舞爪的青壳蟹。

那两个不学无术的蠢材哪知其中的奥秘,千恩万谢后便欣然而去。

其实唐伯虎的画中是一则谜语,里面隐含着四个字——横行乡(香)里。

暗示那两个无赖像青壳蟹一样横行霸道。

10 说话要看对象朱元璋做了皇帝。

有一天,他从前的一位苦朋友从乡下赶来找他,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卢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官,多亏菜将军。

” 朱元璋听他说的好听,心里很高兴。

回想起来,也隐约记得他说的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了他做大官。

这个消息让另一个苦朋友听到了。

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
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

和朱元璋一见面,他就直通通的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

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

你只顾从地下满把的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

叶子梗在喉咙口,苦的你苦笑不得。

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 朱元璋嫌他太不会顾全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11 一天明代才子祝枝山邀请诸友来家中的花园里赏牡丹花,并请大家对各色牡丹评点花魁。

一时众说纷纭,或姚黄,或魏紫,莫衷一是,只是唐伯虎笑而不语。

大家知道他是个评花高手,便来问他。

他微笑着说:“百无一是。

”举座愕然,难道他一种也没看上?祝枝山却大笑着说:“自无一是。

”众人更是不解。

你知道他俩说的是什么意思吗?12 巴尔扎克与咖啡、茶巴尔扎克一生酷爱咖啡。

有人对他做过估计,说他一生中大约喝下了5万杯咖啡。

巴尔扎克的工作时间与众不同:早晨8点吃早餐,接受记者采访;9点开始校对稿样,或者改写原稿;午餐后写作到下午5点;吃过晚饭,看看报纸,与出版商洽谈业务;晚上8点睡觉;晚上12点就起床写作。

长期睡眠不足,因此他必须依靠咖啡和浓茶等饮料解困提神。

巴尔扎克每天深夜起床后,便右手握笔,左手托着他那心爱的咖啡壶,开始了他的写作活动,写到得意处,脖子一仰,呷上一口,灵感一来,又继续写。

他自己曾风趣地说:“《人间喜剧》这部巨著问世,完全是靠‘流成了河的咖啡的帮助’。

” 巴尔扎克除了喝咖啡外,也喜欢喝浓浓的中国茶。

还有一个巴尔扎克神吹中国茶的故事呢。

一次,巴尔扎克在招待朋友时,神态虔诚的端出一个雅致的木匣,从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绣着汉字的黄绫布包,
他慢慢的一层一层的打开布包,拿出一小瓶呈金黄色的优质红茶来,然后向满坐高朋滔滔不绝的介绍起这茶叶的来历。

他十分神秘地说,此茶是中国某地的特产极品,一年只产几斤,专供大清皇帝独享,采摘必须在日出前,由一群妙龄少女精心采制加工而成,并载歌载舞送到皇帝御前。

大清皇帝舍不得独享,馈赠了几两给俄国沙皇。

因此物太珍贵,害怕有人抢劫,还专门派出未对武装护送,好不容易才送到沙皇手上。

沙皇得到这一珍品后,也不舍得独享,便分赐给大臣和外国使节们。

巴尔扎克声称他所拥有的这一点儿珍品,是通过驻俄使节,几经周转才到手的。

当宾客听得目瞪口呆时,巴尔扎克还不肯罢休,又继续添油加醋道:此茶具有神效,切不可放怀畅饮,谁要是连饮三杯必盲一目,饮六杯则双目失明。

宾客们将信将疑,任谁也不肯多饮一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