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交通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交通运输通道系统分析
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交通运输通道结构层次分析
第三节交通运输通道能力协调
本章主要研究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和优化组合,使供给与需求尽可能达到平衡。

一、交通运输通道的形成及其概念的提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①水运为主的阶段;
②铁路为主的阶段;
③公路、航空、管道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崛起的阶段;
④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阶段。

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中国:“丝绸之路”(古通路)——自然形成;美国:12条国家通道;
加拿大:东海岸-西海岸的2条交通运输通道;意大利:6条国家通道;
印度:东西南北的4条主要国家通道。

一、交通运输通道的形成及其概念的提出
二、交通运输通道的含义
(一)通道的概念
通道(走廊):横过前属外国领土的狭窄地带,或者说是,连接一国的一部分与他国地带或连接两国的一部分地带。

交通运输通道:具有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交通运输“走廊”,是自然通路的复合体。

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二、交通运输通道的含义
(二)交通运输通道的含义
两地或多地之间的经济带上,具有强大的双向或单向交通流,为此建立的交通运输线路的集合。

1.交通运输通道是指在两点间具有一条以上交通运输线,覆盖一个地带,担负着重要和大量的客货流运输,是连接客货流发源地与目的地的客货流密集地带;
2.交通运输通道一般由平行的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交通运输线路互相补充,共同提供强大的交通运输服务。

3.交通运输通道是一个实体:具有方向性、强大的流、边界、起讫点;
4.交通运输通道不仅包括各种交通运输线路,而且包括机场设施、港站枢纽以及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

(二)交通运输通道的含义
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三、通道形成的影响因素
1.地理因素
2.地区开发、自然资源利用、工业化和
人口分布
3.经济活动和政策
4.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四、交通运输通道的功能
1.通道是国家或区域运输网的骨干,建设多条通道可保证客货运输通畅,基本解决运输问题;
2.通道建设可加速完善综合运输网,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3、通道建设有助于树立“大交通”观念;
4、通道建设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各大经济区的基础条件;
5、通道建设是投资少、效益高的重要方式。

四、交通运输通道的功能
五、建设交通运输通道的意义
1.一个高效率的交通运输通道,联系各大经济区和进出口岸,是执行开放搞活方针,加速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

2.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系统的建设符合经济原则。

3.高效率的交通运输通道系统对改善国土综合利用,完善产业布局,减少流动资金和原材料积压,提高生产效率都有重大意义。

第一节交通运输通道的基本概念
五、建设交通运输通道的意义
4.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基础,它将显著提高铁、水、公、航、管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效率,使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有一个大突破,获得管理方面的效益。

5.修建国际陆路交通运输通道对缩短欧亚非的运输距离,加强国际交流,加速我国内地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第二节交通运输通道结构层次分析
一、对交通运输通道经济意义的分析
Ø交通运输联系:国家间、区域间、城镇间或市区内的原料、燃料、成品等物资(或旅客〉的空间移动。

Ø交通运输通道就是完成区域间交通运输联系的基本手段。

Ø交通运输流包括人、财、物和信息,其中人流、货流是资金和信息的基本载体。

Ø交通运输通道与交通流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一、对交通运输通道经济意义的分析
(一)交通流的分类
国际流、区际流、区内流
(二)交通运输通道的分类
1.国际通道:承担国际流
服务特点:涉外贸易活动多、点多、环节多、运距长、面宽、时间性强。

我国目前的三条大陆桥。

第二节交通运输通道结构层次分析
新欧亚大陆桥
1990年9月,兰新西段(乌西—阿拉山口)与原苏联土西铁路(新西伯利亚—土库曼)接轨,建成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由连云港至鹿特丹,连接中、哈、俄、白俄、波、德、荷7国,全长10837km,我国境内4143km。

199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输。

2.区际通道:承担区际流
特点:国家运网骨干、量大、运距长、能力强、由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我国主要以长江和铁路为主。

3.区内通道:承担区内流
特点:连接区内主要城市和经济点,运距短、运量相对分散、多为单一或两种交通运输方式、分布密集。

二、对交通运输通道结构类型的分析
1.按交通工具划分
单一通道和联合通道
联合通道主要是铁水联运和铁公联运
2.按完成运输任务分
客运通道、货运通道和客货混合通道
重点是强化客货混合通道,发展客
运通道
第二节交通运输通道结构层次分析
交通运输通道系统
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
合单一交通运输方式
几种交通运
输方式串联
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并联几种交通运输方式串并联铁|水铁|公水
|公…
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铁|水铁|公水|公…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
交通运输通道系统
货物交通运输通道
职工学生旅游…能源钢铁木材粮
食建材旅客货物旅客交通运输通道客货混合交通运输通道…
三、交通运输通道的层次分析
分析通道与点、线、网的关系
点、线作为通道系统的要素,运网作为外部环境。

1.“点”
通道内的“点”为某种运输方式的车站与枢纽点,通常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办理旅客中转、货物的换装、过轨和中转业务。

第二节通道结构层次分析
2.“线”
“线”为点与点之间单一运输方式或多种运输方式区间线路的集合。

3.通道与线路的关系
能力、规模和运量上的差距;
通道往往涉及到运输需求与能力在不同运输方式、不同线路上的分配问题。

三、交通运输通道的层次分析
4.通道与综合运输网的关系
①相似点
多种运输方式构成、层次划分相同
②区别
带状结构与网状结构
③关系
通道构成运网的骨架,连接网上的主要枢纽集散点;通道上的交通流的产生与疏散都是通过运网实现的。

三、交通运输通道的层次分析
四、交通运输通道的优化
1.目标:
满足运输需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优化的内容
①通道选择(布局)的优化
②通道内运输方式选择的优化
③各运输方式设施的优化
④管理的优化
第二节通道结构层次分析
3.运输通道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运输方式的选择与分工
②线路能力的适应性
③新建、改扩建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例:晋煤外运通道方案
四、交通运输通道的优化
五、我国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
“四纵五横”连接经济最发达的四大地区和经济次发达的六大地区。

四大地区:长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广深珠、沈鞍大。

六大地区:山东半岛(烟青潍)、四川盆地(成渝)、中原(郑州)、江汉平原(武汉)、关中(西安)、闽东南(福厦)第二节通道结构层次分析
1.南北通道
一纵:与哈大铁路、管道、高等级公路相连的海
上通道;
二纵:由京沪杭铁路、京杭运河、高等级公路组成
的山海关—杭州—福州、厦门东部通道;三纵:铁公航组成的京广中部通道;
四纵:铁公组成的宝、成、渝、黔—湛江的西部
通道。

五、我国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
2.东西通道
一横:大秦、京包、京秦铁路与公路组成的秦皇
岛—大同以远的北部通道;
二横:以陇海线为骨干的连云港至西北的新欧亚
大陆桥通道;
三横:长江为主、铁公航组成的上海-重庆-成都
通道;
五、我国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
2.东西通道
四横:铁公水组成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
阳-昆明通道;
五横:珠江水系、铁公组成的广州-昆明南部通
道。

五、我国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
Ø
八纵:Ø
京哈通道(北京~哈尔滨~〈满洲里〉)Ø沿海通道(沈阳~大连~烟台~无锡~〈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厦门~广州~〈湛江〉)Ø京沪通道(北京~上海),建设京沪高速铁路Ø京九通道(北京~南昌~深圳~九龙)Ø京广通道(北京~武汉~广州)
Ø大湛通道(大同~太原~焦作~洛阳~石门~益阳~永州~柳州~湛江~〈海口〉)
Ø包柳通道(包头~西安~重庆~贵阳~柳州~〈南宁〉)
Ø
兰昆通道(兰州~成都~昆明)。

“八纵八横”铁路通道
Ø八横:
Ø京兰通道(北京~呼和浩特~兰州~〈拉萨〉),建设青藏铁路;
Ø煤运北通道(大同~秦皇岛、神木~黄骅);
Ø煤运南通道(太原~德州、长治~济南~青岛、侯马~月山~新乡~兖州~日照);
Ø陆桥通道(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Ø宁西通道(西安~南京~〈启东〉);
Ø沿江通道(重庆~武汉~九江~芜湖~南京~上海);Ø沪昆(成)通道(上海~株洲~怀化~贵阳~昆明〈怀化~重庆~成都〉);
Ø西南出海通道(昆明~南宁~黎塘~湛江)。

“八纵八横”铁路通道
基本特征:
一是运输强度大,二是里程较长,三是汇集和辐射范围广。

第三节通道能力的协调
一、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决定能力的要素:
——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运输组织管理。

1.固定设备能力(G)——以移动设备数量表示;
2.移动设备能力(Y)——以移动设备数量或运
量表示;
3.运送能力(S)——以运量表示;
4.系统综合交通运输能力(N)——以运量表示。

二、通道系统能力的形成
1.各运输方式内部形成综合运输能力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能力的协调
①各运输方式内部固定与移动设备能力协调②各运输方式间技术设备能力协调③结合部能力协调
3.国际交通运输通道系统接口的协调
4.调整和加强交通运输管理组织第三节通道能力的协调
三、通道系统能力的协调
以运输需求为基础
1.“点”系统能力协调
枢纽内及结合部技术设备能力协调
2.“线”系统能力协调
并联:运量的合理分担;
串联:线路能力协调、衔接点与线路能力协调。

第三节通道能力的协调
3.“点”、“线”系统能力协调
枢纽、结合部与区间能力协调;
各运输方式“点”、“线”能力协调;
“点”能力稍大于“线”能力。

三、通道系统能力的协调
通道系统分析流程图
需求分析与预测需求分析与预测各方式发展条件分析各方式发展条件分析
问题的界定问题的界定
确定目标确定目标
需求规模预测需求规模预测需求结构分析需求结构分析
运输方式选择运输方式选择
各运输方式需求分配各运输方式需求分配
各运输方式能力形成与协调各运输方式能力形成与协调
点能力协调点能力协调线能力协调线能力协调点线能力协调点线能力协调综合能力确定综合能力确定提出通道建设发展方案提出通道建设发展方案建立方案评价模型建立方案评价模型满意否?满意否?Y 方案确定与实施方案确定与实施
N
四、交通运输通道的扩能
——包括技术设备与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技术设备:
铁路应以提高列车牵引重量和加速牵引动力的改革为中心。

水运应以提高港口吞吐能力为重点进行技术改造;内河航运要大力推广分节驳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环节。

第三节通道能力的协调
四、交通运输通道的扩能
汽车运输要向大型化发展,并根据工业生产日趋专业化的特点,大力生产专用车。

飞机向大中型发展,在国际航线上,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以发展先进的大型远程飞机为主;国内航线上,结合我国现有机场的具体条件,以发展中型中程飞机为主。

管道运输目前主要承担输送原油任务,同时要大力发展成品油管道,抓紧对煤炭汽化、液化管道运输问题的研究。

交通运输组织管理:
①搞好交通运输需求预测,根据资源分布、地理环境以及发生运量的大小确定交通运输通道的合理走向;
②在客货交通运输需求预测基础上,制定客货流的最佳方案,充分发挥运输通道的功能特点,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③加强交通运输组织管理,推行联合交通运输;④改革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⑤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思想研究交通运输通道和交通运输网的整体功能。

四、交通运输通道的扩能
本章要点
1.交通运输通道的含义、分类;
2.国际通道、区际通道、区内通道的服务对象及服务特点;
3.交通运输通道的层次分析;
4.我国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
5.交通运输通道能力的协调。

思考题
1.论述交通运输通道与综合运输网的关系。

2.在路网建设中,为什么要优先考虑通道建
设?
3.交通运输通道能力协调的主要内容?
4.如何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ÿ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