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06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6,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4期)
Total No .294
收稿日期:2012—04—14
作者简介:王蕊(1982—),女,安徽蚌埠人,蚌埠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于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


(蚌埠学院外语系,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鉴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汉文化感受程度的不同,在不同的阶段可以设计难度和侧重点不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帮助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目的语文化;深层动因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6—0074—02
一、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只有更好地了解
目的语文化,
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N.Wolfson 曾说过
,“本族人对于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而对文化错误则很不宽容”。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训练,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并逐步了解中国文化,以及如何在交际中运用这些文化知识。

二、初级阶段跨文化交际教学
初级阶段学生的汉语能力尚有限,跨文化交际训练可以与口语练习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口语会话材料,揭示其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目的语的语用规则,熟悉目的语使用者的交际原则。

例如以一则“做客”为主题的对话,教师可以引入如下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第一,中西方的寒暄文化。

寒暄的字面义即嘘寒问暖,中国人打招呼,多以关心他人为主。

送客时,
中国人常常会说“保重”,只是关照对方照顾好自己而已。

西方人通常会觉得这些都是自己的私事,犯不着别人来关照。

寒暄多了,反而有干涉他人隐私之嫌。

所以,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中要为学生指出,中国人的寒暄,多是为表达问候,并不是有
意窥探他人隐私,
以免造成交际中不必要的误解。

第二,中西方的拜访文化。

西方人登门拜访,
必须预约;当今中国,预约和守时也越来越广泛地被看做重要的美德。

另外,西方人拜访通常会为主人携带鲜花或是葡萄酒,中国人拜访传统地会带上水果或是白酒。

这也是与各自的饮食文化有关。

第三,中西方的告辞文化。

在西方,客人告辞时,主人一般只会送到门口;在中国,主人一般会送
上一程,
以视关怀。

在西方,客人要走是自己的自由,主人留客是对对方不尊重的表现,而在中国,主
人始终要尽到照顾客人的职责。

第四,中西方的餐桌礼仪。

西方人用餐时,主人一般不会劝酒劝菜,主人将给予客人用餐的自由视为礼貌的表现。

中国人餐桌上一般会殷勤招呼客人吃菜喝酒,主人把照顾客人周到视为自己的义务。

三、中级阶段跨文化交际教学
中级阶段的学生,汉语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较为自由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

这一阶段的跨文化交际形式,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例如,以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为例,教师让学生收集有关春节的知识,然后排演一幕关于春节的情景剧。

这项活动将留学生置于跨文化交际的场景下,让学生感悟中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

第一,色彩文化介绍。

春节的主打色是红色,因此,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红色在中国文化象征中有着吉祥、喜庆的寓意,从而使学生了解为什么
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

而在西方,
红色却颇具贬4
7
义,因为它是“火”、“血”的联想,象征着残暴、流血。

第二,装饰文化介绍。

活动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春节用来衬托节日气氛的剪纸、窗花、年画等,向学生解释在中国,“福”字常常是倒着贴的原因,是中国人喜欢在节日的时候听到吉利的话:“福倒了”谐音“福到了”。

另外还可以介绍一些经典而又通俗易懂的春联,让学生感受一下中国文字的魅力。

第三,传统活动介绍。

情景剧中要体现中国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比如大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饭、包饺子、看春晚、守夜;大年初一的拜年、给压岁钱、赶庙会等。

同时启发学生比较春节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异同之处。

四、高级阶段跨文化交际教学
高级阶段,学生可以流利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概念。

这一阶段,跨文化交际教学将更加侧重培养学生发掘中西跨文化交际表层现象之下的深层原因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他们所感受到的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发现其所折射与反映出的中西方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并引导学生由此扩展,理性地分析中国文化的深层动因。

1.交际文化折射的中西社会价值观
高级学习阶段,留学生已经能够理解中西方交际中很多“文化休克”现象的缘由了,初级阶段让留学生颇为不解的“会客”的礼仪差异,现在留学生已经能够对此作出深层的分析了。

中国人之所以在会客时非常热情周到,是因为中国社会十分看重集体主义原则,根据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理论,“集体主义以紧密的社会框架为特征,人们会在其中区分自己的团体和他人的团体”。

在招待客人时,中国人把客人当成自己的团体,有义务尽到照顾的职责。

同时因为看重集体主义原则,把自己看做集体的一部分,中国人十分讲究谦虚礼让,不喜欢与人正面冲突,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也会尽量委婉。

在中国,最“紧密的社会框架”即是家庭,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关系,自古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而西方社会,更看重个人主义,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理论认为“个人主义关注自己及其亲密家人的倾向,关注社会对于个人成就及人际关系的认同程度”。

西方社会崇尚个人奋斗,坚持独立自主,较少依靠他人,认为社会里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都应该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追求自己的成功。

西方人也更愿意直截了当地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2.形成不同价值观的地理渊源
中国人之所以那么看重家庭、集体,是因为古代的中国与外界联系很不便利,自古便以为自己是四海的中心,中国字面的意思就是中央的国家。

在几乎封闭起来的空间里发展自己,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壤,因此生存方式以农业为主,固守在土地上,流动的感觉不强烈,因此中国人形成了固定的群体关系,而因为长久的稳定,更倾向于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规避,因此中国人安土重迁,不愿意背井离乡,渴望安宁,渴望天下太平,看重家庭和亲情,喜欢享受天伦之乐。

而孕育西方文明的欧洲,土地总体上不太肥沃,从事农耕的人数不像中国那么庞大,他们游牧业发达,海上贸易便利,商业发达,商业与游牧的流动性都很强,是开放性的,因而注重个人独立的生存能力,喜欢冒险,热衷殖民。

3.形成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哲学渊源
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背后,也有着深远的哲学渊源。

中国人几千年来尊崇孔子,推崇中庸之道,受儒学文化影响极深,注重仁义道德。

西方哲学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严密的逻辑推理,崇尚独立精神,追求自由和个性,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

五、结语
对外汉语课堂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要与语言学习的阶段相适应,内容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代表性,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要分对象,对于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心理认同感的学生群体,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文化的差异侧重点亦有所不同。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虽然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教学里,但是课堂有着最有利的条件,可以进行系统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训练,因此,课堂活动设计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活动,能使初级、中级、高级阶段的跨文化交际学习相辅相成,在各个阶段不同层面上为学生循序渐进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引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3-238.
[2]理查德·尼斯贝特著,李秀霞译.思维的版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22-139.
[4]彭世勇.霍夫斯塔德文化价值理论及其研究方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1).
[5]戎林海.跨越文化障碍:与英美人交往面面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9.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