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途径
发布时间:2021-03-25T11:00:46.64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作者:刘卫东[导读]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其基本教育思想就是回归历史学科的本质刘卫东
湖北省建始县三里民族初级中学湖北建始 445306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其基本教育思想就是回归历史学科的本质,通过多元教学活动凸显历史时空特征,引领学生忆古思今,学会运用历史眼光去看待问题与思考问题,从中取长补短,深化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立足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需求,本文从树立唯物史观、渗透时空观念、认知史料实证、强化历史理解与培育家国情怀五个层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一起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改革
历史是一门回顾过去、着眼未来的学科,通过古今融合,展现不同的时代特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立足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背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从过去关注“教什么”,转向研究“学什么”,更要明确“如何学”。

创设高效、立体、个性的历史课堂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他们认知历史、体验历史、反思历史,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推动全面发展。

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优化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本文提出如下五大途径:
一、深度探究学习,树立唯物史观
历史学科追求唯物史观也就是构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社会处于固定发展规律,各个社会要素之间产生互为牵制的作用,即社会发展程度必然受到某些历史事件的影响。

人们认知历史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外至内、螺旋式上升的,具体到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规划教学方案,引领学生通过历史事件表象挖掘内在本质,循序渐进地树立历史观和发展论,科学认知人类发展历程,灵活运用唯物史观理性看待与阐释历史问题。

例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围绕“慕尼黑协定”组织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大家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完成从历史事件本质到深入探究的自主学习过程,理解慕尼黑协定表面来看是阻止战争,但实质上正是因为签署这一协定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才是历史的真相,唯物史观引领学生的正确思想,更客观、更全面的认知历史。

二、梳理时间脉络,渗透时空观念
历史事件是对过去的回顾与思考,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理解史实发展,迁移运用历史知识。

因此历史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梳理时间脉络,将学生带入发生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渗透时空观念。

例如,学习《动荡的春秋时期》时,本节课主要介绍春秋时期各国源源不断的纷争,经历从兴旺到衰败的发展过程,揭示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背景。

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点零散且繁杂,课上不妨通过绘制时间轴的方法串联内容,如:“为什么周王室遭遇衰败?”“为什么诸侯得以日益强大?”这样就能以时间为节点串联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王称霸中原和周平王东迁事件,结果发现周平王东迁才是整个历史事件的重要转折点。

围绕时间轴,更有规律性、有层次感地整合历史知识,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时空观念。

三、推进分组讨论,认知史料实证
结合不同历史事件拓展课内外资源,引入更多有价值的史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他们尊重历史,重视历史,还原历史真实场景,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历史核心素养。

那么在课堂教学时,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多元学习策略,推进分组讨论模式,同学之间互相引导与启发,碰撞思维的火花,更好地认知史料实证。

例如,学习《百家争鸣》时,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最感兴趣的学术流派,结合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分支整合历史资料,例证教材的知识点,如儒家的“仁政”思想、道家的“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思想、法家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思想等等,以此打开学生的历史视野,理性剖析历史事件,真实感受“百家争鸣”的壮观场景,深化对史料实证的认知。

四、回归情景体验,强化历史理解
所谓历史理解就是理性且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调动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教学要回归情景体验,打造新鲜、有趣、实用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逼真的历史环境,启发历史思维,推动历史理解。

例如,学习《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本单元设计一些有趣的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活动:①扮演姜子牙和周文王,表演历史故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大家观看的津津有味,同时也对历史人物姜子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②扮演纣王与诸多将领,表演历史故事“武王伐纣”,从中深刻理解商朝灭亡的历史原因,认识周朝的建立。

通过现场表演,再现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启发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在寓教于乐的体验中强化历史理解。

五、融合生活案例,培育家国情怀
课程改革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尊重学生的发展实情,建立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积极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去思考问题、着眼未来,通过以古鉴今,深化历史解释,培育家国情怀。

例如,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纪录片资料,梳理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展现研发与推广互联网5G技术的发展历程,由此忆古思今,大家在震撼的音乐、文字与图片衬托下,获得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激活了强烈的爱国意识,铸就积极的情感态度,大家为中国科技进步而深感自豪。

课下,组织大家自行观看与袁隆平、邓稼先等科学家有关的人物事迹,学习伟大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由上可见,课程改革背景下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路径,这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有利条件。

立足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师亟需转化观念,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基于教学实情为出发点,总结教学经验,创设课堂情境,推动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中增强历史认知,提升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金. 论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路径[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0):17-18.
[2]杨秀成. 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探索[J]. 科技资讯,2020,18(28):175-176+179.
[3]吴海春.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与分析[J]. 新课程,2020,(36):116-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